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26610049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六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2、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 为常数,并且 )。使二元一次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一般有无数组解。3、方程组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组叫二元一次方程组。使二元一次方程组每个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有一个解。4、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观察方程组中,是

2、否有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如果有,则将它直接代入另一个方程中;如果没有,则将其中一个方程变形,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再将表示出的未知数代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求出另外一个未知数的值。5、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1)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如果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既不相等又不互为相反数,就用适当的数去乘方程的两边,使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2)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3)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4)将求出的未知数的值

3、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求出另外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原方程组的解。6、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观察方程组中未知数的系数特点,确定先消去哪个未知数;利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把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与另外两个方程分别组成两组,消去同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关于另外两个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得两个未知数的值;将这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较简单的一个方程中,求出第三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原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1、邻补角与对顶角: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两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图形顶点边的关系大小关系对顶角121与2有公共顶点

4、1的两边与2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对顶角相等即1=2邻补角433与4有公共顶点3与4有一条边公共,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邻补角互补3+4=180注意点: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 如果与是 对 顶角,则一定有=; 反之如果 = , 则与不一定是对顶角. 如果与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180; 反之如果+=180,则与不一定是邻补角. 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两线四角:经过一点画m条直线,共有m ( m-1) 对 对顶角,共有2m ( m-1) 对邻补角。2、垂线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

5、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符号语言记作:如图所示:ABCD,垂足为O. 垂直定义有以下两层含义: (1) AOC=90(已知), ABCD(垂直的定义)(2) ABCD(已知), AOC90(垂直的定义)3、垂线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4、垂线的画法: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以点P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于两点(如图),分别以这两点为圆心,大于两点间距离的1/2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与一点.连接p与该点,并延长与直线相交即可

6、.5、垂线段的概念:由直线外一点向直线引垂线,这点与垂足间的线段叫做垂线段。6、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7、正确理解“垂线”、“垂线段”、“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些相近又相异的概念垂线与垂线段区别:垂线是一条直线,不可度量长度;垂线段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长度。 两点间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区别:两点间的距离是点与点之间,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点与直线之间。线段与距离: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量;线段是一种图形,它们之间不能等同。8、平行线的概念: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与直线互相平行,记作。9、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

7、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平行。10、平行公理:(平行线的存在性与唯一性):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11、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如图所示,12、三线八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八个角,它们构成了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如图,直线被直线所截:1与5在截线的同侧,同在被截直线的上方,叫做同位角(位置相同)5与3在截线的两旁(交错),在被截直线之间(内),叫做内错角(位置在内且交错)5与4在截线的同侧,在被截直线之间(内),叫做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也可以从模型中看出。同位角是“F”型;内错角是“Z”型

8、;同旁内角是“U”型。13、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几何符号语言: 32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2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2180 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4、平行线的性质: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几何符号语言:ABCD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

9、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CD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BCD4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和联系: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互逆的关系: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16、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如图,直线ABCD,EFAB于E,EFCD于F,则称线段EF的长度为两平行线AB与CD间的距离。注意:直线ABCD,在直线AB上任取一点G,则垂线段GH的长度也就是直线AB与CD间的距离。17、命题: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每个命题都是题设、结论两部分组

10、成。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题设是已知事项;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假命题:如果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18、定理:经过推理证实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19、平移变换: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20、 平移的特征:经过平移之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

11、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第八章 整式的乘法知识点一:同底数幂相乘同底数幂的乘法知识点二: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幂的乘方2、 积的乘方知识点三:同底数幂的除法同底数幂的除法知识点四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作为积的因式;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知识点五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a(b+c+d)= ab + ac + ad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用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知识点六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a+b

12、)(c+d)= ac + ad + bc + bd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与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知识点七乘法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ab)2a22abb2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平方差公式:(ab)(ab)a2b2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相乘,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第九章 三角形一、三角形相关概念1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要点: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首尾顺次相接2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 (1)三角形的角平

13、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2)三角形的中线:在一个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3)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限度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a+bc,b+ca,c+ab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ab-c,ba-c,cb-a注意:判定这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只需看两条较短的线段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即可三、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了,那么它的形状、大小都确定了,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就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例如起重机的支架采用三角形结构就是这个道理四、三角形的内角结论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表示: 在ABC中,A+B+C=180结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注意:在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可以求出第三个内角如:在ABC中,C=180(A+B)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内角和的比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求各内角如:ABC中,已知A:B:C=2:3:4,求A、B、C的度数五、三角形的外角1意义: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