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说课.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5630135 上传时间:2020-03-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元二使安西说课.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第一私立学校 姚淑红说教材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这首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使人不难想到这对好友频频祝酒、殷殷话别的情景。教学这首诗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2感悟诗歌的内

2、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说教学方法 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我按照知诗人-读诗文-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了解诗人,之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借助注释弄懂诗句的意思。通过反复吟诵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心情。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同学们请来欣赏一首曲子。(播放音乐)听了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受?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信不畅,亲人朋友一别就是数年。人生自古重离别,离别情意成了古人称颂的永恒。今天,我们再

3、来学习一首送别诗。 1、 板书:送元二使安西 (播放课件)2、读题,你从诗歌题目中明白了什么?理解“使”。解读“安西”: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在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3、初读全诗:(古诗幻灯片)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诗歌,注意把生字读准。找一找这首诗里还有哪些地方名?解读“渭城”:陕西省咸阳市东北,“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在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一样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这几个地名跟送别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细细地体味这首古诗。二、知诗人,以画解诗。1、师:是谁送元二使安西?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一些什么?2、(课件显示王维简介)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苏轼说:味摩诘

4、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3、齐读古诗。三、设疑自探1 这首诗大概的意思是什么? 2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自主探究-明诗意 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圈圈 画画,找出不懂的词,可以采取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小组交流的方法来解决。 v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v 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v 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现今西安市西北v 朝(zho):早晨、清晨。 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君:指元二 更:再。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

5、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故人:老朋友,旧友。 诗的大意: 早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沙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青翠欲滴与明朗。请您再喝一杯离别的酒吧,只是因为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再也不会碰到知己了。四、解疑合探:v 1-3小组:结合文章的插图,想象一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v 4-6小组:“孤帆远影碧空尽”孟浩然以目光送友人,王维用什么送别友人的呢?你还知道有关“酒”的诗句吗?这杯酒里包含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v 7-8小组:借助资料了解“安西”在哪里?想象安西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渭城与“安西”相比给人一

6、种什么样的感受? v 9-10小组:想象当时的送别场面:王维和元二会说些什么 v 11小组:搜集几首送别诗朗读展示。 小组交流后汇报,教师重点引导: 请1-3小组的4号代表分别上台汇报,其他小组补充。重点讲解:v “孤帆远影碧空尽”孟浩然以目光送友人,王维用什么送别友人的呢?你还知道有关“酒”的诗句吗?这杯酒里包含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师:(板书:酒)(播放课件)引读这是一杯( )的酒生接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3、师:王维为送友人,从长安一路送到离长安城三十里外的渭城,在此地的客舍摆上一桌酒席为朋友饯别。客舍,本来只是旅客的暂留之地啊,自己都漂泊在他乡,却要在这里送别朋友,怎能不

7、伤感别离齐读“劝君”。4、师:真的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也真的记不清说了多少遍祝福的话。此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安西有多远?(课件显示地图)师指地图:安西在远离中原的新疆,那时的安西时局常常动荡不安。渭城又在何处?(陕西省咸阳市东北。)阳关呢?(汉朝设置的边关名,在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一样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从渭城经阳关到安西,有多远?(大约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若是元二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马车,也要半年多的时间才能到安西。阳关以西,千里迢迢,人烟荒芜。)师:自古人生重离别。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重视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预料。而此次朋友远离故

8、人,奉命出使千里之外,此一去,固然也能得胜回朝,衣锦还乡,然而长途跋涉,其艰难痛苦,何以想象?况且古人说: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切换到幻灯片)师:也许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却黄沙满天。也许渭城这儿生机勃勃,安西那儿却满目荒凉。渭城这儿有饮不尽的故乡水,听不完浓浓的家乡话,安西那儿举目无亲,乡音不再有。(切换到古诗课件)师: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漂泊,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漂泊,前途渺茫,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生读“劝君5、师: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门外的马车就要起程了,朋友之间有说不完的话。可以是元二对王维说的

9、,也可以是王维对元二说的。来9、10小组代表汇报。(背景音乐)(板书:依依惜别)五、明古风,体会别意。师:你在课外还搜集了哪些送别诗?11小组汇报。(课件别诗欣赏)人生自古伤离别配乐诵读别诗。六、质疑再探v 这首诗的后两句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最后两句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从而扩大了诗歌的内涵。)七、拓展运用:把古诗背诵下来,在小组内展示。 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写景 依依惜别之情送别反思: 这节课我大胆地尝试了运用三疑三探的模式展开教学,整节课环节紧凑,层层深入,背景音乐的使用渲染了气氛,更容易把学生带入离别的场景中,对吟诵古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由于教学内容设计很多,所以把控时间不是太好,需要再次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