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学心搏骤停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6352627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PPTX 页数:126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救护理学心搏骤停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急救护理学心搏骤停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急救护理学心搏骤停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急救护理学心搏骤停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急救护理学心搏骤停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救护理学心搏骤停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救护理学心搏骤停ppt课件(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教学目标,1.掌握心脏骤停和猝死的定义 2.掌握心脏骤停的类型及临床表现 3.掌握基础生命支持的抢救流程 4.熟悉进一步生命支持及延续生命支持 5.熟悉心脏骤停的原因 6.了解人工呼吸的注意事项 7.了解心前区捶击及胸外心脏按压的注意事项,案 例 分 析,患者,男性,70岁,晨起在公园习惯 性活动时,突感心前区剧烈疼痛,大汗, 精神极度紧张。如果你在现场,将如何应 对?如果在救治的过程中,患者突然意识 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此时,应采取最 恰当的急救措施是什么?高质量心肺复苏 包括哪些要点?自主循环恢复后的救治措 施是什么?,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心脏骤停,心肺

2、脑复苏,心脏骤停,基本概念,原因,类型,临床表现与诊断,(一)基本概念,心脏骤停的定义: WHO规定:发病或受伤后24小时内心脏停搏,即为心跳骤停。 美国AHA为冠心病患者心跳骤停的定义是:冠心病发病后1小时内心脏停搏,即为心脏骤停。 Cecil 内科学第十六版规定:任何心脏病患者或非心脏病患者,在未能估计到的时间内,心搏突然停止,即应视为心脏骤停。,(一)基本概念,猝死:指平素健康的人或病情稳定或正在改善中的患者,突然发生意料之外的循环呼吸停止,在发病6小时内死亡。由心血管病变引起的猝死又称心源性猝死。,心脏骤停: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3、心脏骤停,未预料的停搏,刚刚的停搏,基本概念,死亡,临床死亡 标志呼吸心搏停止 特点可逆 生物学死亡 标志脑死亡 特点不可逆 临床死亡向生物学死亡发展,一、心脏骤停的原因,心脏骤停的原因分为: (一)心源性因素: 心脏性猝死80%由冠心病及并发症引起,约75%有急性心梗病史。 (二)非心源性因素 1. 气管异物、溺水、电解质失调 2.手术及其他诊疗操作中,一、心脏骤停的原因,1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 (占80%):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脏破裂、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栓塞等。 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病:冠状动脉口狭窄、风湿性冠状动脉炎、冠状动脉畸形等。,一、心脏骤停的原因,心肌疾病:病毒性心肌炎等

4、主动脉疾病:夹层动脉瘤等 心内膜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瓣膜病、 二尖瓣脱垂 心脏肿瘤:心房黏液瘤等 其他:高血压心脏病、肺动脉栓塞、 心脏传导系统疾病等,一、心脏骤停的原因,2.非心血管疾病 呼吸停止:气管异物、溺水等 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等 药物中毒和过敏:洋地黄、抗心律失常药、钙离子拮抗剂。青霉素或某些血清制剂发生严重的过敏。 意外事件:严重创伤、电击伤等。,一、心脏骤停的原因,3.手术及其他诊疗操作中的心脏骤停 心包和胸腔穿刺。 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 嗜铬细胞瘤摘除术中和心脏手术中。,一、心脏骤停的原因,4.迷走神经受刺激致反射性心脏骤停 气管造口,气管插管,咽喉、气管、支气

5、管吸引咽心反射。 压迫双侧眼球、双侧颈动脉窦窦弓反射。 胸、腹部手术,牵拉肺门或肠系膜。 其他:如胆心反射、妇科检查等。,心肌梗死、心肌炎、缺氧、 过敏因子 酸中毒、麻醉药、电解质紊乱 心肌炎 心脏阻滞 电休克 心脏功能降低 麻醉药 酸中毒 冠脉硬化 缺氧 心律紊乱 心脏骤停 冠脉灌注不足 冠脉栓塞 高碳酸血症 冠脉痉挛 心肌缺血 休克 心瓣膜病 心输出量降低 低温 迷走神经兴奋 交感神经兴奋 失血、心包填塞、心瓣膜病 心搏骤停 图1 心脏骤停环及发生原因,二、心脏骤停的类型,心室颤动 在临床一般死亡中占 30%,在猝死中占 90%。此时心肌发生不协调、快速而紊乱的连续颤动。心电图上 QRS波

6、群与T波均不能辨别,代之以连续的不定形心室颤动波。,二、心搏骤停的类型,心脏停搏(伴或不伴心房静止)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常见窦性、房性、结性冲动不能达到心室,且心室内起搏点不能发出冲动。,二、心搏骤停的类型,心脏电机械分离 常是心脏处于“极度泵衰竭”状态, 心脏已无收缩能力。无心搏出量,即使采用心脏起搏救治也不能获得效果。心电图表现为等电位线,有正常或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频率多在30次/分以下。,心脏骤停的心电图特点:,三、临床表现与诊断,临床表现: 1.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 2.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 3.心音消失。 4.呼吸断续,呈叹息样,

7、后即停止, 多发生在心搏骤停后30秒内。 5.瞳孔散大。 6.面色苍白兼有青紫。,三、临床表现与诊断,诊断: 意识突然丧失伴有大动脉搏动消失。 大动脉搏动:通过检查颈动脉、股动脉或肱动脉,时间不超过10秒。,各脏器对无氧缺血的耐受能力,大脑-46分钟 小脑-10 15分钟 延髓-20 25分钟 心肌和肾小管细胞-30分钟 肝细胞-1 2小时 肺组织-大于2小时,无氧缺血时脑细胞损伤的进程,脑循环中断: 10秒 脑氧储备耗尽 2030秒 脑电活动消失 4分钟 脑内葡萄糖耗尽,无氧代谢停止 5分钟脑内ATP枯竭,能量代谢完全停止 4-6分钟脑神经元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 6小时 脑组织均匀性溶解,心

8、肺脑复苏,心肺脑复苏(CPCR):是研究心跳呼吸骤停后,由于缺血缺氧所造成的机体组织细胞和器官衰竭的发生机制及其阻断并逆转其发展过程的方法。 目的:在于保护脑和心、肺等重要脏器不致达到不可逆的损伤程度,并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心肺脑复苏历史回顾,古老复苏法: 体温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因素:加温法 死亡相当于睡眠状态:唤醒法 溺水是由于吸入水太多:震荡法和倒灌法(18世纪) 荷兰18世纪抢救方法(1774) 加温、 清除吞入或吸入的水、刺激法,现代CPCR:- 产生与描述阶段 1936年-动物模型的建立 1956年-电除颤 1958年-口对口人工呼吸 1960年-胸外心脏按压 1966年

9、-定义了CPR(美国科学院),心肺脑复苏历史回顾,现代CPCR: -应用阶段(60年代) 广泛采用阶段(70年代) 改良与完善阶段(70年代末80年代初),产生胸泵学说及辅助方法,药物治疗,脑复苏 价格与效益评价阶段(近十年),心肺脑复苏历史回顾,心肺脑复苏,基础生命支持(BLS),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延续生命支持(PLS),一、基础生命支持,A (airway)开放气道,B (breathing) 人工呼吸,C (circulation) 胸外按压,D (defibrillarioll) 除颤 (对室颤和无脉搏的室速),由于现已有自动体外除颤器,故已将除颤作为基础生命支持的治疗手段。

10、,A(assessment)判断是否心搏呼吸骤停和畅通呼吸道,1.判定患者有无意识 先看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方法: (1)轻轻摇动患者肩部,高声喊叫:“喂!你怎么啦?” (2)若无反应,立即用手指甲掐压人中穴、合谷穴约5s。,A(assessment airway)判断是否心搏呼吸骤停和畅通呼吸道,2.呼救 一旦确定患者为心搏呼吸骤停,立即呼救。 方法: 大叫“来人啊!救命啊!” 立即打“120”呼救,启动 EMS(急救医疗服务 )系统,冷静回答下列问题: (1) 位置 (2) 有效电话号码; (3) 发生什么事件; (4) 患者人数; (5) 患者的一般情况; (6) 已经给予患者何种急救措施

11、; (7) 其它任何被询问的信息。,1.avi,启动急救系统,A(assessment airway)判断是否心搏呼吸骤停和畅通呼吸道,3.放置适当体位 进行CPR时,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位,躺在平整而坚实的地面或床板上。,C-A-B 程序理由: 发现心脏骤停最高存活率均为有目击者的心脏骤停,而且初始心律是心室颤动 (VF) 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VT)。在这些患者中,基础生命支持的关键操作是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更改为 C-A-B 程序可以尽快开始胸外按压。,C(circulation) 循环支持,1.判断大动脉搏动,2.心前区捶击,3.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用示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

12、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胸锁乳突肌内侧轻触摸颈动脉搏动。,判断患者有无颈动脉搏动,触摸脉搏,9.avi,心前区捶击,机制:通过机械电转换产生一低能电流而终止异位心律的折返通路,心室颤动转为较稳定的节律。 方法:右手松握空心拳,小鱼际肌侧朝向病人胸壁,以距离胸壁2025cm高度,垂直向下捶击心前区。捶击一两次,每次12秒,力量中等。,心前区捶击,注意事项 1)捶击不宜反复进行, 最多不超过两次 2)捶击时用力不宜过猛 3)婴幼儿禁用,胸前捶击不应该用于无目击者的院外心脏骤停。如果除颤器不是立即可用,则可以考虑为有目击者、监护下的不稳定型室性心动过速(包括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13、患者进行胸前捶击,但不应因此延误给予心肺复苏和电击。,根据研究的结果,胸前捶击可以治疗室性心动过速。不过,通过病例分析发现,在心室颤动病例中进行胸前捶击不能恢复自主循环。与胸前捶击有关的已报告并发症包括胸骨骨折、骨髓炎、中风以及诱发成人和儿童的恶性心律失常。胸前捶击不应延误开始心肺复苏或除颤。,快速测定按压部位,以右手食指、中指沿患者肋弓处向中间滑移 在两侧肋弓交点处寻找胸骨下切迹,以切迹作为定位标志。然后将食指及中指横放在胸骨下切迹上方,食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即为按压区,步骤2:胸骨与剑突交界处向上二横指,步骤1:沿肋弓向中间滑移,胸外心脏按压术,步骤3: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区,步骤4:四指交叉

14、抬起不接触胸壁进行按压,胸外按压部位,10.avi,心脏按压部位确定法2,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点处为心脏按压部位。,心脏按压幅度及频率,用力压:幅度成人至少5cm,婴儿和儿童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4cm,儿童大约5cm)。双人按压时,每2min换人一次,以避免劳累。 快速压:至少100次/分钟(所有患者)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按压/通气比率 (不包括新生儿),非医务人员:30:2(无论单双) 医务人员: 成人患者:30:2 (无论单双) 患者8岁 单人时:30:2 双人时:15:2,CPR 一 览 表,胸外心脏按压,注意事项: 1)按压部位要准确。 2)按压力要均匀适度。

15、3)按压姿势要正确。 4)患者的头部应适当放低。 5)心脏按压必须同时配合人工呼吸。 6)复苏抢救过程中断时间不得超过5-7秒 7)按压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评价按压 效果。,有效胸外按压的指标,昏迷变浅,出现各种反射。 肢体出现无意识的挣扎动作。 自主呼吸逐渐恢复。 触摸到规律的颈动脉搏动,可测出血压, SP 60mmHg左右。 面色转为红润。 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应恢复。 心电显示明显的RS波。,胸外心脏按压常见的错误,按压时手指也压在胸壁上,容易引起 肋骨或肋骨肋软骨交界处骨折。 按压定位不正确。向下错位易使剑突 受压折断而致肝破裂。向两侧错位易 致肋骨或肋骨肋软骨交界处骨折,导 致气胸、血胸。 抢救者按压时肘部弯曲,因而用力不 垂直,按压力量减弱,按压深度达不 到5cm。,胸外心脏按压常见的错误,冲击式按压、猛压,且易导致骨折。 放松时抬手离开胸骨定位点,造成下 次按压部位错误,引起骨折。 放松时未能使胸部充分松弛,胸部仍 承受压力,使血液难以回到心脏。 按压速度不自主地加快或减慢。 两手掌不是重叠放置,而呈交叉放置。,胸外心脏按压常见的错误,单人心肺复苏,12.avi,双人心肺复苏,13.avi,方法: 口腔有异物时要清除干净. 开放气道的方法: 仰头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