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含答案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36344634 上传时间:2020-06-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桃花源记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桃花源记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桃花源记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桃花源记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 花 源 记九下语文 教师:张秀兰 谭晓芳 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归纳文言词汇的特点,理清课文的思路和结构。2.学习运用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3.感悟作者追求平等、自由、幸福,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理想。第 一 课 时重点:朗读、背诵课文,归纳文言字词和句式。【预习导学】1.阅读课文注释及相关资料,补充下面卡片内容。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

2、辞桃花源诗等。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豁然(hu)俨然(yn)阡陌(m)髫(tio)骥(j)邑(y)诣(y) 3.解释加点词。(1)捕鱼为业:作为 (2)缘溪行:沿着 (3)渔人甚异之:感到奇异(4)复前行:向前,名词做状语(5)欲穷其林:走完,穷尽(6)便得一山:看见(7)才通人:仅仅(8)桑竹之属:类(9)具答之:详细(10)遂与外人间隔:于是(11)延至其家:请(12)此中人语云:告诉(13)俨然:整齐的样子(14)既出:已经(15)便扶向路:旧的、原来的(16)处处志之:做标记(17)及郡下:到了(18)遣人随其往:派(19)欣然规往:计划(20)寻病终:随即,不久4.整体感知,填写下表

3、。合作探究问题一:一读,标出下列重点句子的朗读节奏,读通文章,并熟读成诵。(1)武 陵 人/捕 鱼 为 业(2)此 人/一 一/为 具 言 所 闻(3)余 人/各 复/延 至 其 家问题二:二读,疏通文义,感知文章。合作翻译全文,掌握以下重点词句。(1)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2)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具答之“具”通“俱 ”,都便要

4、还家“要”通“邀”,邀请(3)找出文中符合要求的句子并翻译。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译: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人。 省略句: A.便舍船,从口入。译:(渔人)便离开船,从洞口进去。B.问所从来。译:(村中人)问(渔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C.便要还家。译:于是(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回家。教学建议:本文文字较为简易,且注释较详细,学生借助注释基本可以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对于难懂的字句,教师稍加指点即可。另外,有些成语出自本课,要让学生理解并记住它们,积累语汇。问题三:三读,明晓内容,理解文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渔人”的行踪。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访未果拓展:请您想象一下,如果刘子

5、骥找到了桃花源,故事将会怎样发展?示例:他高兴地住了下来,并把家人都接来居住,过上了和平安乐的生活。人们听到这个消息,也纷纷赶来。他们争抢着最好的地方建房,争抢着最肥沃的土地。于是,桃花源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宁静,沦为世俗之地了。教学建议: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借助本课想象丰富优美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问题四:请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寄寓了作者怎样的理想。作者对当时的黑暗政治和社会现状极为不满,辞官归隐,安贫乐道,但心中一直追求自由、富足、安乐的理想生活,本文所表现的桃花源正是作者追求的理想社会。第 二 课 时重点:1.欣赏语言内涵,品味作者在文

6、字中寄寓的理想。2.学习并能简单运用文章的写作特点。预习导学1.本文中描写桃花源安宁和乐的环境的句子有哪些?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2.文中产生了许多沿用至今的成语,请找出并解释。(1)世外桃源:文中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现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的美好世界。(2)豁然开朗:文中指突然变得开阔明朗,现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3)无人问津:指没有人来探问。(4)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5)怡然自乐:形容高兴满足的样子。3.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源的过程一波三折,终于“豁然开朗”的这种情形,可用陆游的哪两句诗来形容?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合作探究学法指导:在这一课时,我们可以想象桃源之“美”,理解桃源之“乐”,评读桃源之“奇”。问题一:细读文章,深入品味。1.我们按照这种句式来回答:“桃花源是一个的世界,因为那儿。”示例:(1)桃花源是一个“美”的世界,因为那儿环境幽雅,风景秀美,资源丰富,和谐安宁。(2)桃花源是一个“乐”的世界,因为那儿人们生活平等和睦,安定;百姓丰衣足食,民风淳朴。(3)桃花源是一个“奇”的世界,因为那儿景物很奇特,人很奇怪。2.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因为桃花源中人不想自己的平静生活被外界的人们打扰,希望过着和平安宁的生活。3.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

8、是虚构的理想社会?(1)渔人想要再次找到去桃花源的路,却“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2)南阳刘子骥想找寻桃花源,却“未果,寻病终”。问题二:如何评价文中“武陵人”及“村中人”? 示例:“武陵人”:(1)是一个言而无信的小人,桃花源中人告诉他,出去以后不要把这里的事情说出去,从文章情节来看,他肯定答应了这一要求。然而他为了追求名利,为了一己之私,却“处处志之”,又“诣太守,说如此”,完全不顾自己的承诺。(2)具有探索的精神,他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一品质,才能发现桃花源。“村中人”:大方、热情、和善、淳朴。拓展:如果你是渔人,你会不会离开这个“世外桃源”?示例:不会,因为桃源社会的景色优美、土地肥

9、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更重要的是这里没有压迫和战争,社会平等,生活安宁;桃源外的世界却是战争频繁,民不聊生。问题三:本文被奉为千古名篇。请根据下面的提示,结合文章内容,对其中的妙处略作赏析。1.想象丰富,亦真亦幻,描绘出神奇而美丽的环境。示例:文中“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句子,为我们描绘了“夹岸桃花逐流水”的美丽景色,又描绘出了一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美好的田园风光图。其中人们的生活也让人羡慕,更令人诧异的是,在这与世隔绝数百年的地方,人们的穿着竟然和“外人”的一样!这些环境描写无疑为桃花源披上了一层神秘而美丽的面纱。2.构造出奇特、

10、神异的故事情节。示例:文章从渔人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到寻找桃花源一一写来,使整个故事显得精密完整,使得每一个情节都那么奇特、神异,情节环环相扣,文章浑然一体。渔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他到底是怎样到达桃花源的呢?文章起笔便为读者设下了一个疑障。文章结尾再次为“世外桃源”抹上神秘色彩。南阳刘子骥之行更使人觉得仙源难辨,如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求。1桃花源记作者 , (朝代)著名诗人。2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渔人甚异之 ( )具答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欣然规往( ) 诣太守 ( ) 未果,寻病终

11、( )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义: 今义: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缘: 俨然: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渔人甚异之: 林尽水

12、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7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1 2 3 8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A 比喻 B 夸张 C 借代 D 对比 9第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10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陶渊明 东晋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感到诧异 详细 走尽 计划 到、谒见 实现 4、古:妻子儿女 今:妻子;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无出路的境地 古:交错连通 今:邮电和运输业的总称 古:更不必说 今:表条件的连词 5、沿着 整齐的样子 6、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7、豁然开朗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8、C 9、活动、穿戴、心情 10、着重写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环境,由此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