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上课三步曲.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1706071 上传时间:2020-05-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上课三步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数学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上课三步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数学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上课三步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上课三步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上课三步曲.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初中数学上课三步曲 一.引人入胜的开局 开局是一堂课的序幕,设计开局的基本思路可归结为8个字:承上启下,导情引思。 毛主席讲:后次复习前次的概念,说的是承上启下,复习前次的哪些概念呢?应该是那些最基本的对后次的学习起作用的概念,通过这些概念的复习或再学习,自然地过渡到新课。例如:在讲无理方程的解法时,可设计如下一组复习旧知识的提问:1.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2.你都学过哪些方程?解这些方程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主要步骤是什么?3.在解这些方程的过程中,解哪一种方程时必须验根?为什么要进行验根?这组问题,实际上为理解新课作了必要的准备,使得新知识-无理方程和它的解法-成为整个方程这段知识

2、整体结构的一个自然发展,使得新知识成为一个容易从旧知识进入的最近发展区。这样,解无理方程的关键步骤-去根号,可以由解分式方程的关键步骤-去分母进行联想,由去分母可能产生增根,联想到去根号可能产生增根等。 所谓导情引思,就是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积极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如讲勾股定理,利用多媒体制作,画面1:漆黑的宇宙中闪烁着无数颗星星,老师提问:大家有没有见过外星人呢?茫茫的宇宙中究竟有没有外星人呢?该如何与他们联系呢?此时出现画面2:科学家从地球上向宇宙不断的发射信号:如A、B、C等语言,高山流水等音乐,以及各种图形,最后画面定格在一张勾三股四

3、弦五的图形上。追问:这张图形究竟包含着什么信息呢?立即把学生思维兴趣引向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上。 开局的关键在于造成认知冲突,以讲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为例,提出问题:妈妈买了一只蛋糕为一对双胞胎兄弟过生日,请问如何把这个蛋糕一分为二呢?学生由生活中的经验知道只要过中心切一刀,理由是什么呢?学生感到以前学过的知识无济于事,形成认知冲突,由此引出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课题。又如讲相似多边形时,先提出问题,在一块长方形黑板的四周,镶上等宽的木条,得到一块新的长方形,内外两个长方形是否相似?学生往往由生活中的错误经验出发认为一定相似,老师干脆回答:不对!以此来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求。 二、充实饱满的中坚

4、 现行教学大纲中,对一般的课堂教学过程明确地指出坚持启发式,提倡讨论式,反对注入式,这是由要结合知识教学、技能训练充分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引出现代教育理论中的要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作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进行教学的观点而决定的,充实饱满的中坚,关键是落实三个点。即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抓住关键(知识点)。下面仅谈谈排除难点的问题。大家知道,难点是由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既有教学内容的原因,也有学生认识和接受能力方面的原因,因此,要分析难点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实施解决难点的对策。 1.因素:内容过于抽象,学生理解困难 对策:抽象理论具体化 例如:在讲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这个

5、抽象的难点时,我是这样处理的:手拿一张一百元的新版人民币,提问:把它换成50元的人民币,可得几张?换成10元的人民币可得几张?依次换成5元,2元,1元的人民币,各可得几张?换得的张数y与面值x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由此让学生归纳得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是亲切自然,水到渠成。 2.因素:知识的综合性强,学生掌握起来易出现积累误差 对策:分散难点 在有理数的运算中,有理数的减法是一个难点,这是因为有理数的减法是有一定的综合性。表现在减法要转化为加法来做;与算术数的运算比较,算术数只是单方面的计算,而有理数则扩充到符号和绝对值两方面的运算,这里涉及转化、符号运算、绝对值运算,再加上对题目特点的识别,正是这

6、几方面的积累误差,使有理数减法形成了难点,这就需要有一个过渡与适应的过程,在指导学生认识法则合理性的前提下,通过恰当的层次训练和及时反馈使转化、符号运算、绝对值运算各个击破。 3.因素:知识所及的过程复杂,学生不好把握 对策:理出线索,类比联想 例如用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完全可以类比着用量角器去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画一条射线,第二步,量角器的中心与已知角的顶点重合,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已知角的一边重合,就是用圆规以已知角的顶点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为弧,第三步是在量角器上读出已知角另一边所对的刻度,就是用圆规在已知角上量取这段弧,第四步是把量角器的中心对准射线的端点,零

7、刻度线对准射线,就是用圆规以射线端点为圆心,以同样长为半径画弧,第五步在量角器已知刻度的地方画一点,相同地用圆规量取在等弧的地方画一个点,最后过端点和这个点画一条射线,这样我们通过类比,理出线索,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难点。 4.因素:新旧知识缺乏联系 对策:培植知识的生长点 新知识都是从旧知识的基础上孕育产生的,教学必须利用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知识,去培育新知识的生长点。比如,在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由于法则和依据缺乏联系,学生掌握起来较困难,但如果把去括号和添括号看作乘法分配律的一个应用,就容易被学生接受,即去括号时,括号前面是+号,就视为+1与括号中的式子相乘,括号前面是-,就视为-1与括号中的式了

8、相乘,这是乘法分配律的正用,添括号法则是乘法分配律的逆用,这就是说利用运算律进行数的运算是去括号和添括号的生长点,在有理数教学中就要注意培养这一生长点。 三、留有余味的结局 一个高明的设计,常把最重要、最有趣的东西放在末场,越是临近终场,学生的注意力越是被情节吸引,结局的形式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类: 1.总结式结局:将本课内容简明、扼要且有条理的归纳总结,指出重点、难点,引起学生注意,这是老师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如同类项一节小结如下:今天这节课要求同学们掌握两项技能:(1)能迅速准确地找出同类项;(2)会合并同类项。初学合并同类项时,四步缺一不可;合并同类项的四步中,要特别注意第二步:带着符号。

9、 2.呼应式结局:以解答开局时所提问题的方式结束全课。比如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开局时提出一组题目,主体部分讲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想和步骤,结局时由同学们解答上述题目,再如全等三角形判定(三),开局时提出在窗架的一角钉上一根小木条,有何用处?主体部分讲全等三角形判定三:边边边公理及其初步运用,结局时由同学们用边边边公理来解释三角形的稳定性。 3.探究式结局:留下问题,让学生去研究,比如讲完勾股定理后,出示我国着名的斜拉式大桥-南浦大桥的图案,要求学生利用勾股定理,设计求一根根斜拉的钢索的长度的方法.再如,讲完全等三角形第三个判定公理后,给出问题:判断三角形全等需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

10、一边,那么假如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一条边的对角相等,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这些问题,不必要求学生立即明确对否,而是留有余地,让学生去探究。 4.衔接式结局: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急于求知下次课的内容,比如在结束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时,可写出一个系数十分麻烦的二次方程,比如说1998x2+999x-3996=0,让学生判别根的情况,并要求学生求其根的平方和,学生最初的想法是直接求根,然后计算,但系数之繁使他们为难。进而指出,下节课还有系数更加繁复的一元二次方程,也要我们求根的平方和,这种结局给学生一种暗示:不能硬算,需要寻求新的关系-这就为下节课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作了铺垫。 5.开放式结局:比如说讲完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后,我提出3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归纳: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数学有趣吗?你感受到数学美吗?这样将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和培养数学素养统一起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启发式教学。 上述三个环节的核心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3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