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一轮 第三章数列练习题 人教.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7518914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数学一轮 第三章数列练习题 人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数学一轮 第三章数列练习题 人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数学一轮 第三章数列练习题 人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数学一轮 第三章数列练习题 人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数学一轮 第三章数列练习题 人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数学一轮 第三章数列练习题 人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数学一轮 第三章数列练习题 人教.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数列练习题http:/www.DearEDU.com1(2006年福建卷)在等差数列中,已知则等于 (B)(A)40(B)42(C)43(D)452(2006年广东卷)已知等差数列共有10项,其中奇数项之和15,偶数项之和为30,则其公差是A.5 B.4 C. 3 D.22,故选C.3(2006年广东卷)在德国不莱梅举行的第48届世乒赛期间,某商场橱窗里用同样的乒乓球堆成若干准“正三棱锥”形的展品,其中第一堆只有一层,就一个乒乓球;第2、3、4、堆最底层(第一层)分别按图4所示方式固定摆放.从第一层开始,每层的小球自然垒放在下一层之上,第n堆第n层就放一个乒乓球,以表示第n堆的乒乓球总数

2、,则 ; (答案用n表示) .5(2006年广东卷)10,6 ( 2006年重庆卷)在等差数列an中,若aa+ab=12,SN是数列an的前n项和,则SN的值为 (B)(A)48 (B)54 (C)60 (D)66(14) ( 2006年重庆卷)在数列an中,若a1=1,an+1=2an+3 (n1),则该数列的通项an=_.7(2006年全国卷II)设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则 (A)(A) (B) (C) (D)8(2006年全国卷II)函数f(x)的最小值为 ( C )(A)190 (B)171 (C)90 (D)459(2006年天津卷)已知数列、都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其首

3、项分别为、,且,设(),则数列的前10项和等于(C)A55 B70C85D10010. (2006年湖北卷)若互不相等的实数、成等差数列,、成等比数列,且,则=(D) A.4 B.2 C.-2 D.-410解选D:依题意有11(2006年全国卷I)设是公差为正数的等差数列,若,则A B C D11,将代入,得,从而。选B。这个题主要反映一个“元”的概念:确定一个等差数列,需要且只要两个独立的“元”。在这个解法中,我选择的是和d。12(2006年江西卷)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且A、B、C三点共线(该直线不过原点O),则S200( A )A100 B. 101 C.200 D.20

4、1解:依题意,a1a2001,故选A13(2006年辽宁卷)在等比数列中,前项和为,若数列也是等比数列,则等于(A) (B) (C) (D)13【解析】因数列为等比,则,因数列也是等比数列,则即,所以,故选择答案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求和公式,着重考查了运算能力。14(2006年北京卷)设,则等于 (D)(A)(B)(C)(D)15( 2006年浙江卷)设S为等差数列a,的前n项和,若S-10, S=-5,则公差为-1(用数字作答).16( 2006年浙江卷)已知函数f(x)=x+ x,数列x(x0)的第一项x1,以后各项按如下方式取定:曲线x=f(x)在处的切线与经过(0,0

5、)和(x,f (x))两点的直线平行(如图).求证:当n时,()x ()16略。17(2006年山东卷)已知a1=2,点(an,an+1)在函数f(x)=x2+2x的图象上,其中=1,2,3,(1) 证明数列lg(1+an)是等比数列;(2) 设Tn=(1+a1) (1+a2) (1+an),求Tn及数列an的通项;(3) 记bn=,求bn数列的前项和Sn,并证明Sn+=1.17.(2) ,;18(2006年北京卷)在数列中,若是正整数,且,则称为“绝对差数列”.()举出一个前五项不为零的“绝对差数列”(只要求写出前十项);()若“绝对差数列”中,数列满足,分别判断当时,与的极限是否存在,如果

6、存在,求出其极限值;()证明:任何“绝对差数列”中总含有无穷多个为零的项.18(),。()略;()。19(2006年上海卷)已知有穷数列共有2项(整数2),首项2设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2(1,2,21),其中常数1(1)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2)若2,数列满足(1,2,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3)若(2)中的数列满足不等式|4,求的值解(1)(2)20(2006年辽宁卷)已知,其中,设,.(I) 写出;(II) 证明:对任意的,恒有.【解析】(I)由已知推得,从而有(II) 证法1:当时, 当x0时, ,所以在0,1上为增函数因函数为偶函数所以在-1,0上为减函数所以对任意的因此结论成立.

7、证法2: 当时, 当x0时, ,所以在0,1上为增函数因函数为偶函数所以在-1,0上为减函数所以对任意的又因所以因此结论成立.证法3: 当时, 当x0时, ,所以在0,1上为增函数因函数为偶函数所以在-1,0上为减函数所以对任意的由对上式两边求导得因此结论成立.【点评】本小题考查导数的基本计算,函数的性质,绝对值不等式及组合数性质等基础知识,考查归纳推理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2(2006年江苏卷)设数列、满足:,(n=1,2,3,),证明:为等差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为等差数列且(n=1,2,3,)证明:必要性:设数列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则:=-=0,(n=1,2,

8、3,)成立;又=6(常数)(n=1,2,3,)数列为等差数列。充分性:设数列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且(n=1,2,3,), 得:= 从而有得:,由得:(n=1,2,3,),由此,不妨设(n=1,2,3,),则(常数)故从而得:,故(常数)(n=1,2,3,),数列为等差数列。综上所述:为等差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为等差数列且(n=1,2,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充要条件等基础知识,考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3(2006年全国卷II)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方程x2anxan0有一根为Sn1,n1,2,3,()求a1,a2;()an的通项公式22解:()当n1时

9、,x2a1xa10有一根为S11a11,于是(a11)2a1(a11)a10,解得a1当n2时,x2a2xa20有一根为S21a2,于是(a2)2a2(a2)a20,解得a1()由题设(Sn1)2an(Sn1)an0,即Sn22Sn1anSn0当n2时,anSnSn1,代入上式得Sn1Sn2Sn10由()知S1a1,S2a1a2由可得S3由此猜想Sn,n1,2,3,8分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个结论(i)n1时已知结论成立(ii)假设nk时结论成立,即Sk,当nk1时,由得Sk1,即Sk1,故nk1时结论也成立综上,由(i)、(ii)可知Sn对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10分于是当n2时,anSnSn1

10、,又n1时,a1,所以an的通项公式an,n1,2,3, 12分24(2006年四川卷)已知数列,其中,记数列的前项和为,数列的前项和为()求; ()设,(其中为的导函数),计算本小题主要考察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以及对数运算、导数运算和极限运算的能力,同时考查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满分12分。解:()由题意,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前项和,() 25. (2006年上海春卷)已知数列,其中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1)若,求;(2)试写出关于的关系式,并求的取值范围;(3)续写已知数列,使得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依次类推,把已知数列

11、推广为无穷数列. 提出同(2)类似的问题(2)应当作为特例),并进行研究,你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25. 解(1). 4分 (2), 8分 , 当时,. 12分 (3)所给数列可推广为无穷数列,其中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当时,数列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14分研究的问题可以是:试写出关于的关系式,并求的取值范围. 16分研究的结论可以是:由, 依次类推可得 当时,的取值范围为等. 18分26(2006年陕西卷)已知正项数列,其前项和满足且成等比数列,求数列的通项26.解: 10Sn=an2+5an+6, 10a1=a12+5a1+6,解之得a1=2或a1=3. 又10Sn1=an12+

12、5an1+6(n2), 由得 10an=(an2an12)+6(anan1),即(an+an1)(anan15)=0 an+an10 , anan1=5 (n2). 当a1=3时,a3=13,a15=73. a1, a3,a15不成等比数列a13;当a1=2时, a3=12, a15=72, 有 a32=a1a15 , a1=2, an=5n3.27(2006年广东卷)已知公比为的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为9,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为.()求数列的首项和公比;()对给定的,设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求数列的前10项之和;()设为数列的第项,求,并求正整数,使得存在且不等于零.(注: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即当时该无穷数列前n项和的极限)27解: ()依题意可知,()由()知,所以数列的的首项为,公差,即数列的前10项之和为155.() =,=当m=2时,=,当m2时,=0,所以m=228(2006年福建卷)已知数列满足(I)求数列的通项公式;(II)证明:28本小题主要考查数列、不等式等基本知识,考查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考查综合解题能力。满分14分。(I)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