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体积练习课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481719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体积练习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体积练习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体积练习课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体积练习课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体积练习课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体积练习课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体积练习课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体积练习课 教学设计课题长方体体积课型练习课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长方体的长、宽、高成正方体的棱长,再应用公式计算。2、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自学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应用体积计算公式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学难点体积教具准备正方体、长方体。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1、提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正方体的体积公式。2、应用公式计算:(1)一个长方体,长20厘米,宽12厘米,高5厘米。(2)一个正方体,棱长是6分米。(3)一个长方体,底面积60cm2,高7cm.(4)一个长方体,底面是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高5分米。

2、二、操作练习1、我说你搭教师说,学生进行拼搭学生独立思考,个别回答学生利用所学公式,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1、用体积是1cm3的小正方体搭长方体。2、摆出体积是12cm3的长方体。3、一排5个,4排,3层体积,是多少?1、学生理解题意。2、分析题意。通过对计算体积公式的复习,引入课题。通过让学生计逄长方体、正方体的体,进一步巩固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进行拼搭,反馈、展示。2、练一练(1)练一练4(2)练一练5a、指导学生用图示表示b、通过画图, c、在此基础上学生独立完成。(3)练一练8a、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b、集体反馈a、分析题意,要先求出这个纸箱的体积和每个牙膏盒的

3、体积,再用纸箱的体积除以每个牙膏盒的体积。b、学生独立计算c、集体反馈学生发现,由于长方体的高是3cm,所以正方体的棱长为3cm。这一活动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及灵敏的及应能力。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灵活定用公式计算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思想】小学课本第十册第一单元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立体图形,它是进一步学习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部分。本节复习课是学生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全部知识之后进行的,让学生灵活的运用公式解决实际中存在的表面积和体积问题。复习课对于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复习把平时所学的孤立、分散、繁杂的知识

4、,进行概括、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简单化、典型化,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通过复习使学生看到知识的全貌,掌握知识间的相互关系。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能力的目的。教学目标: 通过对比练习进一步分清表面积和体积各自的计算方法以及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重点:分清这两个概念和各自的计算方法。教学用具:一个火柴盒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这节课我们就对表面积和体积进行比较。(板书课题)二、探索研究教师拿出一个火柴盒,观察并回答(1)测量火柴盒的长、宽、高。要计算这个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必须具

5、备什么条件?请同学动手测量火柴盒的长、宽、高。(要求测量时以厘米为单位,取近似值,保留整厘米数。)学生测得长5厘米、宽4厘米、高2厘米(2)计算有关的面积、表面积。求火柴盒表面积是多少?火柴盒内盒用纸面积?这种题在哪儿有应用?它的实际应用有哪些?(请学生举例子:游泳池四壁和池底抹水泥面积;玻璃鱼缸用玻璃多少;把盒子反过来:粉刷房屋四壁和顶棚时还要注意扣除门窗)内盒占地面积多少?(让学生想;若内盒比做水池,则会提出水池占地面积多少的问题。)火柴外套盒的表面积是多少?做一个完整的火柴盒共用多大面积的纸片?(边问边把内、外盒套在一起)(3)计算体积与容积。 这个火柴盒的体积是多少? 里盒的容积是多少

6、? 什么叫容积?怎样计算容积?容积与体积的不同点是什么?相同点是什么? 演示教具,把40毫升的水(长方体容器中的)倒入另一个底面是10平方厘米的容器中,水深多少厘米? 通过这一演示,使学生熟悉:形式变了,但水的体积没变,即实质没变。小结4:通过一个小小的火柴盒,我们复习了长方体有关的面、和体的各种计算。三、巩固练习1、判断,对的画“”,错的画“”:(要求把错题改正过来) 一个长方体水箱,底面积是16平方分米,高50厘米,容积是多少升?1650=800(升) ()(此题错在哪儿?怎么改?) 一块正方体钢材,棱长10厘米,每立方厘米钢重7.8克,这块钢重多少克?7.8(10106)=7.8600=

7、4680(克) ()(此题错在哪儿?怎么改?) 一个长方体沙坑,长5米,宽3米,深0.8米。这个沙坑可装沙子多少方?530.8=12(方) () 两个表面积分别为12平方分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2平方分米。 () 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宽4分米,高2分米,棱长之和是44分米。 ()怎样计算长方体的棱长之和?54+44+24=44(分米)(5+4+2)4=44(分米)2、 用边长15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制一个尽可能大的没有盖儿的正方体盒子,这个盒子怎样可以制出来,它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四、总结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首先概念要清楚,公式要记熟。在进行有关的计算时,单位要统一;注意具体问

8、题要具体分析。五、作业31页7、9、10六、板书 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容积内盒 (52+42)2+54 体积:542外盒 (52+54)2 容积:542=40立方厘米完整 (52+42)2+54 40立方厘米=40毫升(52+54)2 【说课】一、在生活中寻找素材。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我的理解就是要把所学的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数学真正的价值,数学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所以课堂的教学内容最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学生会感觉到很有意思,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要让学生在应用中掌握知识,

9、在应用中比较和复习。所以这节课是从应用的角度去考虑的,从应用入手。二、在反思中寻找素材。学习了长方体和立方体表面积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做一个不带盖的立方体铁盒,棱长15厘米,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发现有许多学生写成:15156=1350(平方厘米)。显然,他们是受了有盖的立方体表面积公式的影响。而受这样的影响,很大程度上缘于学生解题时不良的思维习惯与模仿、记忆式学习方式,当时虽然进行了探究,但在作业中仍有部分同学出现问题,经过自身的反思,在这节课上还要设计这样的练习,基于以上两点,想到了火柴盒这样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家家都有,但是谁也没有研究过,学生对这样的事物很感兴趣。通过

10、一个小小的火柴盒,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复习实际中存在的各种长方体有关的计算问题,疏导学生比喻和想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反复推敲,确定教学过程。有了教学素材,可是这节课该怎么上呢?又有一个新的问题摆在面前。众所周知,数学课的复习课无非就是先理后练,或者是边理边练,以往这样上学生都感觉到很枯燥,而且起不到太好的效果。到底该怎么上呢?经过自己长时间的思考,结合数学的特点,学习数学就是要应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只有会应用了才能体现出数学的真正价值。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把数学课堂学到的知识进行内化,也就谈不上综合运用。所以首先给学生创设一个生活情景,通过一个火柴盒,引发问题

11、,通过这个火柴盒你想到了什么,这样一个情景,引起学生的回忆,把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罗列起来加以整理。来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紧接着复习长、正方体的基本公式的应用,1、估算火柴盒的长、宽、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2、创设学生动手体验的情景,动手量一量实际的长度。3、创设生活情景,在计算火柴盒内核的表面积时,你想到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是求五个面的面积,这样就很自然的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4、当学生有了比较与判断之后,要把这些理论的东西加以应用,还要在课堂上做一些必要的练习,这样学生有一个消化、内化的过程。总之,这节课经过自己的反复研磨,形成这样一个结构,创设生活情景,引发问题,在问题中加以练习,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支点,展开知识结构的庞大网络。四、启示要备好一节课很不容易,需要从各个方面去考虑,不仅要熟悉教材,课程标准,还要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充分了解学生,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要喜欢数学学科,热爱数学教育,加强数学学科素养的积淀,也就是教学基本功要过硬,这是最重要的,是创建富有生命力的课堂生活的基础。做一个教学有心人,把日常的每一节课都当作磨课,把新课程理念以及自己的教学方法落实实践,不断总结,加强反思。关键在于坚持,一以贯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