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讲痞证课件知识分享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26457423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讲痞证课件知识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讲痞证课件知识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讲痞证课件知识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讲痞证课件知识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讲痞证课件知识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讲痞证课件知识分享(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讲痞证课件知识分享 第六讲痞证(泻心汤证)痞证类似证痞证五泻心汤证原文?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154)?心下痞,而復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155)?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149)?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乾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157)?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

2、痞鞕而满,乾呕,心烦不得安。 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 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鞕也。 甘草泻心汤主之。 (158)重点痞泻心芩连与干姜疑点 1、麻沸汤渍之的启示。 2、寒热互结的问题 3、不虚而补的问题释义痞痞硬硬心下痞硬呕吐下利嗳气苔腻脾胃呆滞湿浊中阻升降失常兼水气重(肠鸣)加生姜(生姜泻心汤)兼胃虚重(利频)重甘草(甘草泻心汤)气气痞痞心下痞按之濡关脉浮无形气热壅聚心下兼表阳虚(恶寒)加附子(附子泻心汤)主方大黄黄连泻心汤主方半夏泻心汤析疑 11、大黄黄连泻心汤不煎而渍是何道理?内经药食气味之分理论“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无形气热为

3、病大黄通泄实邪据据内经理论取轻清之气矛盾病与药既上行泻心之气热又免苦寒泻下之弊用药之巧病脉证治理法方药一线相贯病脉证治理法方药一线相贯渍之泻痞(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先煎逐水(大陷胸汤、意不在先煎)后入急下(大承气汤,生者气锐)煎之伤寒论伤寒论大黄之用大黄之用通便(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化瘀(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泻热(茵陈蒿汤) 22、寒热互结说驳析传统观点黄连清热干姜祛寒推理寒热互结线性思维存在问题寒热如同水火,何以互结?不合逻辑临床证候表现,何以证明?缺乏实证论证 11、认识问题应着眼于痞与泻心 22、思维的简单化与单一化用寒(芩连)一定是治热用热(干姜)一定是治寒孤立的看问题(思维

4、的简单化)中医学的组方配伍有特殊方法舍性(寒热温凉)取用法证候痞治法泻心消痞方剂泻心汤药物干姜、芩连病脉证治理法方药一线相贯干姜辛以开之(兼以祛痰)芩连苦以降之(兼以燥湿)辛开苦降泻心消痞提示在理气消痞常规治法外的另一种消痞的治疗用药思路。 其他例证?阴黄方茵陈术附汤利湿退黄?温下方大黄附子汤苦泄通便舍性取用茵陈大黄舍性(寒热温凉)取用法半夏泻心汤的临床运用四种情况A.偏热苔黄、口苦、吞酸B.偏寒苔白、怕凉、便溏C.胃热苔黄口苦脾寒腹痛下利D.寒热不显原方减量减减芩连原原方原方原量临床体会?A.胃脘痞闷、胀痛,理气药不效,则用姜连辛开苦降法。 ?B.病因有情志刺激的因素,则用柴胡疏肝散合半夏泻

5、心汤。 ?C.根据临床病人具体情况灵活加减寒热药物、酌用药量。 ?D.当注重舌苔的辨证,不论黄白厚薄,一般苔腻。 33、不虚而补的用药思维半夏泻心汤证属邪气内结之痞证黄连汤证属上热下寒证旋覆代赭汤证属胃气上逆证均为实证为何用补?辩证思维提示中焦之病应重视不虚而补虚则补之与不虚而补是补法之常变半夏泻心汤补中健脾,运化湿浊,畅达气机以补为消黄连汤补中健脾升降气机交通上下以补为通旋覆代赭汤补中健脾运化痰湿疏畅气机以补为降!临床应用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 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赤石脂禹余

6、粮汤。 (159)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 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156)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 (161)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163)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165)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 其人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152)痞证类似证半夏泻心汤证历代研究 一、临床研究(一)古人临床应用(二)现代临床应用 二、统计学研究。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