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退变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55780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椎间盘退变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椎间盘退变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椎间盘退变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椎间盘退变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椎间盘退变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椎间盘退变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椎间盘退变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椎间盘退变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 )可以引起一系列脊柱退变性疾病如椎间盘突出、脊柱不稳、神经根病变和脊髓病变等,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但手术方法只是处理终末期的症状,不能逆转疾病过程本身。因此国内外学者们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能逆转这个疾病过程的方法,近来对椎间盘的生化构成及其内环境的进一步了解以及某些基因被发现对椎间盘内基质合成和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为科学家寻求逆转这个疾病过程提供了新方法。为此,在过去几年里很多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基因治疗上,并取得了预期效果。现就其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2、。1 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特性椎间盘退变的确切机制还有待研究,但其过程大致是由于机械、营养、生物因素等各种因素造成损伤,导致椎间盘炎症介质增多、基质金属蛋白酶和其他蛋白水解酶含量及活性增加,引起细胞外基2质降解,髓核细胞数目减少,进而使蛋白多糖、胶原的合成减少,使得髓核中蛋白多糖合成和分解不平衡,最终导致髓核中蛋白多糖和水分的净亏损,不能维持椎间盘内的张力,进一步加剧椎间盘的退变。因此通过增加髓核中蛋白多糖的含量来延缓或预防退变过程加剧是可行的。此外,椎间盘是一个被封住的结构,没有血管,其营养供应几乎完全依赖于其周边区域血管的扩散。这不利于它损伤修复,但这个封闭相对缺血的结构,可以避免在髓核中发

3、生自身免疫反应。Nishida 等1在对椎间盘用腺病毒进行萤光素酶基因传递的前数周,先把腺病毒注射到宿主皮下进行免疫,后发现椎间盘内萤光素酶的表达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这个结果显示椎间盘可能把载体及蛋白产物与免疫系统隔绝开来,使得这些外来载体和蛋白产物免受免疫系统的排斥。而这一直是困扰着体内其他组织的转基因表达,这就使基因疗法在椎间盘的应用比其他组织更具有优势。2 可选用的基因及其应用现在一般认为椎间盘退变主要是由于髓核内蛋白多糖的合成和分解不平衡引起的,因此可以从增加蛋白多糖的合成或抑制蛋白多糖的分解两方面入手,最终使蛋白多糖的含量增加,逆转退变过程。现已发现一些因子及其相应的基因对逆转这个过程

4、可能是有益的。32.1 转化生长因子(TGF )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早期 Thompson 等2在体外用外源性TGF1 处理犬的椎间盘细胞,结果蛋白多糖合成显著增加。后来Nishida 等3以腺病毒为载体,在体内把 TGF1 基因转染健康兔子的髓核细胞。这些兔子分别在 16 周后先后被杀,单独对髓核细胞进行分析显示有活性和总的 TGF1 都急剧的增加,与那些没有转染的细胞和转染了萤光素酶标记基因的细胞相比蛋白多糖总量增加了 1 倍。接着, Moon 等4用含有 TGF1 的腺病毒载体在体外转染人椎间盘细胞结果显示蛋白多糖和胶原合成有显著增加,与导入标记基因的细胞相比,增加了达 3 倍之

5、多。Makarand等5取出鼠整个椎间盘(包括软骨终板、纤维环、髓核)在含有TGF1 或 TGF 3 的培养基中培养,1 周后结果显示椎间盘的大体结构保存,无髓核细胞死亡的证据,但与 TGF1 相比,TGF3 更能提高关键性基质的合成,保持转化生长因子受体表达,降低胶原转型等。2.2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目前研究 BMP 家族成员包括有 BMP2、BMP7 、BMP13等。Li 等6 人在体外用外源性 BMP2 处理鼠的椎间盘细胞,不4仅使得椎间盘中的聚集蛋白聚糖表达增加,还促进了 OP1(成骨蛋白1 )的表达。BMP7 也称 OP1,Takegami 等7用兔的髓核和纤维环细胞实验,显示

6、 OP1 不仅促进蛋白多糖的合成,而且还能恢复由 IL1 造成的蛋白多糖的丢失。Jesse 等8人在兔子髓核内注射 OP1 结果显示了 OP1 可以部分恢复退变椎间盘的高度和黏滞性,同时也使髓核的湿重增加,DNA、蛋白多糖和胶原的含量都增加。BMP13 也成为 GDF6(生长分化因子6 )或者也称为 CDMP2(软骨源性形成蛋白2 ) 。虽然它属于 BMP 家族,但它的氨基酸序列只有 50与 BMP2 同源。用软骨细胞株进行实验9显示 BMP13 能促进蛋白多糖的合成,保持软骨细胞表型,但它的作用明显弱于 BMP2。如果同时给予 BMP2,BMP13则显示两者对促进蛋白多糖合成或软骨细胞基因表

7、达有叠加效应,但无协同作用。2.3 生长分化因子5 (GDF5 )也称为软骨源性形成蛋白1 (CDMP1 ) ,在胚胎形成时,它主要存在于形成软骨的间质内和形成长骨过程中的软骨核心。Walsh 等10比较了 GDF5、TGF1 、IGF1 、FGF4 种因子对鼠椎间盘退变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只有 GDF5 与对照组相比能增加椎间盘高度,此外在组织切片中发现它能使内纤维环和移行带的细胞数目增加。Wang 等11在体外用腺病毒传递5GDF5 发现它能促进细胞的增殖。2.4 促有丝分裂因子它包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 ) ,表皮样生长因子(EGF)和成纤维生长因子(FCF) 。Thompso

8、n 等2在体外用成年狗的椎间盘细胞显示这些促有丝分裂因子都能促进蛋白多糖合成,但总体来说,EGF 的这个作用比其他的因子更为显著。Osada 等12用外源性 IGF1 促进牛细胞蛋白多糖的合成,此外还发现在培养过程中细胞可以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影响别的细胞,这种现象好像具年龄相关性,在年轻椎间盘的细胞中这种现象表现的更突出。2.5 CJun称为即刻早期原癌基因,参与多种细胞的增殖和生物合成调节过程,它是一个能够修复退变椎间盘很有希望的基因。Behrends 等13的研究结果显示,敲除小鼠的 CJun 基因,可以使其中轴骨骼发育严重畸形和脊索细胞基因突变,表现为细胞凋亡的增加,最终导致椎间盘细胞数

9、目的急剧减少。2.6 连接蛋白的合成肽(synthetic peptide of link protein,LinkN )6它是一种连接蛋白的氨基末端片断。Mwale 等14 发现其对椎间盘细胞有明显的刺激蛋白多糖和型胶原合成作用,但它无促进细胞数量增殖的作用。2.7 LIM 矿化蛋白LMP1 是一个重要的胞内调节蛋白,最初发现它能促进骨形成和成骨细胞分化,现在发现它还能影响 BMP 家族蛋白,上调他们的表达和提高他们的合成15 。Yoon 等16 用含有 LMP1 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在体内外转染鼠椎间盘的纤维环和髓核细胞结果显示蛋白多糖总量和聚集蛋白聚糖的合成都增加。此外在体外的实验结果还显示

10、出 BMP2 和 BMP7 mRNA 显著增多,进一步的抑制实验证明 LMP1 实际上是通过 BMP 介导的机制上调胞外基质合成。2.8 SOX9 基因SOX9 基因是软骨形成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Paul 等17实验证明了在体外用含有 SOX9 基因的腺病毒转染人髓核细胞后,型胶原 mRNA 和蛋白合成都有增加。在同样的实验背景下,把 SOX9 基因导入行纤维环切开术后的新西兰大白兔腰椎间盘内,7被转染的髓核细胞仍保持着软骨细胞表型,而对照组中正常髓核细胞被纤维细胞所取代。由于髓核软骨样细胞数目的下降被认为会引起椎间盘退变,这提示了 SOX9 基因可能对椎间盘退变有治疗作用。最近 G

11、ruber18等人研究发现 SOX9 基因随年龄的增长而衰变加重,在人椎间盘纤维环细胞中的表达也逐渐递减。这进一步的说明了 SOX9 基因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2.9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TIMP1 )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能降解细胞外基质,椎间盘软骨样细胞主要分泌 MMP1、MMP2 、MMP3 、MMP919 ,MMP3(基质降解酶)在 IVD 中特别活跃,在退变的椎间盘中它比它的天然抑制物(TIMP1 )含量更丰富 20 。从理论上讲,通过上调 TIMP1 的合成来抑制 MMP3 的活性降低基质的分解,最终引起椎间盘中蛋白多糖含量的增加。确实,Wallach 等21证实了用含有 TIM

12、P1 的腺病毒在体外转染人髓核细胞引起了蛋白多糖含量增加,这个结果与 BMP2 所诱导的结果相一致。3 载体的选择及其安全性要应用基因疗法来治疗椎间盘退变则必须要有一个基因传递载体,能在体内或体外把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现在使用的载体主要分为8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非病毒载体能避免转染载体的播散和降低宿主对载体的免疫反应,对其研究在过去十年里获得很大的发展22 ,但是它仍受到转染率不高、基因表达时间短的困扰。而病毒由于能够侵入人体细胞并影响转录和翻译,因此最常被用来做为基因传递载体。病毒载体可以分为 2 类,一类是可以把基因整合到宿主染色体内,如反转录病毒和腺相关样病毒(AAV) 。另一类则不把

13、基因整合入宿主细胞的染色体,如腺病毒。逆转录病毒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时,理论上可以把目的基因传递给子代细胞而增加表达时间,但这种病毒不感染静止细胞如髓核细胞,而且可能有致癌危险,这限制了它在椎间盘退化基因治疗中的应用。而腺病毒既不与宿主基因组整合,也不能把目的基因传递给宿主细胞的下一代,但它在可转染分裂细胞和不可分裂细胞而且转染率高。因此很多椎间盘退变基因治疗的研究都用腺病毒。但是它表达的时间短,而且免疫原性强,可能对机体造成不利的影响。AAV 在转染效率方面可能不如腺病毒,但它致病性弱,免疫原性弱,能转染很多组织,基因表达的时间长,使得它在治疗椎间盘退变方面倍受关注。初步的研究结果还不错,一

14、项研究22显示用 AAV 作为载体可使基因在体内表达最少持续 6 周,而且每隔 2 周表达的量会增加一次。虽然近年来一些实验应用病毒载体在动物身上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效果,但真正要应用于临床还必须考虑其安全性问题。特别是应用于椎间盘,因为神经组织离椎间盘很近,如果损伤了就可以导致9神经损害。有研究已经阐述了这种载体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在一些没有公开发表的资料,Wallach 等人在新西兰大白兔的硬膜下间隙分别注入治疗量和超治疗量的含有 TGF1 或者 BMP2 基因的腺病毒载体(Wallach CJ,Kim JS,Sobajima S.Safety assessment of intradisca

15、l gene transfer.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 Surgery,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Medical Center,2002) 。对这 2 组兔子及其髓核进行临床和组织学的分析,发现 2 组有明显的不同。接受治疗量组没有临床症状,脊髓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异常。而接受超治疗量的实验组发展为双下肢瘫痪,明显的组织学改变包括脊髓黑白质边界变形,硬脊膜明显纤维化等。虽然这项实验指出了宿主对治疗范围的病毒量有很好的耐受,但它同时也指出了对病毒载体的滥用和误用有潜在的危险性。4 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治疗过程中,所表达的目的基因产物总量需要控制,如

16、果持续表达则可造成表达产物过量从而引起毒副作用。有鉴于此,研究人员已经开始研究基因表达调控系统,现在用的较多的是”Teton” 系统(四环素调控系统) ,它是在靶细胞内的目的基因连接一个配体活化启动区做为基因开关,应用四环素衍生物做为配体来激活转基因的表达。最近把该系统整合到腺病毒载体使其在体内外的调控效率和反应速度上都有显著的改善24 。虽然这个系统在某些情况下诱导基因表达的反应较慢,但是去除配体后它能使转10基因表达快速停止,这可能在一些慢性疾病如椎间盘退变的治疗是有用的。最近 Ueblacker 等25用“Teton” 系统成功的对新西兰大白兔膝关节软骨细胞中标记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虽然没有直接应用于椎间盘,但研究表明这个调控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