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认知学习理论第三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6639775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认知学习理论第三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四章认知学习理论第三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四章认知学习理论第三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四章认知学习理论第三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四章认知学习理论第三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认知学习理论第三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认知学习理论第三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认知学习理论-第三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第三节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了解布鲁纳的生平及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背景掌握认知-发现说以及布鲁纳认知结构主义的主要学习理论体会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教学论思想及其贡献和局限性 布鲁纳(J.S.Bruner)作为英国哈佛大学教授,曾主持该校的认知研究中心,专门研究认知学习。他认为不能以实验室内研究狗、猫、鼠、猩猩等的学习现象来推论人类个体的学习过程,必须要到学习的第一线进行研究。他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从事物和现象的变化中去发现原理,才是构成学习的主要条件。因而他的学习理论被称为发现学习论(discovery learning theory)。他

2、认为人是通过认知表征的过程来获得知识、实现学习的。所谓认知表征,就是指通过知觉而将外在事物转换为个体内在心理事实的过程,而其认知表征方式则会随个体年龄而发展,表现为三个阶段:动作表征(enactive representation)儿童靠动作来认知世界、获得知识;映象表征(iconic representation)儿童用头脑中的表象去表现世界、获得知识;符号表征(symbalic representation)儿童运用符号、文字再现世界、获得知识。他还认为,发现学习具有一系列优点:提高智慧潜力;使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学会将来做出发现的最优策略和方法;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检索。他十分强调学生学

3、习时对学科知识结构的掌握。知识结构也就是某一学科领域的基本观念,不仅包括一般原理,而且也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他认为,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更容易地理解学科的基本原理、提高记忆的效果、促进学习迁移、缩短“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布鲁纳的生平及著作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背景认知-发现说论 学习理论教学论思想教学实例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贡献与局限一、布鲁纳的生平及著作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1915)于1915年10月出生在美国纽约。1937年在杜克大学获文学学土学位,随即在杜克大学注册成为心理学研究生,第二年转学到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在著名实验心

4、理学家拉什利(KSLashleg)指导下,于1941年获博士学位。这时他的主要兴趣是动物和人类的知觉过程心理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召服兵役,先后在美国战争情报署和同盟远征军最高统帅部心理战部门工作,主要是研究公众的态度和纳粹德国的宣传技术。1945年返回哈佛大学任心理学讲师,1948年任副教授,1952年任教授。1960年,他与米勒(GMiller)一起创办了“哈佛认知研究中心”,1961年起任该中心主任直至1972年。1972年至1980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任实验心理学瓦茨(Walts)教席。1980年返回美国任纽约大学的人文学科新学院院长之职。布鲁纳在众多领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是一位在西

5、方心理学界和教育界都享有声誉的学者,他在1959年任美国科学院科学教育委员会主席,主持了著名的伍兹霍尔中小学课程改革会议;1960年任总统教育顾问;1952年当选为社会心理学研究会理事长;196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布鲁纳论著甚丰,主要代表著作有:思维之研究(A Study of Think )(1956,与人合作)、教育过程(The Process of Education)(1960)、论认识(on Knowing)(1964)、教学理论探讨(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1966)、认知生长之研究(St

6、udies in Cognitive Growth)(1966,与人合作)、教育的适合性(The Relevance of Education)(1971)、超越所给的信息(Beyond the Information Given)(1973)、儿童的谈话:学会使用语言(Childs Talk :Learning to Use Language)(1983)、心的探索(In Search of Mind)(1984)二、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背景(一)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思想 布鲁纳认为,人的认识过程是把新学得的信息和以前学习所形成的心理框架(或现实的模式)联系起来,积极地构成他的知识的过程。一个人

7、对世界的认识是以他构想的现实模式为基础的。这样的模式首先是从个人的文化中汲取的,又适应于个人的各种不同的用法。布鲁纳说:“我们对世界的知识,并不仅仅是一种对那里的秩序和结构的反映或反射,而是包括能够在事前编造成一种可以预言世界将是怎样的、或者可能是怎样的构成物或模式”。这种模式布鲁纳称之为“世界模式”(models of the world)。实质上,这个世界模式就是个人所期望的事物。这个模式能使人预言、内推和外推更多的知识。对于布鲁纳来说,内推就是通过新知识的应用而改变某种见解;外推就是超过他所获得的知识。因此,一个人关于世界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把目前所经历的事物和已学到的模式进行比较,

8、并从这种模式中学到许多东西,从而使他能够预言下次会出现什么。 在布鲁纳看来,一个人对某个事物的知觉,实质上是一种构成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面,个人把他的感觉资料和他的世界模式联系起来,推论出一个关于外部事物的假设。然后,用这个事物的另外一些特性来检验他的假设。所以,一个知觉者不应被看成是一个被动反应的有机体,而应更确切地被看作是一个积极地选择信息、形成知觉的假设,并且有时为了减少意外的事情或达到有价值的目的而歪曲从环境中输入信息的人。记忆也不只是一个人对固定的、没有生气的痕迹的重述,而是一个人完成想象的重建的问题。思维就是一个人通过概念化或类型化的活动来弄懂所察觉的一大堆杂乱事实的过程。总之,布鲁

9、纳反对把人看成是一个在认识上被动的接受者,而把人的认识过程看成是一种积极的构造过程。认知过程的基本操作是对外部事物的类型化和概括化。布鲁纳认为,知觉过程是一种类型化的过程。这种类型化是以一个人从观察到的线索到认出物体的种类所作的推理上的飞跃为基础的。思维活动的概念化和类型化过程使人有极大的能力去区别他们环境中的物体或过程。人们为了弄懂他环境中事物的意义,他必须能够从几乎数量无限的可区别的物体和事件中去选择那些似乎具有某种共同之处的事物,并把这些事物或者看作一个单独的种类,或者看作容易处理的若干类型。例如,人们能够区分出各种不同的颜色,又能够把各种不同的颜色类化成一个概念,即颜色;或者类化成几个

10、概念,如“暖色”、“冷色”等。同样,人们也可以按照社会阶级、性格特征、宗教派别、民族性、性别和年龄等把人进行各种分类。 布鲁纳还认为,概念化需要运用一定的策略(strategy)。所谓策略,布鲁纳认为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做出决定的任何程序都可称为策略。概念化正是通过策略的作用才发生的。 策略的选择要权衡三个因素:(1)信息的情境;(2)认知的难度;(3)风险性。 关于类型化,布鲁纳提出两种基本的分类标准:一是同一性(identity);二是等值性(equivalence)。(二)儿童的智力发展阶段论 布鲁纳受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的影响,也对儿童的智力发展进行了-些实验研究。他认为,智力乃是人获得

11、知识、保持知识以及将知识转化成他本人的工具的力量。儿童智力的发展表现为再现模式的变化。所谓再现模式(model of representation)就是人们再现自己关于世界的知识经验的方式。儿童智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再现知识经验的方式也就不同。布鲁纳认为,再现知识的方式有三种,即三种再现模式。这三种再现模式按其在儿童身上发生和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动作性再现模式”,简称为“动作性模式”(enactive model);“映象性再现模式”,简称为“映象模式”(icomic model)和“象征性再现模式”,简称为“象征性模式”(symbalic models)。 布鲁纳的象征性再现模式是再现知识经验

12、的第三种方式,又称为符号性再现模式。它是用人为设计的特征或符号系统再现之。三、认知-发现说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1)习得 (acquisition)新信息这种新信息常常是与一个人已有信息相背的,或是已有信息的一种替代,或者是已有信息的提炼。(2)转换(transformation)这是一种处理知识以便使其适应新任务的过程。人们可以通过外推(extrapolation)、内插(interpolation)或变换(conversion)等方法,把知识整理成另一种形式,以便超越所给予的信息。(3)评价(evaluation)检查我们处理信息的方式是否适合于这项任务,如概括

13、是否合适?外推是否恰当?运演是否正确,如此等等。布鲁纳由此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他的这种观点,是与他从事的一系列认知方面的研究密切相关。 布鲁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从事知觉的研究,战争期间从事了一系列社会心理方面的研究,战后则把主要精力放在对认知过程的研究。1956年,布鲁纳与古德诺(JJGoodnow)和奥斯汀(G.AAustin)一起完成了一项重大的研究计划,并以思维之研究为书名发表了研究的结果。该书力图通过实验研究来揭示认识过程中的一个最简单而又最普遍的现象:归类或慨念化(categorizing or Conceptualizing)。皮亚杰称这本书是

14、“思维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它完全重新恢复、重新解开了这一领域中最重大的问题。” (Bruner,et a1.,1956)。该书涉及到知觉理论、分类理论、概念获得及其策略理论、编码系统理论、智慧生长与表征系统理论,这些理论对解释学生的认知过程很有启迪。这些理论的具体解释如下: 1. 知觉理论 2. 归类理论 3. 概念获得及其策略理论 4. 编码系统理论 5. 智慧生长理论 6. 表征系统理论 1. 知觉理论 布鲁纳从事知觉与认知研究时,正值行为主义在美国心理学界占支配地位的时期。但布鲁纳强调人类思维的策略性和目的驱动性。他认为,人类是有系统地对环境信息加以选择和抽象概括的。这种观点在形成知觉研究

15、的“新看法(newlook)”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客体的物理特征(如客体的大小和形状)和观察情境的条件(如光线和现实者离开客体的距离),是人类知觉物体的最为重要的决定因素。但“新看法”认为,观察者在知觉客体的物理特征时,会受个人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会有相当大的差异。例如,布鲁纳等人的实验表明,儿童对硬币大小的估计,与他们对钱的感受直接有关,并且间接地受他们家庭社会经济条件和个性特性的影响。一般说来,来自贫穷家庭的儿童把硬币估计过大,这是由于钱对贫穷儿童具有更大价值的缘故。 在布鲁纳看来,知觉过程是把感觉到的东西转换成意识、知识、情感或其他东西的行动。他认为,知觉具有两个特征,具体请点击 在布鲁纳看来,“我们在学习知觉时,实际上是在学习我们所遇到的物体和事件的各种特征之间的关系,学习适当的类别与类别系统,学习预测和检索什么东西与什么东西是合拍的”(Bruner,et a1.,1956)。因此,他认为知觉过程涉及四个相继的步骤。 由此可见,知觉过程是以对刺激输入开放、选择、关闭为特征的。 最后,布鲁纳还强调,对刺激输入归类的精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觉准备状态(perceptual readness)。知觉准备状态是指某一类别的可接受的程度,而可接受性是根据某一类别对刺激输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