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得)之呼唤音乐回归--新课程背景下音乐课外活动回归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8028606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心得)之呼唤音乐回归--新课程背景下音乐课外活动回归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音乐(心得)之呼唤音乐回归--新课程背景下音乐课外活动回归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音乐(心得)之呼唤音乐回归--新课程背景下音乐课外活动回归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音乐(心得)之呼唤音乐回归--新课程背景下音乐课外活动回归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音乐(心得)之呼唤音乐回归--新课程背景下音乐课外活动回归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音乐(心得)之呼唤音乐回归--新课程背景下音乐课外活动回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心得)之呼唤音乐回归--新课程背景下音乐课外活动回归(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音乐论文之呼唤音乐回归新课程背景下音乐课外活动回归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音乐课程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前推进,新的音乐课程,新的教学理念像是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每个校园,吹动了每个音乐教师的心弦,给基础音乐教育带来了崭新的变化,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初中音乐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而学生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新课标明确指出“开发与利用校内及校外的各种音乐课程资源,要重视学校和社会音乐环境对学生音乐爱好、审美情趣的影响,并予以积极的引导,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缘起一份调查本校是一所新建学校,

2、地处城、乡交界,学生生源基础不一,音乐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于没有中考压力的音乐课更不重视。笔者走上初中音乐教学岗位,正逢新课标出台、新课程实施的好时机,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指导今后的音乐教学工作,实施音乐新课程,于是产生了对初中学生音乐学习现状调查的设想,旨在了解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获得音乐的途径、学生需要怎样的音乐?以便有的放矢地发挥学校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更好的参与音乐教学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调查对象本校初一、初二学生,10个班,共计301人。发出调查问卷301份,收回300份,其中有效答卷300份。这些学生来

3、自不同的学校,大部分学生毕业于农村小学,还有少数学生毕业于城厢镇小学。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喜欢音乐的程度,音乐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作用,家长与社会的重视程度等,具体见附件一:音乐学习现状调查问卷调查结果(一)调查结果统计调查结果统计表 题号 最高选项 所占比 率(%) 题号 最高选项 所占比率(%) 题号 最高选项 所占比率(%) 题号 最高选项 所占比率(%) 1 A 86 4 C 74 7 A 87 10 c 71 2 B 100 5 A 54 8 B 63 11 B 80 3 A 53 6 A 83 9 B 66 12 B 70 (二)调查结果说明据调查结果统计,学生的音乐学习现状可总

4、结为以下几点:1、学生都很喜欢音乐,全校只有24人不喜欢或不太喜欢。但没有人乐意当众歌唱。2、全校有一半的学生没有听音乐的习惯。有6个同学一首歌也不会唱。3、学生听的最多的是流行歌曲,有四分之三的同学从没有听过音乐会。4、全校只有四分之一的同学参加过班级、校级或校外的音乐活动。5、学生都懂得音乐能让人放松心情,消除疲劳,充实生活,陶冶情操。教师的思考学生的角度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喜欢音乐,但层次较低。学生对音乐有着普遍的兴趣。但由于缺乏好的音乐氛围,只有极少数学生参加过社会上的音乐考级,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如参加乐队、听音乐会等)的人也很少。据统计,参加乐队的学生有17人,占全年级人数的10

5、%,学过舞蹈的学生有5人,占全年级人数的2%。学生对音乐的了解比较简单、浅显,兴趣一般集中在歌曲这个单一的方面,所唱的歌曲又主要来自于社会媒体的传播,就是常说的“追星族”。这一方面反映出学生接受新鲜事物迅速,但其中有很多糟粕,有些歌曲并不适合初中生演唱,比如描写爱情、失恋等内容的歌曲,对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起着消极的作用。学生缺少自信,很少参加音乐表演。学生不敢当众歌唱表演,是学生缺乏自信的表现,也是学生音乐学习积淀太少的说明。综析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初中阶段每周一课时的音乐课,学生缺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养成了胆怯、不敢表演的心态。其二,初中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参加一些社会音乐活

6、动。其三,本校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家庭教育对学生音乐发展不够重视。 教师的角度 传统音乐教师的注意力,大体上总是集中于唱歌、识谱、乐理、欣赏、器乐等技艺性、知识性的教学,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性活动关注较少,对学生全员性参与的课外活动重视不够,有的也只是一些功利性的课外辅导,其特点往往表现为:1、局限于领会和掌握音乐本身的知识和技能。2、拔尖式,出几个好苗子,可以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获奖,为学校、为教师争光。3、短近狭隘的功利性,如片面强调服从当前某些具体的任务等。4、理性说教式的教学,导致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学校的评价机制 长期以来,大多数学校对学生音乐成绩的考核评定一般都是以期末一次性测试为主,加上

7、考试内容与形式的单一,课堂常常出现秩序松散,纪律失控现象,学生对音乐考核厌倦无味,致使教师也产生了几多随意性。再则,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往往局限在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的获奖成绩上,导致教师只重视功利性的几个拔尖学生的课外辅导,对“工程”浩大的全校性的音乐课外活动有些无暇顾及,在课外活动中受到音乐熏陶的只有学校的极少数学生。当今社会的“人才观” 长期以来,社会所形成的人才观过分强调共性,往往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去要求所有学生,采取“划一主义”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这种人才观的存在不适应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难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为此我们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

8、为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和张扬提供广阔的生活空间,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建立可靠的制度保障。当今社会的人才观,导致许多音乐爱好者也只有忍痛割爱,涌入高分的竞争洪流中,音乐人才白白流失,这是多么的可悲!音乐新课程呼唤:让学生的生活中多一些音乐。笔者设想:要真正培养和维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必须注重校内课外及校外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引导,让课外成为学生音乐释放的场所,音乐兴趣与才艺展示的阵地。让学生的生活中处处有音乐,让音乐伴随学生身边,使学生渴望音乐、向往音乐,让音乐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正像波兰前总统、著名钢琴家帕德莱夫斯基说过:“音乐是唯一真正生存的艺术,它的振颤、律动,也就是生命的要素,任何有生命

9、的地方,必然也有音乐。”音乐应贴近学生生活,参与学生生活,让学生走进广阔的音乐时空,探索神奇的音乐世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让他们在音乐的氛围中感悟音乐,做到心中有乐。我们尝试着我校是新建学校,教学硬件设施都很齐全。根据音乐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的要求与学生的情况,我们在学校行政领导的支持下开展了课外音乐教育活动,主要安排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学校音乐教学的口号:“让音乐充满整个校园,让音乐充满每个学生的心田,让音乐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伙伴。”一、校园音乐氛围的创设,引发学生向往音乐音乐是人类最古老的、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

10、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在学校生活中的广义使用,对于学生的心灵和智慧成长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养成和高尚情操的陶冶。因此,学校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和状况,不断更换和选择其他类型的、适合学生的经典音乐或是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开展了“每周两歌”欣赏活动。每天利用早自修之前、午饭后、傍晚放学时这一些时间,通过学校有线电视台和广播站在全校范围内(包括校园和教室)播放音乐。每周播放两首乐曲,有节奏舒缓、旋律平和的乐曲,如高山流水、小步舞曲等,还有节奏紧张、旋律起伏跌宕、情绪欢快热烈的乐曲,如百鸟朝风、拉德茨基进行曲等,学生可以自由欣赏,也可以以班为单位在文艺委员的组织下集体欣赏。欣赏活动的目的,一是为了合理的调节学生的学习精神状态,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使大脑得到放松,整个身心得到音乐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使学生了解我国乃至世界各民族灿烂的音乐文化,同时得到情操的陶冶和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校内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融入音乐课外音乐活动给有艺术才能的学生提供了发展特长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