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命题研究(贵阳)2020中考化学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三 物质的化学变化 课时12 质量守恒定律(无答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434379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命题研究(贵阳)2020中考化学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三 物质的化学变化 课时12 质量守恒定律(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考命题研究(贵阳)2020中考化学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三 物质的化学变化 课时12 质量守恒定律(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考命题研究(贵阳)2020中考化学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三 物质的化学变化 课时12 质量守恒定律(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考命题研究(贵阳)2020中考化学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三 物质的化学变化 课时12 质量守恒定律(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考命题研究(贵阳)2020中考化学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三 物质的化学变化 课时12 质量守恒定律(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命题研究(贵阳)2020中考化学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三 物质的化学变化 课时12 质量守恒定律(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命题研究(贵阳)2020中考化学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三 物质的化学变化 课时12 质量守恒定律(无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12质量守恒定律,贵阳五年中考命题规律)年份题型题号考查知识点及内容分值2020选择4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22020填空31;32(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612020选择5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0.52020实验探究37;38(3)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应用712020填空36(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质量守恒定律是贵阳中考的必考内容,分值为0.56分,各大题型均有涉及。在选择题中常结合其他知识综合考查。预计2020年贵阳中考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或应用的可能性较大,也不排除考查质量守恒定律验证的可能。,贵阳五年中考真题演练)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1(2020

2、贵阳中考4题2分)建立基本的化学观念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如形成守恒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每1个C原子和1个O2分子反应,生成2个CO2分子B32gS与32gO2完全反应,生成64gSO2C镁条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故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D根据: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则蜡烛中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22020贵阳中考32(3)题1分“生态安全环境治理”是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20年年会的一个主题。化学在防治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火力发电厂为防止环境污染需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进行处理,其原理

3、是2CaCO32SO2O2=2CaSO42_(补充完整化学方程式),这样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3(2020贵阳中考31题6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A中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_。(2)请在B框中将相关粒子的图形补充完整。(3)如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该反应的生成物所属类别是_,写出它的一种用途_。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4(2020贵阳中考37题7分)对比分析是化学研究和学习的基本方法。甲、乙、丙三位同学利用图中的装置,围绕“用称量的方法验证化学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并分析实验条件”这一探究目的开展活动。【实

4、验步骤】如图所示,甲将白磷和反应装置、乙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和碳酸钠粉末的烧杯分别放在两个托盘天平上,并用砝码使天平平衡。丙对石棉网和打磨干净的镁条进行称量。三位同学分别利用装置进行化学反应。甲、乙同学在反应结束且甲的装置冷却后,将反应装置及装置内的物质放在反应前使用的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丙同学实验结束后称量石棉网和石棉网上氧化镁的质量,比较反应前后质量。【实验分析】(1)请你仿照示例,完成实验现象的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结论甲同学_4P5O22P2O5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乙同学_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丙同学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反应前后称量质量不

5、相等_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比较甲、丙同学的实验有许多相似之处,如生成物都属于下列选项中的_。A酸B氧化物C碱D盐(3)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甲、乙两位同学发现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正确的,但结论却是错误的。在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情况下,请分析导致丙同学实验前后称量质量不相等的原因有_。【实验结论】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反思】(4)请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_。,中考考点清单)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_总和等于_的各物质质量总和。2化学反应的实质:原子的_而生成新物质的过程,即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原子的_、原子_不变。【归纳总结】五个不变

6、两个要变两个可能改变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有如下应用(高频考点)(1)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推断反应物和生成物即化学式前的计量数。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2)根据反应物的质量可以推断生成物的质量(或根据生成物质量推断反应物等)。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差,推断另一种物质的质量)(3)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中现象及常见实验现象。煤燃烧质量减小(生成物为气体外逸)。镁带燃烧质量增加(反应物中有氧气参加了反应)。【特别提醒】质量守恒定律是适用化学反应,任何化学反应的质量问题,都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对反应物,只指“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即生

7、成物的质量和,只能等于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和。质量守恒:只指质量,体积数不能用守恒来解释。实验突破: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1实验装置:2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反应的选择。(1)质量守恒定律是适用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则不适用。(2)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具备的条件。发生反应时,反应现象明显。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要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如上图中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红磷燃烧盐酸与碳酸钠反应镁带燃烧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Na2CO32HCl=2NaClH2OCO22MgO22MgO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固体与气体反应,生成固体(白烟)固体与液体反应,生成物有气体固体与气体反应,生成

8、固体(有烟生成)密闭状态密封敞口开放反应前后平衡状态平衡不平衡不平衡(或平衡)平衡状态原因无气体、白烟外逸有气体外逸有气体参加反应(氧气),也有烟外逸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能验否否设问:将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和镁带燃烧转移到密闭的容器中进行。能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点拨: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反应:无外来气体参加反应;生成的气体(或烟无外逸)反应前后能平衡。即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现象分析:A.反应现象明显,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适应于质量守恒定律);B.平衡状态:反应前后,无外来气体参加反应,也无生成物外逸,结果就能平衡。3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分子原子的观点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间发生了

9、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不变,所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4实验结论:(1)微观:三个不变,即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2)宏观:一个要变:即物质的种类要变;两个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不变。5与化学方程式的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相同化学反应前后的原子数目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相等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反应物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和,中考重难点突破)质量守恒定律【例1】(2020黄冈模

10、拟)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下列关于该反应前后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为混合物B质量减少C原子总数减少 D分子总数不变【解析】从微观上看,反应前后均有多种分子是混合物,故A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B错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C错误。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A。1.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2H2O3O2=2FeSO42H2S,则R的化学式()AFeSBFe2S3CFeODFeS2【例2】某可燃物4.6g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该可燃物的组成为()A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B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C一定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D所含元素大于三种【解析】首先判断可燃物中一定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可能有氧元素。对于氧元素的判断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守恒,需要通过计算得出可燃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生成物中:m(C)8.8g100%2.4gm(H)5.4g100%0.6g24g0.6g4.6g故可燃物中除碳、氢元素外还有氧元素,则4.6g2.4g0.6g1.6g即为氧元素的质量,A正确。2.根据蜡烛燃烧后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事实,可以推断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的组成里一定含有()A碳一种元素B氢一种元素C碳和氢两种元素 D碳、氢、氧三种元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