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学校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2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059316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学校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学校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学校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学校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2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学校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2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学校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学校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高考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2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畸形/羁绊缥缈/剽窃倒胃口/倒栽葱B档案/跌宕亢奋/伉俪挑剔/云梯C隽永/眷念篆书/椽子迫击炮/迫切性D市侩/反馈果脯/哺育空白处/空城计2下列一段话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仅仅以商业眼光发展文化,必然生产大量低俗伪劣浅薄的货色。传播上的巧言令色会不会冲击真正的学问的修养与功底?抄袭、枪手、拼凑、交易学风的腐败为什么屡见不鲜?急功近利的风气使本来大有希望的文化人也在走捷径,宁要无知的起哄与速成的明星,也不要伟大的经典,更不要说文化创造上的艰苦卓绝与不应逃

2、避的代价。跟着发行量与收视率走的传媒手段应该怎么样首当其冲地负起对于人民的责任?A. 屡见不鲜B. 急功近利C. 艰苦卓绝 D. 首当其冲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未来五年,国家将通过改造棚户区、建设公租房等方式,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供给,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B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C人大代表提议,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填补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法律空白。D凭借着在本届澳网比赛中的超强发挥,李娜成为第一个晋级大满贯赛决赛的亚洲球员,从而奠定了她

3、中国体坛一姐的宝座。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俗语也叫俗话、常言等,是汉语语汇中广泛流传于大众中的一种定型语句。_,而且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在汉语语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俗语具有鲜明的特点,它生动形象、言简意赅、风趣幽默,常常会带来一语惊四座的效果,_,因此深受大众的喜爱,在各类文艺作品中也十分常见。_,可以丰富自身的语汇并从中汲取有益的养分;_,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从而使文章或谈吐更为丰富和生动。学习和掌握俗语 它具有很强的通俗性和口语性准确恰当地运用俗语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A BC D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书沈通明事汪

4、琬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姞,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

5、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异,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

6、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遂属其家通明属:托付B皆逡巡引却 引却:后退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魁垒:高大D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解析】率:都。【答案】D6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3分)()通明匿仰妻子他所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若辈亦知沈将军耶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 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A. B. C. D. 【解析】表其英勇;是沈通明不羁的个性;表其得遇知己而喜。【答案】A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7、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C彭子姞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姞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解析】并非彭子姞免除了沈通明的罪责,沈通明是被朝廷赦免的。【答案】C8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

8、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答案】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3分)译文:_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3分)译文:_声望,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探听到沈通明的住处,就步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碛中作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9、。(1)本诗首句“走马西来欲到天”历来为诗家所称赞,请予以简要评析。(4分)_ (2)本诗末句“平沙莽莽绝人烟”以景结情,请赏析其妙处。(3分)_【答案】末句融情入景,给人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明月照耀,荒凉大漠无际无涯而又朦胧隐约;苍凉景色与作者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融为一体。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1)子曰:“_,_?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2)_,_。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_,_,终不解矣。(韩愈师说)(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_,_,人道寄奴曾往。(辛弃疾永

10、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闲的视镜汪涌豪“闲”是古代文论主体范畴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由其所指称的主体的自我处置与安顿方式,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心性趣味,既深刻地影响了古人看取世界的方式,也直接决定了他们表现世界的结果。所以在实际运用中,它不仅仅指谓人的气性修养,还成就了作品的体调与风格。而这种气性修养与体调风格,因贴合着创作主体的自在个性和日常趣味,相对而言,比较能脱开政教的牵绊,直显艺术的本真。所以,对它的形成发展历史作深入的追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究明古代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某些特点。深入地看这种“闲”所指谓的处世态度和审物视界,可以发现,它有湛

11、深的思想背景,儒道两家都曾为其提供过直接的精神资源。一般以为,儒家讲究德礼,注重修身,最是庄敬不过。其实,它并不排斥悠闲的处身方式,相反,对生活中许多快乐体验和才艺赏会都很在行,以为这种玩物适情,正可涵养人的德性。譬如孔子就尚“身心一如”“文质彬彬”,雅好以音乐怡情悦性,尝从人学琴,与人同歌,与弟子一起披春服而咏归,享受在大自然中的休憩乐趣。此外又“盛容饰”,当一个人燕居独处时,“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故礼记有仲尼燕居和孔子闲居,一者“善而不倦”,一者“倦而不亵”。儒家虽一人安居,仍恒慎其独。至若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在他们看来也都寓有至理,可博人旨趣,此孔子所以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

12、游于艺”。正是持这样的人生态度,儒者即使人在陋巷,箪食瓢饮,也能做到不改其乐。道家于此,贡献尤巨。道家非“礼”崇“无”,最崇尚个体的精神自由。如果说,儒家重视在社会秩序中安顿人群,他们则尤重在自然秩序中安顿自己,故论道过程中每常言及“闲”字。其代表人物如庄子,不但常用“闲”指称人的闲暇,如庄子知北游篇之“今日晏闲,敢问至道”,天地篇之“闲居三月,复往邀之”,寓言篇之“向者弟子欲请夫子,夫子行不闲,是以不敢”等等,更用此来指称人由“身闲”而及“心闲”的精神性活动,如天道篇有“以此退居闲游,则江海山林之士服”,知北篇有“尝相与无为乎,淡而静乎,漠而清乎,调而闲乎”,刻意篇有“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

13、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这种心闲以及对心闲的深切体认,显然包含有否定世俗功利和遵从个性自由的意思。至于他好讲逍遥游,也如唐人所说,“义取闲放不拘,怡适自得”。由此“乘物以游心”,放眼六合之外,属意于无己、无功、无名,实际上都是为了达至他在大宗师中所说的“其心闲而无事”的高上境界。统合两家思想,可以看到,儒道对“闲”的论说虽分属各自的思想体系,一个隐居以求志,一个修德以就闲,内里却有着共通的气息相勾连。即它都不是发生在广庭与热场,也无关于名利与禄位,它更多表现为个人的选择,如周敦颐思归旧隐所谓,“闲方为达士,忙只是劳生”,关乎的是个人在日常安处中的道德精进与精神修

14、养,所以一个要进行己有耻的“慎独”,一个依赖“坐忘”“朝彻”而“见独”。至于其本质的落脚处,都不在形迹,而在精神。后世文人士大夫追求“闲心乐地”,讲究“闲处从容”,并“寝兴从闲逸,视听绝喧哗”,除了还受到“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这样的养生理论,以及后世佛教与禅宗的影响外,大抵都不出此两家思想的范围。(选自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十五讲,有删改)12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A“闲”因比较能脱开政教的牵绊,直显艺术的本真,所以贴合着创作主体的自在个性和日常趣味。B儒家讲求修身敬德,有着极其严肃的人生态度,但同时,儒家也认为人生中的许多快乐体验也可以怡情悦性,涵养德性。C“闲”有湛深的思想背景,儒、道两家都曾为“闲”提供过直接的精神资源。相对而言,道家贡献更多。D儒、道虽分属不同的思想体系,但在对“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