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三试卷(含答案作文)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7518038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必修三试卷(含答案作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必修三试卷(含答案作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必修三试卷(含答案作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必修三试卷(含答案作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必修三试卷(含答案作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必修三试卷(含答案作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必修三试卷(含答案作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必修三试卷班级 姓名 座号 平时辛苦地学习,今天快乐地做题。轻松地调用你的知识储备,给每道题每一个空格书写一个珍贵的答案。畅游祖国文学瀚海,性灵与春天放声歌唱,听!倾吐的心泉潺潺!听!号角为你的胜利长鸣!一、检阅自己的家底: 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鱼凫(f)贾(ji)人铮(zhng)铮恬(tin)然B飞湍(tun)迁谪(zh)饿莩(pio)嘲哳(zh)C逡(qun)巡钿(tin)头迸(bng)裂扪(mn)参D数罟(g)暮霭(i)教坊(fng)崤(yo)函2、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痒序之教侧身西望长资嗟B转轴拔弦坐中泣下谁最多C良将劲驽故不积跬步D虽有稿暴度长

2、契大 比权量力3、将下面的诗句按春、夏、秋、冬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ABCD4、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4分) “这本书描写的是一个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描写人的灵魂的尊严”,这是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就其获奖作品 所作的主题陈辞。(1分)高老头是巴尔扎克代表作之一。它塑造了面条商高里奥和青年野心家 的形象,这位野心家在高老头死后,草草地埋葬了高老头,并面对巴黎富人聚集区说“ ”。这句话是他野心的集中体现(1分)(3)下面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

3、”中的部分判词,人物指代正确的一组是( )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A、林黛玉 贾惜春 妙 玉 史湘云B、王熙凤 妙 玉 贾惜春 史湘云C、林黛玉 妙 玉 贾迎春 李 纨D、薛宝钗 贾迎春 妙 玉 史湘云二、走进书本的世界:(一)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

4、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

5、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5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圣人之所以为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与的“惑”相同,与的“所以”不同 B与的“惑”相同,与的“所以”亦相同 C与的“惑”不相同,与的“所以”也不同 D与的“惑”不相同,与的“所以”相同6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圣人无常师7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

6、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二)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

7、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8、对下列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违:违背,违反。B、数罟不入洿池。数:读作c,数量多。C、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憾:遗憾。D谨庠序之教。谨:认真从事10、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七十者衣帛食肉C、吾师道也,失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序八州而朝同列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中“衣”的用法不相

8、同的一项是( )A吾师道也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王无罪岁。 D瓮牖绳枢之子。1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14、下面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用比喻说理,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荒唐,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B“不可也”的句式,给人以吃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孟子对梁惠王的直接批评。D选文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原因、道理和措施。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9、语。(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分)(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以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分)三、品味古典文学: 16、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将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而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特与婴儿戏耳 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

10、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注)武节,泛指武艺兵法。17、指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含义(4分)自伤年老失时( ) 是以泣也( )18、“昔周人有仕数不遇”中的“遇”词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遇事不慌 B 随遇而安 C 知遇之恩 D 不期而遇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人或问之:“何为泣乎?”译文: 武节始就,武主又亡。译文: 20、导致“周人”可悲结局的自身原因是什么?(2分)答: 四、聆听诗

11、人词家的心声: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军城早秋 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唐广德二年(764),任成都尹,任职期间,曾率兵击退吐蕃贵族军队的侵犯,收复盐川城等地,以功封郑国公。这首诗就是他击破吐蕃入侵的纪实。(1)一、二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2)三、四句写出诗中这位将军怎样的形象特点?(2分)2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蝶恋花 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12、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4分)(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4分)23将默写当作一种练字:去的评论家说杜甫的登高为“杜诗七律第一”,甚至称它是“旷代之作”。诗中能集中表现作者忧国伤时的一联: , 。李白蜀道难中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剑阁峥嵘而崔嵬的两句是: , 。(3)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五、春天,让我们一起迈向文学广阔天地(一)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2427题。坦然看生活 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喟。 活着真叫烦,更有人这么吁叹。 活着真的美丽,而我却喜欢这么对生活绾结。 寻找了千百种理由之后,才得以发现:生活在我的视野下呈现出与人的不同,不是生活赐予我有什么不同,却仅仅是因为,在我的胸襟之中,盈盈地盛满这么两个字:坦然。我坦然。于是我心美丽。我心美丽。于是我的人生跟着美丽。 曾经看到那些假日垂钓者,一大早出门,夕阳之下拎着空空的鱼篓回家的时候,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