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孔乙己》教学实录.doc

上传人:学习****样 文档编号:126893418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文《孔乙己》教学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课文《孔乙己》教学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课文《孔乙己》教学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课文《孔乙己》教学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课文《孔乙己》教学实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文《孔乙己》教学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文《孔乙己》教学实录.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文孔乙己教学实录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教学启示我们,欲善向文本之海的更深处漫溯之事,必先利可靠可用的潜海方式之器,让小编带大家走进孔乙己的世界吧。【课堂实录】(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这是鲁迅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的第二篇,这篇小说的结尾非常特别,结尾是这样说的:“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PPT出示句子)请大家打开课文,看看是否是这句话?在这句话中,我特别注意到两个词,一个是“大约”,一个是“的确”。请大家说说“大约”和“的确”各是什么意思?生:“大约”表示估计和不确定。师:“大约孔乙己死了”表示不确定孔乙己有没有死,有可能死

2、了,也可能没死。生:“的确”表示确实和对真实情况的一种肯定。(二)把握孔乙己的形象师:“孔乙己的确死了”就表示孔乙己肯定已经死掉了。那么孔乙己究竟死了没有?(PPT出示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要求及思考角度)师:请大家在课前熟悉孔乙己的情况下,先从孔乙己自身的情况进行独立思考。(3分钟)要求:1、在课前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重点阅读文中对孔乙己的描写和介绍。2、划出能证明你结论的语句,并通过在原文旁作批注的方式加以说明。现在开始。(2分25秒)师一边巡视一边提醒:请注意是文中对孔乙己进行描写和介绍的文字。通过对这些描写和介绍的思考,想想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孔乙己究竟死了没有?可以把你的一些想法和思考直接用批

3、注的形式写在原文旁边。(师巡视,有的同学批注非常精彩,提醒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时间)师:(7分35秒)时间到。同学们读书非常仔细认真,对孔乙己的描写和介绍找得非常准,有很多批注很精彩,现在我们进行小组内交流,先看要求:(PPT出示)教师重复问题,朗读要求。小组内轮流发言(3分钟)综合出本组的最佳答案。(2分钟)师:(11分22秒)我看大多数小组已经讨论完毕。(PPT出示要求3):请各组的记录员综合组内的最佳答案写在白板上。具体的格式,我们见屏幕上的要求。格式:我们组认为孔乙己的确是死了(并没有死),因为?师:写要点就可以了,否则白板不够写的,一会儿还可以请发言人上台根据白板上的要点进行解释说明的

4、。请同学们抓紧时间完成白板书写。师:(16分13秒)完成的小组可以把白板挂到白板架上。(16分47秒)接下来,请我们的小组发言人根据白板上的要点进行展示讲解,哪个组先来?PPT出示:1、展示白板。2、请发言人根据药店讲解本组讨论的结果3、组内其他成员可以补充。生:我们组的认为孔乙己肯定是死了。原因有三:孔乙己没有了活下去的希望,精神与灵魂已经没落了。师:是不是解释完毕了,我觉得这组探讨问题非常细,抓住了描写孔乙己的一些具体的动作和精神状态的词语来理解,着重从孔乙己的精神状态去分析他为什么的确是死了。他已经丧失了活下去的希望,非常好,我们鼓掌。(师生鼓掌)还有哪一组愿意说说?生:我们组也是认为孔

5、乙己的确是死了。请大家看第五自然段,在倒数第三行,说他好吃懒做。看出孔乙己当时的条件已经十分差了,连喝酒的钱都是凑出来的。还有两个细节:在第四自然段,他掏钱的时候是排出九文大钱,想证明自己的清白;而在第11自然段,是摸出四文大钱,看出他对自己的清白和生活已经没什么希望了,也觉得生活没有什么意义了。师:,这里我打断一下。排出几文大钱?九文,有一种炫耀并证明自己清白的意味。而摸,是摸了出几文?四文,摸得过程非常艰难,说明他已经到了非常非常窘迫的程度了。这组同学能抓住两个动词,非常好。请继续往下说。生:如果一个人连对自己活下去的希望都没有了,而且又被打断了腿,那么孔乙己肯定是死了。师:这组还能联系上

6、下文进行推理,说孔乙己过去不出一个月就能到酒店把欠的酒钱还上,但后来从他最后一次露面以后已经一年多没有露面,从这个就可以推理出他一定是死了。很有名侦探柯南的风采,还有其他组需要补充吗?重复的就不要说了。生:我们组要补充的是因为他身体状况的原因。先从第五段来看,说他不会营生,又好吃懒做,说明他在濒临绝境时也不愿意用劳动来换取自己的生计。“如是几次,叫他抄书的人也没有了”说明他的懒惰已经磨灭了大家对他的信任。由此可见,在孔乙己濒临死亡时,肯定没有人愿意帮助他。第11段,“他脸上黑而且瘦挂住”“用这手走来的”,说明被打断腿后的严重,身体状况十分差。再加上拖欠一年多没有出现,说明他已经死了。师:(24

7、分29秒)这组抓住了课文对孔乙己描写介绍的一个重要方面,说他是读书人,他没有进学,明清科举制度中他连科举制度的最低一级都没有够上,秀才是最低级的,才能考举人,才能参加中央的考试,才能参加殿试,才能变成进士,才能做官,有工资了。但是他连秀才都没有捞到,说明他没有可能通过做官这条路来养活自己。他不会营生,他又好吃懒做,实在没有办法就去偷,他是惯偷吗?只是偶尔为之。却因为偷被打断了腿,连靠偷窃来维持生存的最后一条的途径都不行了。所以孔乙己只有死路一条,这是我们八个小组得出的结论中的共同点。另外我们各个小组还发现了另外一个重要结论:孔乙己从其精神上已经丧失了活下去的希望。所以我们可以很明确地说孔乙己确

8、实是死了。(27分33秒)(三)深入理解孔乙己沦为废物的社会原因那么大家有没有考虑过是什么原因使得孔乙己成为了好吃懒做、不会营生的废物和笑料呢?(PPT出示:深入思考)师:大家思考一下孔乙己是什么人?读书人。他是在一个什么制度下变成了这样?生:封建科举制度。师:(28分23秒)在孔乙己生活的时代,有个特殊的制度,就是科举制度,在这个制度和科举教育下读书人形成了这样的想法,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人只有沿着科举的道路一层一层往上考,最后做官,才是正途。如果读书人没有进学,而不得不通过其他手段来营生的话,在读书人看来是非常可耻的。更何况为了科举而进行的教育,也没有办法使这些读书人掌握哪些除

9、了做官以外的其他的谋生能力,所以像孔乙己这样终于没有进学不可能做官的读书人就往往沦为了一个没用的废物甚至成为社会的弃儿。(30分)(四)体会把握造成孔乙己悲剧的主因那孔乙己有没有可能因为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而活下来?为什么?(PPT出示)这个问题需要大家继续在课文中找答案。(30分49秒)(学生看课文)师:大家习惯很好,圈点勾画。请这位同学说说看。(31分53秒)生:第11自然段,“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他的眼色,很像恳求”但是掌柜的和其他人仍然在取笑他。看出这个社会的世态炎凉。师:这位同学的最后一个词用得很好,世态炎凉,你能说说这个词大概是什么意思吗?生:对一个出境比较困难的人,大家对他漠

10、不关心,只有嘲笑和欺凌。师:他讲的很好,他找的第11段也非常好,这是孔乙己在这篇小说中的最后一次出场。这时候的孔乙己已经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大家把这几句话一起读一遍。“站起来向外一望用草绳在肩上挂住。”再把后一句读一读:“见他满手是泥慢慢走去了。”到段末。师:孔乙己此时的状态惨不惨?惨到了以至于濒临死亡的状态。面对孔乙己这样的惨状,他周围的人有同情他的吗?哪怕一点言语上的一点关心都没有啊!。他们只会从孔乙已身上取乐,拿他开心,从他的痛苦身上获得自己那点儿廉价的快乐。所以大家想想看,孔乙己有没有可能因为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而活下去?除了这里,还有其他同学需要补充吗?生:第10段倒数第二行:“后

11、来打折了腿。”谁晓得?许是死了。”师:请问,什么叫“谁晓得”生:没有人知道。师:有人关心孔乙己的命运吗?生:没有。师:他是非常非常寂寞。还有其他人要补充的吗?生:还是在第十段,“他总仍旧是偷,他家的东西,偷得的吗后来打折了腿。”(教师纠正字音:折sh)可以看出丁举人对孔乙己是极端残暴的。也表现了读书人之间的互相嫉妒。师:嫉妒谈不上,但是同为读书人,至少该有点儿同情心吧。他已经写了认罪书。像孔乙己这样没用的废物,要偷也偷不了丁举人多重要的财物。何至于非要把他的腿打断呢?这明明是要置孔乙己于死地啊!请坐,你说得非常好。周围人在谈到孔乙己被打折了腿这件非常悲惨的事情时,他们是什么态度呢?请大家一起把

12、第十段读一遍。(36分55秒)师:我来读叙述部分,大家来读人物的对话。女生读掌柜,男生读其他人。(师生分角色朗读)师:我觉得大家刚才在读的过程中,有一句话度的特别好:“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口气?漫不经心,毫不在意的一种口气,就仿佛在谈论一个八卦新闻、娱乐新闻一样。接下来大家来看一段录像,这段录像就是对第十段的表演。但这段录像末尾的气氛好像跟第十段有些不同,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把这段录像看一看,比较思考一下:然后再告诉我哪一个更好?为什么?(PPT出示问题,播放录像,录像因为技术故障未能播放)(五)准确理解小说主题师:(40分15秒)这是北京人艺的表演,很精彩,只是在录像的结尾

13、,在表现众人对孔乙己的态度时略有瑕疵,众人在谈论孔乙己被打断腿时显得过于沉重和难过了,而没有原文所体现出来的这种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所以从所有的这些表现来看,孔乙己在众人的心目中他根本就不是一个人,只是一个用来取乐的笑料。孔乙己这样一个弱者,他得不到任何的关心和同情,而只遭受到强者的欺凌和暴虐,如果要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种情况的话,大家想想用什么成语好?(PPT出示:人类社会动物世界丛林法则:弱者得不到任何的关心和同情,而只遭受到强者的欺凌和暴虐,用一个什么成语来概括这种情况?)生:弱肉强食。师:大家归纳得非常正确!弱肉强食其实是动物世界里的一个丛林法则,是禽兽之间的规则,而如果一个由人组成的社

14、会,也遵循这种动物世界的法则,那么这个世界一定是病态的!其中的人也一定是病态的!而这恰恰是作者想通过孔乙己这篇小说所想揭示的主题。(PPT出示)师:我相信大家学习了这篇小说得到很多收获的同时,也会产生很多新的疑问,请课后带着这些疑问来阅读小说集呐喊,特别是它的的自序,结合孔乙己中的人物,说说“呐喊”的含义。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作业。【教学点评】向文本更深处漫溯刘恩樵阅读教学,在确定“教什么”之后,重要的就是设计“怎么教”。换句话说,只有“怎么教”的问题落实得好,才可能更好地实现“教什么”。这就好比潜海深度与潜海工具的关系一样。陆铁松老师的孔乙己的教学启示我们,欲善向文本之海的更深处漫溯之事,必先利

15、可靠可用的潜海方式之器。一、入“有间”:寻找洽宜的破题切口。在初中阶段,孔乙己属于一篇长文。作为一篇鲁迅小说,其时代之远,头绪之繁,意义之奥,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都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如何在一个课时里,引领学生走进孔乙己的文本深处呢?陆铁松老师删繁就简,标新立异,开篇即从文末的“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入题,单刀直入,抓住“大约”和“的确”这对看似矛盾的词语发问。这样的导入,不仅设计简明不繁,激发学生兴趣,而且,洞悉文本“有间”处,切中肯綮,展开教学。古人讲,“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陆老师抓住“的确”一词,设计“孔乙己的确死了表示孔乙己肯定已经死掉了。那么孔乙己究竟死了没有?”这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引导学生穿行于文本的字里行间,“把握孔乙己的形象”。庖丁解牛中说:“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陆铁松老师通读研究文本,发现了小说结尾处“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语中的“有间”之处,即“大约”与“的确”的矛盾,以“无厚刀刃”来入此“有间”,即以“孔乙己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