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物理).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482718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物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物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物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物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物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物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物理).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物理)一、选择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下列各组物理量,三个量都不是基本物理量但都是矢量的是 ( )A.力 速度 质量 B.长度 质量 时间C.长度 速度变化 加速度 D.位移 力 加速度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矢量相加与标量相加遵从不同的法则B.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无法操作,因此得到的结论是不可靠的C.速度大的物体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物体的惯性大D.炮弹在炮筒中的速度在内由增加到,这里的速度表示的是平均速度3.下列有关超重与失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B.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都处

2、于失重状态C.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D.不论是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物体所受的重力并没有发生改变4.如图5所示,一小球(可视为质点)沿斜面匀加速滑下,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6m,BC=10m,小球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s,则小球在经过A、B、C三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 ( )A、2 m/s,3 ms,4 m/s B、2 m/s,4 m/s,6 m/sC、3 m/s,4 ms,5 m/s D、3 m/s,5 m/s,7 m/s5.一物体以的初速度沿光滑斜面上滑,然后返回,假设沿斜面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能够反映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

3、图象是 ( )6.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B.某物体若只受一个力的作用,说明可以只有作用力,而没有反作用力C.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性质相同,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7.一个小球以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忽略空气阻力,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 )B.从抛出点到落回抛出点,小球运动的时间为C.从抛出点开始,在末和末,小球的速度大小相等D.从抛出点开始,在内和内,小球通过的路程相等8.用轻弹簧竖直悬挂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时弹簧的伸长量为L0

4、,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质量为2m的物体,系统静止时弹簧的伸长量也为L0,斜面倾角为30,如图所示,则物体所受摩擦力( ) A.等于零B.大小为,方向沿斜面向下C.大小为,方向沿斜面向上D.大小为,方向沿斜面向上9如图4所示,质量均为的、两球之间系着一条不计质量的轻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球紧靠墙壁,今用力将球向左推压弹簧,平衡后,突然将力撤去的瞬间,则 ( )图4A、A球的加速度为 B、A球的加速度为零C、B球的加速度为 D、B球的加速度为010.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质量均为m的两长方形的物块,设A、B问摩擦力大小匀f1,B、C间摩擦力大小为f2,BC接触面间动摩擦因数为.下

5、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水平力F作用在物块B上,且物块A和B静止或以相同的速度匀速运动,则 B.若水平力F作用在物块B上,且物块A和B一起以a向右加速运动,则 C.若水平力F作用在物块A上,且物块A和B静止或以相同的速度匀速运动,D.若水平力F作用在物块A上,且物块A和B一起以a向右加速运动,则,11有一个直角支架AOB,AO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上套有小环P,OB上套有小环Q,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2所示现将P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杆对P环的支持

6、力FN和细绳上的拉力T的变化情况是( ) AFN不变,T变大 BFN不变,T变小CFN变大,T变大 DFN变大,T变小二、实验题12.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取一带有纸带的重锤从高处释放。已知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赫兹,记录重锤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标号为06的七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1个打印点未画出,纸带旁边并排放着毫米刻度尺,如图所示。(1)计数点1对应的刻度尺的读数为 ,计数点3对应的刻度尺的读数为 ;(2)下表是通过测量计算出的各计数点的速度,其中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计数点12345瞬时速度(3)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

7、作出图象;(4)根据图象求出物体的加速度为 。13、当物体从高空下落时,空气阻力会随物体的速度增大而增大,因此经过下落一段距离后将匀速下落,这个速度称为此物体下落的终极速度。探究小组研究发现,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球形物体的终极速度仅与球的半径和质量有关。下表是某次研究的实验数据:小球编号ABCDE小球的半径(10-3m)0.50.51.522.5小球的质量(10-6kg)254540100小球的终极速度(m/s)1640402032根据以上数据分析,他们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小球下落达终极速度时,小球受力处于平衡状态B 比较A、B可得:当小球半径相同时,终极速度与小球质量成正比

8、C 比较B、C可得:当小球运动达终极速度时,所受阻力与小球半径的平方成正比D 比较C、E可得:小球质量越大,所受阻力越小14、 如图所示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实验装置示意图,通过细线用两个互成角度的测力计拉橡皮条使结点移到某一位置O.此时需要记下:(1) ;(2) ; (3) ;然后,只用一个测力计再把橡皮条拉长,使结点到达位置 .再记下(4) ;(5) ;(6)实验中,应使各拉力方向位于 ,且与木板平面 。三、计算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15一辆汽车原来匀速行驶,然后以2 m/s2的加速度加快行驶,从加快行驶开始,经12 s行驶了264 m,则;(1)汽车在此

9、12 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汽车开始加速时的初速度是多大?16.如图所示,质量为的纸箱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拉力,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纸箱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取,),求:(1)纸箱受到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大小。(2)纸箱由静止开始运动,内的位移多大? 17、举重运动是力量和技巧充分结合的体育项目.就“抓举”而言,其技术动作可分为预备、提杠铃、发力、下蹲支撑、起立、放下杠铃等六个步骤,如图所示表示了其中的几个状态.在“发力”阶段,运动员对杠铃施加恒力作用,使杠铃竖直向上作匀加速运动;然后运动员停止发力,杠铃继续向上运动,当运动员处于“下蹲支撑”处时,杠铃的速度恰好为零.从

10、运动员开始“发力”到“下蹲支撑”处的整个过程历时0.8s,杠铃升高0.6m,该杠铃的质量为150kg.(g取10ms2) 求:图111发力 2下蹲支撑 3起立1) 杠铃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加速时的加速度?2) 运动员发力时,对杠铃的作用力大小.18. 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以及随后的海啸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灾后某中学的部分学生组成了一个课题小组,对海啸的威力进行了模拟研究,他们设计了如下的模型:如图甲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4kg的物体,让其在随位移均匀减小的水平推力作用下运动,推力F随位移x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运动过程中物体的

11、最大加速度为多少?(2)在距出发点什么位置时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相互作用区域hdBA19、(12分)在地面上方足够高的地方,存在一个高度d=0.3m的“相互作用区域”(下图中划有虚线的部分)一个小圆环A套在一根均匀直杆B上,A和B的质量均为m,若它们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时,会产生Ff =0.5mg的摩擦力开始时A处于B的最下端,B竖直放置,A距“相互作用区域”的高度h=0.2m让A和B一起从静止开始下落,只要A处于“相互作用区域”就会受到竖直向上的恒力F作用(F=2mg),而“相互作用区域”对处于其中的杆B不产生作用力设杆B在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且杆的长度能够保证圆环A与杆不会分离.不计空气阻

12、力,求: (1)杆B刚进人“相互作用区域”时的速度. (2)圆环A通过“相互作用区域”所用的时间. (3)A刚离开“相互作用区域”时, 圆环A和直杆B的速度. 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1、 B题号12345678910 答案DABDBDDABCBBC ABC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18分)12. 木头 (每空2分) 13.(1) 均给分(2分)(2) (2分)(3) 如图一所示 (2分)(4)均给分(2分)14、ABC三、本题4小题,共42分15(1).22 m/s (2). 10 m/s 16.(1)支持力为(3分) 摩擦力 (2分)(2) (2分)17、(1)、加速度为: (2)F=1845N18.(1) (2)19. 解(1)设A和B一起静止下落至“相互作用区域”的速度为v1,则有: 代入数据解得: v1=2.0m/s (4分)(2) A在“相互作用区域”运动时,取方向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