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异化理论——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例.doc

bao****ty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93.50KB
约420页
文档ID:132317277
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异化理论——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例.doc_第1页
1/420

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异化理论——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例1、相关定义1.1、㈠ 马克思将经济学和哲学统起来的核心概念-劳动 马克思对人性的表述的哲学基础来源于对劳动的阐述,是通过对人的劳动与 动物的劳动加以比较为说明人作为类存在的根本特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 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和美学理论的基础诚然,动物也生产它也为 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 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 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也进行生产,并且 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支配时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 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 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 也按美的规律来建造 [27]正因为人的生产是自由的、自觉的、有意识的、全 面的,所以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是人类区别于一切动物的根本特征一切违背这 一根本属性的都是非人道的。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 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 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 是自由的活动 [28]要注意的是,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自由并不是我们一般意 义上理解的个人相对社会所拥有的自由,而是指人作为类存在超越于其它一切动 物之上所显示的自由,是指人类的生产和劳动摆脱了肉体的直接需要和物种衍繁 的需要进行的真正自由的生产和劳动因此人类的生产和劳动是能动的、创造性 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这种自由的生产劳动中人可以得到美感如果 一旦人的劳动失去了自由性也就失去了自觉性,没有自觉性的劳动也就没有创造 性,是一种被迫的、痛苦的劳动在私有制的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在异化条件 下的劳动不但没有使自己的本质力量得到体现,反而使自己的精神和肉体都感到 17 痛苦工人的劳动成果被资本家剥夺了,仅仅为了满足自己肉体的需要进行生产, 人类的劳动退化为动物的劳动,自由自觉的劳动变成被迫的劳动,因而异化劳动 是违反人性的要克服异化就必须消灭阶级,消灭了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从必 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真正含义就在于此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使人类 劳动的自由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解放。

共产主义社 会就是在物质财富极其丰富的基础上使每个人的劳动最大限度地接近艺术劳动 因为艺术劳动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是生命意义的体验, 是避免了被迫性、单调性、重复性的愉快的劳动 劳动使人成为社会的人,人不能以个体的形式在世界上存在,每个人都具有 类的共同本质,人类又是每个个体人的总的集合体人还是历史的人,人的所有 本质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和结果但是无论人类社会如何发展,仍然无法摆 脱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原始形态恩格斯说人永远是社会性的动物,在这个意义上 人仍然具有动物的性质由此可见,人性的表现形态永远是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 的统一马克思对于人性的表述可以简单概括为:人的本质的核心是自由自觉的 生命活动,人的本质的最终目的和根本动力就是满足人类的全面需求,人的本质 的表现形态是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统一 1.2、异化劳动是《手稿》经济伦理批判的核心概念 《手稿》是一个丰富的文本,尽管与经济伦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怎样合理 而具体地考察其中的经济伦理批判,仍然需要进一步论述《手稿》在内容层面表 现为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内里则隐含着两种逻辑的运演经由对《手稿》表层 内容和内在逻辑的探讨,可以确定其经济伦理批判的核心概念,即异化劳动。

本 文将以这一核心概念为理论基点,具体展开对《手稿》经济伦理批判的理论考察 12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马克思引用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概念 马克思在《手稿》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了第一 次系统地、批判地考察,并对自己新的政治经济观点进行了阐述任何理论都是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定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在人们当时认识水平的基础上产 生、发展的,劳动价值论就是在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后形成的科学的劳动价 值论形成一百多年来,古今中外学者对劳动价值论的争论从未停止过 “劳动”这个概念早就有之,并不是马克思首先使用的马克思在《手稿》 中所研究的劳动是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研究基础上所使用的,包括 亚当 斯密,大卫 李嘉图,斯卡尔培克,布阿吉尔贝尔等人的著作资产阶级 古典政治经济学, 产生于十七世纪中叶,完成于十九世纪初,它在科学上的主要 功绩是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和发展资产阶级古典政治 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以及以此为其基础的无产阶级政治经 济学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诞生,是价值论发展史上的根本变革,也是政治经济学 这一科学领域中的一次伟大革命。

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史上三个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早期开创者威廉 配弟、 发展阶段的亚当 斯密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大卫 李嘉图, 他们都非常肯定劳动的作用,赞同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的第一个探索者是英 4 国的威廉 配弟,他在1662年出版的《赋税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劳动价值 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把他看作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并称他 为政治经济学之父威廉 配第的劳动价值论所涉及的内容是:第一,区分了 自然价格(价值)和政治价格(市场价格),把自然价格看作是观察其他经济现 象的基础第二,认识到劳动是价值的源泉第三,威廉 配第已认识到可以用 劳动时间来测量商品的价值量,并且了解到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 产率成反比[4] 亚当 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国富论》的基本思路 是如何使国民财富增长在人类思想史上,亚当 斯密第一次宣称:”任何生产 部门的劳动都是财富的源泉要增加财富有两种方法,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一 是增加工人人数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加强分工;增加工人人数,就要积累资 本[5] 他还提出了”劳动是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6] 的著名论断。

他十分正确地指出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量是商 品内部凝结的劳动时间,它同生产中耗费的劳动成正比并在一定程度上区分了简 单劳动与复杂劳动,认为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亚当 斯密的经济学说中, 一个重要的贡献是他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到大卫 李嘉图时, 劳动价值论成为他全部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础 “劳动”概念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们的思想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研 究各自学说的重要词汇但是他们更多的是从劳动作为价值的来源、创造物质产 品和增加社会财富的角度来论述的,这是比较狭义的理解劳动在古典政治经济 学家们的理论里,”劳动”基本上是一个政治经济学范畴的概念,并没有把”劳 动”概念提升到哲学层次来研究,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们只把劳动看作是创造财富 的源泉,而没有把它和人的本质联系起来考察马克思在《手稿》中采用”劳动” 这个概念来研究人的本质,这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们的思想作了深刻研究之 后,又结合社会现实的基础之上才把劳动与人的本质结合在一起而谈的,是从哲 学和政治经济学双重角度来谈论劳动,超出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们的狭隘性,把 劳动的研究价值体现的更宽泛了,这一点正体现了马克思的伟大之处。

5 1.4、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劳动 正如西方学者E?弗洛姆所言,我们要充分理解马克思对人的发展、人的自我实 现、人类的解放的解答,必须联系他关于劳动概念的考察马克思在《手稿》中要解决 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人的发展问题/而人的发展的核心内容包括人的生产能力的发 展,这种发展是与人的劳动密不可分的 劳动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对自然的进化、社会的进步也具有推动的作 用,这是马克思思想中一以贯之的观点,我们可以从马克思后期的著作《资本论》找到 不少阐发,例如”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 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劳动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状态或偶然出现 的现象,而是作为一种包含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过程,一种兼具直接性和间接性并为人 所理解、所开展的活动人在劳动的过程中,不仅要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处理 人与自身的关系,同时还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上也是处理人与社会的关 系这一观点,在马克思早期的著作也有明确论述,《手稿》即是其中的代表作受费 尔巴哈的影响,马克思此时更为强调劳动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其中蕴含的丰富 意义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的发展内涵,笔者将从分析《手稿》对劳动过程的论述,来 开始本文的研究。

(二)生态哲学 关于生态哲学的概念,国内外研究者们具有不同的界定显然,生态哲学的释义 离不开对”生态”与”哲学”的考察,考察其概念的始源是必要的,我们不能认为是 二者简单的合一?德国著名学者汉斯萨克斯指出,要理解生态哲学的涵义,首先 “要尽可能广泛地理解生态学这个概念,要把它理解为研究关联的学说 谓关联 指的是人-技术-自然的联系,人们通过技术建立起更广泛的生态关联,却也造成了人 与自然关系的对立、人与人相互理解的困难因此只有以生态学的观点来理解人与自 8 广西大学项士学位论文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教〉〉人的发展思起研究——基于生處哲举的视满 然的关系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生存发展问题而当生态学开始审视这一关 系问题的时候,也就真正进入了哲学的范围,所进行的探讨也就具有哲学的意义 我国较早研究生态哲学的余谋昌教授与萨克斯的观点一脉相承,他认为”生态哲 学是一种生态学世界观,它是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观察现实事物和解释现实世界的一 种理论框架? 包庆德教授通过概述学术界对生态哲学的研究,总结出”生态哲学是 关于研究包括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环境,即人与自然关系及其规律在内的整个生态领 域的最普遍规律的科学。

②前一种界说阐明了生态哲学的考察视角和研究方法,后一 种界说则规定了生态哲学的研究对象 结合西方和国内的基本观点,可以看出学术界理解生态哲学的涵义主要从世界观 和方法论两个方面来把握,探讨的核心归根结底是人、自然和社会的发展问题从世 界观的角度来看,生态哲学建立的是一种生态学世界观,考察的基本问题是人与自然 的关系问题及其由此产生的其他关系问题;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生态哲学釆用的是 普遍联系的方法,以辩证统一的视角探讨现实的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和关系那么,从督 学的性质和意义来看,较为完整的生态哲学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研究自然发展规律及人 类发展规律等等规律在内的生态哲学本体论、研究以构建生态理念为核心的生态哲学 认识论、研究人与自然生态关系及其他关系的生态哲学实践论?本文主要从生态哲学 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来挖掘马克思《手稿》中的相关思想,也会以生态世界观和方 法论来进行辅助性的论证 (三)人的发展 哲学史上的思想家对人这一 “斯芬克斯之谜”的解答众说纷综,关于人的发展的 定义也是见仁见智人的发展的内涵如此丰富,以至于人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人的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人的能力的发展,其具体化 则是人的生产能力的发展;人的发展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发展等等论述尽管贴切,也 无法对其进行完整的概括。

在马克思哲学思想中,对人的发展、人的解放的理解,总 是离不开其后期著作对三个历史阶段的考察:”人的依赖关系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 础的人的独立性 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 9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844年经济举哲学手教?〉〉人的发展思想研究——基于生來哲學的视角 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 也就是说,人的发展内涵主要包括三个 方面:人的能力的发展、人的社会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