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集合与简单逻辑 人教.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7518020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数学集合与简单逻辑 人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一数学集合与简单逻辑 人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一数学集合与简单逻辑 人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一数学集合与简单逻辑 人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一数学集合与简单逻辑 人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数学集合与简单逻辑 人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数学集合与简单逻辑 人教.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数学集合与简单逻辑第一节 集合课程难点与解析 1集合 (1)集合概念. 和几何中的点、线、面一样,集合是数学中最原始的概念之一,不能用其他基本概念来定义,它们也叫做不定义的概念或原始概念.课本通过几个具体例子对集合进行描述性的说明,这也表明集合概念和其他数学概念一样,是从现实世界中由具体事物抽象出来的,而不是数学家凭空臆造出来的.(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也就说,对于任何一个作为具体研究对象的元素,都能确定这个元素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或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且只有一种为真.因此,诸如“高一(1)班个子高的同学”,“比较大的角”,就不

2、能构成集合,因为“个子高”和“比较大”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互异性,对于给定集合中的任意两个元素,它们必定不相同,即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重复现象的,因此,一个元素在同一集合中只能出现一次.这个特性在解某些问题时非常重要.无序性,由于集体是指一组对象的全体,而不论这些对象的先后顺序,因此在表示集合时,元素排列的先后顺序不影响集合的表示.(3)集合的表示法 表示一个集合常用下列两种方法: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举法.当元素个数较多,或集合有无限多个元素,在用列举法表集合时,可以采用省略号,但应很容易按常规看出该集合中元素的规律.如:“小于100的正奇数”集

3、合可以表示为1,3,5,7,9,99;“负整数”集合可以表示为-1,-2,-3,-4,. 描述法:把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叫描述法.描述法中,竖线前面是这个集合的“代表元素”的一般形式,竖线后面是这个集合元素的公共属性.如:x|x+3=3x-1表示元素x是方程x+3=3x-1的解,即x=2,亦即x|x+3=3x-1=x|x=2=2。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可以写成整数,而所有整数的写法就不要当了.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要注意些“代表元素”是什么.如:和表示两个不同的集合,前一个集合就是,后一个集合是抛物线上所有点组成的集合.(4)符号“”与“” 表示

4、“属于”的符号“”和表示“不属于”的符号“”(或)仅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由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对于任意元素和集合M,在“”和“”这两种关系中,必有且仅有一种关系成立.(5)集合按其中元素的多少对只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有限集,含有无限多个元素的集合叫无限集.对于只有一个元素的集合有时也叫做单元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用“”表示,如:是空集.但不是空集,它是以集合为元素的集合(这个元素是“”),0也不是空集,它有一个元素“0”.(6)常用的数集符号以数为元素的集合叫数集.按约定,常用的数集符号有:N自然数集(非负整数集);Z整数集;正整数集;Q有理数集;

5、R实数集. 例题解析 例1用另一种表示法写出下列各集合:(1)3的正整数倍的数;(2)1,6,11,16,21,26,.解:(1)可用列举法表示为3,6,9,12,15,; (2)可用描述法表示为被5除余1时的正整数,或表示为例2 已知集合2,,,求实数应满足的条件. 解 :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有 即 得 应满足,且 ,且.2、子集(1)子集的定义 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即若x,就必有x,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应注意,“集合B中的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A叫集合B的子集”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这和“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的规定矛盾,也和“任何一个集合是它

6、本身的子集”的结论矛盾.(2)符号“”、“”、“ ”、“ ”、“”、“”.这几个符号仅适用于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而前面的符号“”、“”是用于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后,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 的子集,即.并且可知“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但不能说“空集是任 何集合的真子集”,因为空集不是空集的真子集. 由子集和真子集的定义,容易证明集合的包含关系有传递性,即:若,则;若AB,BC,则AC. (3)集合的相等 若集合A和B,既满足,又满足,则这两个集合相等,即A=B. 因此要证明A=B,只要证明,同时有就可以了.(4)图时表示 如果两个集合A和B有关系AB,可以用

7、右图表示,这个图常称为韦恩图,其中两条封闭曲线内部分别表示集合A和B.韦恩图可以形象地帮助我们考虑集合中的一些问题. 如图 (5)集合的子集个数 一个有n个元素()的有限集A,它的子集有个,其中包含空集和它本身A.因此,集合A有个非空子集(不含,含A),有个真子集(不含,含),有个非空真子集(不含,A). 例题解析 例1、判断下列集合之间的关系: (1)A=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 (2)A=,B=,C=; (3)A=,B=,C=; (4) 解:1)ABC. (2), CAB. (3) ABC. (4) 当时,2k+1是奇数,k+2是整数, AB.例2、(1)已知集合A=x|a

8、x+1=0,B=x|,求满足条件AB 数a组成的集合M;解: B=2,3 由AB,A=,或A=2,或A=3. 若A=,a=0;若A=2,;若A=3,a= 3. 全集与补集(1) 全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含有与研究的问题有关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通常用“U”表示全集. 在研究不同问题时,全集也不一定相同,如在实数范围内讨论问题时,实数集R就是全集U;在有理数范围内讨论问题时,有理数集Q就是全集U.(2) 补集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若集合A是集合S的子集,则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S中子集A的补集(余集),记作 sA,即 sA=x|. 当S不同时,集合A的补集也不同. 如:A=1,2,3

9、,4,5,若S=1,2,3,9 则 sA=6,7,8,9;若S=1,2,3,4,5,6,则 sA=6.由补集的定义,知 s ( sA )=A. 例题解析 已知全集U=1,3,A=1,x,求 UA. 解:由全集的概念,A, 或 当x=3时,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 UA=3. 同步习题 一、 填空题1、“被3除余2的自然数”可以用描述法表示为_.2、已知集合A=x|x=2n-1,nz,B=,则集合A与集合B的关系为A_B.3、若S=x|x=,A=x|x=,则 SA=_.4、若集合A=x|1x2,B=x|xa,且A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二、 解答题5、设,集合A=2,B=5,xy+4,且A

10、=B,求x,y.。三、 选作题6、已知集合A=1,1+d,1+2d,B=1,q,q2,若A=B,求实数d和q的值. 答案解析 一、1 2= 3 4二、5 或 三、选作题6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若 -, 若 -, 第三节 交集与并集课程难点与解析 1交集 (1)交集的定义 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的交集,用符号“AB”表示,实际上“AB”是由所有集合A和集合B的公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用集合的方法,可以表示为:AB= AB也可以用韦恩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如下: (2)交集的性质 (3)交集的定义、集合相等的定义和补集的定义,很容易证明:AA=A,A=,AB= B

11、A,(AB) C=A(BC)。对A=证明如下:假设存在元素则由交集定义,得与空集中的定义矛盾,所以集合A中不存在任何元素,即A=此外,还容易证明AB= B与B等价,这个结论在解题时会用到.(4)交集与方程组,不等式组求方程组的解集,即求方程组中每一个方程的解集的交集,求不等式组的解集,即求不等式组中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的交集。 例题解析 例1 已知集合A=,B=求AB.解 :若 令 则 例2 已知A=,求实数P的数值范围. 解 : 由 (1)若 (2)若此时应要求方程,没有正根.如方程有一零根, 负根.则,则,由(1),(2)知2. 并集 (1)并集的定义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

12、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的并集,用符号“表示,实际上“”是由集合A和集合B中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但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公共元素在中只能出现一次。用集合的写法,可以表示为. 应注意:这里“”中“或”的意义包含三种情况:(2)并集的性质由并集的定义、集合相等的定义及补集的定义,很容易证明: 由交集和并集的定义,也容易证明:此外,还容易证明:(3)并集与方程方程f(x)g(x)=0的解集,是方程f(x)=0的解集与方程g(x)=0的解集的并集。 例题解析 例3已知平面上的点并说明它们的几何意义。解: 实际上直线互相平行,例4已知集合=,求实数b,c,m的值.解: 又 同步习题 一、填空题1已知集合A=B=则AB=_,AB=_.2满足AB=的集合A,B共有_对.二、解答题3已知,求实数的值.4已知集合M=,求实数a的的值.三、选作题5已知集合.6若用n(A)表示有限集A的元素个数。(1)已知n(A)=20,n(B)=15,n(AB)=28,求n(AB); (2)已知n()=4,n()=18,n(A)=10,求n(B). 答案解析 一、 填空1. 2. 9三、解答3解 4解 , 若 这时若这时不符合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