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37312296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DF 页数:47 大小:22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七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七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七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七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乡愁是一杯酒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身在异乡的游子,也有很多深深的不能言表的思乡之苦。 我只是其中很平淡的一个。我的思乡并不在风清月明的中秋,或是登高远望的重阳,而 是在很多平常琐碎的时刻,比如单位发了两箱饮料,几大瓶食用油;或者逛街的时候看见 了一块很合适妈妈那个年纪老太太穿的衣料;要不就是莫名的伤心情绪低落时,我就会不 由自主地端起乡愁这杯酒,大大地喝一口。 夏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陪一位上海的大姐去东山扫墓。这并不是一个凭吊亲人的季 节,无雨无风,生机勃勃,她却一样地庄严和凝

2、重。在急驶的车上,她告诉我:三天以 后,她们全家就要移民到阿根廷了,临走之前,最牵挂的一件事,就是来看看父母。这次 一走,也许十年八载才可以回来一次,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她带了一捧父母坟前的泥 土,并虔诚地从香火缭绕的西园寺请了一尊观音。看着她静默地做这一切,我自己也被一 种淡淡的哀愁和浓重的乡愁包围着。从此以后,她和她的12 岁的女儿从那个遥远而陌生的 国度飘散回来的乡愁,不仅仅是对熟悉的上海,更是对我们这个大中国。 少年,是的确不大识乡愁的滋味的。14 岁那年,我离开父母兄长去外地上学,写回家的 第一封信,被泪水浸泡得字迹模糊,却不知重写一页,固执地以为父母为我牵肠挂肚我才 心满意足。而现

3、在写回去的信,满纸的阳光灿烂,谈笑风生,而放下笔,长叹一声,才知 道心底弥漫着无尽的乡愁。 乡愁是一杯酒,岁月越长,越是浓都和醇美。去年冬天,提了生日蛋糕去看望一位84 岁 的阿婆。古老的宅院和床幔,古旧的气息。墙上挂着她年轻时的照片,典型的江南女子, 大家闺秀的模样。她自己做了一辈子的医生,思想也不一般。在那个封建时代她勇敢地爱 上了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药店伙计,并终于在38 岁那年在当地政府的干预下嫁给了自己的 心上人。听她的经历,就像是在谈一本才子佳人的传奇;但看见她时,她却躺在古老宅院 的古老床幔里。她静静地笑,也喃喃地叹息:“ 我现在真想回宁波去。” 宁波是她的老家, 她是被母亲抱在手

4、上离开的,而今临近生命之旅的终点,她回那个心目中永远的老家的念 头却越发强烈了。宁波对她而言是陌生的,但思乡的感情却一日胜似一日的真诚和浓厚。 就是这样的啊,乡愁是一杯酒,是一杯千百年来被无数思乡的人吟咏过的陈年佳酿。你 可以豪爽地仰起头一饮而尽,但岁月之手会悄悄地再为你斟满,直到有一天,你真的醉倒 在这世代流传的乡愁里。 (1)“ 我” 涌动乡愁常常是在什么时刻? (2)文章扣住 “ 乡愁 ” 叙述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文章结尾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案】 (1)是在很多平常琐碎的时刻。 (2)即将移民的上海大姐去东山扫墓;“ 我” 自己对乡愁的体会;年迈阿婆对

5、故乡的思念。 (3)围绕 “ 这句话表明人们对亲人,故乡的思念之情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来回答。 【解析】 【分析】( 1)可提取第2 段“ 我的思乡并不在风清月明的中秋,或是登高远望的 重阳,而是在很多平常琐碎的时刻” 中的 “ 在很多平常琐碎的时刻” 作为答案。 ( 2)组织语言时,分别概述出大姐去东山扫墓(3 段), “ 我 ” 自己对乡愁的体会(4 段),年迈阿婆对故乡的思念(5 段)这几件事。 (3)语句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在结构上就有收束全文,照应标题的作用。在内容上 就有点明主旨的作用。一定要把文章所表达的中心答出来。即人们心中永远的乡愁。 故答案为: 是在很多平常琐碎的时刻。

6、即将移民的上海大姐去东山扫墓;“ 我” 自己对乡愁的体会;年迈阿婆对故乡的思念。 围绕 “ 这句话表明人们对亲人,故乡的思念之情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来回答。 【点评】 此题不难。考生只要找准语段,提取关键语句就能回答。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考生要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内容,找准段落, 分清层次,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理解。考生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分析,注意联系文章的主题思想 僵化语句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茶毕,行者回头一看,见后壁上挂著一幅圯桥进履的画儿。行者道:“ 这是甚么 景致? ” 龙王道: “ 大圣在先,此

7、事在后,故你不认得。这叫做 圯桥三进履 。” 行者道: “ 怎 的是三进履?”龙王道: “ 此仙乃是黄石公,此子乃是汉世张良。石公坐在圯桥上,忽然失 履于桥下,遂唤张良取来。此子即忙取来,跪献于前。如此三度,张良略无一毫倨傲怠慢 之心。石公遂爱他勤谨,夜授天书,着他扶汉。后果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太 平后,弃职归山,从赤松子游,悟成仙道。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 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 A 悟空闻言,沉吟半晌不语。龙王道:“ 大圣自当裁处,不 可图自在,误了前程。” 悟空道: “ 莫多话,老孙还去保他便了。” 龙王欣喜道:“ 既如此, 不敢久留,请大圣早发慈悲,

8、莫要疏久了你师父。” 行者见他催促请行,急耸身,出离海 藏,驾着云,别了龙王。 正走,却遇着南海菩萨。菩萨道:“ 孙悟空,你怎么不受教诲,不保唐僧,来此处何 干? ” 慌得个行者在云端里施礼道:“ 向蒙菩萨善言,果有唐朝僧到,揭了压帖,救了我 命,跟他做了徒弟。他却怪我凶顽,我才闪了他一闪,如今就去保他也。” 菩萨道: “ 赶早 去,莫错过了念头。” 言毕,各回。 这行者,须臾间看见唐僧在路旁闷坐。他上前道:“ 师父!怎么不走路?还在此做 甚? ” 三藏抬头道:“ 你往那里去来?教我行叉不敢行,动又不敢动,只管在此等你。” 行者 道: “ 我往东洋大海老龙王家讨茶吃吃。”B 三藏道: “ 徒弟

9、啊,出家人不要说谎。你离了 我,没多一个时辰,就说到龙王家吃茶?” 行者笑道: “ 不瞒师父说,我会驾筋斗云,一个 筋斗有十万八千里路,故此得即去即来。” 三藏道: “ 我略略的言语重了些儿,你就怪我, 使个性子丢了我去。象你这有本事的,讨得茶吃;象我这去不得的,只管在此忍饿。你也 过意不去呀!” 行者道: “ 师父,你若饿了,我便去与你化些斋吃。” 三藏道: “ 不用化斋。 我那包袱里,还有些干粮,是刘太保母亲送的,你去拿钵盂寻些水来,等我吃些儿走路 罢。 ” 行者去解开包袱,在那包裹中问见有几个粗面烧饼,拿出来递与师父。又见那光艳艳 的一领绵布直裰,一顶嵌金花帽,行者道:“ 这衣帽是东土带

10、来的?” C 三藏就顺口儿答应 道: “ 是我小时穿戴的。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经,就会念经;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礼, 就会行礼。 ” 行者道: “ 好师父,把与我穿戴了罢。” 三藏道: “ 只怕长短不一,你若穿得, 就穿了罢。 ” 行者遂脱下旧白布直裰,将绵布直裰穿上,也就是比量着身体裁的一般,把帽 儿戴上。三藏见他戴上帽子,就不吃干粮,却默默的念那紧箍咒一遍。行者叫道:“ 头 痛!头痛! ” 那师父不住的又念了几遍,把个行者痛得打滚,抓破了嵌金的花帽。三藏又恐 怕扯断金箍,住了口不念。不念时,他就不痛了。伸手去头上摸摸,似一条金线儿模样, 紧紧的勒在上面,取不下,揪不断,已此生了根了。他就耳

11、里取出针儿来,插入箍里,往 外乱捎。三藏又恐怕他捎断了,口中又念起来,他依旧生痛,疼得竖蜻蜓,翻筋斗,耳红 面赤,眼胀身麻。那师父见他这等,又不忍不舍,复住了口,他的头又不痛了。行者道: “ 我这头,原来是师父咒我的。” 三藏道: “ 我念得是紧箍经,何曾咒你?” 行者道: “ 你 再念念看。 ” 三藏真个又念,行者真个又痛,只教:“ 莫念!莫念!念动我就疼了!这是怎 么说? ” 三藏道: “ 你今番可听我教诲了?” 行者道: “ 听教了! ”“你再可无礼了?” 行者道: “ 不敢了! ” (选自西游记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有删节) 【相关注释】心猿意马(xn yuan y m ):形容心

12、思不专,变化无常,好像马跑猿跳一 样。 现代汉语词典 (1)西游记的标题暗含隐喻,体现了作者的匠心。小说第十四回和第十五回暗含了成 语“ 心猿意马 ” ,结合 “ 相关注释 ” 及这两回的内容,揣摩这两回标题的内涵。 (2)第 段中画的名字 “ 圯桥进履” 可以略过不读,请写出理由。 (3)阅读文中画线句A,结合文本,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悟空闻言,沉吟半晌不语。(此时孙悟空在想什么?请以第一人称写出孙悟空的心理活 动。) (4)文中画线句B 和 C 是一处矛盾,唐僧教孙悟空“ 出家人不要说谎” ,转眼自己就“ 顺口 儿” 骗人,你怎么看待唐僧的自相矛盾? (5)观音菩萨用“ 紧箍 ” 来约束孙

13、悟空,这样做有必要吗?请结合选文和整本西游记, 以及你的人生体验阐述你的观点。 【答案】 (1)孙悟空和小白龙皈依佛门,一心一意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2)画的名字跟主要情节没有紧密关系;“ 圯” 是生僻字,读不出字音,可以暂时不读,略 过即可;下文有龙王对这幅画的具体解读,通过下文内容就可以得知画的主要内容。 (3)张良为黄石公三次捡鞋三次穿鞋,任劳任怨,最后得以宝书,功成名就;而我说是保 师傅西去取经,可我却忍受不了师傅的一点教诲,碰到一点小困难就临阵逃脱,这样以后 怎能有所成就,取得正果? (4)骗孙悟空戴上紧箍帽是观音的旨意,唐僧只是奉命行事;为了西去大业,唐僧也只能 打破出家人不能说谎

14、的原则,骗孙悟空;从唐僧骗人的话语中可见,唐僧也不是如常人认 为的老实厚道,不懂变通,他也有随机应变,圆滑狡诈的一面。 (5)观点一:我认为有必要。孙悟空是天生石猴,喜欢自由的生活,无拘无束,不服管 教,这样的性格不足以成就取经大事,难成正果。正所谓“ 成人不自在” ,没有规矩不成方 圆,孙悟空由妖到佛的成长过程,正需要像观音、唐僧这样的大人来约束、教导他更好地 收心、成长、成熟。在以后的故事中,孙悟空一心一意降妖伏魔,保护唐僧西去取经,紧 箍咒起到了很好地约束力。孙悟空就像生活中的我们,紧箍咒就像父母和老师的教育和管 教,在成长中学知识,明礼仪,做一个符合社会规范的人,取得生活中的“ 真经

15、” ,成长为 合格的 “ 人” 。 观点二:我认为没有必要。西游记是记述孙悟空成长过程的文学作品,他由妖到佛的 成长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艰苦环境的磨练,离不开内心品质的不断净化, 正所谓 “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才能 “ 动心忍性 ” ,成长为真正的人。这个过程是个体主动接 受并自我完善的过程,不存在紧箍式的外在力量。新时代的青少年,正应该像孙悟空一 样,奋发图强,自强不息,“ 自觉成人 ” 。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文段主要是讲述孙悟空打死山贼被师 傅逐出师门的情景。结合相关故事情节,可知第十四回标题的“ 心猿 ” 是指孙悟空,“ 心猿归 正” 即是孙

16、悟空愿意保护唐僧去取经。由此推断,成语中的“ 意马 ” 是指白龙马。所以这两回 的标题内涵就是孙悟空和小白龙皈依佛门,一心保护唐僧去取经。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故事细节的描写的掌握情况,通过读文本可知略过不读的原因有 三:一是画的名字跟主要情节没有紧密关系;二是“ 圯 ” 是生僻字,读不出字音,可以暂时 不读,略过即可;三是下文有龙王对这幅画的具体解读,通过下文内容就可以得知画的主 要内容。 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描述。可以假设自己就是孙悟空,对于眼前看到的一幕内心有 何感想,但重要的是结合主题,不能偏离主题。 本题考察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细读文本 - 的内容可知:骗孙悟空戴上紧箍帽是 观音的旨意,唐僧只是奉命行事;为了西去大业,唐僧也只能打破出家人不能说谎的原 则,骗孙悟空;从唐僧骗人的话语中可见,唐僧也不是如常人认为的老实厚道,不懂变 通,他也有随机应变,圆滑狡诈的一面。 本题考查名著西游记人物个性的把握及其评价,表明人物个性并言之有理,表达出 自己的观点即可。 故答案为: 孙悟空和小白龙皈依佛门,一心一意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画的名字跟主要情节没有紧密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