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人格

上传人:野鹰 文档编号:1256508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3.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与人格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文化与人格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文化与人格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文化与人格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文化与人格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与人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与人格(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人类学,何星亮,第十讲 文化与人格一、人性与人格二、文化与基本人性三、文化与民族性四、文化与个人性格五、关于人格形成的理论,一、人性与人格,每个人的性格都包含三部分的内容,有些方面为全人类所有,有些方面为本民族或族群所有,有些方面则什么人都不像,为个人所独有。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三种范畴不同的属性:为全人类所有的就是基本的人性;为本民族或本族群所有的是民族性或国民性;不像任何人的就是个人的独特的性格。所谓人格,就是三种属性的统一体。,阿基米德,基本人性、民族性和个人性格三者共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三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基本人性是普遍性,全人类皆有之;民族性和个人性格相对于基本人性而言,

2、是特殊性;基本人性存在于民族性和个人性格之中。而民族性与个人性格的关系也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民族性是全体成员共有的,是共同性;而个人性格是个人所独有的,是个性;民族性存在于个人性格之中,离开个人性格无民族性。,宙斯神像,为什么男女性格、气质有差异?为什么每一个民族的性格有所不同?为什么每个人的性格都有自己的特点?研究这些问题的学问,称为“文化与人格的研究”。文化与人格的研究,是介于人类学和心理学之间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或者说是人类学与心理学学交叉的一个研究领域。因此,学术界一般又称之为“心理人类学”,古代日本妇女,由于汉语中的“人格”主要指个人性格,而人类学所研究的“人格”主要是民族性和基本人

3、性。,清代民俗图-俄藏,研究各国的国民性或民族性,对外交、外贸、国际政治和军事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了解、熟悉国内各民族的民族性,有助于相互理解和认同,有助于制订适合各民族的民族政策。研究个人性格也一样,有助于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尤其是领导者,应该十分熟悉下属的个人性格。私心重、贪得无厌的人不能让他管财务;怯弱、优柔寡断、反应迟钝的人不能让他带兵打仗;不忠诚、虚伪的人不能让他负责与国家机密有关的重要工作。,清代民俗图-俄藏,二、文化与基本人性,(一)基本人性的概念基本人性是全人类共有的属性,它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男女共同的属性;二是男女不同的属性。男女共同的属性主要有:一是求生存,即饥则食、渴

4、则饮、困则眠等本能;二是求繁衍,即结婚生子、延续生命的本能;三是求安全,即为保障自身生命安全的本能;四是求知,即探索和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奥秘的特性;五是求自由、求平等、求民主等特性。前三者是先天遗传的,是人的本能之一,它与动物的本能有许多共同之处。后二者是唯有人类才有的特性。这些基本人性又被称之为人的权利。,男女不同的属性主要表现在性别差异:一是气质的差异,如男性刚强、尚武,女性温柔、贤惠;二是表现在社会分工方面的差异,男子通常扮演社会生产和对外交往的角色,女子则充当家内、生儿育女等角色;三是性格上的差异,如男性一般较主动、外向、直率,而女性一般较被动、内向、含蓄;四是体力上的差异,如男

5、性体壮力大,女性体弱力小等;五是表现在思维方面的差异,有些学者认为男女在思维能力也有差异。,清代民俗图-俄藏,(二)文化与基本人性的关系文化与基本人性有没有关系?基本人性是生物本身决定的还是由文化决定的?关于男女共同的基本人性,即求生存、求繁衍、求平安、求自由、求民主等基本人性,是世界上各民族共有基本人性,是全人类的共同本能,对此,学术界没有异议。学术界讨论的主要是男女不同的基本属性,即男女气质、社会分工和性格差异形成的原因,并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生物决定论和文化决定论。,柏拉图的理想国,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有些生物学家和优生学家等都主张人类的基本人性是由生物性决定的,也就是基

6、于遗传和本能。有些学者则持反对意见,认为其中基本人性是由文化决定的。下面我们从男女之间的在气质、分工及青春期危机等方面来说明文化对基本人性的影响。,古代日本武士,(三)文化与气质和社会分工男女之间为什么在气质和社会分工等方面存在差异?是先天天遗传的还是后天造成的?有些人认为,男女的气质和分工的差异是生物性决定的,主张男主外,女主内。西方一些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男性缺乏而雇用许多女性代替其工作。,清代民俗图-俄藏,战争结束后,被雇用的妇女大多都愿意继续留任,同时进行女权运动以争取女人也和男人一样拥有各种权利。当时,社会的反应激烈,大部分男性都认为女性参加工作对家庭影响极大,主张女性回家做

7、家务和照管小孩,并以男女两性在体质和气质上差别作为两性在工作上应有分别的理由。,清代民俗图-俄藏,美国著名女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不同意男女两性在气质、分工等方面的差异是生物性的。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她前往新几内亚调查三个距离不远、但文化差别很大的民族。根据这一次调查,米德写了一本名著原始社会的性别与气质中译本译作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于1935年出版。米德在该书中描述了这三个民族由于文化不同,两性的气质与行为也各不相同。,米德,居住于新几内亚山区的阿拉佩人(Arapesh)是一个种芋头为生的和平民族,他们以一个小家庭为营生的单位,在家庭中气氛极为和谐。家庭中男人和女人一样担任家事,照顾孩

8、子,他们很少争吵。实际上,阿拉佩人的男人和女人在性格上和气质上没有多大的差异,他们都表现很文静,感情都很丰富,只有极少数的不正常的人才表现侵略行为。,新西兰毛利人,第二个民族是住在河畔的蒙杜古马族人。这个民族是新几内有名的猎头和吃人民族,为邻近的民族所惧怕。这个民族实行多妻制,男人大半是多妻者,他们以姊妹换得妻子,没有姊妹的只好以暴力抢亲。 男人的性格极为粗暴,并终日致力于宗教仪式和战争;而女人也同样非常粗鲁、妒忌、自私而侵略性。总之,在蒙杜古马人中,无论男女,都是“粗线条”的作风,表现强烈的气质,而与阿拉佩族人正好相反,只有“不正常的人”才表现出文质彬彬的样子。,第三个民族是德昌布利族人(T

9、chambuli),他们居于湖边,生活于风景如画的而鱼产极丰富的地方,他们不从事耕作,所以有很多时间可以举行宗教仪式。 德昌布利人社会是父系社会,男人是一家之主,因此在表面上,男人是这个社会的支配者。但实际上,男人因为大部分时间花费在仪式生活中,他们整日整夜花工夫于学习舞蹈、装饰身体和吹笛求爱,以取悦于女性们,所以在性生活中,女人便成为支配者,女人远较男人主动。由于这种情形,男人变成很神经质。在这种社会中,不主动的女人和采取主动的男人都被视为不正常的人。,根据三个民族的材料,米德得出结论:男女两性人格特征的许多方面,极少与生理性别差异本身有关。两性的人格的差异主要是由社会文化所致。文明社会的传

10、统文化制度塑造的是男人刚强、勇武;女人温柔、贤惠。男人主外,女人主内。男子在社会上争名逐利,而女子在家中生儿育女、料理家务。那些背离这种社会规范的人标准人格的人必将遭到社会的议论。而实际上这种文化制度是对女人情感与才华的浪费,同时也造成两性间的严重对立。米德主张,社会应允许同一性别的个体可以具有截然相反的气质,每一个个人不必为是否具有男子或女人气而顾虑重重,特别是女性,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要受传统性别角色标准的羁绊。米德的这些观点,受到后来西方女权主义者的重视,并被加以进一步发挥。米德的理论视为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先声。,在世界许多民族中,男女性别差异均有明显的不同。甚至同一个民族,各支系

11、或各地区均有不同。在典型的汉族地区,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是传统汉族地区共性。在客家地区,在20世纪50年代前,外出创业(如经商或从政、从军等)成为客家男人的主要职责,长期在家中的男人被视为没出息的人;而耕地种稻、生儿育女则成为妇女的主要职责。客家地区的男子长期离家在外,或从政,或从军,或从商,或从事科学研究,都富有拼搏进取的精神。男人如果在外挣不了钱,当不了官,成不了名,则觉得没有脸面回家见父老乡亲。,客家妇女也其他汉族地区的妇女有很大的不同,是世界上最为勤奋的妇女之一,无缠足怯弱之俗,家内家外,无所不为;上山下地,肩挑背扛,无所不能。20世纪50年代后,自由择业受到限制。尤其是文化大革命

12、期间,人身没有自由,外出打工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客家男子外出之路被完全堵死。所以男子只好待在家里,无所事事,并形成与其他地区完全相反的现象:妇女下田种地,男子在家看小孩和做家务。这种与其他汉族地区不同的习俗,完全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的。,沪沽湖摩梭人的女性,不但担任母系家庭中的家长,还主持家中的宗教祭祀活动,而且是生产劳动的主力军。妇女当家作主的女儿国,在这里是名副其实的。 过去摩梭人有三分之一的男子当喇嘛,三分之一为土司服役和从事赶马运输,故农业生产以女性为主,在沪沽湖畔的山野之中,摩梭人女子在辛勤的劳作,而很少见到男子的身影。,摩梭姑娘,日本人的男女性格的差异也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由于日本男

13、子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很晚才回家,子女主要在母亲的扶养下长大。因此,子女与母亲关系十分密切,并受母亲的影响很大;而与父亲关系较冷淡,并受父亲的影响很小。其结果是使男子性格发生变化,它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男青年有女性化趋向,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尤其是在外人和女性面前,表现出羞怯,没有男子的阳刚之气。,(四)文化与青春期危机为什么青年男女进入青春期后便会烦躁和冲动?它是生物决定的还是文化决定的?,满族,世界上最大面额的纸币-新疆-1949,在本世纪30年代之前,一般认为人类的基本人性是由人的生物性决定的。例如,美国一些社会学家曾提出“青春期危机”的理论,他们认为,青春期象征人类一个动荡的过渡阶段,男女

14、青少年一到青春期,就会紧张、烦躁、心绪不宁、冲动,从而导致少年寻衅肇事、破坏、犯罪等活动。因而认为少年犯罪具有生物性的一面,普遍存在于各民族之中。直至现在,仍有不少社会心理学家持这一观点。,1924年,长期与生物决定论者斗争的美国历史学派的创始人博厄斯为了以确凿的证据来批驳生物决定论者,他让自己的博士研究生玛格丽特米德进行有关的调查研究。为了回答这个问题,1925年,24岁的米德在导师博厄斯的支持下,独身一人到波利尼西亚群岛上的萨摩亚岛上进行长时间的调查。,萨摩亚人的农舍,米德在萨摩亚岛上住了9个月的时间,在三个毗邻的小村庄仔细调查访问了50个妇女。调查归来后写一本轰动一时的且不断再版的萨摩亚

15、人的成年一书。她在这本书说,萨摩亚的少女们并没有青春期的烦恼,更谈不上少年犯罪。这是由于萨摩亚人文化所决定的。其一是萨摩亚的儿童教养方式绝不会引起压抑,儿童从小就受到很好的照顾。除一些必要的社会规则外,萨摩亚儿童很少受到限制。,其二是社会详和,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互不竞争。他们从不去作竞争性的行为,社会的理想是满足而不超高,不鼓励胜过别人。其三是伦理道德、价值标准与西方完全不同,少女们的性生活自由而正常,她们从不感到有什么烦恼和冲突。 通过对萨摩亚人的研究,米德得出结论:少年期的烦恼和冲动并不是普遍的生物性,而是由于若干特殊的教养方式所造成的。它是文化的产物,而非生物性的。米德这本书的出版,引

16、起社会各界极大的兴趣,科学 界开始了解文化对人性影响的程度,同时也引起大批人类学家、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教育学家以及法理学学家从事儿童教养方式对人类行为与人格的研究。,上述两种观点都只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其实,在基本人性中,既有由生物决定的部分,也有由文化决定的部分。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生物性决定或文化决定的。非此即彼的论断是不科学的。例如,求生存、求繁衍、求安全、求知、求自由、求平等、求民主等特性,是人类这一生物本性决定的,全人类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男女体质上的差异无疑属于生物性的,属于先天遗传的。在气质上和性格上,则有部分是属于生物性的,部分属于文化性的。在社会分工等方面,则主要是受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三、文化与民族性,(一)民族性的概念民族性又称国民性(national character),即某一民族或国家全体成员共有的性格。民族性是三种属性中最重要的属性,也是心理人类学最主要的研究对象。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各种文化现象表现出来,如共同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