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标准(6.29).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6601274 上传时间:2020-06-2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课程标准(6.2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方课程标准(6.2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方课程标准(6.29).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地方课程标准(6.29).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方课程标准(6.2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课程标准(6.29).pdf(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地方课课程标准地方课课程标准 地方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 实际, 面向局部地方, 满足地方或社区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设置 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创 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 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发展, 对国家的兴盛、 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通用课程是一门必修课程, 是省内中小学教学中普遍适用的地方课程, 内容包括除 国家必修课程外的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各项专题教育,以及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等。 体现地方特点

2、体现地方特点 标准充分利用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特色产品和著 名人物等丰富的课程资源,选择参与社会生活应具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以及关于浙江 省情的基本知识,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关心社会,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 标准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课程的内容标准有较大的灵活性, 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促进学生 有个性地发展。 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 科学和人文素养是公民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和 人文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实践

3、、经济活动和个人决策所具有的科学知识、探究 能力以及正确对待自己与他人、 自然环境与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 和人文素养是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 倡导体验性学习倡导体验性学习 把真实的社会生活情景引入课堂,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 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标准倡导体验性学习,学生在面对真实的、发生在身边的事物, 研究社会现实问题, 参与社区生活、 社区服务等各种活动, 才能主动地探求社会生活的本源, 才能形成作为合格公民应具有的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 各水平的要求各水平的要求 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 知识性知识性 目标动词目标动词 了解水平了解水平

4、 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 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描述,简述,识别,列出,列举, 说出,举例说出,指出,辨别,知 道 理解水平理解水平 把握内在逻辑联系; 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 进 行解释、 推断、 区分、 扩展;提供证据;收集、 整理信息等。 说明,举例说明,概述,区别,解 释,收集,阐明,比较,描绘,查 找 学 海 无 涯 应用水平应用水平 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 原则; 进行总 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分析,评价,撰写,利用,总结, 研究,提高 技能性技能性 目标动词目标动词 模仿水平模仿水平 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 尝试,模仿

5、独立操作水平独立操作水平 独立完成操作; 进行调整与改进; 与已有技能 建立联系等。 运用,使用,进行,学会 情感性情感性 目标动词目标动词 经历(感受)水平经历(感受)水平 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 体验,参与,交流,讨论,调查, 参观,考察,观察,欣赏 反应(认同)水平反应(认同)水平 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 态度和价值判断; 做 出相应反应等。 关注,认同,辩护,提高,感悟 领悟(内化)水平领悟(内化)水平 具有稳定态度、 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 等。 确立,形成,养成,增强 学生通过地方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一)人自身的和谐。获得有 关人身安全、心理健康、青

6、春期、法律、预防毒品和艾滋病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形成自我约 束、 自我反省的精神, 以一种文明的、 有教养、 有自省意识的人文素养统领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初步认识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关系,养成尊重自然、珍爱自然的态 度,提倡绿色环保式的生活。 (三)人与社会的和谐。通过了解浙江社会的发展历程,弘扬 健康向上、努力进取的人文素养,培养尊重法治和民主、遵守社会约束与行为规则、关注弱 势群体等基本素养。 课程的具体目标是: 一、人自身的和谐一、人自身的和谐 知道交通安全、校园安全、家居安全、疾病预防和灾害逃生等方面的基本常识;养成 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习惯,学会灾害逃生的基本技能。 知

7、道有关的法律常识; 增强国家意识、 权利义务意识、 守法用法意识; 提高分辨是非、 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违法犯罪行为。 说出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状况,知道中 国的人口问题和基本政策;正确地看待和分析各种人口现象,确立科学的人口意识,增强社 会责任感。 简述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及性保健等方面的知识;辨别和抵制不健康的性 信息,提高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与异性平等交往的能力,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和行 为;提高在性健康方面的自我保护和防御的能力。 学 海 无 涯 说出毒品的危害,知道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拒绝毒品诱惑,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提 高禁毒

8、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概述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方法和措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 感染者和患者。 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养成健全的人 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知道廉洁的涵义,学会做一个正直的人;理解廉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形成规则 意识、程序意识、自律意识,提高判断能力。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二、人与自然的和谐 描述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地形概况等自然环境的基本状况。 概述资源和陆地资源的基本状况;阐明人多地少、资源相对贫乏的基本省情;认同合 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知

9、道常见的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危害程度;举例说明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 提高遇到自然灾害时的自救能力。 举例说出重大科技成果; 概述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生活、 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概述环境状况,知道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措施;养成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增强环境 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知道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基本措施;尝试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废弃物等活动;增强资源 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三、人与社会的和谐三、人与社会的和谐 概述行政区划和历史沿革;了解悠久的历史,体验文化的深厚意蕴,关注当前社会生 活的变化。 举例说出民间的风俗习惯,知道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 概述重要的文化遗存和文化胜迹;知道“耕读传家”重视教育的传统和教育发展的现 状;认识文化的丰富内涵。 举例说出民间艺术的形式和内容; 尝试学习某种民间艺术; 体验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 概述经济发展的状况,举例说明区域经济的内涵和特点;认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概述国防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知道基本的国防理论;学习初步的队列训练、“三 防”、射击、战场救护等军事技能;增强保卫和平、保卫祖国的责任意识和国防观念。 简述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措施; 关注社会发展的状况和前景, 确立为中华民族复兴而 学 海 无 涯 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