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第2章古代诗文阅读第2讲古代诗歌阅读 第1节鉴赏诗歌形象课件(共75张)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94900 上传时间:2017-06-03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第2章古代诗文阅读第2讲古代诗歌阅读 第1节鉴赏诗歌形象课件(共75张)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第2章古代诗文阅读第2讲古代诗歌阅读 第1节鉴赏诗歌形象课件(共75张)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第2章古代诗文阅读第2讲古代诗歌阅读 第1节鉴赏诗歌形象课件(共75张)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第2章古代诗文阅读第2讲古代诗歌阅读 第1节鉴赏诗歌形象课件(共75张)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第2章古代诗文阅读第2讲古代诗歌阅读 第1节鉴赏诗歌形象课件(共75张)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第2章古代诗文阅读第2讲古代诗歌阅读 第1节鉴赏诗歌形象课件(共75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第2章古代诗文阅读第2讲古代诗歌阅读 第1节鉴赏诗歌形象课件(共75张)(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语 文,第二章古代诗文阅读,第二讲古代诗歌阅读,第一节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就是诗中创造出来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意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类: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1抒情主人公形象。即诗人自我形象,是“诗化了的作者”,常见于写景、抒情类诗歌。2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诗人借助诗中塑造的人物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对社会的看法等,常见于写人的诗歌。,人物形象,考 点 一,例1.(2014年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2、。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解析】本题要求概括人物特点并加以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特点,要结合诗中描写的人物行为进行分析。第一首诗中描写陈居士行为的有两句,“楚酒困人三日醉”和“亭角寻诗满袖风”;第二首诗中也有两句,“爱把山瓢莫笑侬”与“醒来推户寻诗去”。综合分析四句诗,可以发现陈居士有两个特点:一是爱喝酒,二是爱写诗。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行为洒脱,情趣高雅。【答案】行为洒脱,情趣高雅。“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

3、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诗意赏析第一首绝句描写了在一个春天雨后天晴的日子里,陈居士从沉醉中醒来,到花园一角寻诗的情景。楚酒浓烈,一场醉竟然让陈居士睡了三天!从沉醉中醒来,陈居士来到园子中,刚刚下了一场雨,园中空气清新,雨洗后的花朵显得更加娇艳。陈居士大喜过望,来到亭子的一角,沐浴着春风,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酝酿诗情。第二首绝句描写的是陈居士晚上寻诗的情景。为了销愁,他喝了酒,然后沉沉睡去,醒来时已是晚上,陈居士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诗情。他推门走出房屋,四周一片寂静,天上一轮明月,地上乔木高耸,这

4、景色是多么清幽啊!,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2请概括诗中形象的特点。例如:(2014山东卷)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方法点拨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寄寓情感是古诗的主要特点,不同时代的诗人,其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寄寓的情感也是不同的。同一诗人,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境遇中,其作品的感情基调也不同。2整体理解,区分身份分析人物形象时,先要整体理解诗歌内容,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形象还是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3抓重点词,确定特征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心理、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性格特征。主要体现在动词、形容词上。答题步骤第一步,概括人物特征,明确

5、人物身份。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条列举分析。第三步,概括形象的意义。基本句式本诗塑造了一个_(特点)_的(身份)形象。通过(分析),抒发了(中心)感情。,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送邹明府游灵武注贾 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解析:本题要求概括人物形象并简析。第一步,确定人物身份,根据注释可知其为一县令。第二步,找到具体诗句,邹明府的形象特点主要体现在“马不肥”“债多凭剑与”“林风透卧衣”几句上。第三步

6、,分析形象特征,“马不肥”是说马瘦,“债多”说明贫穷清廉,“透卧衣”是说衣服单薄。这都表明邹明府是一个勤于政务、生活贫困、清正廉洁的好县令。第四步,组织答案。思想性格人物身份逐条分析。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诗意赏析你曾经就任西畿县县令,三年下来,马不生膘。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任满还乡时,也仅仅是满载一车书而归。在山林深居,衣衫单薄简朴。就住在灵州的一个角落,每日早上可以听到报晓的号角,平时也没有什么

7、客人来往。此诗前两联刻画作者友人邹明府的形象。首联说,邹明府曾经在西畿县就任三年,勤于政务,衣食节俭,以至于马都没有长出来肥膘,更说明人没有贪污腐败,非常清廉。颔联是说,为偿还债务,只好把佩剑卖了。这句目的是说明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没有搜刮民脂民膏,所以任满以后,满载而归的仅有一车诗书。,后两联是作者的推测与想象。颈联说,如今他冒着边关风雪远游朔方,这一路狂风暴雪,路上都看不到他的踪迹,说明了其前程的艰险。大风吹来就掀起了他身上的睡衣,说明他衣衫简朴,没有什么锦衣华冠,更显得他简朴、不拘小节。尾联是说,他到了灵州,每天早上能听得到报晓的号角声,家里的客房根本没有开过,说明基本也没有什么人来往

8、。这也是为了说明他深居简出,向往宁静,清远脱俗。,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岁暮到家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阅读全诗,概括诗中“儿”的形象特征。(5分),【解析】本题要求概括人物的形象特征。第一步,从诗中找出能体现人物特征的关键词,如“归家”“愧”“不敢叹风尘”等。第二步,体会这些词语体现的人物的处境和心理特征。第三步,整理概括,分条列出。【答案】长期漂泊在外,未能尽孝膝下,自觉愧对母亲,不敢诉颠簸之苦,怕伤母亲之心。,诗意赏析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我在过年的时候到家,母亲多高兴啊!她正在为我缝棉衣,针针线线

9、缝得密,我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蒋士铨于年终前夕赶到家中,深感母亲的关怀之情,故有此诗。一、二句从母亲的角度落笔,写其日夜思念自己的儿子,看到儿子在年底前回到家中,喜悦之情难以掩饰。三、四句以寒衣在身和家信墨新,分写母子深情。以下四句叙述到家时的情形,疼儿之语声声在耳,让人心碎,怎忍在母亲面前为旅途劳顿而发怨言。可谓情真意切,语浅情浓。全诗用朴素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指情中景,即意象。大多数诗词,常借助客观事物(山川

10、草木等)来表现主观情感,这种承载了主观感悟的客观事物就是景物形象。有时诗中是单个景物形象,有时诗中有几个景物形象,各个景物形象之间靠一定的联系构成画面,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画面就叫意境。,景物形象,考 点 二,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侧重景物形象。第一步,抓重点意象,主要有“莓苔”“履痕”“白云”“静渚”“春草”“闲门”。第二步,抓意象特点,主要找写景时的形容词,有“静”

11、“闲”。第三步,恰当想象,进行归纳。环境的最大特点为“幽静”。第四步,结合诗句描述分析。【答案】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诗意赏析为请教常山道人我一路寻找而来,苔痕中可清晰辨认出我的足迹。白云依傍着水中清静的小洲渚,闲适的柴门却被茂盛的春草遮蔽。山雨过后欣赏山中苍松的翠色,沿着山势行走来到溪流发源地。溪中花影和禅意我全都能领悟,见到常山道人默然相对忘了话题。,全诗围绕着题目中的“寻”字,逐渐展开。诗人要拜访常山道人,一路行来,但见莓苔履痕,可见环境的幽静和道人远离尘嚣的闲适。远望白云絮絮,缭绕小渚;近看蓬门长闭,碧草当门。渚是

12、“静”的,白云、芳草也是静的。一切都显得恬静自然,和谐默契,不受丝毫纷扰。前四句叙寻而不遇,后四句继写一路景观:刚刚经过一场雨,山中松树益见翠绿;随着潺潺的水声,峰回路转,竟然寻到了水声的源起。“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轻松自然地托显出来;而“随”字写出了山道纡绕,峰回路转,诗人随山探水源的情景。接下来,诗人看见了“溪花”,从摇曳的野花领略到恬静的情趣,化于心灵深处则是一种体察宁静、荡涤心胸的内省喜悦,自在恬然的心境与清幽静谧的物象交融为一。此时,恐怕真的见到了常山道人,也是“相对亦忘言”了吧。,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特点是什么?2这首诗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3简要分析这首诗歌的意

13、境。4这首诗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5这首诗描写了哪几幅画面,请简要概括。例如:1.(2015安徽卷)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2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方法点拨1审清题干,明确答题方向。2意象题:逐句筛选意象,注意题干要求。3意境题:描绘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如恬静优美、萧瑟冷清等。4图景(画面)题:把握意象,注意时令、季节,体味特点,用一句话概括。5分析作者的情感。要具体到是什么情感,因什么而产生的这种情感。,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的图景。要抓住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一要忠于原诗,二

14、要力求优美。第二步,用一句话概括画面内容,即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一幅什么特点的画面。第三步,概括景物的氛围特点。第四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句式本诗描绘了(分析)景象,构成了一幅(特点)的画面,营造了(特点)的意境(氛围),抒发了(中心)的感情。,小贴士意境常用术语1雄浑壮阔、雄奇瑰丽、恢宏高远、浩瀚辽阔。2幽静美丽、清新明丽、清静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3萧瑟凄凉、幽僻冷清、萧条寂静、阴冷悲凉、苍凉悲壮。4空蒙迷茫、朦胧邈远。,意象的作用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2塑造环境或提供人物活动的背景。3抒发诗人感情。4贯穿始终,为全诗线索。5衬托人物性格或品质。(多为咏物诗)

15、,1(2015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月圆杜 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未缺:指月圆。列宿:众星。,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6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侧重景物形象。解答此题,应注意逐句分析,把握每一句中的景物特点和地点的转换。第一句写出了孤月当空的景象;第二句地点转换,写寒江之上的景象;第三句写江面浮光跃金的景象;第四句写到了席,是室内景象;第五句写空山

16、;第六句写星空。答案: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诗意赏析诗歌首联描写了一轮明月独悬高空,正对屋舍,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的江面之上,又反射到屋门之上的景象。从天上月、江上波到门上月光的闪动,视角不断转换。颔联,诗人从江楼上俯视江上的月色,绵延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着金光,又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写屋内的月光,华丽的绮席被月光照射,显得更加柔美。颈联,诗人的视线从室内转到了室外,秋天的深夜里空中高悬着的一轮明月,照耀着幽深人少的山林。接着诗人又仰望夜空,看到月光皎洁,群星稀寥。尾联,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到万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想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当茂,桂花正香,在这寂静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的亲人们共同沐浴这美好的月光。这是诗人的美好的愿望,也是对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