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电子教案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571334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电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电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电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电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电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电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电子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精品文档 插花艺术中的文化观与艺术观 浅谈中国传统插花艺术 冯 珞(东纯花艺学校高级讲师 、林大教授) 摘 要: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是园林艺术中的一个奇葩,两千多年前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了用采摘来的花草寄情,佩戴装饰的记述。插花是人们对美及自然的爱好及追求,当插花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及文化活动后,受到不同时期文化思潮及审美观念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的插花艺术风格及特点,也是在这种文化观及艺术审美理念的影响下,不断地吸收、完善、总结最终升华到具有独特艺术理论及技艺的一门艺术形式。它包融了深邃的艺术内涵及思想,而对其艺术理念及思想内涵的深入思考和挖掘,对弘扬、发展及创新

2、传统插花艺术,有着十分必要的意义。关键词:传统插花 文化观 艺术观 审美一、传统插花中的文化观与艺术观插花艺术是人们表现自然的生命、展示自然的魅力以及人的内心世界对自然、人生、艺术和社会生活体悟的媒介,是人们借助于自然界的花草作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一种方式,说到底是一种精神追求。因此,在插花艺术的活动中必然会反映出作者对自然、艺术、人生及社会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借助于插花艺术的形式,通过艺术的构思、造型,意境的表达折射出作者对生活、艺术、自然及传统文化的理解,而在这些传统文化中,即包含了老庄、魏晋玄学留给后人的“自然”、“清幽”、“虚静”、“无为”、“反朴归真”、“复归于朴”的思想,

3、也包含了儒道诸家的“天人合一”观,同时还兼有释家清净恬淡,“物我合一”,“梵我和一”,淡泊清幽,超凡脱俗的人生哲理,如诗如画般的“禅思”、“禅趣”,自然、凝练、含蓄的艺术手法,以及幽深旷邈的意境。就其艺术的内容讲,它所追求的是“初发芙蓉”的美,同时又不失“错彩镂金”的富丽。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示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审美情趣、及审美意识。插花中或清幽、含蓄、隐喻的意境表达,或雍容、华贵、富丽的造型以及和谐、多姿的色彩,精巧的配饰及陈设,无一不在演示着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及文化精神。插花不仅仅是追求形式上的美,还要能取其形、求其意、悟其道。花传形外意,意生花内情。这意境当使人心襟豁然

4、、萧然忘羁,于是艺术的神韵便油然而生。它升华了,达到了一种事外有远致,花中多远音的气象,这气象即是一种不滞于物的自由自在的精神,这精神使人超然于物外,从而获得一种心灵上的愉悦。中国式的插花艺术在其漫长的历史演进、沿革过程中,说到底是历代的文人、士大夫们赋予了它思想、形式和灵魂,因此,今人在插花艺术的创作过程中有意无意间地在吸收、传承、沿革着传统文化的艺术观和文化观,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理念给了它骨血与灵魂,而诗歌、绘画、造园艺术等则给了它外形与肉身。老庄、魏晋玄学中自然、无为、清幽的意趣以及禅宗的将自然融入于人的内心世界的人生境界、审美情趣沿展着这一传统艺术观和文化观。正是这种文化观及

5、艺术观影响了插花艺术的艺术思维和意境的表达。“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的精神,才能启示艺术境界的灵感”。(宗白华艺境1二、传统插花艺术的特质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在形式上则更多地借助于中国绘画、诗歌、造园艺术、盆景艺术等的理念及手法,它所追求的美是自然的美、线条的美、意境的美、含蓄的美、简练的美和与环境整体和谐的美。2.1“自然”是中国式插花艺术的核心同绘画艺术一样,中国式的插花艺术强调的是“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虽由人作,宛似天开”的艺术美。这样的艺术审美情趣要求创作者在其艺术创作中,在技法的运用上因材取势,顺应自然,繁简结合,虚实相生,错落有致。在技法的运用

6、中不留痕迹,不造作,不仅能够很好地展现自然的情态,还要求达到“悟对通神”的艺术效果,能很好地体现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魅力。同时,中国人的自然观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的崇拜和表现,它还有更深层面的意识。老庄思想把推崇自然的情趣上升至遵从自然的境界,并提升到哲学的范畴,从而达到“道”的高度来认识。自魏晋以来,唐、宋、明、清各代文人、士大夫们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儒禅哲学的熏陶,在对自然的认识上有着中华民族精深的哲理。老庄的“自然”、“无为”思想影响了魏晋时期一大批文人雅士的林下风流,对园林的追求以“自然”、“本真”为尚。他们心目中享受的是“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的自然美景,而禅宗更是把道家的自然观

7、吸纳、充实嬗变到释家的思想体系中,把“自然”落实到人的心境,强调将外化的自然美景内化到人的心性之中,达到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这种“自然”的意识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对插花艺术的直接影响就是:人们认为可以通过插花这样一种形式达到与自然的交流,感悟自然的魅力、感悟人生。上升到精神的界面就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于是禅的落实到心性的自然观在插花中得到了很好的体悟。所以说,插花艺术在完美地完成了从外在的“自然”到心性的“自然”的过程中,也完美地诠释了老庄思想的“自然”、“无为”,禅理的“自然”心性。自然之好,插花之趣处处与人们感怀抒情,追求美好的生活品质以及恬静的心境、精神上的超然物外密切相连,在这中间

8、,表露出的则是人们对自然本真及人生境界的追求,对艺术、对生活的炽爱,对融入自然后的超悟。洋溢着的则是悠然自得、“反朴归真”、“复归于朴”、萧然忘羁的情怀。2.2意境美是中国式插花的灵魂意境的表达使得插花艺术有了灵魂和根基,意境美的创造强化了中国插花艺术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功能。对意境的认识自古就有,伍蠡甫先生在中国画论研究中谈到从东汉的王充到六朝的陆机、刘勰,已经对意境的某些内容提出了一些看法,但“境界”、“境”一词却是受到佛教的影响至唐代才出现的。早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就有了“言不尽意”的哲学命题,以及“悟对通神”、“迁想妙得”的绘画构思论。“意境” 的提出始见于唐代王昌龄的诗格一书,在诗格中正式

9、提出了“意境”的概念。宋代文人梅尧臣有“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3。苏轼也有“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4。那么,“意”到底是什么?宗白华先生在其艺境中提出了五种境界。其中在对艺术境界的论述时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观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的境界”。“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葛兆光先生在其禅宗与中国文化中写到:“所谓意,其实正是诗画中蕴含的作者的丰富情感、哲理与联想。”“说穿了,就是艺术家在艺术构思中,由于直觉的观照与冥想,使提取的印象包孕了丰富的情感、哲理与联想

10、。”5中国传统插花艺术重“形”尚“意”,但在两者之间则是喻“意”为先。这同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画的理念是一致的。插花是人们抒情达意,寻求心灵的愉悦及寄托的方式。人们以花传情,借花寓意,用花明志,给予花太多的内涵和情感,而这些都要通过花的喻意及作品所表达的意境来传递。凡花必有意。插花是用来传递情感的,这情感通过插花含蓄的喻意、精巧的构思、得以表达。一个没有思想的作品就等于没有了灵魂。意境也就不存在了。插花不仅能表现大自然的美丽,亦能展示心灵的动律,意境便就寄予其中,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花姿、花意,倾诉出、流淌着的是文字间无法表达的思绪和情感。于是,在对意境美的体味中,人们实践着精神美对现实局限

11、的超越。插花所要表达的意境就是作者心灵的物化,也是自然的内在的真实。插花艺术是传情达意的时空综合艺术,既要求在短暂的、具体的、有限的时空内,以其独特的、鲜活的,生动而又娇美的艺术形象传递给欣赏者一种美妙的情感,睹花会意,触景生情,使人深深地感受到自然美之外的情意。那花不仅仅是漂亮的、芬芳的自然生命体,而是被赋予了灵动的生机,散发出来的是一种深蕴的情致和人文与自然的气息。这种特殊的自然美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意境美的创造。2.3“线条美”是中国式插花中最具灵动的艺术表现手法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已经提出了“绘事后素”的主张,重视线条的造型美早已是中国绘画的滥觞了。“线条的美涉及到了最高原则的道。”2中国

12、人最善于用线条来表现自然的美,表现情感,从而赋予了线条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在插花中,不论是潇洒飘逸、轻灵柔美的线条,还是虬曲多姿、粗犷刚毅的枝干,设计师都可以赋予它生命的内涵和自然的魅力。这种对线条运用的表现技巧又正是源自于中国的传统绘画理念和技法,借助于绘画审美意识和对线条的表现,插花艺术中线条的表现有着自己独到的形式美感。从虬曲多姿的、舒展飘逸的线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萧散自如、自然凝练之趣:从疏简、淡雅、自然洒脱的花姿中我们可以体悟到清幽、恬静、澹泊无为的情怀;从简练、或直或曲,长短不一的线条组成的织体中去发现继承与创新。寻入这样的花境,你会得到一种心随境化、花随人意,始信插花艺,得尽养怡年

13、的人生超悟。同时,在现代花艺中我们也很容易发现离开了线条的运用花艺的造型就无从谈起,因为“架构”的理念及形式正是建立在线条的基础之上的。在线条中寻求大千世界的万千变化,在线条中寻求那跳动的灵感和生生不息艺术创造力。可以这样说,对线条的表现力是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中最具神采的一笔。它是整个作品灵魂的支点。2.4“含蓄美”是中国式插花中最富于情感、内敛的艺术思维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独抒灵性,它是中国诗歌、绘画、造园等艺术形态中最具特色的表现手段,被历代的文仕们所推崇。也是受禅宗的影响,使得这样一种艺术风格被沿传了上千年。插花艺术也是承袭了这一手法,才使得它更具有人文气息和艺术感染力,更能较为深刻地表现其深

14、邃的艺术内涵。司空图用“不着一字,尽显风流”来描述“含蓄”。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用“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水中之月,镜中之相,言有尽而意无穷。”精辟地诠释了“含蓄”的理念。“所谓含蓄,正是联想的产物。艺术家们静默地观照,全心体验,在广漠的时空中驰骋他的艺术联想,然后把这些无边无际的丰富联想凝聚在诗歌中、画面上,在有限的文字,有限的画面背后蕴藏了、交织着情感的色彩与审美情趣的联想内容,这就是含蓄。”(禅与中国文化葛兆光)插花艺术将花赋予了人格化的神情蕴致,然后又以其特有的艺术造型来传情达意。观赏者则从这花的造型创意中感受到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境。正是有

15、了“含蓄”的表达,才会产生插花艺术的“神韵”。这就是插花艺术借助于“含蓄”的妙用。它不仅使得插花艺术更具有意味,同时也提升了插花艺术的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这也不得不让我们再次感叹禅的魅力和它的博大精深。2.5简练是中国传统插花艺术造境中最精炼的“语言”也是中国式插花艺术中最具表现特色的手法之一。中国传统插花讲求以清疏、淡雅、简洁、含蓄、自然、意趣为主的艺术风格。意境的表现,讲究含蓄中孕育意味,造型中透出神韵。用少许的几枝花、几片叶即可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内涵。花不在多,有“意味”即成“天趣”。故此,受文人绘画的影响,似乎用少许花枝、叶片,简炼的艺术造型更能表达文人、士大夫清静、娴雅、高洁、空灵的气

16、质及心境。明袁宏道在其瓶史宜称中有“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二种、三种,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清代文人沈复在其浮生六记闲情寄趣一节中提出:“其插花朵数宜单,不宜双。每瓶取一种,不取二色。”6他同时还提出插花时应“起把宜紧,瓶口宜清”的主张,这都反映了古代文仕们在插花技法上追求简洁的艺术风格。如同中国的书法及绘画一样,插花艺术的“语言”追求也应该是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过程,但后一次的简单则是“形”及“质”的飞跃,而不是简单的回归,确切的讲,是追求一种更高层次上的简练的美 。2.6 “和谐美”是中国式插花艺术的最高境界美的最高境界是和谐,插花之美美在和谐。插花艺术是情与景的交融。自古以来,插花不仅讲求花材的选择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