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6.29).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6602238 上传时间:2020-06-2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9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6.2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6.2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6.29).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6.29).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6.2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6.29).pdf(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的不进位加法 宣汉县芭蕉镇中心校宣汉县芭蕉镇中心校 李培义李培义 概述:概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选自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本节课是在学 生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部分内容既是学生学习笔 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三位数的加减计算及其它计算的基础,因此要使学生切实学好,要 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得需要一课时来教学。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析分析 1.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 数加两位数的加法,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

2、简单问题; 2. 探索不同的算法,继续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发现能力; 3.让同学们体验到探索发现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前面的观察、 积累学习, 学生已经学习了 100 以内两位数加、 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 减整十数,这些都是以直观形式向学生讲解的口算方法,学生的基础比较扎实。本节课两位 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的笔算, 是在口算的基础上的提升, 也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的重 要基础。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较小,我就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 流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使他们投入到充满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去。 教学重教

3、学重难难点点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 两位数的加法。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先采用复习旧知、观察、提问交流等方式导入新课,再通过适时指导、互动交流、比较 概括、强化练习等方式完成整堂课的教学。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算式卡片、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我们前面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你们都学会了吗? (会) 好, 下面老师就以开火车的形式考考你们: 53+20= 36+40= 28+30= 57+20= 76+3= 31+4= 43+5= 65+2

4、= 口算结束后,抽学生起来选两个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教师: 看来同学们对前面知识掌握得的确很好, 今天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考察学生对前面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唤起学习新知识的欲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考察学生对前面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唤起学习新知识的欲 望。望。】 二、互动新授 教学例 1:多媒体课件出示第 67 页的情景图。 1、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从图中知道班上男同学有 23 人,女同学有 22 人。 教师:图中老师给我们提了一个数学问题,请同学们齐读一下吧! 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2、指导学生列式: 学生:23+22=(

5、师板书) 教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 学 海 无 涯 学生 1:因为这里的“一共”就是求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和。 学生 2:因为这里的“一共”就是把男生和女生人数合在一起的意思。 教师:看来同学们真的很不错,很爱思考问题。这个算式是我们前面学的两位数加整十 数吗?(不是)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吗?(不是)都不是,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两位数加两 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师板题) 3、讨论算法 教师:怎样计算 23+22 呢?请同学在小组内交流,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然后老师请同 学起来汇报。 学生交流,教师作必要的指导,然后抽学生汇报。 摆小棒。学生边演示边汇报,然后教师用课件回顾演示过程。 用计数器

6、拨珠。学生用计数器边演示边汇报:我先在计数器上拨出第一个加数 23, 然后在这个数上加 22,先在个位上加 2,再在十位上加 2,这样我就知道 23+22=45 了。学 生汇报到这个地方时,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加呢?让学生意识到:个位上的 2 是表 示的 2 个一,所以应该对着个位加;十位上的2表示 2 个十,所以应该对着十位加。 口算: A、20+20=40,3+2=5,40+5=45; B、23+20=43,43+2=45; C、23+2=25,25+20=45; D、22+20=42,42+3=45; E、22+3=25,25+20=45。 教师: 你们觉得在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

7、一位数时强调的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 加这个计算方法在这里适用吗? 学生:适用。 教师:所以我们知道在计算加法时要遵守的一个法则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教师板书: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教师:书上这位老师告诉我们还可以用竖式算。同学们以前学过竖式吗? 学生:没有。 教师:现在老师教你写竖式。 (教师边说边板书)先写上第一个加数 23,然后在第二排写第二个加数 22,在写 22 时,请同学们告诉我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教师:对了,第二个加数要写在第二排,而且写的时候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哪个同学来写第二个加数? 抽学生在黑板上写 22,其他同学给他检查写得对不

8、对,主要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是否对 齐。 教师:现在两个加数写好以后,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写一个加号,表示两个数相加,然 后在两个加数下面画一条短横线,把加数与得数分隔开。现在我们对齐相加,个位上 3 加 2 得 5,在个位上写 5,十位上 2 加 2 得 4,对着十位写 4。所以 23+22 得 45。这样的竖式同 学们会写吗? 学生:会。 教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试一试”的两道题。 学生计算时,教师来回巡视,做必要的指导。抽一个学生进行板演,全班同学检查是否 按竖式的要求写的, 相同数位上的数是否对齐, 结果是否加正确了, 也就是要求学生从格式、 方法、结果三个方面进行检查。 学 海 无 涯

9、【设计意图:利用设计意图:利用 PPTPPT 课件、小棒、计数器等教学具展示多种算法,理解课件、小棒、计数器等教学具展示多种算法,理解两位数加两两位数加两 位数的口算方法。让学生明确无论用哪种方法,只要你自己认为是最简便的即可。位数的口算方法。让学生明确无论用哪种方法,只要你自己认为是最简便的即可。】 三、拓展练习 先独立完成多媒体课件上的习题,再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多种算法的算理,检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多种算法的算理,检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四、课堂小结 教师: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时要 注

10、意些什么?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 【再次唤起学生的思维,归纳、概括出本节课所学习的重难点知识。】【再次唤起学生的思维,归纳、概括出本节课所学习的重难点知识。】 五、布置作业 练习九的第 2 题。 教学流程图教学流程图 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 教师讲解示范 互动新授 学生动手 拓展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 项目项目 A 级级 B 级级 C 级级 个人个人 评价评价 同学同学 评价评价 教师教师 评评价价 认真 上课认真听讲, 作业认真, 参与 讨论态度认真。 上 课 能 认 真 听 讲,作业依时完 成, 有参与讨论。 上课无心听讲,

11、 经常欠交作业, 极少参与讨论。 积极 积极举手发言, 积极参与讨论与 交流。 能举手发言,有 参 与 讨 论 与 交 流。 很少举手,极少 参 与 讨 论 与 交 流。 自信 大胆提出和别人 不同的问题,大 胆尝试并表达自 己的想法。 有提出自己的不 同看法,并作出 尝试。 不敢提出和别人 不同的问题,不 敢尝试和表达自 己的想法。 善于善于与人合作,能与人合作,能缺乏与人合作的 学 海 无 涯 与人 合作 虚心听取别人的 意见。 接 受 别 人 的 意 见。 精神,难以听进 别人的意见。 思维 的条 理性 能有条理表达自 己 的意见,解决 问 题 的 过 程 清 楚, 做事有计划。 能表达

12、自己的意 见,有解决问题 的能力,但条理 性差些。 不能准确表达自 己的意思,做事 缺乏计划性,条 理性,不能独立 解决问题。 思维 的创 造性 具 有 创 造 性 思 维,能用不同的 方法解决问题, 独立思考。 能用老师提供的 方法解决问题, 有一定的思考能 力和创造性。 思考能力差,缺 乏创造性,不能 独立解决问题。 我这样评价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注:1.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评价 2.本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 3.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 100 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 4.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都是针 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 帮助和总结帮助和总结 这节课的设计,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在坚持“做数学”的原则引导 下,对知识的形成、发展、应用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