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计量论文:基于网络信息计量方法的信息可近性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134654480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信息计量论文:基于网络信息计量方法的信息可近性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网络信息计量论文:基于网络信息计量方法的信息可近性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网络信息计量论文:基于网络信息计量方法的信息可近性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网络信息计量论文:基于网络信息计量方法的信息可近性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网络信息计量论文:基于网络信息计量方法的信息可近性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信息计量论文:基于网络信息计量方法的信息可近性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信息计量论文:基于网络信息计量方法的信息可近性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网络信息计量论文:基于网络信息计量方法的信息可近性研究摘要针对网络信息组织和服务相关问题,提出了基于网络信息计量学加强网络信息可近性研究的一般思路。将信息可近性研究推广到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的范畴,从网络信息组织的可近性和网络信息服务可近性两个方面探讨了网络信息计量与信息可近性相关特征,进而从网络信息分布规律、网络信息资源质量特征和网络用户信息计量与描述等方面提出了网络信息计量对信息组织可近性改进和对网络信息服务可近性改进的原理和方法。关键词信息计量信息可近性信息组织信息服务自1969年8月美国国防高级研究所(ARPA)将四个交换节点连成ARPANET,产生第一个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到今

2、天的Internet,不到40年的时间里互联网已进入鼎盛时期,将社会带入了数字时代。全球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信息资源可谓盛况空前,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网络信息生产输出膨胀化与网络信息服务利用多元化的同时突显出了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网络信息的庞杂性和低成本获取网络满意信息的困难性,如信息垃圾、信息不对称、不适用和不友好等。网络信息的可近性不高,用户对网络信息服务满意度低等客观状况依然存在。笔者认为,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网络信息加工、生产和发布的开放性与网络信息可近性研究、介入和应用的滞后性的矛盾,集中体现在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手段及方法还比较薄弱。老子第22章

3、“多则惑,少则得”可以理解为信息的纷繁庞杂容易造成真假难辨。为实现网络信息的“多而不惑”,使庞杂的信息有序化,完善信息组织和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实现信息的价值,迫切需要一种技术和方法增强网络信息组织的可近性。笔者认为,基于网络信息计量方法加强网络信息可近性研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路径之一。1网络信息的可近性可近性(accessibility)是著名情报学家F.W.兰卡斯特在其著作情报检索系统特性,试验与评价率先引入情报学中的概念。在该书中,兰卡斯特将近性作为情报信息有效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指出报信息资源的可近性能随着机读数据库和联机检索发展而得到极大的改善1。由于该书出版于20世80年代初,受当

4、时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限,不可能将信息可近性的概念与现代的信息网络术、信息通讯技术、信息存储技术、搜索引擎技术和络检索技术等联系起来,更不可能把与此相关的网信息组织与服务技术如数据挖掘技术、个性化服务术、网络文献计量、网络信息导航、信息内容管理和息推送等技术和应用成果与可近性的概念相联系。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将信息可近性的改善由机数据库和联机检索技术基础推广到整个信息网络技和应用上。信息可近性的原意可以理解为信息的可存取性可接受性、可获得性、可排检性、可体验性、可理解性可互动性、可亲性、可信性、可用性和可读性等方面更进一步地讲,信息的可近性主要用来描述用户与息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用

5、户需求与信息环境的关性、用户知识结构对信息的贴合性、用户情感对信服务的亲疏性,也就是信息用户与信息资源之间的理可近性、智力可近性和心理可近性。这个关系的梁就是信息组织与服务,而网络信息的可近性则需网络信息组织与网络信息服务技术和应用的支撑。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角度讲,网络信息的可近可以分为网络信息组织的可近性和网络信息服务的近性两个方面。网络信息组织的可近性是指以信息资源管理为背景的信息、系统和管理者相关的可近性或网络信息的搜集、分类、存储和检索等相关基础工作的可近性,如可存取性、可获得性、可利用性、可排检性等;网络信息服务的可近性是指与用户知识结构和心理特性相关的可近性,亦指与网络信息服务手段

6、、服务方法、服务形式、服务模式、服务渠道、服务内容和服务媒介等相关基础工作的可近性,如可接受性、可阅读性、可理解性、可适用性、可交互性、可亲和性、可趋同性、可表达性、可体验性,以及可信性、可用性、友好性等。2网络信息计量与信息可近性研究的相关特征2.1研究目标的一致性在1996年巴黎召开的第五次国际万维网大会上,Woodruff提交了一篇题为关于万维网文献研究的论文“An Investigation of Docu-ments from the World Wide Web”,首次对网络特征作了计量研究,尤其是对HTML文档的大小与数目进行了测度。1997年,阿曼德(Almind T C)和英

7、格维森(Ing-wersen P)在“万维网上的情报分析计量:网络计量学方法门径”一文中首次使用“Web Metrics”一词来描述将文献计量学方法应用于万维网(WWW)上的研究,认为文献计量学的各种方法完全可以应用于网络的信息计量分析,前提是将信息网络看作引文网络,而传统的引文由Web页面所取代。在1999年罗马召开的欧洲信息社会自组织会议上,Moses Aboudiurides等人发表了题为网络信息计量学与欧洲信息社会自组织报告正式认可了这一概念。从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进展可以看出,网络信息计量通过揭示网络信息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实现网络信息组织的改进和网络信息价值的提升,这正是网络信息可近性

8、改进的核心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信息计量学和信息可近性研究具有研究目标和任务的一致性。2.2研究方法的互通性从研究对象上讲,在网络环境中,信息计量学和信息可近性研究所涉及的信息和数据具有某种程度的统一性。尽管在情报学研究领域,信息和数据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但就信息源来讲,任何信息,包括数字、文本、语音、图形、图像,以及模拟信息的基本单元都是二进制编码,都是数据,是信息计量和信息可近性操作的基本单位。从研究方法上讲,两者均以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和方法为依托。信息计量学以揭示信息的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为出发点,探求信息中的知识价值;网络信息可近性以网络信息组织和用户关系为出发点,探求信息价值实现的

9、最大化。因此,信息计量学和信息可近性均以网络信息为研究对象,对网络信息和网络系统进行优化,两者有研究对象、技术手段和方法的统一性。2.3研究内容的互补性网络信息可近性研究化了网络信息计量学内涵,具有递进和互补的关系网络信息可近性改进是网络信息计量的目的之一,络信息计量为网络信息可近性改进提供可靠依据和段。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条件,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反馈,网络信息可近性评价又反过来指导网络信息量的更进一步深化和研究。2.4研究角度的差异性信息计量学和信息可性研究可以看成对同一事物研究的两个不同的侧面首先,从定量与定性的差异上看,网络信息计量侧重运用数学、统计学等工具展开网络信息的定量研究;络信息可近

10、性主要侧重于运用计量研究成果,开展络组织与信息服务的定性优化。其次,从基础与应的差异上看,网络信息计量主要利用基础分析工具网络信息进行深入的定量分析,探索网络信息基本值规律;网络信息可近性主要利用现代技术应用成果通过网络信息组织优化和用户行为识别,拉近网络息和网络用户的距离。其三,从管理与服务的差异看,网络信息计量学从网络信息分布规律的研究角探讨网络信息的组织与管理;信息可近性研究则从络信息用户信息需求规律性研究的角度探讨网络信的配置、组织与管理。网络信息计量学更注重于网信息的内在规律、信息内容的有效性研究,信息可近则更注重于网络用户的信息偏好和满足用户需求的段和方法。3网络信息计量对信息组织

11、可近性改进网络信息计量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各种定量方法对网络信息的组织、存储、分布、传递、引证和开发利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揭示网络信息数量特征内在规律,网络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化,为网络信息配置与组织的合理化、网络信息资源务与利用的有效化提供必要的定量依据2。网络信计量可以成为提升网络信息系统建设质量,改善网的信息组织与管理,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经济和社会益充分发挥的得力武器。3.1计量信息资源的网络分布规律,增强网络信系统的易用性早在1959年,C.Mooers在全美文学会专题研讨会上针对“为什么有的信息系统能被用而有的信息系统遭到冷遇”问题提出了著名的莫斯定律。莫尔斯定律指出,当拥

12、有信息比不拥有信息可近性研究会使用户付出更大的努力和给用户带来更大的麻烦时,用户会倾向于不使用信息检索系统。简单地说,用户利用信息采取的是最少努力原则,即“省力原则”是用户选择情报系统的重要标准3。这一定律对于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来讲同样是适用的。显然,网络信息系统的可近性和易用性愈强,网络用户的使用频率也就愈高。网络信息计量学通过对互联网上站点、讨论组、电子邮件和电子期刊等的计量分析,掌握网络信息分布图谱;通过网站链接分析,寻求网络相互引证规律;通过共链分析,挖掘网络群体间的相互关系4;利用专用软件,分析特定对象的网络服务利用特征。针对这些组成网络信息系统本身各类要素的计量分析,有助于优化站点结

13、构、优化Web服务器、改进系统性能、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并能够提供决策支持,便于网页的修改、系统优化与升级以提高网站的建设质量,增加网络信息系统的易用性,达到吸引用户访问并提升网络信息系统质量和效率的目的。3.2评价网络信息资源质量特性,增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可用性评价网络信息资源,从应用角度出发,研究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指标如点击率、下载率、网络流量、检索词频和链接关系等等,发现网络信息资源分布与利用、网络作者分布与增长、网络文献增减与老化、网络页面质量特性,为网站和新栏目的设立、信息资源的重组与分类、组织与开发、检索与利用提供指导,以增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可用性。目前,互联网络还缺乏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

14、和信息分类标准和范式,这种状况给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不小的障碍。运用网络信息计量方法,对网页的点击率、网站的访问率、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检索词频变化率等一系列指标进行计量和分析,总结网络用户访问特点和偏好,据此调整网站核心栏目并建立网站信息资源分类体系,提高网站信息资源价值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网络信息资源质量特性的评价,寻求科学的信息资源组织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适应网络用户特定的信息需求偏好,降低网络用户获取信息的成本,提高网络信息检索效率和质量,增加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的便捷性、适用性和亲和力,优化网络信息资源体系以推进网络信息组织和信息服务的可持续发展。4网络信息计量对信息服务可近性改进

15、虽然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各类信息的兴趣度、信息需求偏好等各不相同,但是,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偏好也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甚至存在雷同的需求偏好,这是对用户信息需求进行描述、计量和聚类的客基础。在网络信息计量中,用户访问信息的描述方法三种,即自然描述法、关键词表法和行为描述法。自情况描述法描述用户的自然情况包括用户的性别、龄、职业、文化程度、专业领域、兴趣爱好、婚姻状况家庭状况等。用户对某一类信息的兴趣程度,与用的知识水平、专业和职业以及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紧相关。一般说来,用户不会关注与其专业和所从事活动无关的网络信息。因此,对用户自然情况的描可以作为网络信息服务系统的用户需求数据基础。户兴趣关键词

16、表描述法将提取出来的用户需求信息照关键词出现的频率、位置等抽取出来,并将具有相表征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存入用户的个体信息需求模中进行描述。用户浏览行为描述法根据用户网页浏行为,如浏览网页的内容、长度、浏览时间、订购、下载书签标记、提交反馈信息、提交查询、前进、后退、鼠点击、拖动滚动条和主题浏览等为依据,用以描述用个性的概念层次和信息需求。通过对网络用户信息访问趋向、信息访问内容信息访问习惯的计量分析,可以为增强信息服务对的针对性、信息服务内容的亲和性以及增强信息服方法的友好性提供计量依据,提高网络用户服务的效性。4.1计量用户访问特点和趋向,增强信息服务对针对性利用网络信息计量方法,对网络信息用户问记录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从中发现具有共性的户访问特征并进行网络用户聚类管理,加深对网络户的了解,为个性化服务提供依据,借以改进网络息资源的组织形式和信息服务的方式,增强网络信服务对象针对性。4.2计量用户访问形式和内容,增强信息服务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