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儿童县城生活和学习适应性研究开题报告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024657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儿童县城生活和学习适应性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儿童县城生活和学习适应性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儿童县城生活和学习适应性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儿童县城生活和学习适应性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儿童县城生活和学习适应性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儿童县城生活和学习适应性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儿童县城生活和学习适应性研究开题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儿童城镇生活和学习适应性研究开 题 报 告合江县幼旭学校课题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朋友们:大家好!我校的教育管理与学校管理研究课题,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省重点课题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儿童城镇生活和学习适应性研究,在市、县教研室的指导下,经省课题管理部门批准,今天隆重开题了。在此,我谨代表课题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一、本课题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人口流动呈快速上升之势,第六次人口普查,流动人口为26139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11700万人,增长81.03%。这主

2、要是多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和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受流动人口大量增长的影响,流动儿童数量也急剧增多,据悉,我国现在流动儿童超过2700万。我省人口8041万多人,流动人口多达2000多万人,约占全国流动人口的十分之一,14岁及以下的流动儿童占流动人口的11.8%,超过200万(资料来源:四川省人口普查办公室)。关于流动儿童的教育管理,2001年国务院在发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政策;在2003年教育部、中央编办、公安部等6部委联合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则进一步提出要“各级

3、政府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全日制公办中小学要建立完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与机制”。2006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首次将流动儿童义务教育作为公共服务的内容之一提出,2006年6月十届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案),标志政府以法律的形式,将解决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此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我国的教育战略目标,其中“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中提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流动儿童在这一时间(2010年-

4、2020年)内要达成以下目标,即从“能上学”到“上好学、好上学”,实现规划纲要中的公平教育目标。我县(合江县城)位于四川南部边缘,属西部欠发达地区,总人口87.6万人,从有关部门获悉,我县流动人口近20万人,流动儿童超过1.5万人。我校地处县城城区,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是县委县府指定的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在校学生有1500多人,我们学校农民工子女占到85%以上,其中大多数都是流动儿童。我校提出“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儿童城镇生活和学习适应性研究”是教育发展的需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我们研究的课题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一)解决西部欠发达

5、地区流动儿童在适应城镇生活和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据我们调查,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儿童在城镇生活和学习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有的流动儿童生活和学习条件相对较差。有的家庭与城市家庭相比,收入相对较低,不少是多子女家庭;一些家庭生活场所与经营场所混在一起,有的孩子在卖东西的摊子上做作业,有的趴在床上做功课。2、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管理相对滞后。大多家庭家长文化程度不高,谈不上对孩子的悉心辅导;不少家长教育子女方法简单粗暴,有的家长整天忙于生计,子女教育放任自流,无暇顾及。这样导致“网瘾”少年,早恋在流动儿童中屡见不鲜,交通伤害,溺水死亡等伤亡事故在流动儿童中所占比例逐渐上升。3、流动儿童家长育人观念存

6、在不少问题。几乎所有的被调查的流动儿童家庭对子女的期望都是希望他们走出农村,生活在城市,而对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则比较漠视。4、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也令人担忧。有近20%的孩子有压抑感和被歧视感,认为别人看不起他们;有5%流动儿童则存在仇视心理和狂暴习性等。5、部分流动儿童的行为习惯比较差。有的不讲卫生,有的对学习抱无所谓态度,有的带有“纨绔子弟”习气,有的身上有“土财主”习性,有的甚至耍“山寨王”脾气,在学校当起了“班霸”或“校霸”。6、流动儿童学习适应与学科教学未有机融合。老师对流动儿童未特别关注,对流动儿童学习问题演尚未展开有效的调查研究,在学科教学中未对症下药,大多依赖在班主任的教学和班级

7、管理上。7、流动性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流动儿童小学读完要转四、五次学,要读四、五个学校。有近30%流动儿童不断面对新环境,其生活和学习面对不断的变迁,“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流动儿童也不例外,流动儿童中不少是属于弱势群体,他们被“淘汰”后或许就会成为新的社会问题。(二)解决学校对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儿童适应城镇生活和学习的机制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国家对流动儿童的教管不缺乏法律、政策上的支撑,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流动儿童适应城镇生活和学习在机制上依然没有得到完全保障。据我们了解,在县城社区没有建立流动儿童档案,对流动儿童融入县城的生活和学习没有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管理,相关部门也没

8、有将其对流动儿童的引导和管理纳入工作考核,社区对流动儿童管理的制度基本没有建立起来。学校对流动儿童适应城镇生活和学习的制度不够完善,教师对流动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关爱不够,对流动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上适应县城生活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整个社会对流动儿童搭建的适应城镇生活和学习的平台太少,培养流动儿童的适应城镇生活和学习的育人网络没有建立起来。这就要求学校进行全方位协调,构建和完善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儿童适应城镇生活和学习的有效机制。所以,对我校来说,对西部流动儿童城镇生活和学习适应性展开研究,解决的不仅仅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儿童适应城镇生活和学习的现实问题,也是解决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当前所面临的教育问题和

9、社会问题。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一)通过研究,让我校流动儿童适应城镇的生活环境,学会与人交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起对生活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完全融入我们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城生活。(二)通过研究,让流动儿童适应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学校的学习环境,完全融入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之中。(三)通过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地区(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流动儿童更好更快适应城镇学习和生活的有效策略,创建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儿童适应城镇生活和学习的育人氛围,构建起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儿童适应城镇生活和学习的管理机制。三、本课题的改革措施与活动(一)理论支撑本课题的研究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上,课题研究以学

10、生为主体,以儿童发展为核心,旨在促进流动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蕴涵着对流动儿童生命教育的重建与对人生命的尊重,昭示人们应该格外重视对流动儿童生活和学习的关注和关心。我们的课题研究建立在教育公平理论基础上的。在2012年(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期间,热点话题讨论不断,根据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展开的网络调查显示,在十大候选热度话题排行榜上,“教育公平”位居第四位。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让我们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流动儿童融入城镇生活和学习之中,就是教育公平的一种具体体现,就是对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的一种促

11、进。(二)本课题的改革措施1、研究措施:(1)研究人员进行文献资料的查阅,整理,学习。(2)通过网络技术和“校讯通”搭建研究人员、教师、家长、流动儿童和社区的交流平台。(3)采取问卷调查、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了解我校流动儿童在城镇的生活和学习情况。(4)学科老师对流动儿童学习情况开展细致的调查研究,将流动儿童的学习适应性教育有效地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去。(5)审视学校在流动儿童管理方面的制度,梳理出学校在流动儿童管理体制上的问题。(6)以活动为载体,以研究人员为主体,会同学校教师、关工委领导、社区管理人员、流动儿童及家长共同开展行动研究,如教流动儿童逛超市,坐公车,对流动儿童进行创卫知识培训等。(

12、7)邀请专家、教授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作专题学术报告,并对本课题研究给予指导、引领。(8)通过组织开展研讨活动,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形成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儿童适应城镇生活和学习的策略,构建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儿童适应城镇生活和学习的管理机制。2、本课题研究拟建立以下子课题:(1)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儿童在城镇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2)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儿童适应城镇生活和学习的策略。(3)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儿童适应城镇生活和学习的长效管理机制。(三)预计开展的活动设计活动安排活 动 内 容形成资料学期初学校一日常规学习、校史教育活动文本、图片学期初开展引导流动儿童坐公车、超市购物、为创“国家卫生县城

13、”作贡献等活动图片、影像每期两次开展流动儿童县城文化参观教育活动文本、图片、影像每期多次学科教师对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教育研讨会文本、图片、影像每期多次流动儿童礼仪教育活动文本、图片每期多次班主任流动儿童管理经验交流会文本、图片每期多次成立“流动儿童心理咨询室”,对流动儿童进行心理疏导文本、图片每期两次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文本、图片、影像每期一次开展流动儿童卫生知识讲座和义诊活动文本、图片每期一次开展流动儿童安全知识讲座、竞赛和安全演练活动文本、图片、影像每期两次开展流动儿童县城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文本、图片、影像每期一次开展流动儿童法制教育知识讲座文本、图片每期多次进行流动儿童家访文本、图片每期

14、开展本地儿童与流动儿童的结对活动文本、图片每期两次召开关爱流动儿童主题班会文本、图片、影像每期一次召开流动儿童家长会文本、图片每期多次成立“流动儿童之家”,开展“流动儿童之家”系列活动文本、图片每年一次开展流动儿童夏令营活动文本、图片、影像每期一次开展流动儿童“艺体周”活动文本、图片、影像每期一次开展流动儿童慰问活动文本、图片每学月一次评选流动儿童“幼旭之星”活动文本、图片每期一次开展“双优”流动儿童经验交流活动文本、图片每期多次开展流动儿童适应城镇生活和学习障碍的研讨活动文本、图片四、研究效果预测1、通过研究,使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儿童适应城镇生活的能力得到提升,具有乐观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养

15、成文明的行为习惯,社会公德和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2、通过研究,使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儿童融入城镇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之中,学会和教师、同学交往,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明显提高,学习成绩取得明显进步。3、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合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儿童更好更快适应城镇生活和学习的有效策略,学校管理理念得到优化,构建起一套高效的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儿童适应城镇生活和学习的管理机制。五、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1、课题领导组:成立以刘兴祥(合江县幼旭学校校长)为组长,黄立(副校长)、陈志刚(副校长)为副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组。2、学术顾问组:成立了以合江县教师进修校校长杨国虓为组长,教研室主任李世怀为副组长的学术顾问组,成立子以市教科所理论室主任宋明清为组长的专家指导组。3、课题组成员:向春梅、周丽、徐守新、裴正数、卢祖红、姚先群、刘娟等。(二)制度保障1、学校开始制订出台幼旭学校教育科研奖励办法,鼓励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工作。2、学校开始制定完善幼旭学校流动儿童登记制度,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管理,同时与班主任的绩效考核挂钩。3、学校开始制定完善幼旭学校流动儿童家访制度,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