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义:专题二 第5课 进 学 解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016115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义:专题二 第5课 进 学 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义:专题二 第5课 进 学 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义:专题二 第5课 进 学 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义:专题二 第5课 进 学 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义:专题二 第5课 进 学 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义:专题二 第5课 进 学 解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义:专题二 第5课 进 学 解 Word版含答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说”是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早期的“说”是战国时代策士进言献计的“游说”之辞。汉以后出现了以“说”命名的文章,用来说明或申述事理。徐师曾文体明辨云:“说者,释也,述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唐宋以后,以“说”命名的文字除了具有理论性文章的特点外,更偏重于说明和阐释。这类文章一般具有篇幅短小,行文自由的特点,或阐明事理,或抒写生活中的感触,或记读心得,近似于现在的杂文、杂感,所以亦称这类文体为“杂说”。韩愈的师说马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周敦颐的爱莲说等,都是“说”这种文体中的名篇。“杂说”可以说是一种议论文,是杂文最早的形态。四库全书总目录杂家类一说:“杂家之义

2、广,无所不包,议论而兼叙述者谓杂说。”另外,因为杂说文体比较灵活,有些文章并没有以“说”命题,但也属于杂说文体。如韩愈的进学解。“解”也是文体名,指那些解释疑难的文章。“解”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作者借问答方式,先借假托者之口提出某些疑问,然后自己加以解答,借此表明身世,发泄某种不平或发表某种观点。汉代扬雄的解嘲开此类文章之先河,韩愈的进学解就集中体现了这类文章的特点。由于这类文章的写作多从作者的生活感受出发,表达了作者的某种思想倾向或感情,因而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另一类是具有解说性质的文章,如解释书中的某些语句或问题等,这类文章在于它的学术价值,一般不具文学色彩。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

3、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攘鸡揠苗助长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汉魏以后,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宋时期,寓言文学有了显著的进步。除民间口头创作之外,又出现了大量的文人创作。如柳宗元黔之驴、苏轼日喻等,都文辞婉转、含意深远,充分显示了寓庄于谐、发人深省的幽默风格,以及一般寓言文学那种一针见血、尖锐锋利的战斗性。第5课进_学_解走近作者韩愈(见原毁)相关背景韩愈仕途坎坷,大起大落;几次起落都是由于参与政治、关心时局,对朝政发表

4、意见而遭受打击的。这样的经历使他对读书人的遭遇,对人才使用问题非常重视。因此,他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了著名的论点“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他认为文章著作,往往都是作者自鸣其不幸的产物。进学解写于元和八年(813),也就是韩愈由“职方员外郎”再度被贬为“国子监博士”的时候。根据旧唐书韩愈传记载:“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显然这是韩愈有感于自己的仕途遭遇,而抒发自己遭到贬斥不被重用发牢骚的一篇文章。所谓“自喻”,就是自鸣心计和自我解嘲。题目“进学解”的“进”,即长进、进步;“学”,包括“业”与“行”。“业”指学业、事业,“行”指德行、品第。“解”,辩解,论析。“进学解”,

5、意谓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作者指出增进业、行的方法在于“勤”与“思”,目的是“业精”“行成”。文意感知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作者反复强调学子要埋头进德修业,不必考虑有司的明不明、公不公以及自己今后的遇不遇,从而曲折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不得志的牢骚,也暗寓着对当时执政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不明的讽刺。思维导图一、通假字1登崇畯良同“俊”,译为“优秀”2冗不见治 同“现”,译为“表现”3校短量长 同“较”,译为“比较”4不繇其统 同“由”,译为“由着,遵从”5踵常途之促促同“役役”,译为“劳苦”6班资之崇庳 同“卑”,译为“低

6、下”二、古今异义1国子先生晨入太学古义:唐代对国子博士的尊称今义:老师;对知识分子的称呼;称别人的丈夫或对别人称自己的丈夫2刮垢磨光古义:培养造就人才今义:打磨光滑3张皇幽眇古义:张大,引申为阐发 今义:慌张,惊慌4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古义:深远博大。含褒义今义:形容无知无识,混沌糊涂。含贬义5春秋谨严,左氏浮夸古义:文辞华美。含褒义今义:虚夸,不切实。含贬义6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古义:一种传授经学的官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7窥陈编以盗窃古义:抄袭剽窃今义:用不合法的手段秘密取得8指前人之瑕疵古义:这里指职位在自己之上的人今义:古人或以前的人三、一词多义1立2治3披4劳5辞6修7行8于四、词类

7、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国子先生晨入太学在清晨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每月每年、年年(2)名词作动词补苴罅漏填补踵常途之促促走、跟随2动词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乘马从徒使跟从3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名词细大不捐小的大的事情投闲置散无关紧要的位置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1)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者,也”表判断)(2)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者,也”表判断)2被动句(1)暂为御史,遂窜南夷。(动词“窜”表被动,被贬之意)(2)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见于”表被动)3省略句逃谗于楚,废死(于)兰陵。4状语后置句辙环天下,卒老于行。(状语“于行”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行老”)5宾语前置

8、句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惟是”宾语前置的标志)1找出表达作者关于“进学”的主要观点,并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明确:“进学”的主要观点是“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作者通过“精”与“荒”,“成”与“毁”两两对比,鲜明地指出了精进学业和成就品行的关键,语言精辟,观点鲜明,发人深省。2学生针对先生的训示,进行了有力的反驳,可分为几层?明确:分两层。第一层从“先生欺余哉”至“可谓成矣”。学生赞颂先生业精、行成。第二层从“然而公不见信于人”至段末。指出先生“无幸”被重用,遭遇可悲。3“诸生”是从哪几方面对“国子先生”给予评价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确:治学之勤恳;儒学的功绩;文章的境界;

9、为人的成功。诸生从四个方面对先生进行了高度的评价。但是他在公务上得不到别人的信任,私交上得不到朋友的帮助,仕途坎坷,进退无由,甚至落得对家庭都不能保证妻儿无饥无寒的悲惨境地。这种局面是怎么造成的?显然不是因为先生和许多无幸获选者一样的学业不精、德行不成。虽未直斥有司之不明、不公,但已隐含此意。4关于人才,韩愈在他的杂说中的马说篇就有了自己的看法,在进学解中他又是怎样看待人才的呢?请结合文本分析。明确:作者在进学解中列举了不同木材有不同的用途,良匠可以各尽其材。不同的药材能治不同的疾病,良医可以用其特性治病,可以药尽其用。接着列举了古代圣贤虽各有所长,但均未能见用。说明不论什么样的人都有特长,但

10、材有高低,术有短长,只要有识才之人,就可以用其所长,发挥作用,否则未能见用,不是人才不好,而是不遇明世。他这种思想和“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立论完全一致,同样是说人才的使用,其意思是说掌权的人应该知人善任,否则天下人才虽多,亦不见用,反而说天下无才,岂不荒谬?他这种思想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写法鉴赏1文章幽默中见深刻,含蓄中显丰赡讽刺和批判是这篇文章的基调。本文用问答对话的形式写别人嘲讽自己失意,自己就进行解释,借以发泄牢骚。针锋相对的解释,表面心平气和,字里行间却充满了郁勃的感情,也反映了对社会的批评。作者“投闲置散,乃分之宜”的引咎自责,是反话正说,另有寄托感慨,讽刺用人制度的不合理,十分

11、巧妙。反语的运用,使讽刺不仅寓巧于朴,诙谐幽默,而且形神毕肖,冷峻犀利。2巧用排比加强气势,显示力量如“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是四句一个排比。“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先说“姚、姒”,指尚书中舜和禹的文章,更讲它们的风格;次说尚书中商和周的文章,更讲它们的风格;三说春秋,更讲它的风格等。这样用八句构成六个排比。素材挖掘“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劳,荒疏在于嬉戏,德行的成就在于深思,毁坏在于因循苟且。这句话看来平常,却说出了学习成败的规律,现在已经成为大家

12、熟悉的学习格言,不少人把它作为座右铭,激励自己前进。应用角度“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是文章的一个主要论点,文章肯定、赞叹了韩愈治学之勤苦,弘扬儒教之功绩,文学创作成就之巨大,为人耿直、方正。从而,为“业”与“行”立下具体可行的榜样。一方面勉励弟子进学,盼望世人进学;另一方面也表示自己虽遭贬斥,仍立志进学的决心,表现出修身致用,对于道德文章积极进取的精神,鼓舞了当时及后代的许许多多读书人。这则材料可以用在“学与思”“勤奋与懈怠”等作文中。(时间:40分钟分值:59分)一、基础达标(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皇幽缈张皇:张大,引申为阐发B

13、细大不捐捐:舍弃C头童齿豁童:秃D左氏浮夸浮夸:虚夸,不切实际解析:选DD项,浮夸:指文章多有夸张和形象性描写,文辞华美。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校短量长B冗长见治C计班资之崇庳 D乘马从徒解析:选DA项,“校”同“较”,比较;B项,“见”同“现”,表现;C项,“庳”同“卑”,低下。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组是()拔去凶邪补苴罅漏张皇幽眇障百川而东之诗正而葩乘马从徒名一艺者无不庸月费俸钱A/B/C/D/解析:选A形容词用作名词,凶险邪恶的人,精深微妙的文理;名词用作动词,填补,具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止,使跟从;名词用作形容词,辞藻的华美,名词作状语,每月。4下列

14、句子句式特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省略句B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 介宾短语后置句C然而公不见信于人 被动句D寻坠绪之茫茫 宾语前置句解析:选DD项,定语后置句。5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文假托先生劝学、生徒质问、先生再予解答,故名进学解;实际上是感叹不遇、自抒愤懑之作。B第一段是国子先生教诲学生的第一句话,激励学生应在“业”和“行”两方面刻苦努力,这也是韩愈认为的主观修养的重要方面。C第二段写学生针对国子先生的教诲提出质问,从三个方面进行有力的反驳。文章从肯定到否定,显出波澜起伏之美。D第三段写国子先生针对学生驳诘的辨析,其中先以工匠、医师为喻,说明“宰相之方”在于用人能兼收并蓄,量才录用。解析:选CC项,“从三个方面”错误,学生从四个方面进行反驳。6把下面的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