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模式、案例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3177847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PT 页数:147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模式、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精编》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模式、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精编》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模式、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精编》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模式、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47页
《精编》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模式、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模式、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模式、案例(1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国际化经营 理论 模式 案例 第一部分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理论基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 研究探讨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具有特殊意义 从事国际化经营将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企业国际化经营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国际商务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它主要包括一个国内企业怎样发展为一个跨国企业 具体的研究重点包括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理论基础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过程 阶段 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测评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道路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内外环境条件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竞争优势及其决定因素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选择 微观企业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政策选择

2、 宏观 一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内涵 对企业国际化经营这一范畴 国内外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 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种解释 1 企业国际化是企业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发展的渐进演变过程 70年代中期 北欧学者提出了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 他们认为企业国际化应被视为一个发展过程 这一发展过程表现为企业对外国市场逐渐提高承诺的连续形式 2 企业国际化是企业有意识地追逐国际市场的行为体现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际商务学的著名专家理查德 罗宾逊教授在其著作中提出 国际化的过程就是在产品及生产要素流动性逐渐增大的过程中 企业对市场国际化而不是对某一特定的国家市场所做出的反应 3 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 英国国际商务

3、学的著名教授斯蒂芬 扬等在 国际市场进入与发展 一书中 认为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所有方式 这些方式主要包括产品出口 直接投资 技术许可 管理合同 交钥匙工程 国际分包生产 特许经营等等 4 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走向世界的过程 梁能在 国际商务 中指出 企业走向世界的过程可以从两方面来讨论 其一是企业经营的国际化 也就是企业产销活动的范围怎样从一国走向世界的问题 其二是企业自身的国际化 也就是一个原先土生土长的地方性企业 如何向跨国企业演变发展的问题 5 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可以分为 外向国际化 和 内向国际化 1 外向国际化主要包括直接或间接出口 技术转让 国外各种合同安

4、排 对外直接投资等形式 内向国际化则主要包括进口 购买技术专利 三来一补 吸收外资等形式 这里先明确申明 在以下讨论的企业国际化中只包括企业的外向国际化的范畴 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在国与国之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包括在全球范围内实行生产资源的配置 以及其他超出国境的各种经营活动 1 鲁桐 WTO与中国企业国际化 第14页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0年11月版 二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要理论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迅猛发展对相关各国经济发展影响深远 引起了世人的普遍关注 各国学者纷纷对此进行探讨和研究 考察并总结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实践经验 以期从理论上说明并指导本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 由于各国企业国际化

5、经营的基础和发展模式以及发展路径等等各不相同 因此学者们提出了各具特色的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 有关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各种理论 虽然各有侧重 甚至观点各异 但这些理论的目的无非都是力求回答以下问题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成长历程及其特点 必要性 推动因素或动因 具体模式及其选择 国际生产方式 国际化经营区位选择 一 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阶段论 1 北欧学派的观点一批北欧学者在70年代中期提出了关于企业国际化成长历程的理论观点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 Johanson J andJ E Vahlne Carlson Forsgern 这些学者可称之为企业国际化理论的 北欧学派 他们以企业行为理论研究方法为基础 对欧

6、洲一些有代表性的制造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进行了个案研究 该理论认为 应当把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看成是一个发展过程 这一发展过程表现为企业对国际市场逐渐提高承诺的连续不断的形式 1 有学者称这一理论为 优泼萨拉国际化模型 UppsalaInternationalizationModel 北欧学派 在70年代中期对瑞典有代表性的四家制造业公司进行了深入的个案研究 他们发现 这些企业在海外经营战略步骤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即最初的外国市场联系是从偶然的 零星的产品出口开始 随着出口活动的增加 母公司掌握了更多的海外市场信息和联系渠道 出口市场开始通过外国代理商而稳定下来 再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和海外业务的扩大

7、 母公司决定有必要在海外建立自己的产品销售子公司 最后 当市场条件成熟以后 母公司开始进行海外直接投资 建立海外生产 制造基地 因此 北欧学派 把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划分为四个不同发展阶段 1 1 不规则的出口活动 2 通过代理商出口 3 建立海外销售子公司 4 从事海外生产和制造 Johanson等人发现 他们所研究的这些企业 其国际化经营过程是依照上述四个阶段 由易到难 逐渐升级 依次更替的 不仅没有一个企业跳过出口销售阶段直接从国内经营转到海外直接投资 甚至很少有直接从第三阶段开始国际化经营的 1 鲁桐著 WTO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 第78 80页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0年11月 北欧

8、学派 认为 上述四个阶段分别表示一个企业对海外市场的卷入程度或由浅入深的国际化程度 企业国际化的渐进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企业市场范围扩大通常是按照以下地理顺序进行 本地市场 地区市场 全国市场 海外相邻市场 全球市场 二是企业跨国经营方式的演变通常按照以下路径展开 纯国内经营 通过中间商间接出口 直接出口 设立海外销售分部 海外生产 北欧学派 用 市场知识 来解释企业国际化的渐进特征 市场知识分为两部分 一是可以从教育过程 书本中学到的一般的企业经营方法和技术 即客观知识 二是只能通过亲身的工作实践来积累的关于具体市场的知识和经验 或称经验知识 决策者市场知识的多寡直接影响其对国外市场的

9、机会和风险的认识 从而影响海外市场的经营决策 北欧学派关于企业国际化的阶段理论可以用下列图示来说明 当企业经营者缺乏对市场的信息和了解时 减少风险的本能使其国际化经营决策处于试探阶段 并把海外市场投入降到最低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海外经营活动 企业家获得并积累了对该市场的认识和经验 海外经营活动反过来增加了决策者的市场知识 成为决策者认识和把握海外市场机会的新基础 从而推动企业把更多的资源投向海外市场 北欧学派 还用 心理距离 PsychicDistance 的概念来分析解释企业选择海外市场的先后顺序 所谓心理距离是指妨碍或干扰企业与市场之间信息流动的因素 包括语言 文化 政治体系 教育水平 经济

10、发展阶段等等 他们认为 当企业面临不同的外国市场时 选择海外市场的顺序遵循心理距离由近到远的原则 因为企业在一个相对熟悉的环境中比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经营成功的可能性要高得多 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阶段论引起了同行的广泛关注和兴趣 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经验研究 以期检验这一理论 多数学者认为 该理论适用于解释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行为 而对于大型 多元化的企业而言 国际化经营的渐进特征不十分明显 上述 阶段论 对于现阶段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有一些重要的参考意义 第一 该理论强调经营者的经验知识对其海外经营活动的重要性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这值得当前中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时认真考虑 如果一个企

11、业决策者缺乏对海外市场的了解和认识 该企业盲目开展不切实际的国际化经营很可能面临巨大风险 而了解海外市场的重要途径是去实践 通过实践获得海外市场的实际经验教训 该理论把企业国际化经营看成是一个渐进连续的 动态的学习和反馈过程 这就要求中国企业在对待国际化经营时 既不能畏缩不前 也不能盲目冒进 应当在 学习 过程中展开国际化 在国际化中不断 学习 第二 该理论强调文化因素对海外经营的直接影响 特别是对那些国际市场经验不足的中小企业而言 在语言 文化背景 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市场更易获得国际化经营的成功 这一点对于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区位选择也有启发意义 第三 该理论关于国际化经营阶段的论述 阐明了

12、这样一个道理 当企业开始考虑向国际市场扩张时 贸易进入模式应当是一种风险最小 成功可能性最大的选择 这说明我国的中小企业不宜跳跃式地普遍从对外直接投资开始国际化经营 2 罗宾逊的企业国际化阶段论 有关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阶段以罗宾逊提出的六阶段论最具代表性 这六个阶段按其发展过程分别如下 第一 起步阶段 当一个企业的经营范围完全局限于其国内市场 随其业务的发展 一旦国内市场出现原材料供应偏紧 而国外市场同样的货源价格相对较低廉时 则该企业可能用它的部分产品去换取国外的原材料 这时 该企业的经营活动已开始涉足国际市场 属于企业国际化的起步阶段 可是由于这类企业的目标市场在国内 进口原材料的目的是

13、为了保证和扩大国内市场的产品供应 所以这类企业仍属国内企业 第二 出口阶段 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 产品出口已成为该企业的长期经营内容 而且组织结构也出现相应的变化 往往在其销售部下再设置一出口部 全面负责企业产品的出口业务 并再国外建立销售 服务机构和仓储设施 这类企业除了国内的经营业务以外 还专职从事出口业务 因此被称作 出口企业 ExportEnterprises 第三 国际经营阶段 当某个企业的出口业务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规模时 其原有的出口部在公司中的地位随之不断上升 直至达到与国内其它事业部门或职能部门同等的地位 成为直接由企业高层领导指挥的经营国外一切业务的国际部 在此阶段 有时企业也以

14、参股的形式组建合资企业或成立子公司 或与其他公司结成联盟 这时国内的公司总部或母公司对国际部或国外子公司仍实施绝对的控制 重大的决策都由公司总部或母公司做出 其决策方式是单向型的 这类企业被称作 国际企业 InternationalEnterprises 第四 多国经营阶段 随着国外子公司数量的增加 企业的海外据点由一国发展到多国 各子公司直接受母公司的领导 子公司既可生产母公司指定的产品 也可经销其他产品 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 子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经营实体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经营活动 能迅速反映市场的要求 这样 随其决策权限的扩大 子公司就逐步趋于能影响母公司的决策 母子公司之间的决策方式也就由

15、单向型发展成为双向型 但由于各子公司之间的关系松懈 缺少相互间的沟通 而且在行使各自的经营自主权时 往往多着眼于本公司的局部利益 所以整个企业在形成统一步调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企业进入这一阶段 就可称之为 多国企业 MultinationalEnterprises 第五 跨国经营阶段 在这一阶段 企业开始通盘考虑其整体利益 国外的子公司与母公司总部的联系更为密切 母公司通过与各子公司间建立沟通网络来有效地协调各子公司的经营活动 以实现整个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为了全面统一管理 决策权限也更趋于集中 企业这时就可被成为 跨国企业 TransnationalEnterprises 第六 超国界阶段 超

16、国界企业是企业国际化的最高级形式 其经营范围已遍布世界各主要市场 随着一个全球展开性网络的存在 企业可能从 全球战略 出发考虑业务安排 具体而言 即在经营活动中 以全球的竞争视野和思维方式 全方位考虑来自各国 各地区的竞争以及各种可能变化的环境制约因素 并从全球角度 长远利益出发 最合理地配置及使用其有限的资源 有效地选择 组合和进入各种市场 处于这一阶段的企业 其自身实力和应变能力已大大加强 而 国界 对它的约束力则相对减弱 所以被称为 超国界企业 SupranationalEnterprises 二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引力理论 如果把推动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内部因素看成是推力因素 则可把外部因素看成是引力因素 有关推力因素的论述 形成了各种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分工理论和国际投资理论 有关引力因素的论述 形成了国际化经营的各种引力理论 也叫做带动论 1 1 梁能著 跨国经营概论 第115页 116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年 1 订单带动论 从历史实践和大量调查结果来看 多数企业的初始出口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而运费下降 汇率波动 市场环境变化等经济因素对企业的初始出口的直接影响很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