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844762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7.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列表格内。1下图是鸦片战争爆发背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按顺序应该填写的内容是A鸦片走私、财政危机、入超、出超B开埠通商、民族危机、宗主国、殖民地C开埠通商、自然经济解体、商品倾销、原料出口 D鸦片走私、民族危机、出超、入超2.在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中,针对货物进出口税率,分别规定为“中国日后欲将税例更变,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和“应与佛兰西会同议允后,方可酌改”。这些条款规定表明A适应了西

2、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 B中国闭关锁国政策宣告破产C列强获得与中国同等的关税制定权 D中国由此丧失了关税自主权3.林则徐在给英国女王的信中写道:“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观历次进贡表文云:凡本国人到中国贸易,均蒙大皇帝一体公平恩待等语,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所由以富庶称者,赖有此也。”这反映了林则徐A.主张与英国通商贸易 B.坚持“闭关锁国”政策C.熟悉英国的政治制度 D.具有“天朝上国”思想4.南京条约第十条规定:“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的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这一规定A.使中国获得了与英国平等的地

3、位 B.使中国关税征收逐步制度化C.导致中国关税收入开始大量流失 D.使鸦片贸易在华得以合法化5.1860年10月19日,即英军焚毁圆明园的第二天,咸丰帝命令奕等人“将退兵各层,迅速定议画押换约”。主持和局的奕就在当天晚上赶忙按照侵略者要求,分别与英法两国公使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签订了北京条约。由此可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A.从经济上重创清政府 B.掩盖了其抢劫的罪行 C.迫使清政府最终屈服 D.弥补了战争军费开支6.黄埔条约第二十七条规定:“凡有佛兰西人与中国人争闹事件,系中国人,由中国官严拿审明,照中国例治罪,系佛兰西人,由领事官设法拘拿,迅速讯明,照佛兰西例治罪。”这一规定A.保证了中

4、国与法国地位平等 B.有效避免了双方之间的冲突C.调和了中外法律制度的矛盾 D.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7.直接受太平军威胁的清朝地方官员曾国藩、李鸿章等人认识到,在军事上,太平天国借用了西洋技法,因而需“借洋兵助剿”;在中央的奕、桂良等人也力主改变国策,向西方学长技。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A.加速了清政府统治的瓦解 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C.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D.获得了知识分子群体的支持8.右图为19世纪由中国官方制作的勋章,颁发给参与镇压内乱有功的洋员。据此推断,此勋章可以见证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甲午战争9.洪仁玕在资政新篇里论述:“禁

5、一切生熟黄烟鸦片,先要禁为首者,渐次严禁在下,绝其栽植之源,遏其航来之路,或于由洋入口之烟,不准过关。走私者杀无赦。”材料从客观上说明A.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B.鸦片战争后鸦片输入的猖獗C.太平天国脱离当时中国实际 D.洪仁玕将禁烟作为首要任务10.法国外交部(1856年11月4日)的照会中提到:“除因杀害马赖神父而要求正当的赔偿外,还打算命令帝国政府的公使和英、美全权代表在一起,采取行动要求修约。”这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A.列强蓄谋发动 B.法国单独策划 C.因为赔偿引起 D.因为宗教引起11.鸦片战争后的西方传教活动同以往相比,有了明显的不同,民教冲突不断,教案频发,最终爆发了规模浩

6、大的义和团运动。造成这一时期“教案频发”的主要原因在于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族危机严重激化了民教冲突C太平天国运动宣扬拜上帝教 D中国民众固有的仇洋排外心理12.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以下各项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内地经商 B允许外国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义和团运动后“惩办首祸诸臣” D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13.有人在评价辛亥革命时说:“革命本身是流血是破坏,但辛亥革命最后走向了和平解决,这里面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这里的“智慧”是指A.袁世凯玩弄政治权术 B.革命派力主民主共和C.各派力量的相互妥协 D.西方列强的推波助澜14.“在思考中国

7、的这场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其他任何战争的时候,笔者必须明白,中国并不是由一个民族构成的,而是由一群人组成的。实际上中国像一个百孔千疮的沙袋,一拳击去,沙子四处飞溅。”作者在此认为中国“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是A.中国人缺乏民族意识 B.中国军队战斗力涣散C.君主专制体制的落后 D.清政府备战组织不力15.研究发现,“义和团开始广泛宣传拆毁铁路、电线杆,正是在列强以战争胁迫清政府镇压义和团的时候”。这说明义和团的这些行为A.是国人盲目排外的反映 B.是蓄意破坏财产的罪行C.是取得军事胜利的需要 D.是引发列强侵华的根源16.一位西方历史学家说:到这个时候,“它(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

8、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中国沦落至此地步是因为签订了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7.申报作为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民营华文报刊,一直由中国人主笔。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进行了大量的跟踪报道和专题评论。对于众多中国战败的消息,申报都认为不可信,或者就评论说“此语得自倭人,未足信”。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报馆编辑缺乏职业素养 B.强烈民族情感的表达C.日本报纸经常胡编乱造 D.政府控制舆论的结果18.具有近代意义的中国海关是在晚清的动荡格局中形成的。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引入海关的官吏制度建设,建立起录用制度、薪俸与福利制度

9、、晋升制度和监督与惩戒制度。这套制度由于机制健全,组织严密,持续有效地运行了八十年。这说明A.西方列强主动帮助清政府 B.中国海关必须依靠英国人C.晚清制度开始逐步现代化 D.近代中国海关被英国控制19.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积极推动外使觐见礼节的改革,曾经为德皇制作宝星勋章,亲撰致日本国书,召见伊藤博文。这些做法反映出光绪皇帝 A.彻底摆脱了华夷秩序的束缚 B.在程式上向近代外交靠拢C.向往德日两国的君主立宪制 D.希望为变法争取国际援助20.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政体采用美国式的总统制,但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却将总统制改为法国式的内阁制。这一修改A是当时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B避免了政权的频

10、繁更替和政局动荡C体现了孙中山政治理念的改变 D反映了革命派有“因人设法”的嫌疑2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曾指出,近代中国经历了从忠君爱国到抑君爱国再到叛君爱国的过程。最能体现这一过程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D.太平天国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22.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后,出现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一些北洋军阀也参与了进来。上述现象表明五四运动属于A.资产阶级运动 B.社会主义运动C.民族主义运动 D.自由主义运动23.宋教仁说:“我们要停止一切运动,来专注于选举运动我们要在国会里头,获得过半

11、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可以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退而在野,也可以严密地监督政府,使它有所惮而不敢妄为”宋教仁此说的法律依据是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24.有学者认为:“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搅和在一起是近代中国政治体制转型的一个重要特点。辛亥革命基本完成了前一个历史任务,但没有完成后一个历史任务。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局限性就在这里。”此处的“历史贡献”是指A.实现了民族独立 B.推翻了满清贵族的统治C.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 D.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25.五四知识分子认为,“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

12、国民政治也”。这反映的五四精神是A.爱国精神 B.自强精神 C.民主精神 D.科学精神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5分。2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朝前期与周边国家大多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即“宗藩”关系。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凡有对外交涉事宜,均交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管,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1844年,清廷在广州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任,管理一切对外交涉事件。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构造了近代外交机构的雏形。1877年,应英国要求和两国交往的需要,清政府在英国设立使馆,迈出了创建使领制度的第一步。郭嵩焘在屈辱中就任驻英国大使,揭开了近代中国向外遣使的序幕。1901年,依据辛丑条约,清政府设立外务部。成为完全意义上名副其实的外交机构,中国外交走向正规。民国初年,政府按照西方模式对外交机构进行了组织现代化和人事专门化改革。外交机构近代化的使命完成。 据中国近代外交制度的转型整理(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前期中国外交的变化。(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前期中国外交变化的原因。(10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前期中国外交变化的认识。(5分)-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