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单元训练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214151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单元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单元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单元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单元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单元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单元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单元训练(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专题单元训练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一 选择题1 今天我党大力倡导“以德治国”,对此,我们可以继承发扬儒家学说中的( )A “和为贵”和“仁”的思想 B 农本思想C 有教无类的思想 D “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2 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 )A 否定了君主专制 B具有民主政治的性质 C 适应了君主统治的需要 D 代表了人民的利益3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4 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 “仁者,爱人” 贵贱有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教

2、无类A B C D 5 “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 ( )A 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6(2007年廊坊)在历史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3、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7 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yet,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 ”,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舟和水,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确的回答应是( ) A Li Er B Zhuang Zhou C Meng Ke D Xun Kuang 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离,高下相倾”,对老子的这一思想,理解不准确的是( )A 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B认为人类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 C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

4、方面 D认为矛盾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9 下列各项,不属于墨子观点的是( )A 民贵君轻 B人应互爱互利 C 反对掠夺战 D提倡节约,反对浪费10 以下哪种观点不属于老子的主张( ) A无为而治 B守静 C齐物 D天法道,道法自然 11 下列引文中,符合道家主张的是( )A“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 B“严刑重罚也,可以治国也” C“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才能则举之” D“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12 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 ) 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问题 B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 C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的建议 D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

5、一统”13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 B C D 14 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是小,失节是大.”这种观念源于理学提倡( )A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B 道不行,百世无善治C 存天理,灭人欲 D 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15 文天祥抗元被俘,宁死不屈,以正气歌明志。他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思想是( )A 道学 B 佛学 C 理学 D 心学16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

6、,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赞颂商鞅,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17 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有( )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A B C D 18 理学家所谓的“天理”包括哪些内容( )世间万物的本原 “三纲五常”等儒家道德伦理 “人心”或人的思想意识 “气”或世间万物A B C D 19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种观点( )认为宇宙统一于“心”,即意识 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把宇宙中的某种精神力量作为世界的本原 是主观唯心主义A B C D 20 朱熹提出

7、“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 社会发展规律 C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21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 A 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 有理而后有气 C 宇宙便是吾心 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22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思想家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23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君主专制集权 B反对封建私有制 C要求建立平

8、等社会 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24王阳明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根本意图是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C克服“私欲”,恢复心体无善无恶的本来面目 D修身养性,崇尚道德25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A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B顾炎武的日知录C李贽的续焚书 D王夫之的船山遗书26明清时期出现反对君主独裁的进步思想的根本原因是A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B君主专制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27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A孟子、

9、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28 下列属于黄宗羲思想主张的是A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B “ 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 C 天下为主,君为客” D “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29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A 经世致用思想B 君主批判思想C 自由平等思想D 重农抑商思想30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共同点包括( )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彻底批判传统儒学的思

10、想体系 主张彻底推翻封建统治A B C D 二 非选择题31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材料二 董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转移,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言所行,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11、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明)李贽藏书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并指出两种思想的不同境遇及原因(2)据材料三、四,指出李贽的观点同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32 材料一 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二 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 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四 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

12、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朱熹和王守仁关于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的西传,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其中促进了远洋航行和美洲的发现的发明是 A、印刷术 B、火药 C、造纸术 D、指南针( )2、一位军事迷曾阅读过关于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的资料,你认为这些火器最早出现在 A、汉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3、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欧洲人开始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