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文艺时期的陕西文学.docx

上传人:caoka****i345 文档编号:131048139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延安文艺时期的陕西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延安文艺时期的陕西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延安文艺时期的陕西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延安文艺时期的陕西文学.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延安文艺时期的陕西文学摘 要:陕西文学经过古代辉煌璀璨的时代,进入现代出现了一段沉寂期。由于国家政治中心的转移,陕西逐渐从秦风、汉书、唐韵的辉煌中落入西部较为偏远的地区,陕西农村仍然保留着以农耕为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五四运动、文学革命、新文学的兴起、抗日战争等已然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影响,而对于身处黄土高原的陕北农村却仍然是章回小说、信天游和秦腔等传统文学形式,新文学无法企及之处虽让这片黄土高原成为“世外桃源”,却因这些因素注定了日后“延安文艺”的产生和形成,并为陕西当代文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关键词:延安;文艺;陕西文学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在城内凤凰山麓。延安从此

2、成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成为革命的圣地。从1935年10月党中央和主力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到1948年3月中共中央东渡黄河,中国共产党与其领导的军队和人民,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艰苦卓绝的环境中,进行了13年的革命实践,改写了中国历史、缔造了新中国,同时对作为上层建筑的文艺进行重建。创建了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为中心的创作基地,聚集了一大批革命艺术家,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延安革命文艺,包括文学、音乐、戏剧、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这被称为延安时期红色文艺。这种文艺的信仰、理念以及艺术范式,随着时间流动,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经过几代人薪火相传,从产生再到繁衍,积淀成为一种传统,凝结

3、形成一种文化血脉。可以说陕西当代文学的发祥地应从延安文艺开始。早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就曾高瞻远瞩地说:“延安将是未来一切工作的试验区”,1937年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以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家奔赴延安,1938年,各地知识分子奔赴延安臻于高潮。据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统计,当年58月间,经该处介绍赴延的知识青年达2,288人之多,全年共计万余人。当年前9个月,徐惫庸、何其芳、卞之琳、沙汀、陈学昭等著名作家相继从国统区抵达延安,丁玲、吴奚如率领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和刘白羽率领的“抗战文艺工作团”第一组也陆续从前线归来,汇集延安的文学界人士骤然增加。在这期间成立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文艺组织一个是中国文艺

4、协会;另一个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简称延安文抗)。这两个重要文艺组织,对延安乃至整个陕甘宁边区抗日救亡在文艺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为陕西地方艺术秦腔、信天游,秧歌剧等推广和宣传起了重要作用。文协在成立之初亦本着抗日救亡的目的,1936年11月22日,在志丹县成立,以丁玲为首,包括了陆定一、成仿吾等人。毛泽东在文协成立大会上发表讲话,表明“今天这个中国文艺协会的成立,是近十年来的苏维埃运动的创举,发扬苏维埃的工农大众文艺,发扬民族革命战争的抗日文艺,这是你们的伟大的光荣任务。”在其宗旨和任务中明确表示要“培养无产者作家,创立工农大众的文艺。”文抗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文协的延续和发展,延安

5、文抗,1939年5月14日成立于延安,前身为陕甘宁边区文艺界抗战联合会,集中了周扬、丁玲、柯仲平、艾青等一批优秀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创办了大众文艺街头文艺文艺月报,宣传和倡导文艺的救亡、文艺下乡。这两大文艺组织,在当时特殊时期和特殊环境下,都起到了宣传革命、服务工农兵、服务基层百姓的作用,并在当时创作了一批经典小说、戏剧、音乐、美术等作品。陕西作家柳青当时已经发表多部作品、马健翎创作、改编的戏剧几乎是家喻户晓。而杜鹏程、李若冰等人则都在鲁艺学习,红色高原上培养出来一批优秀的陕西籍作家,之后的十七年文学中几乎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作家。而延安文艺时期除了文抗和文协之外,还成立了其他文艺协会和文艺团体,

6、包括中国文艺协会、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抗日救亡协会等多个文学社团。一时间文艺社团纷沓而至,开展了各种文化演出,有改编剧放下你的鞭子谁的罪?血泪仇,也有新编剧目矿山军火八一三的晚上。与之前五四文学截然不同,这一时期的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有别于和当时国统区、沦陷区的文学色彩,以延安为中心的边区文学,呈现出一片明朗、朴素、斗志昂扬的基调和色彩。当时的陕北聚集了许多外来的作家,许多作家陆续从上海、北平等都市来到延安农村,与当地群众性的文艺活动相结合,使延安,乃至整个陕西地区的文艺运动蓬勃发展起来。文艺性的刊物纷纷创办起来,先后创办了数十种文艺刊物,如解放日报文艺战线文艺突

7、击文艺月报七月诗建设谷雨等,这些刊物在当时的特殊时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鼓动士气、宣传抗战、发动群众、拉近工农兵与文艺家之间的关系都发挥了积极性,在吸取了左翼文学和苏区红色文学,融入了苏联文学的某些内质之后,利用各种文艺刊物,作家、艺术家纷纷发表文章,短评和话剧成为这一时期迅速发展的文学形式,丁玲的话剧重逢一颗未出膛的子弹,左明的梦游北平、杨醉乡的亡国恨等都是这一时期编剧创作的经典剧目,被鲁艺学员搬上舞台,多次组织下乡公演。而最应该提及的刊物莫过于解放日报,这个曾经是延安文艺最为重要的党报,对延安时期的文艺发展、文艺方向的把握甚至意识形态的旨归都起到了重要的承载作用,解放日报于1941年5

8、月16日创办,1947年3月27日停刊,历时近6年,在延安整风运动之后,之前大量出现的报刊最后只剩解放日报一报独大。改版后的解放日报主要是传达党的活动、思想动态,主要领导人的讲话,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发表一些重要的文艺作品。其中延安整风运动、边区大生产、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都发表于解放日报。除了文艺社团和文艺刊物层出不穷之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两个重要的学校。鲁迅艺术学院(后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和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文学艺术学校之一鲁艺,于1938年4月10日在延安正式成立,发起人有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

9、艾思奇、周扬。是一所“培养新民主主义的文学艺术的创作、理论、组织各方面的专门人才的学校。”毛泽东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他说:“要在民族解放的大时代去发展广大的艺术运动,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指导下,实现文学艺术在今天的中国的使命和作用。”以周扬为领导的鲁艺,虽然只存在了短短7年时间,实际上成为共产党的政治方针的引领和传播群体,其影响是巨大的,先后成立了鲁艺文艺工作团、鲁艺评剧团、鲁艺实验剧团、鲁艺音乐工作团、鲁艺美术工场等多个专业团体,并建立了以鲁艺为中心的华中分院、西北分院、东南分院等多个地方分院,影响波及整个中国。对延安时期的文艺乃至以后十七年文学甚至更长的时间都起着主导地位。除了著名的鲁艺之外,还有一个专门培养军事和政治人才的学校: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虽然是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但其中有不少学生后来成为了文学家,且不乏陕西籍作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