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37330416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桥区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第卷 1 至 6 页,第卷 7 至 10 页。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 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祝 各位考生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卷本卷共 11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33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9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2、13 题。2020 年新年戏曲晚会喜庆、祥和,在精彩纷呈里彰显传统艺术的时代精神,是一台精美、精炼、精致的戏曲晚会。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近年来,随着戏曲振兴工程的实施,一大批地方戏呈现出新老( )、生机焕发的生动景象。2020 年新年戏曲晚会参演剧目既有观众耳熟能详、传播较广的京剧、昆曲、豫剧,也有极富地方风味的婺剧、绍剧、闽剧和川剧,可谓梨园百花齐 放,剧种争奇斗艳。晚会群英荟萃、少长咸集,充分展现了我国戏曲艺术传承有序、后继有人的美 好前景。一大批青年戏曲工作者展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唱念做打,功底扎实,对 人物内心的挖掘与塑造,立体生动

3、,给戏曲艺术增添了青春的力量。家国情怀(),经过艺术家的匠心演绎,历久弥新。晚会中一些剧目是脍炙 人口的经典之作,深受群众喜爱。这既因为其中蕴含着家国情怀,承载着追求正义 与美好,更因为其艺术价值高。豫剧苏武、绍剧佘太君、晋剧于成龙 这三部戏,分别塑造了坚守气节的志士、爱国救国的英雄和清廉为民的官员三个人 物形象,时代虽然不同,角色虽然各异,但家国情怀却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 戏 曲 艺 术 植 根 于 人 民 , 蕴 含 着 中 华 民 族 的 价 值 追 求 和 审 美 心理, ,使古老的戏曲艺术绽放出时代光华,而更为群众所喜爱。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精英融合源

4、远流长B精英调和源源不断C精粹融合源远流长D精粹调和源源不断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这不仅因为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更因为其艺术价值高,承载着追求正义与美好。B. 这不仅因为其艺术价值高,还因为其中蕴含着家国情怀,承载着追求正义与美好。C. 这既因为其中蕴含着家国情怀,更因为其艺术价值高,承载着追求正义与美好的理想。D. 这既因为其艺术价值高,更因为其中蕴含着家国情怀,承载着追求正义与美好的理想。3.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句是A. 我们应该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创新发展B. 我们应该稳步推进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C. 我们应该号召地方大力实施戏

5、曲振兴工程D. 我们应该提倡戏曲演员年轻化,给戏曲艺术增添青春的力量 二、(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材料一:2017 年 8 月 8 日 21 时 19 分,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 7.0 级地震, 新闻机器人用时 25 秒写了一条速报,这条新闻通过中国地震台网官方微信平台推送,实现了最快速度的全球首发。这让人们想起了 9 年前的汶川地震和 4 年前的雅安地震。同样是地震,同样是媒体全天候关注,短短几年间,新闻的模样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除了传统获取 新闻的方式,微博发布、微信互动、客户端即时更新、视频直播随时在现场多 端口呈现已成为每一场“新闻战役”的标配。“当下爆款

6、新闻产品,多是社交媒体与移动传播相结合,最接近面对面交流的 效果,人民日报社的 H5 产品就是很好的证明。”人民日报社研究部主任崔士鑫认为,如果不是通过社交平台传播,很难出现类似天文数字的浏览量。崔士鑫提到的“天文数字浏览量”,是这些产品实现内容影响力提升最形象的描述。在 2014 2016 年间, 国内 83.7%的报刊出版单位, 制定了未来 3 至 5 年融合发展战略规划文本;90.12%的报刊出版单位出台了媒体融合的具体措施和工作安 排;超过三分之一的单位进行了项目实施。融合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报刊业 融合发展已经从加和式转型进入质效并重时期。(摘编自喜迎十九大之融合发展:开启媒体报

7、道新时代)材料二:艾瑞咨询:2016 年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研究报告指出,截至 2015 年 12 月,中国网民数量已近 6.9 亿,其中手机网民数量近 6.2 亿。材料三:(资料艾瑞咨询 2016 年 13 月网络新媒体调研数据)纵观传媒业的发展进程,技术一直是驱动其变革的重要力量。在技术“喜新厌旧”本性的作用下,整个传媒行业在残酷的“破”与“立”之间寻找着动态的平衡。 如果说 web1.0 和 web2.0 的关键词分别是“网络化” 和“数字化”,那么 web3.0 的关键词就是“智能化”。它与传媒业的耦合,催生了机器新闻写作,并将内容生产范式从媒体精英式的内容产出和用户生产内容转换到算法生

8、成内容。在西方传媒界, 机器新闻写作自 2006 年首次被引入以来, 已经在体育报道、财经报道、气象报道等诸多领域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美联社更是在机器写作之外, 启动编辑机器人对机器自动生成的稿件进行审查,成为第一家全面引入机器新闻人的传媒机构。在中国,机器新闻写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其也已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双平台发力”。从腾讯财经的 Dreamwriter 到新华社的“快笔小新”再到今日头条的“张小明”,这些写稿机器人的不断涌现以及升级换代,无不暗示着传媒业深层次的改变。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全面渗透是近年来的一个现象级的发展, 其中,机器新闻写作是人工智能在传媒领域的具体应用之一。有研

9、究表明,未来传媒 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将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关联在一起。(摘编自新闻人的价值位移与人机协同的未来趋势)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2016 年 1 3 月, 在用户常用的媒体形态中, 用户使用比率最高的是视频类网站/APP,最低的是杂志。B. 对比两年前,除纸质传媒、电视(不联网)和广播电台外,其他媒体形态的用 户使用比率在最近 3 个月都呈上升趋势。C. 电视(不联网)的用户使用比率不断减少与互联网电视的用户使用比率不断 增长的对比,显示出新兴媒体形态具有强劲生命力。D. 五年以来,新兴媒体形态的用户使用比率增长强劲, 传统媒体形态的用户使用比率

10、下降明显。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多端口呈现已经成了媒体报道的标配,融合发展已经成了时代潮流。B. 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必然将实现新媒体形态对传统新闻方式的彻底淘汰。C. 在 20142016 年间,国内三分之二以上的报刊出版单位,制定了融合发展战略规划文本,并付诸实施。D. 写稿机器人的不断涌现以及升级换代,已带来传媒业的彻底变革,机器人 的全面参与、主导是未来传媒业发展趋势。6. 根据上述材料,不属于新时代媒体报道的特点的一项是A. 新闻推送可以实现快速全球发布。B. 社交媒体与移动传播相结合。C. 新闻从业人员的作用正在弱化。D.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全

11、面渗透。三、(1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1 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 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思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 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 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神宗崩,哲宗立,召为礼部郎中。轼起于忧患,不欲骤履要地,辞于宰相蔡确。 确曰:“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右者。”卒不许。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知杭州。未行,谏官言前相蔡确知安州,作诗借郝处俊事以讥太皇

12、太后。大臣议迁之岭南。轼密疏:“朝 廷 若 薄 确 之 罪 则 于 皇 帝 孝 治 为不 足 若 深 罪 确 则 于 太 皇 太 后 仁 政 为 小 累 。谓宜皇帝敕置狱逮治,太皇太后出手诏赦之,则于仁孝两得矣。”宣仁后心善轼言而不能用。轼出郊,用前执政 恩例,遣内侍赐龙茶、银合,慰劳甚厚。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明年春,又减价 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杭本近海,地泉咸苦, 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

13、矣。漕河失利,取给江潮,舟行市中。潮又多淤,三年一淘, 为民大患,六井亦几于废。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节)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辄能语其要语:说出B. 不欲骤履要地履:担任职务C. 轼恐不见容见:显现D. 又减价粜常平米粜:卖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后以书见修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B. 为当轴者所恨且为之奈何C. 大臣

14、议迁之岭南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D. 轼请于朝不拘于时,学于余9.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由于父亲外出游学,所以苏轼的学习和成长受到了母亲的很多影响。B. 礼部考试,苏轼和曾巩的文章都得到了主考官的好评,分列第一、二名。C. 苏轼曾受到多位高官的赏识,但是由于多次表达个人政见,仕途并不通达。D. 杭州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水利工程,造福一方百姓,但是到宋代却荒废了。1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 朝廷若薄/确之罪则/于皇帝孝治为不足/若深罪/确则于太皇太后仁政为小累B. 朝廷若薄确之罪/则于皇帝孝治为不足/若深罪确/则于太皇太后仁政为小累C. 朝廷若薄确之罪则/于皇帝

15、孝治/为不足/若深罪确则/于太皇太后仁政为小累D. 朝廷若薄确之罪则于皇帝/孝治为不足/若深罪确则于太皇太后/仁政为小累1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殿试,又称“廷试”“廷对”,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内容之一。B. “朝中无出公右者”与“位在廉颇之右”句中的“右”的意思是相同的。C. “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与“烽火扬州路”中“路”的意思是不同的。D. 文中提到的苏洵、欧阳修、曾巩、以及苏轼,都位列“唐宋八大家”。第卷1. 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 本卷共 12 小题,共 117 分。四、(26 分)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1)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3 分)(2) 宣仁后心善轼言而不能用。(2 分)(3) 漕河失利,取给江潮,舟行市中。(2 分)13. 文言文阅读材料中,体现了苏轼的哪些特点?(3 分)14.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10 分)李氏小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