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治燥剂第十六章祛湿剂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288430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PT 页数:128 大小:9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五章治燥剂第十六章祛湿剂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第十五章治燥剂第十六章祛湿剂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第十五章治燥剂第十六章祛湿剂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第十五章治燥剂第十六章祛湿剂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第十五章治燥剂第十六章祛湿剂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五章治燥剂第十六章祛湿剂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五章治燥剂第十六章祛湿剂PPT课件(1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五章治燥剂 定义凡以辛散轻宣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 具有轻宣燥邪或滋阴润燥等作用 治疗燥证的方剂 统称治燥剂 适应证外燥 温燥燥证凉燥内燥 上燥证 肺中燥证 胃下燥证 肾 大肠 分类注意事项1 辨清外 内燥证 外燥宜轻宣 内燥宜滋润 2 燥易化热 伤津耗气 酌配甘寒清热 益气生津之品 3 辛香耗津 苦寒化燥之品 非燥证所宜 4 脾虚便溏 痰湿内盛者均当慎用 轻宣外燥 轻宣祛邪 濡润生津之品与宣肃肺气药相配滋润内燥 甘寒养阴 润燥生津之品与清降虚热药相配 第一节轻宣外燥适用病证 外感凉燥或温燥之证 杏苏散 温病条辨 组成苏叶半夏茯苓前胡苦桔梗枳壳甘草生姜橘皮杏仁大枣 原方未注用量 主治外感凉燥

2、证 恶寒无汗 头微痛 咳嗽痰稀 鼻塞嗌 咽 干 苔白 脉弦 杏苏散 主证病机分析 外感凉燥证外感凉燥肺气不宣痰湿内阻恶寒无汗咳嗽痰稀头微痛鼻塞嗌干舌脉 苔白 脉弦 病机凉燥外袭 肺失宣肃 津聚成痰治法轻宣凉燥 理肺化痰 方解 君苏叶 发散表邪 开宣肺气杏仁 降利肺气 润燥止咳臣前胡 疏风散邪 降气化痰助苏 杏桔梗 一升枳壳 一降佐半夏 橘皮 行气燥湿化痰茯苓 渗湿健脾生姜 大枣 调和营卫 滋脾行津使甘草 调和药性 合桔梗宣肺利咽 理气宽胸助苏叶杏仁宣降肺气 特点苦辛甘 润 温合法 临床应用辩证要点 恶寒无汗 咳嗽痰稀 鼻塞咽干 苔白 脉弦 临证加减 表寒重 加羌活 汗后咳不止 去苏叶 加苏梗

3、头痛兼眉棱骨痛 加白芷 热甚 加黄芩 桑白皮 使用注意 外感温燥证 本方不宜 桑杏汤 温病条辨 主证病机分析 温燥外袭 肺气不宣 肺津受灼身热不甚咳嗽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头痛口渴 咽干鼻燥 微恶寒舌红 苔薄白而干脉浮数而右脉数大 功用 清宣温燥 润肺止咳 方解 君桑叶 轻宣温燥 宣肺止咳杏仁 降利肺气 润燥止咳臣豆豉 轻清透邪贝母 清热化痰沙参 养阴生津润肺佐栀子皮 清肺卫之燥热梨皮 清热益阴润燥 特点辛凉甘润合法桑杏汤与杏苏散 桑菊饮比较 临床应用 辩证要点 身热不甚 干咳无痰 或痰少而黏 右脉数大 临证加减 表邪郁闭较重 恶寒发热 无汗者 加薄荷 荆芥 咽干而痛者 加牛蒡子 桔梗 鼻衄 加白

4、茅根 旱莲草 皮肤干燥 口渴甚 加芦根 天花粉 使用注意 药量宜轻 轻药不可重用 重用必过病所 温病条辨 本方不宜久煎 病案 患者裘兆 男 32岁 1992年8月28日发病 患者发热 体温39 咽喉口鼻干燥 心烦口渴 干咳无痰 气逆喘促 小便少 大便干结 舌干苔少 脉虚大而数 清燥救肺汤 医门法律 组成桑叶经霜者 去枝梗 三钱石膏煅 二钱五分甘草一钱人参七分胡麻仁炒 研 一钱阿胶八分麦门冬去心 一钱二分炒杏仁泡 去皮心 炒黄 七分枇杷叶一片 刷去毛 密涂 炙黄主治温燥伤肺证 燥热伤肺重证 身热头痛 干咳无痰 气逆而喘 咽干鼻燥 胸满胁痛 心烦口渴 舌干少苔 脉虚大而数 清燥救肺汤 主证分析 温

5、燥伤肺 气阴两伤证 温燥温燥伤卫 头痛身热伤燥热壅肺 干咳无痰 气逆而喘 胸满胁痛肺气阴两伤 咽喉干燥 鼻燥 心烦口渴重舌干少苔 脉虚大而数证 病机燥热壅肺 肺失清肃 气阴两伤治法清燥润肺 益气养阴方解 君桑叶 轻清宣泄肺中燥热 止咳臣石膏 清泄肺热 除烦止渴麦冬 清热养阴润肺君臣配伍 宣中有清 清中有润 石膏煅用而量少 既不碍桑叶轻宣 又不伤肺胃 还有敛降肺气之用 麦冬滋腻其量不及桑叶之半 无妨桑叶宣散燥热之功 佐杏仁 枇杷叶 降泄肺气 止咳平喘与桑叶 宣降肺气阿胶 胡麻仁 润肺养阴助麦冬人参 甘草 益气和中 培土生金使甘草 调和诸药 特点宣 清 润 降 补五法并用 蕴 培土生金 之法宣散不

6、耗气 清热不伤中 滋润不腻膈用量 炮制特点 桑叶量大 石膏煅用 临床应用辩证要点 身热 干咳无或少痰 气逆而喘 舌干少苔 脉虚大而数 临证加减 痰多 加川贝 瓜篓 热重 加羚羊角 水牛角使用注意 脾虚痰湿内盛者 本方不宜 第二节滋润内燥 适用病证 脏腑津伤液耗之内燥证 养阴清肺汤 重楼玉钥 组成大生地二钱麦冬一钱二分生甘草五分玄参钱半贝母八分 去心丹皮八分薄荷五分炒白芍八分主治阴虚肺燥白喉 喉间起白如腐 不易拭去 咽喉肿痛 鼻干唇燥 脉数无力或细数 病机素体阴虚蕴热 复感燥气疫毒 热毒熏蒸咽喉 肉烂膜腐 治法养阴清肺 解毒利咽 养阴清肺汤 主证分析 阴虚肺燥之白喉肺肾阴虚燥气疫毒 虚火 肺系

7、热毒 咽喉 熏蒸 起白如腐 搏结气血 肿痛 伤阴 鼻干唇燥 方解君大生地 养阴 肾 润燥 肺 凉血臣麦冬 养阴润肺 益胃生津 土生金 玄参 滋阴降火 解毒利咽佐贝母 润肺化痰 散结去腐白芍 和营泄热 敛阴柔肝 防木反侮金 丹皮 清热凉血 活血消肿薄荷 散邪利咽使生甘草 解毒利咽 调和诸药 临床应用辩证要点 喉间起白如腐 不易拭去 咽喉肿痛 鼻干唇燥 脉数 临证加减 质虚加大熟地 或生熟地并用 热甚加连翘去白芍 燥甚加天冬 茯苓 配合咽喉局部用药 使用注意 白喉忌解表 尤忌辛温发汗 麦门冬汤 金匱要略 组成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主治1 虚热肺痿 咳唾涎沫 短气喘促

8、咽干口燥 舌红少苔 脉虚数 2 胃阴不足证 呕吐 或呃逆 口渴咽干 舌红少苔 脉虚数 麦门冬汤 主证分析 虚热肺痿 胃阴不足证 胃阴不足 虚火灼肺 肺气上逆 咳 耗肺气 不布津 咳唾涎沫 短气喘促 伤肺阴 咽干口燥 胃气上逆 呕吐 胃阴亏 口渴咽干 舌红少苔脉虚数 病机肺胃阴亏 气火上逆 肺失濡养 治法滋养肺胃 降逆下气 方解 君麦门冬 滋养肺胃之阴 清虚热臣半夏 降逆下气 化痰和胃 半夏得大量麦门冬 燥性被制而降逆之功犹存 麦门冬得半夏 滋而不腻 佐人参 益气健脾 化气津补润肺粳米 大枣 甘草 合人参培土生金 使中气充盛 布津液上归于肺胃得其养 肺得其润 培土生金使甘草 调和诸药 特点 一

9、培土生金法二 大量甘润剂中少佐辛温之品 滋而不腻 温而不燥 三 麦冬与半夏的用量为7 1 临床应用辩证要点 咳唾涎沫 短气喘促 或呕吐 口渴咽干 舌红少苔 脉虚数 临证加减 津伤甚 加沙参 玉竹 阴虚胃痛 脘腹灼热 加石斛 白芍 使用注意 寒痰壅肺之咳逆 脾胃虚寒之呕吐 本方不宜 第十六章祛湿剂 定义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 具有化湿利水 通淋泄浊等作用 治疗水湿病证的一类方剂 适应证水湿病证 外湿证 内湿证 部位肌表经络症状恶寒发热 头胀身重 肢节痠痛 面目浮肿 部位脏腑 脾胃 症状脘腹胀满 呕吐 泄利 水肿 淋证 黄疸 大抵湿邪在外在上者 可微汗表散以解之 在内在下者 可芳香苦燥以化之 或甘淡渗

10、利以除之 从寒化者 宜温阳化湿 从热化者 宜清热祛湿 体虚湿盛者 又当祛湿扶正兼顾等 分类化湿和胃苦温燥湿与芳香化湿之品清热祛湿清热利湿药或清热燥湿药利水渗湿利水渗湿药温化寒湿温阳药与利湿药祛湿化浊健脾祛湿与除湿化浊祛风胜湿祛风湿药与理血药使用注意1 配伍理气药 2 素体阴虚津亏 病后体虚 以及孕妇应慎用 3 调理肺 脾 肾三脏 第一节化湿和胃 适用病证 湿浊中阻 脾胃失和证 配伍药物 苦燥 芳化之品配行气 健脾以及解表药 平胃散 简要济众方 本方系根据脏腑学说及五行学说命名 脾胃在五行中属土 土主湿 内经 曰 土运太过曰敦阜 敦阜者为黄土之山岗 当脾胃之湿土太过 即如土厚如山 治当平其湿土

11、健运脾胃 则诸证自愈 平胃之名从此而得 或谓本方能平胃土之不平故名 正如张景岳曰 平胃者 欲治其不平 其为散剂 故名平胃散 平胃散 组成苍术去黑皮 捣为粗末 炒黄色 四两厚朴去粗皮 涂生姜汁 炙令香熟 三两陈橘皮洗令净 焙干 二两甘草炙黄 一两加生姜二片大枣二枚主治湿滞脾胃证 脘腹胀满 不思饮食 口淡无味 恶心呕吐 嗳气吞酸 肢体沉重 怠惰嗜卧 常多自利 舌苔白腻而厚 脉缓 平胃散 主证分析 湿滞脾胃证 脾失健运 不思饮食 口淡无味 升降失常 吐 利 嗳气 吞酸 湿阻气机 脘腹胀满 湿困清阳 怠惰嗜卧 肢体沉重 舌脉 苔白腻而厚 脉缓 病机湿阻气滞 脾胃失和治法燥湿运脾 行气和胃 方解 君苍术

12、 燥湿运脾臣厚朴 行气化湿 消胀除满助苍术燥湿运脾 佐陈皮 理气和胃 燥湿醒脾协厚朴行气化湿除胀满 甘草 生姜 大枣 补中和胃使甘草 调和诸药特点燥湿治脾为主 行气和胃为辅 临床运用辩证要点 脘腹胀满 苔白厚腻临证加减 证属湿热 加入黄连 黄芩 证属寒湿 加入干姜 草豆蔻 兼食滞 加山楂 神曲 麦芽 兼气滞 加木香 砂仁 呕吐甚 加藿香 半夏 泄泻甚 加茯苓 泽泻 使用注意 阴虚 脾胃虚弱者 孕妇不宜使用 OTC中成药 楂曲平胃合剂组成 平胃散加山楂 神曲 鸡内金功效 燥湿健脾 消食散满主治 脾胃不和证 不思饮食 脘腹疼痛 恶心呕吐 噫气吞酸 便溏舒肝平胃丸组成 平胃散加枳壳 槟榔 半夏功效

13、舒肝消滞主治 气郁湿滞证 胸胁胀痛 嗳气嘈杂 呕吐酸水 胃脘疼痛 食滞不消 病案 李某 女 25岁 呕吐泄泻伴发热恶寒一天 患者于7月28日来我院就诊 自诉前日整晚吹空调 次日晨起出现胸膈满闷 脘腹疼痛 恶心欲吐 并泻下水样大便 伴发热恶寒 头痛 舌苔白腻 脉濡缓 藿香正气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 各一两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 姜汁炙苦桔梗各二两藿香去土 三两甘草炙 二两半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主治外感风寒 内伤湿滞证 霍乱吐泻 发热恶寒 头痛 胸膈满闷 脘腹疼痛 舌苔白腻 脉浮或濡缓 及山岚瘴疟等 藿香正气散 主证分析 外感风寒 内伤湿滞证 外感风寒 恶寒发热 头痛

14、 内伤湿阻气机 胸膈满闷 脘腹疼痛 湿滞升降失常 恶心呕吐 肠鸣泄泻 舌苔白腻 脉浮或濡缓 病机风寒犯表 湿浊阻中 升降失常治法解表化湿 理气和中方解 君藿香 外散风寒 芳化湿浊辟秽和中 升清降浊臣半夏曲 陈皮 理气燥湿和胃降逆白术 茯苓 健脾运湿和中止泻佐苏叶 白芷 外散风寒芳化湿浊 解表化湿 内化湿浊止吐泻 佐厚朴 大腹皮 行气化湿畅中除满桔梗 宣肺利膈生姜 大枣 外和营卫 内调脾胃使炙甘草 和中调药 既益解表又助化湿 特点解表与疏里同施 升清与降浊互用 扶正与祛邪兼顾 祛湿的途径 芳香化湿 健脾运湿 行气化湿集平胃散 二陈汤的药物化湿作用大于解表之力 重在化湿和胃 临床运用辩证要点 恶寒

15、发热 脘腹疼痛 呕吐 泄泻 舌苔白腻 尤以暑季感寒伤湿 脾胃失和者最宜 临证加减 表寒重 加香薷 气滞脘腹胀痛 加木香 元胡 腹泻尿少 加薏苡仁 车前子 苔兼黄腻 加黄连 栀子 使用注意 湿热霍乱及伤食吐泻 非本方所宜 第二节清热祛湿 适用病证 湿热外感湿热内盛湿热证湿热下注配伍用药 清热利湿药 宣畅气机之品清热燥湿药 湿温 黄疸 霍乱热淋 痢疾 泄泻 病案 许某男 29岁 农民 半月前畏寒发热 头重身困 食欲减退 恶心呕吐 厌油腹胀 小便色黄 曾治疗一周 疗效不显 现身目具黄 色如橘皮 头重身困 胸脘痞满 小便浓如茶 大便溏而不爽 舌红苔黄腻 脉数 茵陈蒿汤 伤寒论 组成茵陈六两栀子十四枚

16、擘大黄二两 去皮主治湿热黄疸 阳黄 一身面目俱黄 黄色鲜明 发热 无汗或但头汗出 口渴欲饮 恶心呕吐 腹微满 小便短赤 大便不爽或秘结 舌苔黄腻 脉滑数或沉实 茵陈蒿汤 主证分析 湿热黄疸 阳黄 湿热交蒸 发黄 热不得外达湿不得下泄 外邪入里化热脾胃湿浊内阻 湿热交蒸 中焦 阻滞气机恶呕 腹微满 大便不爽或秘结舌脉 舌红苔黄腻 脉沉数或滑数 熏蒸肝胆胆汁外溢黄疸 郁热炽盛发热 口渴欲饮 无汗或但头汗出 小便短赤 病机湿热蕴结 熏蒸肝胆 胆汁外溢治法清热利湿退黄 方解 君茵陈 臣栀子 佐大黄 使湿热从小便而出 使湿热瘀滞从大便而解 前 后 泻热逐瘀通导大便 清热燥湿通利三焦 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特点利湿与泄热同用通腑与逐瘀并行以清利为主 临床运用辩证要点 一身面目俱黄 黄色鲜明 小便不利 舌苔黄腻 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临证加减 湿重于热者 加茯苓 泽泻 猪苓 热重于湿者 加黄柏 龙胆草 肋痛明显者 加柴胡 川楝子 使用注意 阴黄证不宜使用 茵栀黄注射液 组成 茵陈提取物 栀子提取物 黄芩甙 金银花提取物功效 清热解毒 利湿退黄主治 肝胆湿热黄疸 八正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车前子瞿麦扁蓄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