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福利思想比较研究1、相关定义1.1、福利概念的历史演变 对于福利的定义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解释,其所包含的伦理意义也不同 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人们就有了原始的福利概念在荷马时代(公元前12 世纪到8世纪),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已记载了交换的不公平所引 起的人们的福利变动:用牲畜代替货币,1个女奴等于4条公牛;1个铜制的三角鼎 等于20条公牛这时,人们把福利理解为对土地及其牲畜的占有多少苏格拉底 的学生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对福利概念也作了解释他认为,在根据正 义原则组织国家,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于他的天性的职务这里面 有如下几层含义:一是适合天性的职务蕴含着人性的满足和精神福利获得与实现; 二是从使用价值角度来说明社会分工的必要,人们专心致志地做一种合乎他性情 的工作必然生产出较多和较优的产品,这样的结果必然会从总体上增加宏观福利 和在微观上增进个人福利;三是柏拉图以他的分工学说为基础勾画的”理想国家” 的组织构造在今天看来是以福利最大化为基础的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他 的《伦理学》一书中论述了公平这一道德范畴时表明了他对商品价值形式的天才 见解。
亚里士多德在论公平和按比例报答时写到:”假设甲是一个建筑者,乙是一 个鞋匠甲创造出来的是一所房屋,乙创造出来的是一双鞋那么建筑者必须从鞋 匠那里获得一双鞋,并且必须把自己的产品给他作为报答如果商品之间有了比例 的均等,互惠的行动就能发生否则,交换就是不平等的,不能进行的〔13j’24 庇古福利经济伦理思想探析 罗马时期的经济福利思想,显然比古希腊又进了一步重点应该指出的是:早 期的基督教反对富人的剥削,宣传基督会再次降临人间并建立人人平等、普遍幸福 的千年王国,表达了人类追求福利的普遍愿望;早期的基督教社团实行财产公有和 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为后来的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人和国家制订福利分配方式 提供了依据和做法;基督教最著名的思想家奥古斯丁就提出了公平价格的概念奥 古斯丁说:我知道有这样的人,即当购求抄本时,看见卖主不知道抄本的价值,而他 却自然而然地给与卖主以公平价格他在这里所说的公平价格是指不受市场约束 的(即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平均价格,也有人将其称为真正价格由于当时商品货 币关系的不发展,这个思想没有得到论证,但却被中世纪时的阿奎那所继承并予以 发展他说:”公平价格是取决于从物品所得到的利益的大小,也就是由物品的效 用决定的。
他又写道:”可出卖的物品的价格,不是取决于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而是取决于它们对人的用处〔13]p拐阿奎那把公平价格解释为商品与商品或商品与 货币之间的均等,即效用的均等’这就表明,阿奎那在一定程度上把福利等同于效 用,这在庇古的福利经济中也有所体现到了边沁、穆勒那里,他们从伦理学(哲 学)角度对效用又赋以新的含义在前面也有所阐述他们把道德归结为快乐和痛 若的计算,并把这称为”效用原则”(或功利原则,功用原则)或”最大多数人的最 大幸福”原则,他们认为:凡是能促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行为,就是正义的 行为并认为这一原则是社会的道德标准,也是国家立法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在他 们看来,效用已经可以用具体的数量来计算和分析了从此可看出,福利经济学 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后关于平等理论的延伸,已经发展到约翰.穆勒的正义理论 的研究,而杰文斯在把边沁的”效用原则”用于价值学说时,应用微积分求出效用 的最大数值,使道德概念”最大幸福原则”具有数量内容,不能不说为福利经济学 在规范分析中含有实证分析开了先河,这同时也进一步说明福利经济学是规范经 济学和实证经济学的统一 1.2、庇古关于福利的概念 庇古在其著作《福利经济学》一书中,对福利概念提出了两个命题”第一, 福利的要素是一些意识形态,或者说是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第二,福利可以置 于较大或较小的范畴之下”。
〔”〕,10按照第一个命题,庇古认为:一个人的福利寓于 他自己的满足之中;这种满足可以由于对财物的占有而产生,也可以由于其它原 因(如知识、情感、欲望等)而产生;则全部福利则应该包括所有这些满足但 庇古福利经济伦理思想探析 庇古又认为,含义如此广泛的福利是难以研究的,也是难以计算的,因此他把研 究的主题局限于能够计量的那种福利,即与经济生活有关的福利,也就是能够直 接或间接同货币量计有关的那部分社会福利以货币计量的那部分社会福利,被 称为经济福利因此,我们研究的范围是能直接或间接与货币建立联系的社会 福利这部分福利可称为经济福利然而,就严格的意义而言,经济福利并不可 能与其他福利相分离,因为‘能’与货币建立联系的部分是什么,完全要看对‘能’ 字意义理解而定的,有‘很容易的能’,有‘相当困难的能’还有‘非常困难的 能’ 所以经济福利与非经济福利之间并无精确的界限存在,只是可以用货 币尺度来建立一种概略的区别而依此所定的福利大致可以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主 题〔;,〕p:; 在庇古的著作中我们可发现,庇古认为的福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广义的”福 利”:是指人们所获得的全部福利,不仅指人们从物质产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 甚至包括所处的社会环境状况,庇古称之为”社会福利”或”国民福利”;另一种 是狭义的”福利”:指全部福利中可以用货币计量的那部分福利,庇古称之为”经 济福利”。
庇古用国民收入来表示全社会的经济福利,从而把对全社会经济福利 的研究转变成对国民收入的变动与分配情况的研究在这里,庇古接受了马歇尔 关于国民收入的基本的论点马歇尔认为:”一国的劳动和资本作用于它的自然资 源时,每年生产一定的纯商品总量,其中有的是物质的,有的是非物质的,各种 服务也包括在内而‘纯’这个限制词,是指补偿原料和半制成品的消耗以及机 器设备在生产中的耗损和折旧必须从总产品中减去这种种消耗,我们才能求得 真正收入或纯收入国外投资所提供的纯收入也必须包括在内这就是一国的真 正的纯收入,或国民收益当然,我们可以按照一年或按某一时期计算这种收益 国民收入和国民收益这两个名词是可以互用的”〔14j’1%一197”凡普通不算作个人收入 的一部分者,也不能算作国民收入或收益的部分〔‘4〕’197马歇尔关于国民收入的这 些表述对于庇古的经济福利而言,是很重要的,因为国民收入被看成是个人的有 代价的收入的总和,被看成是”可供分配的各种享受之新来源的总和”,〔ls1,197这样 就必然导出国民收入增长意味着经济福利增长的论断 对于经济福利和社会总福利的关系,庇古认为,经济福利仅仅只是总福利的 一部分,且经济福利与总福利的变化并非是同步的,因此它并不能充当总福利的 指数。
但是,这并不说明研究经济福利不能对社会福利提供信息即使全体是有 庇古福利经济伦理思想探析 许多不同的部分组成,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变化决不能测量全体变化,然而部分变 化却可能影响全体的变化〔川,12因此,当确定某一因素对经济福利的影响较另一 个因素更为显著时,这一因素对总福利的影响也可能更为突出一般说来,任何 国家的经济因素并不是直接影响其经济福利的,而是通过经济学家所称的国民所 得或国民收入来影响的影响任何国家经济福利的经济原因,不是直接的,而是 通过经济福利的客观对应物,即经济学家们所谓的国民收入的形成和使用正是 由于经济福利是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货币尺度联系起来的那部分总福利,因此国 民收入是可以用货币衡量的那部分社会客观收入,其中包括国外收入所以经济 福利和国民所得这两个概念是那样对等,对其中之一的内容的任何表述,就意味 着对另一个内容的相应表述〔‘llvl3 由于福利是用效用或满足的程度来表示的,因此庇古认为可以用单位商品的 价格和价格变动来计算效用的大小和变动,并且用效用的大小和变动来表示个人 福利的增减由于国民收入总量愈大意味着国民福利就愈大,这样庇古很自然地 把国民收入变成了主观满足的”客观对应物”。
换言之,国民福利最直接的是要研 究国民收入的问题,及怎样有效地增加国民收入及其国民收入怎样分配对于怎 样有效地增加国民收入,庇古认为重要的是生产资源的配置,强调应当通过资源 在生产中的配置使得国民收入量达到最大对于如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庇古 认为任何能够增加穷人的实际收入而又减少国民收入总量的措施或政策都将增加 经济福利,因此,庇古认为福利经济学应当研究国民收入分配的问题〔川.645庇古 的上述思想,反映出他不仅像以往的古典经济学家那样关心机会均等和参与竞争 的起点公平,而且还十分关注国民收入分配的结果公平这是庇古福利经济伦理 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庇古福利经济伦理思想的价值目标—公平效率观 在经济学界中,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一直都存在,是一个比较古老的话题在西 方经济学界中,一般认为公平与平等、公正等概念相等同,主要包括起点公平、 分配公平以及结果公平;效率则主要是指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对于公平与效率 的关系的不同的理解也就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有的学者(特别是坚持经济自由 主义一些学者)坚持效率优先论,他们认为市场资源的配置的问题是经济学中最 重要的问题之一,他们一般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特别是在对分配领域中的干 庇古福利经济伦理思想探析 预,认为这是对经济发展的最大的损害。
他们主张自由,认为没有自由就没有市 场竞争,没有市场竞争就不会有效率,因而他们认为主张效率优先也即主张自由 优先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则也是这种观点的拥护者他反对任何形式的政府干 预,认为政府干预只会对经济带来坏处,只有让经济处在自由的条件下才能最大 的发展,并且他认为真正的公平是在于机会的平等,即每个人在市场经济和其他 场合下都享有和其他人相同的机会与哈耶克持有不同观点的另一些学者则认为 公平是重要的,他们认为如果任由市场来发挥作用,必然会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公 平,只有政府加以干预,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因为公平不仅仅只是机会的均等, 而且包括结果的公平与前两种都不同的,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公平与效率都重要, 这也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赞同的,他们认为公平和效率都是经济发展的两大 目标,没有先后次序,两者都须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在庇古福利经济思 想中也有很多体现,庇古是怎样理解两者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的? 1.3、动物福利的概念 动物福利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由英国人休斯于1976年提出的,指的是农场饲养 中的动物与其环境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他将动物福利分为生理 福利和精神福利两种1988年美国环保学者弗雷泽指出,动物福利的目的就是在极端 的福利与极端的生产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而后在1990年,台湾学者夏良宙提 出,就对待动物立场而言,动物福利可以简述为”善待活着的动物,减少死亡的痛苦” 这种概念的基本出发点是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也就是为了动物能够”康 乐”(well — being)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和给动物提供的相应的外部条件气中国则有 学者认为动物福利就是让动物有一个宽松的生活和生存环境,饮食正常,无疾病,无 心理紧张压抑,不受痛苦伤害等等?国际动物保护协会首席代表张立认为,”动物福 利”的理念是建立在这样的前提下,即:动物是和我们人类一样有感知的,有痛苦、 恐惧,有情感需求所谓动物福利,不是说我们不能利用动物,而是应该怎样合理、 人道地利用动物要尽量保证这些为人类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动物享有最基本的权利, 如在词养时给它一定的生存空间,在宰杀时尽量减轻他们的痛苦,在做实验时减少它 们无谓的牺牲⑤也有部分国内的学者认为,所谓”动物福利”(naimalwelfare)是 指为了使动物能够康乐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和给动物提供的相应的外部条件气可见 虽然福利一词的定义都大同小异,但是他们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来定义”动物”和 “福利”这两个词组合起来之后形成的概念。
英国学者考林?斯伯丁爵士在《动物福利》一书中将动物福利定义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