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471311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省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省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上高二中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读部分地理事物数量的纬度差异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 下列叙述,符合上图所示的动物种群数量分布规律的是A. 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多于北半球 B. 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C. 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少于中纬地区 D. 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少于草原地带2. 结合上图中的信息判断,世界特大城市数量纬度差异的形成,主要由于A. 气候、土地资源的差异B. 生物、土地资源的差异C. 矿产、生物资源的差异D. 气候、矿产资源的差异【答案】1. B 2. A【解析】试题分析:【1题详解】注意图中各地理事物的数量多少与所处的半球及纬度差异。由

2、图可知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少于北半球,0N到30N之间的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30N到60N之间的西风带,0N到30N之间的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多于30N到60N之间的中纬地区,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草原地带。故选项A正确。【2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这些地区纬度位置适中、气候条件适宜,大多位于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地面积广阔,土壤肥沃,因此世界特大城市数量的纬度差异是由于气候、土地资源的差异造成的;故选项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世界特大城市主要分布、读图分析判断能力。“江流在前,雪峰镇后,沃土环绕。一楼住牛羊,二楼做厨房,楼顶晒谷粮,三楼为居室,四楼

3、敬神明,顶上建碉房。农耕、畜牧、生活、贮藏、战斗,你所需要的一切,都在这里。高可超过50m,屹立于不可能之处,经历地震、战争,百千年不倒。”这是对下图示意的我国某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的描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 该建筑可能位于A. 华北平原B. 塔里木盆地C. 横断山区D. 内蒙古高原4. 图示建筑特点与其原因对应正确的是A. 牛羊住室内夜晚气温低 B. 窗户较小太阳辐射强C. 打麦场在楼顶农业单产低 D. 楼顶设置水槽缺水5. 农业社会时期,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A. 地形、热量 B. 水源、地形C. 土壤、光照 D. 热量、水源【答案】3. C 4. A 5. A【解析】【3题详解】读

4、材料可知,该建筑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建筑,即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可把华北平原排除掉,因为该区域内以汉族为主,A错。再读图文材料可知,当地有农耕、畜牧、京堂、佛龛,可把塔里木盆地排除掉,因为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当地以游牧为主,且主要信奉伊斯兰教,B错。该地区“江流在前,雪峰镇后”,有雪峰、有大江,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的地貌最符合该特征,C正确。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没有雪峰存在,D错。【4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地势高,空气稀薄,夜间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为防治牲畜冻伤,牧民将牛羊召回室内,A正确。该区域窗户较小,是因为寒冷风大,B错。因为这里土地缺乏,半农半牧,农

5、业生产规模不大,才能运回家中,在屋顶堆放和脱粒,C错。该地为横断山区,有大江和雪峰,不缺水,D错。【5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该地区为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平原面积小,耕作农业面积小。且海拔高、热量不足,影响农作物生长,所以在农业社会时期,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热量。【点睛】农业生产条件分析(1)自然因素(静态因素)自然因素分析要点气候光照光照强,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更多有机物。如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瓜果比较甜光照弱,不利于谷物的生长。如西欧地区因光照不足,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农业以乳肉畜牧业为主光照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热量不足的问题。如我国东北平原,虽然纬度较高,但

6、夏季光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热量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如我国海南,因热量条件好,农作物可一年三熟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甚至无法生长。如我国东北地区,因热量条件差,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若夏季出现低温,则易造成农作物减产降水量降水适中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降水过多易造成洪涝,过少易造成旱灾,均影响农作物生长气温日较差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农作物品质好。如新疆的瓜果特别甜,但日温差过大会对农作物造成冻害气温日较差小,农作物的品质较差。如温室里栽培的农作物的品质不如室外同种农作物的品质地形地形平坦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7、典型地区如美国地形崎岖,地块狭小,只能使用小型机械。典型地区如日本水热条件好的地区,如果地势起伏大,可发展立体农业,如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若地势起伏较小(坡度25),适宜发展梯田发展渔业需考虑水域面积,发展畜牧业需考虑草场、饲料,发展林业需考虑山地、丘陵的分布土壤需要考虑土壤中的水分(湿度、温度)、土壤的透气性(如棉花宜种植在透气性好的沙质土壤中)、土壤肥力(有机质、矿物质含量高),如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树水源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有时会成为限制性条件,如西北地区的绿洲农业(2)社会经济因素(动态因素)市场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城郊型

8、农业交通运输推动商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政策一般对农产品种类和种植面积影响较大通过鼓励或限制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农业种植面积和农产品种类劳动力劳动力数量多少、素质高低影响农产品的成本和质量农业技术如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域的范围,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等渔汛是指水生经济动物高度集中于某水城,适于大量捕捞的时期。下图中甲、乙两渔场渔汛季节差异显著,海雾多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6. 乙渔场的渔汛一般出现在A. 1月 B. 4月C. 7月 D. 10月7. 甲、乙两渔场渔汛季节差

9、异的主导因素是A. 表层水温 B. 大气环流C. 光照强度 D. 人类活动8. 甲渔场渔汛推迟到达、提前结束的年份,印度半岛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A. 滑坡 B. 暴雨C. 旱灾 D. 海啸【答案】6. A 7. B 8. C【解析】【6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乙渔场位于索马里半岛南侧,印度洋海域,北半球冬季时,东北信风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在地转偏向力向左偏转影响下,盛行西北季风,而乙海域受离岸风影响,表层海水水位低,上升补偿流形成,为寒流性质,使得水汽容易凝结成雾,故选A。【7题详解】甲渔场渔汛应在7月(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上升流),而乙渔场的渔汛在1月(1月份受西北季风影响),导致两渔场渔汛

10、不同的原因为大气环流,故选B。【8题详解】读图,结合上题分析,甲渔场受西南季风影响时,进入渔汛期,而甲渔场渔汛推迟到达、提前结束的年份,说明西南季风较弱,影响印度半岛的时间短,雨季短,降水少,容易发生旱灾,故选C。2017年5月,河南豫南地区,当地传统的耕作习惯为春夏种一季稻,秋冬种油菜、小麦或紫云英草。不过,现在很多人一年只种一季稻,所以这个季节里原本油菜花开、小麦泛绿的田园风光,被片片“白地”所取代。根据跟踪观察,豫南的麦季撂荒正从早期的局限在312国道以南地区,逐渐越过淮河,由丘陵向平原蔓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 豫南部分地区两熟田变为一熟田的原因主要是A. 全球气候变暖 B. 种植业

11、收益低 C. 城镇建设占地 D. 市场趋于萎缩10. 影响豫南麦季撂荒蔓延方向的主要因素是A. 政策 B. 市场 C. 地形 D. 气候11. 当地一些农业部门解释“白地”出现对农业生产具有一定好处,主要体现在A. 增加生物多样性 B.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C. 恢复土地肥力 D. 提高机械化水平【答案】9. B 10. C 11. C【解析】【9题详解】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是缓慢的,A项错误;城镇建设占地会使种植面积减小,但不会改变耕作制度从两熟田变为一熟田,C项错误;若因为某种农产品市场萎缩,可以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来解决,而非只种一季,D项错误。当地只种一季稻而将土地闲置一季,是因为种植业收

12、益低,人们的积极性不高,故选B项。【10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由丘陵向平原蔓延”可知,影响麦季撂荒蔓延方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C正确。【11题详解】原本油菜花开、小麦泛绿的田园风光,被片片“白地”所取代,两熟田变为一熟田,可以让土地休耕,达到恢复土壤肥力的作用,故选C。二、综合题。12.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图中区域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示意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部分路段。(1)简述图中人口分布特点,并写出影响该地人口容量低的主要制约

13、因素。(2)简析河西走廊成为“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区位条件。(3)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铁路运输)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答案】(1)人口分布特点:山麓地带;河流沿岸;沿交通(铁路)线分布(任答二点);主要制约因素:水资源。(2)区位条件:河西走廊地形平坦开阔;有充足的水源补给;农业发达,物产丰富;聚落分布较均衡。(3)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大;科技的进步(发展);地域广,运距长;铁路运输量大、连续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解析】【详解】(1)由图可知人口分布特点呈现出沿山麓地带、沿河流、沿交通线分布的特点。该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气候干旱,区域人口容量低的主要制约因素

14、是水资源。(2)河西走廊成为“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区位条件从地形、水源、出产物品、聚落分布等方面分析。(3)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铁路运输)交通运输方式转变这一问题涉及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转变。古代传统交通工具为马车,现西北主要交通工具如图所示为铁路。因此这一转变首先得益于科技的进步;之所以采用铁路运输是因为现代社会货物运输量大和铁路运输自身的优势。【点睛】(一)环境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资源因素、科学技术因素、综合生活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一个地方的环境人口容量,与自然资源拥有量成正向关系,与科学技术水平成正向关系,与地区居民的综合生活水平成反向关系。一个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不

15、仅仅取决于本地的自然资源,还与本地获得外来资源的能力有关。仅仅根据本地的自然资源来判断本地的环境人口容量是不合理的。环境人口容量与科学技术成正向关系,科学技术不是定量,是变化,是随着时间逐渐前进的,因此,同一个地区或国家,不同时间的环境人口容量是不同的,时间越新,环境人口容量就越大。未来社会,环境人口容量会更大。用环境人口容量预测国家的人口容量,需要考虑时间因素。(二)交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区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1.从自然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1)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制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 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2)地质: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一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 (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