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医疗诊断的重点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33206553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7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医疗诊断的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编》医疗诊断的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编》医疗诊断的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编》医疗诊断的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编》医疗诊断的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医疗诊断的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医疗诊断的重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黄疸的鉴别项目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TBCB增加正常增加增加增加明显增加CB/TB3040%5060%尿胆红素尿胆原增加轻度增加减少或消失ALT.AST正常明显增高可增高ALP正常增高明显增高GGT正常增高明显增高PT正常延长延长对VitK反应无差好胆固醇正常轻度增加或降低明显增加血浆蛋白正常Alb降低Glob升高正常2.铁代谢 的海洋性贫血即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3. 漏出液及渗出液的鉴别要点鉴别要点 漏出液 渗出液原因 非炎症 炎症,肿瘤,化学刺激外观 淡黄,浆液性 深黄,血,脓,乳糜性透明度 透明或微混 多混浊比重 1.018 凝固 不自凝 自凝粘蛋白 (-) (+)蛋白定量 30

2、g/L葡萄糖 血糖 血糖细胞计数 500106/L细胞分类 淋巴,间皮 中性,淋巴细菌学检查 (-) 可找到病原菌积液/血清总蛋白 0.5积液/血清LDH 0.6LDH 200IU4. 1、中性粒细胞(N)增多:1)生理性N增多:饱餐、激动、剧烈运动、高温、严寒可使N暂时性 新生儿、月经期、妊娠5个月以上可增高,生理性增多都是过性的,不伴有白细胞质量变化. 2)病理性N增多:急性感染或炎症:化脓性球菌引起的局部炎症或全身性感染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严重外伤、手术、大面积烧伤、心梗、肺梗急性溶血 急性失血急性中毒恶性肿瘤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2、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性疾病如流感.伤寒。血液系统疾

3、病如障、粒缺 非白血性白血病 物理 化学因素、放射线单核-巨噬C系统功能亢进,脾亢其它 SLE(自身抗体导致) 过敏性休克5.血管检查内容:脉率,脉律,紧张度与动脉壁状态,强弱,脉波(水冲脉,交替脉,奇脉) 水冲脉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交替脉见于心衰,奇脉见于限制性心肌病,心脏压塞,心包缩窄。6.心电图读图范围: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房颤室扑室颤度房室传导阻滞:注:心电图读图范围确定,但图仅供参考,并非原图。请慎重!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发热的分类:1. 感染性发热: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2.

4、 非感染性发热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术后、烧伤、出血等2)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3)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亢、4)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如中暑、脑出血等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为低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属功能性范畴发热的分度 :低热 37.338 中等度热 38.139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 以上稽留热: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度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及伤寒高热期驰张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

5、化脓性炎症等。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分类:全身性和局部性全身性水肿:心原性水肿,肾原性水肿,肝原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局部性水肿:由于局部经脉,淋巴回流受阻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如肢体血栓形成致血栓性经脉炎,丝虫病致象皮腿,局部炎症,创伤或过敏等。咳嗽的病因:1.呼吸道疾病 2.胸膜疾病 3.心血管疾病 4.中枢神经因素 5.其他如药物,胃食管反流刺激等。咯血 :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咯出称为咯血。咯血病因:1.支气管疾病 2.肺部疾病(肺结核,肺炎,肺脓肿,肺栓塞,肺寄生虫病) 3.心血管疾病(二尖瓣狭窄) 4.其他 如血液病,急性传染病.咯血量

6、:每日100ml以内为小量 100500ml为中等量 500ml以上为大量.铁锈色痰见于典型的肺炎球菌肺炎.胸痛的病因1 . 胸壁疾病: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白血病,肋骨骨折,肋软骨炎,皮炎等.2、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心绞痛、主动脉瘤、心包炎、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3、呼吸系统疾病:胸膜炎、气胸、胸膜肿瘤、气管及支气管炎等。4、纵隔疾病:食道及纵隔炎、食道及纵隔肿瘤等 5、其它:膈下脓肿、肝脓肿、脾梗塞发绀: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表现。当毛细血管循环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超过50g/L(5g/dl)时,就会出现发绀。分类:1.中心性发绀,皮肤是温暖的,由心肺疾病引起;

7、2.周围型发绀,是周围循环衰竭所致,若给皮肤按摩或加温,使皮肤转暖,发绀可消退,分为淤血性和缺血性两种。呼吸困难的病因:1.呼吸系统疾病 2.循环系统疾病(左心和或右心衰竭,心包压塞) 3.中毒 4.神经精神性疾病 5.血液病。三凹征:严重的吸气性呼吸困难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此时可伴有干咳及吸气性喉鸣,称为三凹征。呕血:是由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胃从口腔呕出。病因 : 1.食管疾病: 2.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最常见为消化性溃疡 3.肝、胆道疾病:4.胰腺疾病: 5.血液疾病 6

8、.急性传染病 7.其他:如尿毒症等。 腹痛病因:1.急性腹痛:1) 腹腔器官急性炎症 2)空腔脏器阻塞或扩张 3)脏器扭转或破裂 4)腹膜炎症 5)腹腔内血管阻塞 6)腹壁疾病 7)胸部疾病所致的腹部牵涉痛 8)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腹痛 2.慢性腹痛:1)腹腔脏器的慢性炎症 2)空腔脏器的张力变化 3)胃、十二指肠溃疡 4)腹腔脏器的扭转或梗阻 5)脏器包膜的牵张 6)中毒与代谢障碍 7)肿瘤压迫及浸润 8)胃肠神经功能紊乱黄疸: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现象。正常血清胆红素浓度不超过17.1mol/L(1.0mg/L),血清中胆红素在17.l34.2mol/L,临床

9、不易察觉,称为隐性黄疸,超过34.2mol/L ( 2.0mg/L )时出现黄疸。 按病因学分类: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夏科(Charcot)三联征:右上腹剧痛,寒战高热,黄疸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 病因:1颅脑非感染性疾病 2.重症急性感染 3.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4.心血管疾病 5.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6.外源性中毒 7.物理性及缺氧性损伤 临床表现:1.嗜睡 2.意识模糊 3.昏睡 4.昏迷昏迷(coma)按程度分为三个阶段:轻度昏迷(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吞咽反射等可存在,生命体征平稳。) 中度昏

10、迷(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运动,生命体征可有变化。) 深度昏迷(深、浅反射均消失,生命体征常改变。) 体型: 正力型:腹上角小于90 无力型:腹上角90左右 超力型:腹上角大于90 营养状态:营养不良,营养过度。面容与表情:1、急性面容:面色潮红,呼吸急促,辗转不安,表情痛苦,烦躁不安者。 2、慢性面容:面容苍白或灰暗,目光无神,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者。 3、特殊面容贫血面容:面色苍白、唇舌色淡、表情疲惫。见于各种贫血。二尖瓣面容: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紫绀。 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甲亢面容:面目惊愕、眼裂增大,眼球突出,目光闪烁,兴奋 、易怒者。见于甲状腺能亢进症。粘液性

11、水肿面容:颜面浮肿苍白,脸厚面宽,目光呆滞,眉、发脱落,反应迟钝、动作缓慢,表情淡漠。常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满月面容: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呈多血质表现,常有痤疮,唇可有小须。见于库欣综合征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肢端大症面容:头大脸长,下颌增大向前突出,眉弓及颧部隆起,唇舌肥厚,耳鼻增大。肝病面容:面色暗褐,额部、鼻背、双颊有色素沉着,双目无神。 苦笑面容:牙关紧闭,面肌痉挛,呈苦笑状。见于破伤风。病危面容:亦称Hippocrates面容。面色苍白或灰暗,表情淡漠,眼窝凹陷,目光无神,四肢冰凉。见于大出血、严重休克、脱水、急性腹膜炎等。体位:自主体位: 被动体位: 强迫体位: 强迫仰卧位: 强迫侧卧位: 强迫蹲位: 强迫坐位(端坐呼吸): 角弓反张位 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血管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 肝掌:慢性肝病患者的手掌大小鱼际处常发红,加压后褪色,称为肝掌。瞳孔:正常直径为34mm。瞳孔缩小见于虹膜炎症,有机磷中毒,药物反应。瞳孔扩大见于外伤,青光眼绝对期,视神经萎缩,阿托品和可卡因影响等。扁桃体肿大按其大小可分为三度: :扁桃体不超过咽腭弓; :超过咽腭弓,未达咽后壁; :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甲状腺肿大分度:分三度:度:看不见而能触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