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问说》同步练习沪教版(五四制)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21228 上传时间:2017-10-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问说》同步练习沪教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问说》同步练习沪教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问说》同步练习沪教版(五四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问说》同步练习沪教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问说》同步练习沪教版(五四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 问说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1)问焉以资切磋( ) 所谓交相问难( ) (2)其以义理相咨( ) 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 (3)轻之而不屑问焉( ) 学有未达,强以为知( ) 2 “说”是一种论说文体,又称杂说。以阐述义理为裕点,重在说明、申释。 问说的作者是 ,字明东,号孟涂。14 岁时,跟从“桐城派”的创始人之一的姚鼎学习古文,深得赏识,后来成为有名的作家之一。 3根据课文中的语句,写出相应的成语: (1) 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 (2)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 (3)孔文子不耻不问,夫子贤之。 二、阅读理解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

2、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 、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 ,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1分析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它在句中的意思: (1)是故贵可以问贱,老可以问幼 贵、贱: 老、幼: (2)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耻、贤: 2对“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孔文子”是指孔子, “夫子”是指孟老夫子孟柯 B “孔文子”

3、是指卫国大夫孔围, “夫子”是指孔老夫子孔丘 C “不耻下问”是不以向自己地位低的、知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可耻的意思 D “耻”和“贤”在这里都不作形容词用 3翻译下列句子: (1)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 (2)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 4这一段是全文的 。它强调了为学不能 ,不应以问为耻,应当学习古人,以 为美德。 课外阅读上(指刘邦)常从容(随意)与信(指韩信)言(评论)诸将(各位将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越多越好)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

4、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 (史记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解释: (1)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 “ ”通“ ” (2)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 ”通“ ” 2对“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中三个“将”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和都是名词,是将军的意思;是动词,是统率的意思 B是动词,是统率的意思;和都是名词,是将军的意思 C和都是动词,是统率的意思;是名词,是将军的意思 D和都是动词,是统率的意思;是名词,是将军的意思 3对“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中的两个“为”字的读音和解释,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介词

5、,可译为“替” 、 “给” ,读“wi”为动词,可译为“做” ,读“wi” B和都读“wi”,都是动词,都可译为“做” C读“wi”,是“因为”的意思;读“wi”,表示被动,可译为“被” D表示被动,读“wi” ;是介词,可译为“替” ,读“wi” 4这段话中有两个被动句,请找出来: (1) (2) 5韩信辅佐刘邦所建立的王朝是( ) 。 A唐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 附参考答案: 1 (1)cu nn(2) z du (3) xi qing 2 刘开 3好问则裕 师心自用 不耻下问 阅读理解1 (1)形容词用作名词贵者,贱者,老者,幼者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耻,以为贤 2A 3 (1)圣明的人不知道的(知识) ,不一定不是愚笨的人知道的。 (2)愚笨的人能做到的,不一定不是圣明的人不能做到的。 4总结 少问好问 课外阅读1 (1) “不”通“否” ,表否定 (2) “禽”通“擒” ,捉拿、擒获 2C 3C 4 (l)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2)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5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