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上衣下裳制的符号学意蕴和影响》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4294412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上衣下裳制的符号学意蕴和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上衣下裳制的符号学意蕴和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上衣下裳制的符号学意蕴和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上衣下裳制的符号学意蕴和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上衣下裳制的符号学意蕴和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上衣下裳制的符号学意蕴和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上衣下裳制的符号学意蕴和影响》(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上衣下裳制的符号学意蕴及其影响 摘要:上衣下裳制是缘于古人对天地的崇拜而产生的一种服装形制,是中国古代服装中最基本的、最正统的形制,其产生于黄帝时代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延续传承了数千年。上衣下裳制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在服饰领域的物化表现,上衣下裳制的历久传承与其深刻的符号学意蕴密切相关。关键词:上衣下裳制;天人合一;符号学中国古代服装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深衣制、襦裙制等。其中上衣下裳制是最基本的最正统的形制,其产生于黄帝时代,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延续传承了数千年,成为华夏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衣下裳制的长期存在,是因为其是最能代表华夏族民族思想特色的服装形制,是其蕴涵的符号学意蕴

2、所致。一、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历程与上衣下裳制的影响黄帝时代有许多发明创造,在服饰方面是发明了“衣”和“裳”。古代文献中关于黄帝创制衣裳的记载很多,如周易系辞下:“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之乾坤。”1344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27集解引九家易曰:“黄帝以上,羽皮革木,以御寒暑。至乎黄帝,始制衣裳,垂示天下。衣取象乾,居上覆物。裳取象坤,在下含物也。”3240周易说卦曰:“乾为天坤为地。”1357这些都是说黄帝之前,没有衣裳,至黄帝时代,创制了衣裳,是效法天地、受乾卦与坤卦的启发仿其形体而做。这里的“衣裳就是指“中原一汉”民族上

3、衣下裳的基本形制”4。的确,将乾坤两卦上下叠放就可以看出上衣下裳的基本轮廓。法天地仿乾坤的上衣下裳制是缘于古人对天地的崇拜而产生的一种服装形制。在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有限的原始社会时期,对赖以生存的天地产生敬畏和崇拜心理是普遍现象,这种心理和信仰必然反映到如器、玉器以及服饰等人类制造的器物上。这些承载一定思想和心理的器物就成为一种符号,上衣下裳制也是这样成为具有特定意义的符号,是希望人们穿着效法天地仿乾坤两卦而制成的上衣下裳,从事各种活动,能使当时的社会呈现一种象天地运行一样有规有序的状况。利用服装妆扮成一定的角色,以求达到驱鬼、辟邪、祈福等人的意愿的实现,这在中国古代是一种普遍的

4、巫仪形式,是远古时期傩文化的早期表现。上衣下裳制在这里也是一种愿望的表达,反映出中国古代先民的一种信仰,即相信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符号与被象征的事物之间,有某种联系,符号使它们彼此连接而产生感应,这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在服装形制上的一种表现。黄帝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始祖文化,黄帝时代创立的上衣下裳制被其后历代华夏族继承,在中国古代社会传承数千年直至明清时期。夏朝是中国古代文明社会的第一个王朝,承继了新石器时代的许多成果。夏代服饰承继了黄帝时代创制的上衣下裳制,建立了以帝王的祭服冕服为中心的服饰制度。夏代服装与黄帝时代的服装同样具有对天地的尊崇和对乾坤秩序追求的特色。夏朝的官吏有“百

5、吏”,主要官吏中掌畜牧、膳食、车服等事的官吏。礼记明堂位记载了夏代祭祀舞蹈大夏的舞服“皮弁素积”即是上衣下裳制。商朝蚕丝业获得较大发展,服装制作也更加精细了。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人清楚地显示出商代服装的基本形制依然是上衣下裳制。西周时期服饰制度正式成为礼仪制度的一部分,也成为人们的阶级地位的标识。西周时期仍以上衣下裳为主,衣裳的款式不变,但逐渐变宽。东周时期,出现了深衣,深衣在中国服装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深衣将上衣、下裳分开裁剪,以示遵从了上衣下裳制,然后再缝合在一起。始皇统一中国建立朝,其它六国的车旗服御一并兼收,并且也承继了上衣下裳制,例如始皇规定的大礼服即是上衣下裳制;另据出土的始皇陵

6、兵马俑显示,朝武士穿的半长衣仍属深衣之类。汉朝的礼仪制度是依据夏商周三代礼仪制度所制定的,上衣下裳制在继承之列。汉以后的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把继承汉衣冠视为国家大事,汉人、汉族、汉服等称谓也产生于这个时期。晋南北朝时期,尽管文化的发展趋于复杂化,但上衣下裳制依然存在,但服装渐渐趋向宽大。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中国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扩大了中国的版图,将华夏服饰文化远播各地,使上衣下裳制为更广区的人们所认识。唐朝服饰广采博收,不仅承袭了中国历代冠服制度,而且兼容并蓄北方少数民族以及亚洲、欧洲诸国的服饰文化的精髓,反映出了唐朝服饰在中国封建社会

7、史上独一无二的开放性特征,无论男装还是女装都显示出多元文化的影响。但唐朝服装虽有许多变化但仍然保留了上衣下裳制。例如唐代官服发展了古代深衣制的传统形式,于领口、袖口、衣裾边缘加贴边,前后身先是直裁,然后在前后襟的下缘各用一整幅布横接成横襕,以示其没有背离上衣下裳制。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艺术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宋朝服装总体上上注重尊古复古,服装典章制度基本沿袭周礼与历代服制,所以上衣下裳制自然也被继承。明朝是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执掌朝政的封建王朝。明朝重视华夏传统文化礼仪,这使明代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中制定服饰制度最为全面、最为严格的朝代。明朝上采周汉,下取唐宋,

8、全面恢复了汉服上衣下裳制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辉煌时期。清朝是满族依靠武力入侵建立的政权,统治者采用暴力强制推行满族服饰,但由于遭到汉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引发了巨大的社会矛盾,有了后来略显让步的十从十不从,使汉族服饰的基本形制得以继续在一定围保留。今天的人们仍可以从戏剧舞台上以及和尚、道士等的服装上看到上衣下裳这种中国古代服装的基本形制。从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历史可以看到,黄帝时代创制的上衣下裳制成为具有华夏民族特色的中国古代服装的基本形制。这种上衣下裳制随礼仪制度在周朝得到完善,到了华夏文化大发展的汉朝得到进一步完善与弘扬,形成了完备的汉服体系,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朝以后至

9、明代的各个华夏朝代均将继承汉衣冠弘扬华夏服饰文化作为国家大事,对华夏衣冠的认同成为华夏民族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二、上衣下裳制是“天人合一”思想在服饰领域的物化表现兆光先生认为:“古人把他们的思绪与心情留在了他们的文字、图饰、器物等等之中,传达给他人”55上衣下裳制是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在服饰领域的物化表现,“天人合一”思想是上衣下裳制在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思想文化基础。“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是中国古代产生的延续至今的华夏民族独有的宇宙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影响深远的重要命题,对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均有深刻影响。中国

10、古代的“天人合一”观念把人和自然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认为天与人是统一的、和谐的、相互融合的。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天地、是自然界孕育出的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应该是息息相通的一体。“天人合一”思想不仅认为天与人是一个整体,而且认为天与人是互相感应的。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可以说“天人合一”的思想无处不在。例如,八卦是中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在中国流传甚广,八卦的基本模式就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由八卦衍化出的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都将天、地、人紧密相联,显示出天、地、人是不可分割的思想观念。从爻位来看,每卦的六爻,上两爻象征天,下两爻象征地,中间两爻象征人,天、地、人合一,正是“天人合一

11、”思想的体现。从卦爻辞来看,都从不同方面说明“天人合一”的道理。八卦的创立的就是效法天地,依据的法则即是“天人合一”。如系辞传下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1343黄帝时代创立上衣下裳制也是效法天地,依据的法则也是“天人合一”。效法天地的上衣下裳制是欲通过效法天地,将天地的自然秩序折射到人类社会中,通过上衣下裳制连接天地秩序与人类社会的秩序。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后,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的许多成果,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更加成熟、完善,经过儒家、道家的阐释与演绎有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更深刻的含义。“天人合一”思想不仅认为

12、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而且认为: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发展的,提倡人要“自觉与天地参赞化育,”人与天地要“和谐共生。”儒家认为“天人合一”,重在“天人合德”,强调“德配天地,参赞化育。道家认为“天人合一”,重在“以人合天”。虽然儒家、道家的阐释略有所异,但共同之处是均赞同“天人合一”思想的主旨即人与自然、与天地万物的和谐。周易说卦传曰:“昔圣人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1354这里虽将天、地、人并列而论,天有天之道,地有地之道,人有人之道;但又认为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的,这是一种自然存在的相互联系关系,是

13、不应割裂和对立起来的。天、地、人的顺利运行都要遵循“道”,即自然规律。但天地是自在自为的客观存在,无所谓违背自然规律,而人却会有违背自然规律的思想和行为从而给人类自身带来灾难。这里就是对人的劝诫,要求人之道要合乎天地之道。在儒家看来,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在道家看来,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的各种欲望,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所以,要解放人性,使人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长期以来,理论界、思想界一般认为“天人合一”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但从上衣下裳制的产生,可以看到黄帝时代中华先祖已经有了朴素的“天人合一”思想。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与西

14、方文化中强调人对自然的掠夺性征服有根本的不同。面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全人类都在反思西方文化中的“工具理性”和“技术至上”对环境的破坏并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此时更显其弥足珍贵。钱穆先生说过“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6 。金岳霖先生也说:“最多、最广意义的天人合一,就是主体融入客体,或客体融入主体,坚持根本同一,泯除一切显著差别,从而达到个人与宇宙不二的状态。”7季羡林认为“这个代表中国古代哲学主要基调的思想,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含义异常深远的思想。这个思想非常值得注意,非常值得研究,而且还非常值得发扬光大,它关系到人类发展的前途。”8法国哲学家施韦兹

15、在其著作敬畏生命中认为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以奇迹般深刻的直觉思维”,体现了人类的生态智慧。9215哈佛大学的杜维明等教授所著的东亚现代性中的儒家传统也肯定了正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的现代意义。“天人合一”思想以其朴素的合理核,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经久不衰,因此,承载这些思想的相关符号例如上衣下裳制才得以在其作用的文化圈中长期存在和流传。三、上衣下裳制的符号学意蕴瑞士符号学家索绪尔认为符号由“能指”(指符号本身)和“所指”(符号蕴涵的意义或象征)组成。这是说一个事物之所以能成为符号,必须有一定的象征或者意义以及具体的形式,用其形式来承载和表征其意义或象征。上衣下裳制以其具体形制承载和表征着

16、“天人合一”的思想涵,象征着黄帝法天地仿乾坤制衣裳的神圣性与合理性。周易系辞上“制器者尚其象”1339,即指古人创制器物时推崇卦象,这是中国古代社会制器遵循的一个重要取向。黄帝创制上衣下裳制,是尚天地之象,仿乾坤之卦象,因此,上衣下裳制成为观念的产物,与天象、卦象相应,以求穿着者能够趋吉避凶,上衣下裳随成为沟通天地人的中介。乾坤两卦居于八卦之首,在八卦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由此可见,黄帝时代华夏先祖对服饰的重要作用感悟之先行与深刻。从“观物取象”创立八卦到“制器尚象”,通过对自然、生活现象的观察,创造出有象征意义的“易象”,最后达到用具体形象表达思想和梳理天人关系的目的。黄帝“尚象制衣”使上衣下裳制成为一种符号,用来调整人与天地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