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725传播学原理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390990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725传播学原理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冲刺密押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725传播学原理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冲刺密押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725传播学原理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冲刺密押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725传播学原理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一、概念题1 默多克【答案】默多克(RupertMurdoch )是跨国报纸及影视实业家。他起家于澳大利亚,创办澳大利亚人报,后转战英美,他的摩下有久负盛名的英国高级报纸泰晤士报、大众报纸太阳报,控股英国天空广播公司; 美国纽约邮报,美国第四大广播网福克斯,执掌传媒帝国新闻集团。新闻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媒体集团,亦称为“默多克的传媒帝国”。默多克过度追求利益、报纸过度煽情的风格受到了西方新闻界的批评。 2 氏仔报【答案】氏卜报又名进奏院状报、朝报、邸状、邸吏状、邸吏状报等,邸报是其通称,是指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

2、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它发源于唐代的进奏院状报,在宋代开始被称为“邸报”,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邸报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社会的产物,是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内容受到当局严格的控制,主要涉及皇帝的诏旨、皇帝的起居、官员的任免、臣僚的章奏,战报及刑罚等。宋代邸报的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一般士大夫知识分子。 3 新闻报【答案】新闻报创刊于1893年2月17日,初创时日出对开1张。该报初为中外合资性质,后来全部股权归英商丹福士所有。著名报人蔡尔康任主笔,撰写该报论说达半年之久,后因意见不合而离去。1899年美国人福开森买下新闻报,聘汪汉溪任总理,金煦生为总编。新闻报一创刊,就同申报展开竞争。

3、该报采取低价推销办法,报费每日售价铜钱7文,较申报便宜1文。在广告业务上,新闻报出版之初,上海各剧场海报都只登于申报一家,新闻报派人前往,主动兜揽,遭到拒绝,于是,故意乱排海报,以假乱真,造成混乱,迫使各剧场主动送刊广告。1893年12月,新闻报开始出版画报单页,随报附送石印画报以争取读者,开我国日报定期附送画页的先例,每月还加送总目1张,以便读者装订。在此基础上,新闻报于1894年4月创刊新闻报馆画报。1894年,新闻报刚刚出版一年,发行数字就已由初创时的300份增加到3000份,仅次于申报位居第二。 4 王芸生【答案】王芸生开始为益世报写稿。1928年,王芸生担任商报总编辑。后被张季鸳发现

4、,请进了大公报编辑部,负责编地方版新闻。1931年9月至1934年4月,王芸生完成了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一书,1935年,王芸生被提拔为大公报编辑主任。1936年4月,到上海任大公报上海版编辑主任。1938年)2月1日,大公报重庆版发刊,王芸生任渝馆总编辑,社评委员会主任。1941年9月,张季莺病逝,王芸生就任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在大公报的工作是辛苦的、勤勉的,在新闻编辑、采访,尤其是新闻评论的写作方面,是有贡献的。 5 “四社”【答案】“四社”是指包括时事新报大陆报大晚报和申时电讯社在内的报业集团。申报经理张竹平1924年在上海成立“申时电讯社”,成为中国现代影响较大的私营通讯社。后合资收购时

5、事新报和英文大陆报,并于1932年集资创办大晚报,成立了一个联合办事机构,即人们称之谓“四社”的报业组织。时事新报、大陆报和大晚报三报是股份有限公司,申时电讯社为张竹平独资经营。1934年“四社”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改组后业务又有发展,各地访员增至30多处,每日收发稿件达6万余字。是年10月1日,本埠新闻增发午稿,供各晚报采用。1935年“四社”被孔祥熙劫夺。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前夕停止活动。1946年6月6日恢复活动。 6 议程设置【答案】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即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最早提出“议程设置理论,。他们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

6、“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从考察大众传播在人们的环境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入手,重新揭示大众传媒的有利影响,为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重要的作用。“议程设置理论”中所包含的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的观点,把西方主流传播学长期以来力图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一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重新摆在人们面前。 7 “三一”事件【答案】“三一”事件是在港英政府当时抑“左”护“右”、亲美拥台的立场下,“左”派报纸与港英当局发生冲突的结果。1951年12月,香港九龙东

7、头村发生一场大火,使16000多人沦为灾民,因为这一地区的居民多为爱国拥共的工联会会员,他们怀疑大火是有目的的纵火案,遂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大公报、文汇报、新晚报也大造反对港英当局的舆论。中共华南分局对此十分支持,决定于1952年3月1日派出慰问团到香港支持灾民的斗争。因此,3月1日这一天,港英政府如临大敌,明令禁止慰问团入境,而周恩来总理得知消息后,命令广东有关部门火速拦截慰问团,不准慰问团去香港; 同时通知新晚报立即刊登慰问团不再来香港的消息。但聚集的群众并不知内情,与港英警察发生了大规模冲突,警察开始射击造成多人伤亡,史称“三一”事件。 8 报禁、台湾报禁【答案】“报禁,是指台湾当局

8、为加强对新闻事业特别是报刊的控制,于20世纪50年代作出的“限证、限张、限印”的规定。限证即当局严格控制登记证,压制新闻事业规模; 限张即限制报纸的张数,控制其内容和业务的发展; 限印即控制其印刷地点和发行场所。以上“三限”被台湾新闻界称为“一报三禁,这构成了“报禁”的具体内容。这以后的三十多年中,除了1952年10月10日批准创办了一份由台湾“国防部总政治部”主办的青年战十报之外,台湾当局没有再批准过任何一份创办新报的申请。直到80年代,“报禁”才逐渐被解除。 9 国际新闻社【答案】国际新闻社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间通讯社,简称“国新社”。1938年,在周恩来的指导下,以中国青年

9、新闻记者学会会员为骨干,采取合作社形式,在武汉成立。同年10月20日在长沙成立并对外发稿,主要创办人和负责人有范长江、胡愈之、刘尊棋等。11月,迁至桂林并设总社,成为全国性通讯社,正式对国内外发稿。1939年,香港原有的国际新闻社并入,改为分社。同时,在重庆设立办事处。“国新社”在政治上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集中了一批进步的新闻工作者,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通讯社。稿件以通讯为主,向国内和海外华侨报纸发稿,影响很大。1941年皖南事变后,桂林和重庆两社在国民党的迫害下关闭,香港分社活动到太平洋战争爆发。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新社”在香港重建,继续发稿,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新民报晚刊【答

10、案】新民报晚刊是一家政治上“居中偏左、遇礁即避”的民营报纸,1946年5月1日创刊于上海。该报在创刊时便确定了一要进步、二要保全的办报方针,新闻报道采取“超党派”的立场,不论要闻版、本埠版,基本上采用本报记者自己采访的新闻稿,而不采用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的稿件。对于一些重要的政治军事消息,大多根据新华社广播稿改编,以本报南京、北平专电形式发表。解放后,新民报晚刊继续出版,1958年4月改名为新民晚报。 二、简答题11关于受众的“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的理解。【答案】1960年,美国学者克拉伯在大众传播的效果一书中,将受众的选择性心理归纳为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三个方面。三个方面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它们像保护受众的三道防线,从外到内环绕受众,抵御负面信息。(1)选择性接触,又称选择性注意,是指受众在接触大众传播活动之际,并不是不加区别地一、概念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