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河南、内蒙古学习考察报告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1969157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赴河南、内蒙古学习考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赴河南、内蒙古学习考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赴河南、内蒙古学习考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赴河南、内蒙古学习考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赴河南、内蒙古学习考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赴河南、内蒙古学习考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赴河南、内蒙古学习考察报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赴河南、内蒙古学习考察报告州委、州政府:根据安排,为促进我州农牧业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我们从3月31日15日外出进行了考察学习。为了提高考察的针对性,我们事先向省农牧厅进行了咨询,并在网络上进行了查阅,选择了河南省漯河市、内蒙古赤峰市、呼伦贝尔市,具体考察了漯河市临颖县南街村、天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双汇集团等;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东园子村的规模育肥牛和雨润集团利源公司;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克林泰克奶牛标准化饲养场、海拉尔区哈克镇奶牛小区、鄂温克旗巴颜托海嘎查及草业公司,听取了当地政府的情况介绍,并分别召开座谈会。现将考察情况总结报告如下:一、基本做法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优势打造产业大龙头。三个地区

2、发展大产业的总体思路一致,内容和形式各有侧重。漯河市地处中原,气候条件优越,发展历史悠久,种养经验先进,农产品资源极为丰富,同时具有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走出了一条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发展路子。其畜牧业主要是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的生猪、禽类舍饲养殖,并由此发展相关产业及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500多家,总资产超过160亿元,打造了双汇集团、南街村集团、北徐集团、龙云集团、天翼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其中,有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15家业、市级61家。形成了粮食深加工、肉类精加工、蔬菜加工和饮料制造四大主导产业体系。赤峰市翁牛特旗是一个半农半牧地区,

3、依托丰富的饲草料和秸杆资源丰富,着重发展了以舍饲半舍饲为主的育肥牛产业,并以项目为载体,千方百计招商引资,从主动接受辐射发展到引进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形成了以肉乳加工、畜产品流通和饲料加工为主的产业化格局。目前,已有肉乳加工企业24家、畜产品流通企业3家、饲料加工企业6家,初步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覆盖全旗的畜牧业产业化格局。呼伦贝尔市虽然拥有特别丰富的草场资源,但仍然突出发展了舍饲半舍饲养殖业,其牲畜总量1550万头只,舍饲养殖量达到1000万头只,占%。在此基础上,按照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战略,以乳肉加工为突破口,重点抓好龙头企业的改组、改造,扩大加工规模,先后扶持壮大了光明、三

4、元、伊利、洛娃、雀巢集团等乳业龙头和上海元盛、草原兴发等肉业龙头。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延长了产业链,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畜牧业效益的提高。20XX年全市鲜奶加工能力已达110万吨、年屠宰加工量达500万羊单位;年销售收入百万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119户,实现工业增加值近24亿元、利润亿元,带动农牧户12万户。依托龙头企业建设大基地。漯河市依托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了以生猪为主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依托食品加工企业,建设了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依托蔬菜加工企业,建设了以无公害蔬菜为主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赤峰市和呼伦贝尔市主要围绕农牧业优势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着力建设集

5、约化、标准化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重点扶持了一批专业户、专业村和专业乡镇,促进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形成了优势农畜产品生产区和产业带。如,育肥牛专业村、种草专业户、奶牛养殖小区、奶牛带等。围绕企业加基地建设社会化服务新体系。1、大力发展中介合作组织。以专业合作社、生产协会等为主要形式的中介服务组织是农牧业产业化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抓好基地建设的同时,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社、生产协会等中介合作组织,不断完善其内部组织结构,健全规章制度,真正办成“民办、民管、民受益”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重要力量。如,赤峰市乌丹镇东园子村的规模育肥牛就得益于协会的发展

6、。东园子村有513户1938人,耕地1664亩。该村从90年代开始育肥牛,虽然经过多年滚动发展,但由于资金、技术、信息、服务、销售等方面的限制,育肥规模和效益一直不显著。20XX年,乌丹镇党委、政府与金融部门协作,成立了东园子村信用互助协会,协会成员自愿组合,规模在30户以上;由协会成员共同出资建立风险信用基金;金融部门出台减息优惠政策,简化手续,随时借贷,随贷随还;政府在项目、资金等方面给协会优先,并引导扶持协会与龙头企业建立购销协作关系;协会成员在信息、技术、服务、营销等方面比非协会成员享有优先的权利。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使该村育肥牛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该村现有养牛户已达369户,安置本村

7、劳动力400人,雇佣外来劳动力270人,年消化玉米秸杆1000万公斤、糖花饲料600万公斤,年出栏育肥牛1万头以上,纯收入1000万元以上,仅此一项年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协会成员的收入明显高于普通农牧户,而且实现了育肥牛的四季均衡出栏,成为闻名的育肥牛基地。再如,巴彦托海嘎查的奶牛协会,采用了“党支部+协会”的组织形式,乔玉芳同志既是村党支部书记,又是奶牛协会会长,协会下设6个不同的小组,分别由党员和协会的经济能人担任各小组组长。这种组织形式,既加强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又发挥了协会经济能人的带头辐射作用,这既是一种强强联合,也是一种优势互补。党的村级组织与协会合作组织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8、水乳交融的关系。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通过协会管理小组,小组带领牧户,把党支部和协会有机结合起来,使村党支部的工作有效地延伸到了经济活动中,不仅实现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有效对接,带领群众走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而且提高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党支部+协会”还在扶贫解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年前,巴彦托海嘎查还是一个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落后牧区小村,“党支部+协会”通过党员和贫困户结对帮扶的办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大面积的贫困人口稳定走向温饱和小康,使这个贫困村一举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成为全旗第一个奶牛示范小区,第一个由牧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的嘎查。20

9、XX年嘎查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30万元,牧民人均纯收入近7000元。嘎查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嘎查奶牛小区被中国奶牛协会授予“全国奶牛养殖示范小区”荣誉称号。2、高度重视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如,漯河市开展的“五个十”工程:每年引进10个新品种、推广10项新技术、建立10个示范点、联系10所大专院校、培训农民10万人次。再如,赤峰市建立了疫病防控、良种繁育、技术服务和饲草供给等四大体系,为农牧业的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3、加大投入,拓宽投融资渠道。在投入上,除了依托国家项目,不断增加地方财政支农预算,引导鼓励群众增加投入外,还通过与金融机构的有效衔接,获得了金融机构的大力

10、支持。如,呼伦贝尔鄂温克旗政府,打破常规,给当时的贫困村巴彦托海嘎查借贷了200万元启动资金,村里用这200万元建设了一个免烧砖厂并修建了一批暖棚,再把砖厂和暖棚作为抵押,向金融机构贷款,用贷款购买生产母畜,通过对200万元资金的滚动利用,使该村经济发展步入了良性轨道。在此,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服务职能得到了最有效、最真实的体现。探索建立土地草原流转新机制。第一种方式是租赁经营。这是依托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发展的一种土地流转模式。如,漯河市天翼公司、胡桥公司等高新技术龙头企业,通过反租倒包农户土地,发展“名优特稀”林果花卉示范园区,吸引农户进园生产经营,使农户不仅从租赁土地中获得稳定收益,还可通过发展

11、高效农业获得丰厚回报。目前,该市已基本构建起“以企带村、以点带面”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有70%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户均年增收4000元。第二种方式是委托经营。主要是亲戚、朋友之间通过转包、租赁、委托等形式进行的,利益分配通过协议确定。这种类型很少,关键是真实收益难以确定,导致利益分配矛盾较多。第三种方式是联户经营。草畜双承包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牧户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方式表现为一种体制性障碍,滋生出许多矛盾和问题。如,草场的零散分割不利于提高草场利用率和规模效益,草原生态进一步恶化;牲畜种群结构遭到破坏,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治受到影响;“小而全”的牧户经营方式阻碍向集约化、专业化、产业

12、化方向发展的进程;牧户间出现了贫富分化,饲草料自给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经济活动中协作与联系减弱,小农经济与大市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突出;牧民与政府、市场之间缺乏中间桥梁,政府服务渠道不够畅通。联户经营是以基础设施好,草场集中连片,经济实力相对雄厚,具有较强管理水平和经验技术的牧户为主体,本着自愿原则把草场集中联片,进行协作经营。联户经营实行统一规范利用草场、统一确定养殖品种和数量,统一制定投入和利益协议分配等经营管理办法。从赤峰市尝试的情况看,联户经营表现出如下优势:一是扩大了生产单位的草场规模,实行划区轮牧,使科学利用草场资源成为可能。二是畜群规模合理,牧业生产的周转开始出现了良

13、性循环。三是畜牧业经营方式逐步走向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化道路。四是有利于种植优质牧草、建设饲草料基地、实施划区轮牧等有效措施,提高了草场产草能力。五是在资金投入、技术应用、机械化生产、品种改良、畜群防疫、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协作经营得到加强。六是能人的牵头作用得到发挥,科学饲养、科学经营,逐步走向专业化、质量化的发展道路。目前,联户经营最核心的问题是收益分配,由于理财机构不健全、收入透明度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种经营方式的巩固。进行牧民生产区和生活区适度分离试点。这主要出现在呼伦贝尔市有些地区。牧民生产区和生活区的适度分离已逐步成为一种趋势。纯牧区的牧民,因为思想观念的进步和基础设施建

14、设的条件限制,普遍开始把孩子送向乡镇或县城学习,老人因照顾孩子学习或方便生活的需要也由村社向乡镇、县城集中居住,有条件的村社甚至开始在县城统一建造住宅,典型的如巴彦托海嘎查,因为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大,离城市较近,其牧民几乎都实现了在城市居住的目标。二、主要经验及启示经验和启示之一:改革生产方式,走草原畜牧业与舍饲半舍饲相结合的路子是畜牧业获得规模效益,促进畜牧业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内蒙古牧区生产方式变革的最大特点是:草原畜牧业向舍饲畜牧业过渡并已大见成效。纯粹的草原畜牧业,由于天然草地的产草量有限,草畜矛盾突出,生产的快速发展和生态保护难以统一,导致草场载畜量难以提高,牲畜规模有限

15、,出栏速度慢,难以适应集约化产业化的要求。依托大量饲草料和丰富秸杆发展舍饲半舍饲养殖,因带有明显的育肥性质,缩短了牲畜生长周期、扩大了总体规模,促进了基地建设和发展,能吸了引龙头企业,提高了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和能力,提高了畜牧业集约化产业化水平。经验和启示之二:转变经营方式,实现企业和产业对接是农牧业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核心。1、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发展。各地都把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作为重点来抓,分别采取加大资金扶持、项目优先、政策优惠、工厂建设用地无偿划拨等一系列措施,引进培育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建立完善了农畜产品和市场的对接。同时,按照“抓中间、促两头”的发展思路,加快专业化生产基地建设

16、,重点扶持特色农畜产品生产专业户、专业村和专业乡镇,并以基地为抓手,推动了龙头企业发展,刺激了农牧民生产发展。2、发展中介组织。中介组织能使农牧户与加工企业实现有效对接,在农牧业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中介组织主要是群众自发组建的,大多以协会的形式存在,协会成员在信息、技术、服务、营销等方面享有优先权,收入也普遍高于非协会成员。通过协会,紧密了农户与企业之间的联结,建立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而且大大提高了农牧业集约化产业化水平,实现了农牧户和企业的双赢。3、积极探索土地草原流转新机制。土地草原的流转机制多处于探索试点阶段,概括地看,主要有三种模式:租赁经营模式、委托经营模式和联户经营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特点,其发展层次和水平、适应范围和类型都各不相同,但都是对零散土地草原实行规模化经营的有效尝试和探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零散土地草原产出低、效益低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群众增收的目的。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联户经营方式虽已具有股份制的雏形,但仍处于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