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题及答案(Word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37313278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2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题及答案(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题及答案(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题及答案(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题及答案(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题及答案(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题及答案(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题及答案(Word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题及答案(Word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 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元方曰: “ 老 父在太丘,强者绥 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 “ 孤 往者 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元方曰: “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 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 候,拜访,问候。 履行,实践,做。 绥,安,安抚。 孤,封建时代王侯 对自己的谦称。 (1)从现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中,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意思正确的一项。 例句义

2、项 卿家君法孤 _ A法令,制度;B方法,做法; C效法,仿效;D标准,法则。 久而益敬 _A更加; B增加; C好处。 孤往者尝为邺令_ A经历、体验;B曾经; C吃一点试试 周公不师孔子_ A传授知识的人;B仿效,学习; C军队; D掌握专门学术或技艺的人。 (2)请用 /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断3 处) 袁 公 问 曰 贤 家 君 在 太 丘 远 近 称 之 何 所 履 行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4)你认为元方所说的“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案】 (1)C;A; B;B (2)袁公问曰 /贤家君

3、在太丘/远近称之 /何所履行 (3)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他们的礼仪举止,虽然相隔遥远,却是那么一致。 (4)言外之意就是:周公没有效仿孔子,孔子也没有效仿周公。也就是说:“ 家父没有效 仿袁公,袁公也没有效仿家父。” 【解析】 【分析】( 1) 句翻译:你的父亲学我,故选C。 句翻译:久而久之,大家 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故选A。 翻译: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故选B。 翻译:周 公没有学孔子。故选B。 (2)根据句意:袁公问:“ 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 什么事情? ” 故句子划分为: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 /远近称之 /何所履行。 (3)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

4、如: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4) “ 此事 ” 指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现代话就是:对强者用德行去 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言外之意就是:周公没有效仿孔 子,孔子也没有效仿周公。也就是说:“ 家父没有效仿袁公,袁公也没有效仿家父。” 借周 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 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故答案为:( 1)C、A、B、B (2)袁公问曰 /贤家君在太丘 /远近称之 /何所履行 (3)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他们的礼仪举止,虽然相隔遥远,却是那么一致。 (4)言外之意就是:

5、周公没有效仿孔子,孔子也没有效仿周公。也就是说:“ 家父没有效 仿袁公,袁公也没有效仿家父。” 【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辨析。多义词是具有几个彼此不同而又 相互关联的意义的词,这些意义是同属一个本义(基本意义)的转义,引申、派生或衍生 意义。解答本题,先读一读句子,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提取出划线字的语境义,再对照义 项选择即可。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 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断不好,所以先读一读句子,体会语感节奏,分析句子成分后 再谨慎短句。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6、注意:保留 古今相同的词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年号、某些典章等;删去 一些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 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据此思考言外之意即 可。 【附参考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的时候,去拜会袁绍。袁公问:“ 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 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 元方说: “ 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 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 袁公 说: “ 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

7、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 亲? ” 元方说: “ 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 致。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荀巨伯 远看友人疾,值 胡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 曰: “ 远来,子令吾去,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 大军至,郡尽 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视 谓曰: “ 我辈败 义之人,而入有义国。” 遂班军 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 荀巨伯:人名。 值:适逢。 郡:城。 相视:看望。 败:

8、毁坏。 班军:调回军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吾今死矣,子可去/去后乃至。B. 有疾不忍委之/相委而去。 C. 而入有义国 /与儿女讲论文义。D. 而敢独止? /人不知而不愠。 (2)请用三条 “/ ”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你从荀巨伯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请写出两三点来。 【答案】 (1)C (2)巨伯曰 /友人有疾 /不忍委之 /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 【解析】 【分析】( 1)A 项的 “ 去” 解释为:离开;B 项的 “ 委 ” 解释为:丢弃;C 项的 “ 义”

9、解释为:正义,情义/含义; D 项的 “ 而” 解释为:表转折关系。故选C。 ( 2)句子翻译为: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想用我的死来换取朋友的 生。故断句为:巨伯曰/友人有疾 /不忍委之 /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结合 “ 远来,子令吾去,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分析得出:对友忠诚;结合“ 友 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分析得出:舍生取义;结合“ 我辈败义之人,而 入有义国。 ” 分析得出:坚守信义。 故答案为: C 巨伯曰 /友人有疾 /不忍委之 /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 【点评】 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10、。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 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 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 “ 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 “ 荀巨伯说:“ 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 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 这时胡人已经到了,

11、问荀巨伯: “ 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怎样的一个男子,却敢一个人留下来?“ 荀巨伯说: “ 我的 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想用我的死来换取朋友的生。“ 胡人听了说:“ 我们这 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 “ 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 此获救。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 尊君在不? ” 答曰: “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 ” 元方曰: “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

12、礼。” 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与友期行 _ 相委而去 _ 下车引之 _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下列对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期日中,过中不至” 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 元方小小年纪就能驳倒客人,客人致歉后,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地走进屋内。 C. 客人以 “ 下车引之 ” 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D. “ 尊君 ”“家君 ” ,前者是敬辞,对别人父亲的一中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称自己的父 亲。

13、 【答案】 (1)约定;离开;拉,牵拉 (2)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3)B 【解析】 【分析】( 1)此题注意一词多义词,“ 期” :约定。 “ 去 ” :“ 离开 ” 。所以千万不要 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 “ 舍,放弃。去,离开。乃,才。期,约定。” 等字词的翻译。 (3)B项错误,并不是喜不自禁。 故答案为: 约定;离开;离开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您与我 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B 【点评】 本题

14、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 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 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的掌 握。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 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参考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 再等候就

15、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 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 元方答道: “ 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 气来,骂道:“ 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 说: “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 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 自家的大门。 4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阅读批注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 烛邹 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 “ 可。 ”

16、于是召而数之公 前,曰: “ 烛邹 !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 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 勿杀,寡人闻命矣。” (示例)景公身为一国 之 主 , 却 善 于 听 取 意 见。烛邹看管鸟却不慎 丢失,景公能够冷静下 来听取晏子的意见,不 能因为小小的事故而失 去一位人才。并且能听 懂晏子的言外之意。可 见他没有因为位高权重 就做事武断,而且善用 人才。 (乙)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 若出一口。 公作色太息,播弓矢。弦章入,公曰:“ 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 年有七,未尝闻吾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 弦章对 曰: “ 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 色,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 之。夫尺蠖食黄则身黄,食苍则其身苍。君其犹有谄人言乎?” 公曰: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