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7-4端脑

油条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3.50MB
约26页
文档ID:1282125
17-4端脑_第1页
1/26

1,第二节 脑,一、 脑 干 二、 小 脑三、 间 脑 四、 端 脑,神经系统,2,大脑纵裂 胼胝体 大脑横裂分界: 外侧沟 中央沟 顶枕沟分叶: 额叶 颞叶  枕叶 顶叶 岛叶,(一) 端脑的外形和分叶,四、端脑,,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岛叶,,大脑纵裂,,,,中央沟,,,额叶,枕叶,顶叶,顶枕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颞叶,,3,半球上外侧面:,,中央前回,,中央沟,,中央后回,,中央后沟,,顶上小叶,,顶内沟,,缘上回,,角回,,顶枕沟,,颞下回,,中央前沟,,额上回,,额上沟,,额中回,,额下沟,,额下回,,外侧沟,,颞上回,,颞上沟,,颞中回,,颞下沟,,枕前切迹,额叶: 中央前沟 额上沟 额下沟 中央前回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顶叶: 中央后沟 顶内沟 中央后回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缘上回、角回) 颞叶: 颞上沟 颞下沟 颞上回 颞中回 颞下回 颞横回,4,半球的内侧面:,中央旁小叶胼胝体透明隔距状沟楔回舌回海马沟 扣带回,,中央旁小叶,,,胼胝体沟,,楔前叶,,胼胝体(压部),,楔回,,顶枕沟,,距状沟,,舌回,,侧副沟,,枕颞内侧回,,枕颞沟,,枕颞外侧回,,额上回,,扣带沟,,扣带回,,胼胝体干,,穹隆,,透明隔,,胼胝体膝,,胼胝体嘴,,前连合,,终板旁回,,胼胝体下区,,钩,,海马旁回,,嗅脑沟,5,嗅球嗅束嗅三角前穿质侧副沟海马旁回钩枕颞内侧回枕颞外侧回齿状回海马海马结构,半球下面:,,嗅球,,嗅束,,视神经,,前穿质,,视束,,动眼神经,,三叉神经,,脑桥,,展神经,,舌下神经,,锥体,,锥体交叉,,垂体,,嗅三角,,乳头体,,大脑脚,,灰结节,,滑车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橄榄,,小脑,6,隔区扣带回海马旁回钩海马齿状回岛叶前部颞极,边缘叶:,,中央旁小叶,,,胼胝体沟,,楔前叶,,胼胝体(压部),,距状沟,,舌回,,侧副沟,,枕颞内侧回,,枕颞沟,,枕颞外侧回,,额上回,,扣带沟,,扣带回,,胼胝体干,,穹隆,,透明隔,,胼胝体膝,,胼胝体嘴,,前连合,,终板旁回,,胼胝体下区,,钩,,海马旁回,,嗅脑沟,,楔回,,顶枕沟,7,(二) 大脑皮质功能定位,1.第Ⅰ躯体运动区: 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部(4、6区),,,,,第Ⅰ躯体运动区,8,特点:(1)上下颠倒,但头部是正的(2)左右交叉,一些肌则受两侧运动区的支配(3)身体各部分投影区的大小取决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发出纤维组成锥体束,施行对骨骼肌运动管理,9,2.第Ⅰ躯体感觉区: 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后部(3、1、2区),,,第Ⅰ躯体感觉区,10,特点:(1)上下颠倒,但头部是正的(2)左右交叉(3)身体各部在该区投射范围的大小取决于该部感觉敏感程度,接受背侧丘脑腹后核传入的对侧半身浅、深感觉,11,一侧视觉区接受双眼同侧半视网膜来的冲动,3.视觉区: 距状沟上、下方的枕叶皮质 (17区),视觉区,,12,4.听觉区: 颞横回 (41、42区),5.平衡觉区: 中央后回下端,6.嗅觉区: 海马旁回钩的内侧部及其附近7.味觉区: 中央后回下部(43区),8.内脏运动中枢: 边缘叶,13,9.语言中枢,(1)运动性语言中枢: 额下回后部 ——Broca 区(44、45区)(2)书写中枢: 额中回后部( 8区)(3)听觉性语言中枢: 颞上回后部(22区)(4)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 角回(39区),,书写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14,(三)端脑的内部结构,1.基底核 (1)纹状体,(2)屏状核,(3)杏仁体,屏状核,杏仁体,豆状核,尾状核,壳,苍白球,,,,,,,,15,2.侧脑室 分四部分: 前角—— 伸向额叶 后角—— 伸入枕叶 下角—— 伸至颞叶 中央部—— 位于顶叶内,借左、右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前角,后角,第四脑室,中央部,下角,第三脑室,尾状核头,背侧丘脑,终纹,侧脑室脉络丛,胼胝体,,,,,,,,,,,,16,原皮质(海马、齿状回)旧皮质(嗅脑)新皮质(除原、旧皮质以外的大脑皮质部分)原皮质和旧皮质为3层结构海马三层结构: 分子层 锥体细胞层 多形细胞层新皮质基本为6层结构 分子层 外(颗)粒层 外锥体(细胞)层 内(颗)粒层 内锥体(细胞)层 多形(细胞)层,3.大脑皮质:,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海马,,海马伞,齿状回,侧脑室下角,海马旁回 内嗅区,下托,尖下托,前下托,旁下托,,,,,,,,,17,按 Brodmann 分为 52区,分区:,18,(四)大脑半球的髓质,1. 联络纤维 ①钩束 ②上纵束 ③下纵束 ④扣带,,弓状纤维,,上纵束,,豆状核,,钩束,,下纵束,扣带,,19,2.连合纤维 (1)胼胝体:嘴、膝、干、压部 (2)前连合 —— 连接两侧颞叶 (3)穹隆、穹隆连合,,胼胝体干,胼胝体压部,胼胝体膝,胼胝体嘴,穹隆柱,穹隆脚,穹隆体,海马,海马伞,前连合,连合后穹隆,连合前穹隆,穹隆连合,束状回,乳头体,齿状回,乳头丘脑束,乳头被盖束,,,,,,,,,,,,,,,,,,20,内囊(1) 位置: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水平切面呈向外开放“V”字形,3.投射纤维,(2)分部:内囊前肢——额部 内囊膝内囊后肢——枕部 丘脑豆状核部 (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 豆状核后部 豆状核下部,,内囊前肢,内囊膝,内囊后肢,背侧丘脑,尾状核头,豆状核,,,,,,,21,1)内囊前肢投射纤维 额桥束 丘脑前辐射,2)内囊膝的投射纤维 皮质核束,3)内囊后肢的投射纤维 皮质脊髓束 皮质红核束 顶枕颞桥束 丘脑中央辐射 视辐射 听辐射,视辐射,听辐射,皮质核束,丘脑中央辐射,皮质脊髓束,额桥束,丘脑前辐射,顶枕颞桥束,皮质红核束,,,,,,,,,,22,1)对侧偏身感觉丧失(丘脑中央辐射损伤)2)对侧偏瘫(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损伤)3)双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视辐射受损),(3)一侧内囊损伤,产生 “三偏” 症状:,23,2.皮质下结构:杏仁体、隔核、下丘脑、背侧丘脑的前核等,(五)边缘系统,1.边缘叶:扣带回、海马旁回、钩、海马、齿状回等,3.功能(1)司内脏调节、情绪反应、性活动等。

(2)海马与记忆有关24,前连合,透明隔,海马旁回,胼胝体上回和纵纹,杏仁体,乳头体,扣带回和扣带,穹隆柱,钩,,,,,,,,,,终板旁回,前海马原基,嗅球,胼胝体下区,嗅束,齿状回,穹隆体,背侧丘脑,胼胝体,丘脑髓纹,乳头丘脑束,乳头被盖束,海马,海马伞,终纹,,,,,,,,,,,,,,,,25,练习题,简答:1. 试述大脑半球的分叶和表面标志2. 简述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3. 何谓边缘系统?有什么功能?4. 试述第一躯体运动和感觉区的位置,纤维联系及投射特点5. 试述侧脑室的分布及交通6. 试述大脑原皮质、旧皮质和新皮质间的细胞构筑有何不同名词解释:角回、缘上回、颞横回、隔区、边缘叶、基底核、穹隆、内囊、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海马结构、伏隔核、基底前脑、隔区、边缘系统、内囊、透明隔、Broca区、Wernicke区、新纹状体,,26,重点和难点,重点:1. 大脑半球的表面结构与内部结构2. 大脑半球的纤维束分类及功能3. 侧脑室与基底核难点:1. 边缘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大脑半球的功能定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