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兴衰历程和经验教训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4564780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国兴衰历程和经验教训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大国兴衰历程和经验教训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大国兴衰历程和经验教训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大国兴衰历程和经验教训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大国兴衰历程和经验教训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国兴衰历程和经验教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国兴衰历程和经验教训(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国兴衰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伏 生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有着5000年文明史、历史上曾形成十数个强大王朝的大国中国从此一蹶不振,成为任人宰割的弱国,中国人也从此被人叫做“东亚病夫”。于是从那时起,160多年来中国人都做着一个梦,那就是振兴中华。但是1949年以前,中国四分五裂,强国只是个梦,中华人民国成立,中国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百多年来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了强国的希望。然而,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中国陷入“文化大革命”十年乱,中国人的强国梦又变得遥遥无期。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为代表的党健康力量战胜极“左”势力,将中国这艘巨轮的航向牢牢钉在实现“四

2、个现代化”,即中华民族的崛起上。如今30年过去了,2005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跃升世界第四位,于是国际上“中国威胁论”和国“中国崛起”的议论日益高涨,中国是否已经崛起?能否崛起?什么时候崛起?怎样崛起?成为热门话题。这堂课,想通过16世纪以来几个世界性大国兴衰历史的介绍,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观点,请大家一起思考。一、大国崛起的历程 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分水岭,那以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的几块陆地上,没有人知道地球是方的还是圆的,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而那以后,随着地理大发现的进程,人们才有了当今世界的概念。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从那时起,可以称为世界大国的国家有9个,即:葡萄

3、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联)、日本和美国。由于时间关系,今天仅就荷兰、英国和美国三个比较典型的国家的情况进行介绍。(一)、从商业大国到金融帝国荷兰1、商业大国的形成在欧洲西北部,有一个与英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它的面积四万多平方公里,仅为的两倍半,海拔最高处321米,最低-6.7米,全国40%的国土低于海平面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200万人口的小国,却在17世纪崛起为世界性大国。 荷兰的崛起是从一条条银白色的鲱鱼开始的。由于海流的变化,每到夏季,就有大批的鲱鱼回游到荷兰北部的沿海区域,荷兰人每年可以从中捕获超过1000万公斤的鲱鱼。14世纪的荷兰人口不到100万就有20万人从事捕

4、鱼业,小小的鲱鱼为五分之一的荷兰人提供了生计。但是,鲱鱼是一种自然资源,造物主并没有给荷兰人独享的权利,生活在边的其他民族,很多人都靠捕鲱鱼为生,为争夺渔场,荷兰人曾和英格兰人之间打过三次战争。是什么力量使荷兰人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说来简单也有些原始,那就是一种简洁的剖鱼方法。1358年,荷兰北部的一个小渔村中,一个叫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的渔民发明了一种只需一刀就可以去除鱼肠的方法。去肠后的鱼放进盐里就能保存一年多的时间,当时没有冰箱,这是长期保存鱼的最好办法。就这样,荷兰渔民一把小刀,将一种人人可以染指的自然资源,转化为独有的资本,荷兰鲱鱼成为荷兰品牌和标志,在欧洲遐迩闻名。荷兰地势低洼

5、,为了排涝,荷兰人修建了许多条运河,构成了当时欧洲最发达的水上运输交通网,荷兰鲱鱼借助这些便利而廉价的交通网畅销欧洲各地。同时,商船又载回了各种各样的商品,荷兰很快成为欧洲的新兴商品集散地。当时葡萄牙和西班牙凭借先发优势和赤裸裸的暴力,已牢牢地控制了海上运输和贸易,英格兰及其他国土和人口都比荷兰大得多的后发国家也跃跃欲试,觊觎着海上贸易的利益。小小的荷兰靠什么在夹缝中生存呢?怎样才能在强国的竞争中分得一杯羹呢? 就像发明一刀就能取出鲱鱼肠的方法打败对手一样,精明的荷兰商人是从设计和建造一种更低廉的船开始取得优势的。 当时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的商船都装备武器而荷兰的商船不配备武器,所以轻便、速度

6、快而且价格也只有英国船只的一半,并且荷兰船肚子很大,甲板很小。当时欧洲各国规定,按甲板的大小收税,所以,荷兰船售价低、载货多、速度快、成本低,欧洲各国都爱买荷兰船或请荷兰船运货。但是仅靠这些特殊的船只还不够,最终决定胜负的关键,是那些驾船的人。历史上有一个荷兰商人的故事。1596年,一个叫巴伦支的荷兰船长,他的船载着货物,试图找到一条从北通到亚洲的近道,不料在北极圈一个叫三文雅的地方(现俄国的一个岛屿),被冰封困在海面上。巴伦支船长和17名荷兰水手度过了8个月的漫长冬季,拆了船板当燃料取暖,靠打猎充饥,8个人死去,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的货物,这些货物里有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食品、衣物和药品。冬

7、去春来,冰海解冻,幸存的人归来,将货物完好无损地交给了货主。荷兰人用生命作代价铸就了传之后世的商业“诚信”原则,也因此赢得了市场。至16世纪末他们几乎垄断了欧洲海上贸易。荷兰是最早的清教国家,清教徒崇拜金钱,他们多数人世代经商,重视商业,并逐步形成了世代相传的“重财守信、勤俭吝啬、敢冒风险”的清教商业精神,这种商业精神,随着荷兰商人的贸易和荷兰清教徒的迁徙而传遍世界,逐渐成为西方价值观和西方文化的基础。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现在称为荷兰的这块地方,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城市,到16世纪有一半的荷兰人居住在城市里。一些贵族凭籍武力、以为城市提供保护为由,向市民收税。荷兰市民经过协商和讨价还价,从贵族手里

8、购买了城市自治权。从此,市民们自行立法,不向贵族交税。1543年西班牙国王通过政治联姻方式,取得了荷兰的统治权(注1),当西班牙国王宣布荷兰是西班牙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重新划分荷兰的行政区域时,荷兰人坦然接受了;西班牙国王为他们派来总督,荷兰人也没意见;而当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向他们收税要钱,荷兰人愤怒了,荷兰独立战争因此爆发。开始,荷兰人一盘散沙,不到6年,15万人死于战争。1579年,荷兰7个省的代表签署协议,组织军事同盟,西班牙被迫妥协。1591年7月26日,来自荷兰各起义城市的代表在海牙重宣布:废除西班牙国王对荷兰的统治。这时荷兰人才意识到:他们实际上已经拥有了一个国家。面对这个突

9、如其来的国家,领导独立战争的商人们不知所措,这个国家交给谁来管理与保护呢?作为商人他们最在行的是经商,最想要的是金钱,政治权利商人们不感兴趣。于是,他们将这个没人感兴趣的国家,托付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她爽快地答应做他们的君主,并很快派出军队保护荷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荷兰人很快发现,女王收取的保护费比赶走的西班牙国王还要高,荷兰人又不高兴了。1588年,在奥兰治亲王威廉的领导下,7个省联合起来,宣布成立荷兰连省国,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商业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在这以前,荷兰的贸易对象主要是西、英两国,现在两国都得罪了,加上他们的盟国,荷兰人已无法在欧洲做生意,经济命脉断了,新生的荷兰连省国的出

10、路在哪里呢?2、金融大国的兴起荷兰人决定自己开辟前往和美洲的航线,这不但要冒巨大的风险,而且需要大量的资金,钱从哪里来呢?1602年,在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股份公司,为了融资,他们发行股票(采取记帐的方法),通过向社会融资的方式,将分散的财富变成了对外扩的资本。为了增加信誉度,荷兰政府将一些只有政府才有的权利折合为25000荷兰盾,入股东印度公司。于是成千上万的荷兰国民入股,连阿姆斯特丹市市长的女仆也成了东印度公司的股东。很快他们筹集到650万荷兰盾,相当于今天300万欧元的资金,东印度公司开始运营。除经营权外,荷兰还赋予东印度公司世界上任何

11、公司不曾有的,只有国家才具有的特权:它可以与它国签订条约,可以发动战争,所以东印度公司既是一个企业,也像一个国家。它成立后的5年,每年都向海外派出50支商船队,其数量超过当时的欧洲霸主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总和。东印度公司发行的股票10年没有利息也不派红利,10年后公司才第一次向股东派发红利,股东们怎样会同意呢?这里又有荷兰人的一个发明创举。1609年,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诞生,在阿姆斯特丹,只要你愿意,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随时可以通过股票交易所,将自己手中的股票变成现金。荷兰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至今仍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资本流转体制。400多年前阿姆斯特丹的股票交易所里,就已经活跃着1000多名股票

12、经纪人,他们那时虽然还没有穿上红马甲,但已经有了固定的交易席位。荷兰成为欧洲仍至整个世界最活跃的资本市场,前来交易的不仅有荷兰人,更有许多想投机发财的外国人。于是,大量的股息和交易收入从这个面积不超过1000平方米的交易厅,源源不断地流入荷兰国库和荷兰人的腰包。仅发行英国国债一项,荷兰每年就可获利2500万荷兰盾,相当于200吨。当时欧洲各国货币不一,国外股民只能携带黄金、前来交易所交易,随着交易量的增加和循环速度的加快,携带、结算很不方便,于是,荷兰人解决问题的探索就进入了现代经济的核心领域建立银行体系。1609年世界上第一所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比英国早100多年),它既开展兑换业务,也

13、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更重要的是,它发明了我们现在所说的“信用”,那时叫“想象中的货币”。为了保障银行的信用,阿姆斯特丹市通过立法规定:“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限制银行的交易自由”,于是又出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当荷兰的军队与西班牙的军队在战场上拼命厮杀的时候,西班牙富人的黄金仍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银行的金库中流进流出,而交战国西班牙国的国王竞然跑到阿姆斯特丹银行贷款,购买武器和军需品,用以杀死更多的荷兰士兵。1648年,阿姆斯特丹的市民决定造一座新的市政厅,一共花费8年的时间和70吨黄金,1656年大厅落成,市民们进行了连续7天的狂欢,被称为荷兰莎士比亚的著名诗人德尔,特地为阿姆斯特丹市写了一首

14、市歌,歌词唱道:“我们阿姆斯特人扬帆远航,利润为我们指引方向,为了追求财富,我们走遍世界上所有的海港”。也就是这一年,荷兰使团第一次来到,他们毫不犹豫地答应和接受了觐见中国皇帝时必须行三跪九叩大礼的所谓天朝规矩,成为历史上惟一一个接受这种不对等、带有侮辱性礼节的西方外交使团。顺治皇帝龙颜大乐,赏赐给这个来自世界上最富有国家的使团大量的礼物,并为其通商提供了种种便利和优惠。回到住处,一个叫约翰.尼.霍夫的使团成员在日记中写下了他们答应跪拜的原因:“我们不想为了所谓的尊严,而丧失重大利益”。荷兰人所谓的重大利益是什么?就是通商和赚钱。荷兰人这种深入灵魂骨髓、无时无处不在的重商文化和对财富百折不挠的

15、孜孜追求,铸成了荷兰帝国的商业和资本大厦,把荷兰这个偏僻的弹丸小国推上了世界霸主的地位。到17世纪中叶,荷兰联省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已牢牢确立。此时,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15000个分支机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一半,悬挂着荷兰国旗的16000艘商船在世界各大洋上往来穿梭。在东亚,他们占据了中国的,垄断了日本的对外贸易;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成了荷兰的殖民地;在非洲,他们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新航线的要塞好望角;在大洋洲,他们用荷兰一个省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国家新西兰;在南美洲,他们占领了巴西;在北美大陆,东印度公司建造了新阿姆斯特城,现在这座城市的名字叫纽约。(二)、从殖民大国到工业强国英国1、后起的殖民

16、大国英国是个四面环水的岛国,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6000万,他在世界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迈进现代化社会的国家,是18世纪和19世纪世界发展的带头人。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孤悬海外的岛国孕育了如此的能量,不仅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世界?这一切要从大宪章说起。公元1154年亨利二世约翰继位英格兰王,当时英格兰的领地遍布欧洲大陆西部,我们现在所说的英国只不过是它其中的一个小省。13世纪初,好战的约翰屡战屡败,失去了在大陆的几乎所有土地,他也因此称为“失地王”。为了再战,夺回失地,他不断地加税,人们无法忍受。1215年春,愤怒的贵族们联合起来,武装讨伐“失地王”,1215年6月15日,面临困境的“失地王”不得不于25位贵族代表签订了一份和平停战协议,即大宪章。它一共63款,只有短短的几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