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五: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大革命.ppt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2091215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8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五: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大革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单元五: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大革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单元五: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大革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单元五: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大革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单元五: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大革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五: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大革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五: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大革命.ppt(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新民主主义时期 请思考 1 本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有无变化 2 本时期可分为几个阶段 Key1 Key2 没有 社会性质仍然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矛盾仍然是 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返回 1 中共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国民革命时期 2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土地革命时期 3 抗日战争 4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 1946 1949年 1937 1945年 1927 1937年 1919 1927年 单元五 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大革命 一 新文化运动二 五四运动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四 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新文化运动 1915 1919

2、为什么兴起 1 政治方面 内 独裁专制外 帝国主义侵略2 经济方面 中国资本主义有进一步发展 根本原因3 思想文化 西方启蒙思想 民主共和观念 以往缺乏批判 尊孔复古逆流 直接原因4 实质 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的继续 怎样兴起 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新青年 主要阵地 新青年 是主要阵地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等口号 民主 德先生 科学 赛先生 指导思想 西方民主科学思想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 蔡元培校长 内容 1 提倡民主与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 迷信 2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3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4 后期 宣传十月革命 介绍马克思主义 讨论 新文化运动时提出 打

3、倒孔家店 的口号对不对 这个口号还适用于今天 兴起影响 一 积极影响1 动摇了 使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2 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 洗礼 推动了 的发展 3 对 的爆发起了 作了思想准备 4 后期传播了 成为 的思想武器 5 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二 局限性1 脱离了政治运动 2 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3 对东西文化的态度片面化 绝对化 性质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后期 新民主主义的思想运动作用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五四爱国运动 背景 国内 国际 社会根源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反帝反封仍然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经济条件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级条

4、件 无产阶级的壮大思想条件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民主革命阵营扩大 民资更迫切要求摆脱封建势力束缚 追求救国救民真理 日本乘 一战 之机 加紧侵略中国 人民反帝斗争情绪高涨 十月革命胜利 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道路 根本原因 导火线 在巴黎和会上 中国代表团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 注意 中国政府的具体要求 并非 标志 1919年5月4日 北京等十几所院校学生天安门广场集会斗争口号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概况 火烧赵家楼 罢课 游行斗争中心转移 北京 上海新阶段斗争范围扩大 北京 全国斗争主力登台 以上海工人为先导 各地工人纷纷罢工 经过 起领导和推动力量 先进的知识分子 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学生 罢免曹 陆 章的

5、职务 实现了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 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斗争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结果 政权依然掌握在北洋军阀手中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依然没变 为什么是 初步 胜利 历史意义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这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学生是先锋 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 运动波及 比辛亥革命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 功绩 启导 准备 促进了 的传播 为中共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 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最早由学生 工人 市民掀起 青年学生 运动先锋 工人阶级 运动主力 李 陈 运动领袖 功绩 有广

6、泛的群众基础 彻底性 斗争取得初步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伟大的开端 特点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时间 性质 联系 前者作思想准备 后者推动前者发展 比较旧民革命和新民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020年5月12日2时56分 可能性 内部条件 工人运动发展 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结合 外部条件 阶级基础 理论基础 组织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共早期组织的建立 共产国际的帮助 必然性 工人运动的要求 一些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成立中共的必要 历史背景 时间 地点 1921年7月23日 上海代表 内容 通过 党纲 确定 名称 规定 目标 中心任务 组织 领导工人运动 选举中央领导机

7、构和主要领导人 意义 中共与以往任何政党都不同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一大 中共诞生 以 为指导 以 为目标 它不仅代表 还代表 利益 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沟通了与世界革命的联系 陈独秀 时间 地点 1922年 上海 中心任务 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背景 依据 纲领 二大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华盛顿会议达成共同宰割中国的盟约 在列强的扶植下 军阀混战 国难重重 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性质是民主革命 工人 农民 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 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 即民主革命纲领是 打倒军阀 推翻帝国主义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领导机关

8、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罢工浪潮 京汉铁路大罢工将工潮推向顶点 历史教训 工人阶级单枪匹马无法战胜敌必须联合农民和社会各革命的阶层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领导工人运动 二七大罢工 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1915 1919 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1 兴起 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必要性 可能性 促进作用 双方努力 2 发展 五卅运动 省港大罢工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3 高潮 北伐战争 4 失败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中共 二七 罢工后的认识 国民党的优点 孙中山的转变 兴起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势力强大 要战胜强大敌人 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国际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 1923 中共召开三大确定了合作的

9、方针 党内合作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通过 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标志国共合作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建立黄埔军校 军事合作 政治合作国民党 一大 1924 问答题 国共两党为什么能实现合作 1 在二七罢工中 中共认识到 2 中共建立统一战线的对象 首先考虑的是国民党 三大确定合作方针 3 孙中山的伟大转变 4 共产国际的促进 讨论题 1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采取 党内合作 的方式 2 国共合作中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保持独立性 只能合作而不能合并 第一 中国共产党当时还弱小 采取 党内合作 的方式是容易被国民党接受的 第二 有利于去组织发动

10、群众 推动各阶级联盟形成 第三 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 壮大 第四 国共两党的阶级利益 奋斗目标都不同 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提问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 新在何处 提问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新三民主义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民权为平民所有建立各阶级联盟 节制资本平均地权关注工农生活状况 三大政策 提问 新三民主义为什么能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提问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不同点说明了什么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 说明国共两党的阶级利益 奋斗目标都不同 资产阶级有其革命局限性 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更具有彻底人民性 革命性 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与新三民主义的

11、比较 设问 中共 三大 的不足之处 黄埔军校的特点与作用 三大 不足 领导权问题 特点与作用 它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为建立 奠定了基础 培养了 五卅运动 1 导火线 五卅惨案 时间 地点 祸首 2 两个典型 上海反帝爱国运动 领导 中共组织 上海工商学联合会要求 废约 惩凶 赔偿 撤军 经过 三罢大资产阶级退出民族资产阶级退出 结果 工人阶级有条件的停止罢工 发展 省港大罢工背景 支持上海组织 省港罢工委员会经过 坚持16个月影响 沉重打击英国殖民者3 性质 中共领导的工人阶级发动的全国人民参加的反帝爱国运动4 意义 沉重打击帝 封 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广东革命根据地

12、的巩固 1 背景 陈炯明叛变2 经过 两次东征3 革命力量 黄埔学生军 省港工人 东江农民3 结果 全歼陈炯明 统一两广 4 意义 为北伐奠定了基础 一 北伐胜利进军 1 背景 在帝国主义的撮合下 直奉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 2 目的 反帝反封 统一中国3 对象 吴 孙 张4 方针 集中兵力 各个击破 5 经过 先灭吴 次灭孙 最后攻打张 高潮 二 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1 背景 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 万县惨案 一三惨案 南京惨案 2 各地反帝斗争 最大成果 收回汉口 九江英租界 三 北伐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1 国共合作使各革命阶级力量空前团结2 作战目标明确 方针正确 领导 3 广大工农群

13、众的大力支持 群众 4 将士英勇作战 尤其是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军队 5 苏联的大力支持6 冯玉祥的配合7 北洋军的腐败和内部矛盾 一 帝国主义对国民革命的干涉 1 原因 北伐胜利进军威胁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 英美日等在上海扬言武装干涉 英美制造 南京惨案 英美等向国民政府提出无理要求 2 表现 失败 1 政变前的准备 夺取国民党军队和党的最高领导权 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2 政变 3 结果 时间 地点 蒋成立与武汉对立的南京国民政府 二 蒋介石发动 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 张作霖杀害李大钊 三 汪精卫发动 七一五 反革命政变 1 政变前反革命活动 纵容反动军官发动反革命叛乱 2 政变 时间 地

14、点 会议 大屠杀 3 结果 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以及国民革命失败 四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1 性质 国共共同领导的前所未有的反帝反封的大革命2 突出功绩 基本推翻 沉重打击3 重要影响 群众影响 革命武装 革命洗礼4 失败原因 客观 主观5 深刻教训 领导权 革命武装 武装斗争 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1 兴起 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必要性 可能性 促进作用 双方努力 2 发展 五卅运动 省港大罢工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3 高潮 北伐战争 4 失败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 革命派相比 主要 新 在A 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B 较为彻底地批判了

15、封建正统思想C 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D 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B 随堂练习 2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基本条件是A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 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持统治C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D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A 3 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 主要是指 A 反对尊孔复古B 继续反封建C 主张民主共和D 向西方学习 B 4 新文化运动中 陈独秀等先进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 在政治上实行 A 民主共和国 B 君主立宪制 C 苏维埃体制 D 人民民主制 A 5 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后 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 这充分说明了 A 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

16、 B 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 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 6 将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最主要的依据是 A 李大钊等先进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B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主力军作用 C 斗争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 D 是当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B 7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是因为 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 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五四运动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A B C D D 8 五四运动能取得初步胜利 最主要的原因是 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D李大钊和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B 9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标志是 撤销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同意工人组织工会 拒绝在对德 和约 上签字 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A B C D A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首先开展的中心工作是 A 制定革命纲领 B 领导工人运动 C 建立健全组织 D 领导农民斗争 课堂练习 B 1 A 陈独秀创办 新青年 后 B 李大钊发表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后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