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 8.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799990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 8.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地理 8.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地理 8.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地理 8.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地理 8.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 8.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 8.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8.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及产生的主要原因。2.理解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3.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即资源利用问题、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是密不可分的。能力目标1.利用世界人口增长图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图,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2.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了解并分析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尝试解决措施,写出可行性报告,以供研究。德育目标认识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行为规范、思想道德修养有直接关系,我们应从身边小事做起,切实做到保护环境。教学重点1.人口压力对环

2、境问题产生的影响。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形成了环境的恶性循环,环境问题更加突出。教学难点如何处理好经济的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使两者协调地发展。教学方法1.结合生活,多举实例,从辩证的观点认识、分析人地关系,认识环境问题的产生,人为原因是主要的。2.要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知识内容,正确掌握环境各要素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充分认识人类的各种活动,对环境问题的产生有正确的理解。教具准备新闻报刊资料、电视图片资料的运用,自做一些简单的幻灯片,及时补充一些相关资料加以印证。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第一节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了解到了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

3、可分为两大类(即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以及环境问题在分布上的一些特点。那么,环境问题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它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本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8.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板书)。新课教学环境问题,其实自古就有,远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地球上就存在地震、火山活动、海啸等自然灾害,势必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形成环境问题。进入人类社会以后,在人类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一样,因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产生了不同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更加突出,这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本节课我们就探讨目前世界范围内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我们知

4、道,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都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而且这些因素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与其他问题产生着影响,比如,人口数量的剧增对资源的需求量、对生存空间的环境等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而人口素质低下又会直接影响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而破坏环境。因此,人口、资源、发展这三方面都对环境问题产生着影响。本节课,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一、人口压力(板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为了生存,人们需要从环境中索取越来越多的物质资源,同时,又把越来越多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使环境的承载量受到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进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失调。因此,人

5、口压力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用投影仪打出以下问题,供学生在边阅读课文时边思考)(1)人口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表现有怎样的特点?(2)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口的增长表现有哪些特点?(3)人口的不断增长,又怎样产生了哪些环境问题?(学生阅读完第一部分内容后,我们要结合课本内容、图形以及上述问题给予解释阐述)1.世界人口的增长(板书)投影:图8.5世界人口增长(见课本)人类在地球上出现,迄今只有短短二三百万年的历史。按照历史上生产力水平、生产方式的不同特点,可以把人口增长的全部历史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即缓慢增长期、稳定增长期、迅猛增长期和

6、增长放慢期。(1)缓慢增长期。这个时期即原始社会。那时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在人口增长过程中,自然淘汰起着主导作用。人口数量增长甚微,有时长期停滞不前。(2)稳定增长期。这个时期包括从奴隶社会开始到资本主义社会诞生之前,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人类基本生存条件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完全受自然因素摆布了,人口增长率比过去有所提高,并且日趋稳定,大约在公元前500年,世界人口首次突破1亿大关,到公元1750年,即产业革命即将来临的时候,世界总人口达到了7.4亿。(3)迅猛增长期。17世纪以来,世界多数国家先后进入了资本主义,18世纪工业革命,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有了更大的飞跃,人口增长进入了一个新的

7、历史时期。从17501900年这150年间,世界人口由7.4亿增加到16亿多,大约增加了1.5倍。在此期间,欧洲人口增加了两倍多,体现了工业化时期人口的急剧增长,而亚洲人口增长了刚1倍。(4)增长放慢期。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发展中国家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但是,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已开始意识到人口过多带来的种种弊端,因而好些国家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为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使得人口增长速度放慢。但是因为人口基数大,全球人口总数仍将大量增加。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0亿,预计到2050年,世

8、界人口将突破100亿。我国于2000年11月1日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如下:我国总人口已达12.95亿,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联合国2001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说,世界人口到2050年将增加50%,报告说,世界人口目前正以每年1.3%也就是将近8000万人的速度增长。其中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印度、中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6国人口增长将占世界净增人口的近一半。其中仅印度一个国家就将占21%,到2050年,世界人口的85%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总结:由图可知:在工业革命以前人口增长的速度缓慢,之后,速度明显加快,总体呈现出加速增长的势头。但

9、在近年来,其增长的速度有所放慢,这主要是一些国家(如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结果。另外,在二战以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速度较快,发达国家增长较慢。人口的迅猛增长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而导致的。承转:由于上面提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使得各国、各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表现不一。我们再看图形:投影:图8.6世界各地区人口的增长(19502000年)(见课本)提问:要求学生根据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目前图中各大洲中,人口数量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2)二战以后(1950年后),各大洲人口增长的速度由快到慢的排列顺序。对于上述问题,我们要向学生解释如下:在世界人口增长

10、过程中,受社会、经济、自然等因素的影响,人口增长速度不但在时间上不同,就是在空间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主要是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在经过短暂回升后,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下降,目前已多接近零增长,有些欧洲国家甚至呈负增长。如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已连续多年为负增长,整个欧洲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那么,上述第一个问题各大洲人口由多到少的排序应是亚洲、欧洲、非洲、拉美、北美、大洋洲。第二个问题二战后各洲人口增长速度与数量由多到少的排序应是亚洲、非洲、拉美、大洋洲、欧洲和北美洲。其主要原因应概括为:发达国家由

11、于科学文化水平和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繁衍进行控制,人口出生率明显降低,死亡率进一步下降,从而出现了低自然增长率的状况;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即主要的亚非拉地区),由于战后赢得了政治独立,并积极发展民族经济,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在保持人口高出生率的同时,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很高。承转:由上述图8.6中可以知道,世界人口总量急剧增长。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对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造成了较大的人口压力。2.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板书)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对全球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形成了较大的人口压力。人口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出

12、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比如,每年新增加的7000万8000万人口都需要食物、能源、住房和其他生活必需品,要满足这些新增人口的需要,甚至最低水平的需要,都会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压力。为此,越来越多的土地变为耕地,可用于其他作用的土地(如林地、休闲地、野生动物栖居地等)日益减少。据统计,除了欧洲耕地面积基本不变外,其他地区的耕地面积都大大增加了,而这都是以森林、湿地和草原的大量消失为代价的。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仅体现在绝对人口总数,而且还体现在人口的增长速度与地区差异上。还是从上述图形8.6可以看出,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人口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增长率,人口的过快

13、增长使人们无暇考虑环境问题的保护,也来不及调整生产方法;为了满足激增的人口的生存,人们采取的往往是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加重了环境危机。这样,人口总数庞大以及人口快速增长使得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是双重的人口压力,较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引发环境问题,尤其是生态破坏问题。值得庆幸的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实行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使全球人口增长的速度出现了逐渐下降的趋势。而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又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为减少世界人口过快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可用以下简表来表示人口压力与环境问题的关系:投影展示:承转:人口数量过多,增

14、长过快,压力过大,会产生环境问题。而由于人口过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果人口的素质低下(比如在发展中国家就明显,尤其是广大的贫困落后区),生态意识淡薄,便会产生对自然资源的盲目、不合理甚至破坏性的开发利用,同样也会产生环境问题。下面我们再来学习第二部分的内容。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板书)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自然资源的补给、再生和增殖是需要时间的,一旦利用超过了极限,要想恢复是困难的。特别是非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其蕴藏量在一定时期内不再增加,对其开采的过程就是资源的耗竭过程。当代社会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巨大需求(如煤炭、石油、铁矿石等)

15、,更加剧了这些资源的耗竭速度。据有关资料统计,对于石油的开采量,按照目前的消费水平,石油资源预计只能维持3050年的开采。此外,在广大的贫困落后地区,由于人口文化素质较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们意识不到环境的反馈作用,只是一味地从环境中贪婪索取,并不加节制地将生产生活的废弃污物排入环境,生态意识淡薄,长期采用有害于环境的生产方法,而把无污染技术和环境资源的管理置之度外,如不顾环境的影响,盲目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任意修筑堤坝和道路等,结果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并形成了恶性循环(见下图)。对于“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要正确引导学生分析各部分之间的因果关系:由于人口的增长

16、,自然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如图中所示:人口增多,则要扩大耕地,这很容易造成围垦湖塘、开垦草场、毁林开荒等,而这种行为又会导致破坏水利、水产资源;草场过载、植被破坏;风沙侵蚀、水土流失等,进一步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水旱灾害日益频繁、粮食产量下降,反过来又促使人们不断地扩大耕地、广种薄收。这样,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的现象,如果长期这样发展下去的话,那么,人类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课文中有一则“玛雅文明的衰落”的资料,可以让同学们阅读、分析、讨论其衰落的根源,由因及果,得出正确的结论:玛雅文明的消失是农业生产力下降,食品供给不足直接导致的。农业生产下降,是由于严重的土地侵蚀,以及对土地只用不养、土壤中的有机肥补给不足决定的。水土流失的原因,除取决于当地的气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