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3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第五课 文化创新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45351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3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第五课 文化创新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创新设计】2013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第五课 文化创新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创新设计】2013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第五课 文化创新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创新设计】2013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第五课 文化创新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创新设计】2013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第五课 文化创新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2013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第五课 文化创新 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2013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第五课 文化创新 新人教版必修3.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课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2)文化创新的途径: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1)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2)文化创新的意义。(3)文化创新的途径。(1)关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文学、艺术、影视等作品。(2)关注戏曲、歌剧、影视剧的新编与翻拍。特别提醒:(1)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人民群众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二者不可混为一谈。(2)要区分“以我为主”与“为我所用”;“以我为主”就是在对世界文化精华的汲取中,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为我所用”就是辩证取

2、舍、择善而从,结合国情进行改造、整合与创新。 名师点睛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文化创新的意义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状元笔记1速记2图解考点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复习本考点,要求理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掌握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知识梳理】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可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

3、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3)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2.文化创新的意义(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2)文化创新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重点突破】1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所在。(2)文化创

4、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和深刻意义。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2文化创新的源泉与文化创新的渊源不能混为一谈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人民群众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二者不可混为一谈。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命题时主要通过展示国家或地方有关文化发展的鲜活材料,考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命题角度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预测题型:选择题【典例】(2011广东文综,30,4分)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研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

5、,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A. B C D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的认识。该题主要强调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反映的是文化创新的作用,与题意不符合;与材料中的判断不符合;符合题意,且表述正确。故选B。答案B对应训练【训练1】(2009广东单科)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这表明()。A建筑文化有其自身的继承性B社会实践是

6、文化创新的源泉C建筑艺术是文化创造的主体D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解析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文化创新而不是文化继承。C项表述错误,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D项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取得多项创新成果表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选B。答案B【训练2】(2012南京质检)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新时期,人们不断寻求新的京剧艺术表现形式,目前,京剧以短小、形象、活泼、表演灵活的艺术特点活跃在戏剧舞台上,深受群众的喜爱。这说明()。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社会实

7、践为文化创新提供丰富的资源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创新的意义。强调的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与材料强调的重点不符。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A考点二文化创新的途径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理解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两个基本途径,认识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知识梳理】1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1)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2)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继承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对一个民族和国

8、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3)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2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1)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1)要

9、坚持正确的方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2)我们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重点突破】1继承和创新的关系(1)创新不能离开传统。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2)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这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政

10、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2文化创新的途径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1)基本途径之一着眼于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主要侧重于如何对待本民族文化。(2)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主要侧重于如何对待不同民族文化。3正确区分“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1)区别:“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11、强调的是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则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2)联系:都是对待文化的错误倾向,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本考点在高考中既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也可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考试大纲对该考点的能级要求也比较高。考生在复习时,应注意把握创新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要明确对待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并不是对任何外来文化都认同或者借鉴。 命题角度文化创新的途径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典例】2010广东文综,37(1),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

12、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创新途径的知识。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教材中关于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哪些,然后结合材料中的信息进行逐层分析即可。答案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

13、族特色。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对应训练【训练1】(2012试题调研)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加强,我国的文化也显示出了强大的世界魅力。假如请你写一篇关于我国文化应如何走向世界的文章,你认为下列最有可能在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有()。A尊重差异理解个性舍弃传统文化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认同外来文化C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提升文化实力D加强交流借鉴融合走向文化同一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是正确的,但舍弃传统文化是错误的,排除A;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表明了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14、但笼统地说认同外来文化是不准确的,排除B;D中“走向文化同一”的说法错误。答案C【训练2】(2011浙江文综,40(1),10分)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10分)解析本题设定了答题角度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材料提供的关键信息

15、田螺遗梦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该作品的制作运用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体现了文化的创新;该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体现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将上述结论结合材料有条理作答即可。答案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该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 ,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体现了继承对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该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对民间传说的改编、采用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等方面的创新。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平台,作品在交流中得到了传播。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文化创新。近几年影视剧翻拍有余,创新不足,引起社会普遍诟病。歌剧市场的冷清要求歌剧工作者要大胆创新,同时要避免复排中的种种不足。以文艺作品的翻拍、复排、创新为背景材料进行命题可能成为高考的命题方向。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