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普通班)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490764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普通班)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普通班)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普通班)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普通班)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普通班)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普通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普通班)(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黄陵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普通班) 第工卷 (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百舸(g) 戮力(1) 衣冠(gun) 不悖(bi) B喋血(di) 刀俎(z) 漫溯(su) 偏袒(tn) C莅校(l) 犒赏(ko) 慰藉(ji) 嗔目(chn) D寥廓(lio)玉玦(ju) 长篙(ho)拊心(f)答案:C解析:A衣冠gun;B漫溯s;D长篙g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逻缉 殒身不恤 演绎 大汗淋漓 B浸渍 短小精捍 潇洒 步履稳健 C篱笆 博闻强记 忏悔 屠戮妇婴 D尸骸 黯

2、然泣下 踌躇 和霭可亲答案:C解析:A缉辑; B捍悍; D霭蔼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就此事件,我国新华社_发表严正声明,表示了中国政府在此类事件上一贯的明确态度。目前按照中央_,落实土地承包工作。期间有成功的实践,也有难解的疙瘩。_中国政府放弃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对听之任之,就会遭到人民唾弃。A受权 部署 如果 B授权 布置 只要C授权 部署 如果 D受权 布置 只要答案:A解析:受权,侧重点在接受权力做某事;授权:多指上级机关给某个下属部门一定的权力做某事。部署:安排、布置,多指大的方面;布置:具体作出安排,多指小的方面。第三句前后分句是假设关系。4.依次填入下

3、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对于明明是“中国制造”,却因为在国外注册一个听起来洋味十足的品牌名称就自我鼓吹“高大上”的产品,公众的态度是既 ,却也无可奈何。再怎么优秀也会遇到对你 的人,再怎么不堪也会碰上对你青睐有加的人,所以说,做人不必纠结于世间纷纭,只管尽心力,守本分就好。在今年5月的“成都别车门”中,一名姓送宋的出租车司机因为出手相助而受伤,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平和淡然地说:“没什么的,这点伤势 。”A.不屑一顾 不足挂齿 嗤之以鼻 B.嗤之以鼻 不足挂齿 不屑一顾 C.不足挂齿 不屑一顾 嗤之以鼻 D.嗤之以鼻 不屑一顾 不足挂齿 答案: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4、分)A.电视剧花千骨的“杀阡陌”是一个桀骜不驯、破坏力极大却率直坦诚的人,观众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浓厚的兴趣。B. 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其繁荣与形成必将深刻影响中国西部地区自唐代以来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C.在那个民族斗争波云诡谲的时代里,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常常在于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D.“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北京市民对它的热情依旧不减。答案:D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一个最首要的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性情化”。什么意思呢?就是

5、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当然有时我们并不严格区分两者。性情乃是由心而发,由“心性”而生。这种性情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然后外化为各种自然的事物上,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例如,只有中国人才有“梅兰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梅之凌霜傲骨、兰之清逸雅致、竹之高风亮节、菊之淡泊不拘,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中国的诗是抒情的,中国的画是写意的, 中国的琴是直达心灵的。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中国人的饮食也是最丰富和最讲究的,中国人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

6、。中国人饮茶叫“品茗”,而西方人却是“喝茶”。只有带着性情才能是“品”,而满足生理就只能叫“喝”了。中国的陶瓷之所以精美,是因为它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是带着性情、带着神韵的。中国之所以有精致的刺绣,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中国的景观、建筑、亭园,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精微雅致的性情和情感。中国人的审美观是性情化的: 当一个事物和一个人的性情、 心性和心灵相通的时候,便产生了中国式的美,也只有这时才产生中国式的美。如果我们把中国文化的这种“性情化”放到世界文化中去比对,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了。就世界文化而言,可以分别以西方、印度、中国为标志,基本上划分为三大类型,它们反映的文化特性分

7、别是“物性”、“神性”和“人性”。西方文化将“物性”表现得非常极致,他们的物质文化可以非常发达,而物质文化的手段科技,也相应的可以非常发达。西方设计的许多制度特征也是“物性”的,尽量排除人的情感因素。西方所说的“自由”是指人身及其行为的自由,而中国人的自由更多是“心性”的自由。西方文化的“物性”更多的是满足人的生理上的需求。印度文化则将“神性”表现到了极致。这里的神性指的是人的“精神”上的最高程度。佛教就是在印度诞生的。但西方也有宗教如基督教,为什么我们只把印度文化称为“神性”的呢? 因为只有佛教才要求将人的精神提高到最高的境界,要求人抛弃世间的一切俗念,那就真的是“纯精神”的了。印度文化的“

8、神性”满足人的精神和信仰上的需求。中国文化则将“人性”表现到了极致。我们经常说“人性化”,其实真正的人性化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中国文化的“人性”是性情化的,它从根本上满足了人的心理上的需求。而且,中国人似乎也最追求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这种情感和心理需求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同时又高于生活,但没有到达印度神性文化中超脱世俗的、纯精神的层面。(选自人民文摘)6下列关于“中国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中国文化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性情化”。B中国文化中的诗、画、琴分别是抒情的、写意的和直达心灵的,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

9、,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C中国文化最大程度地表现了“人性”,而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的标志,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D中国文化中性情化的“人性”从根本上满足了人的心理上的需求,中国人向来最追求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性情与情感并不相同,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但我们有时分不清彼此。B中国人对饮食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中国人带着性情饮茶,谓之“品茗”,而西方人则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而“喝茶”。C世界文化可按照它们分别反映的“物性”、“神性”和“人性”的文化特性,分别以西方、印度、

10、中国为标志,基本划分为三大类。D中国人性情化的情感和心理需求,既和生活紧密相连,又高于生活,但是还没有到达印度神性文化中超凡脱俗的、纯精神的层面。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人有“梅兰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梅、兰、竹、菊各自的风格特点,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B中国的陶瓷精美,是因为陶瓷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中国有精致的刺绣,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C性情由“心性”而生,且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因此外化之物能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D我们只把印度文化称为“神性”,是因为只有佛教才要求将人的精神提高到最

11、高的境界。而佛教就是在印度这个国家诞生的。6.答案:D(“向来最追求”不合文意,原文是说“似乎也最追求”)7、答案:A(“分不清彼此”错,原文是说“并不严格区分两者”。“分不清彼此”并不等同“不严格区分两者”)8.答案:C(强拉因果。原文是“性情乃是由心而发,由心性而生。这种性情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然后外化为各种自然的事物上,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

12、,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寻拜监察御史里行,改监察御史。又尝建言曰:“国家岁赂契丹,非御戎之策。宜练兵选将,务实边备。”去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又上言天子当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说,凡七事;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朝廷多

13、施行之。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仁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节选自二十四史宋史有改动)9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居无私书 书:藏书B闻者皆惮之 惮:害怕C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推:推举D恶吏苛刻,务敦厚 务:致力答案:A解析:书信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其人遂无以对 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B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顷之,烟炎张天C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 先主斜趋汉津,适与羽船相会D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答案:D解析:D不久寻找;A表目的,来;B结构助词,无意义;C时间副词,适逢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分别表明包拯“清廉自律”和“为官正直”的一组是( )A又上言天子当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说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B犹徘徊不忍去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C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D尝曰:“后世子孙仁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宜练兵选将,务实边备答案:C解析:A进谏,清廉;B孝敬父母,清正;D正真,军事才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包拯考中进士后,因父母年老,在家赡养双亲,一直到给二老送终后,才去赴任。B有人偷割别人的牛舌头,包拯巧妙破了此案。C包拯在朝廷上刚强又有毅力,贵戚宦官们有所收敛。凡听到包拯名字的人,都很怕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