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语文模拟试卷_(3)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976832 上传时间:2020-01-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语文模拟试卷_(3)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语文模拟试卷_(3)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语文模拟试卷_(3)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语文模拟试卷_(3)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语文模拟试卷_(3)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语文模拟试卷_(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语文模拟试卷_(3)(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云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语文模拟试卷 姓名 考号 本试题卷共22道小题。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人的天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古代人的俗语,透露的是传统中国人对于天堂的理解。传统中国人理解的天堂不在彼岸,不在来世,不是生活在别处,而是苏州、杭州这些地方。这与西方文化虚构的天堂是不一样的。中国人的天堂是在中国大地上,在中国人的历史、传统所创造的生活世界中。这个天堂在20世纪被抛弃了:19世纪西方列强侵略中国触发的普遍灾难,令中国对自己曾经创造过的传统和生活世界持全面否定的态度,传统中国在漫长

2、的时间中建立起来的生活天堂也岌岌可危了。现代化改变了世界。古代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被现代化了,过去的中国天堂是“道法自然”的产物,今日的中国天堂是“拿来主义”的产物,但有一点继承了中国传统,就是人们依然企图在大地上创造此岸的中国天堂。昔日,中国世界创造天堂的时候,它考虑的是如何安身、安心。心不是虚构的,心是大地和人的存在所赋予的。人随遇而安,在大地上安下来,这是人的天然使命。西方创造的现代化不是安心的,而是为了生存的,西方的心安放在教堂中。所以西方所设计的现代化世界与中国人对天堂的理解不同,西方设计的现代化不是“安心”,而是契约、规范、控制、守则、标准。它是反自然的。现代化为中国带来了实用的筑居

3、,但没有带来心。心是来自故乡大地的东西,心是无法一夜之间构筑出来的,心是在漫长的传统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心是八月十五的明月,是大年初一的梅花,是苏东坡在赤壁赋中所说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就是寄托中国心灵的上帝。现代主义设计了最先进的电梯和巨大的玻璃橱窗,却没有为“吾与子之所共适”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留下位置。天堂是什么?它是栖居之所,是能够向人提供存在的意义、安放心灵的地方。中国的精神、形而上无形地暗藏在家中,只是在这个分裂的时代才凸显出来,现代化令中国上帝显出面目。英国人罗素在中

4、国问题中说:“中国人摸索出的生活方式已沿袭数千年,若能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若不借鉴一向被我们轻视的东方智慧,我们的文明就没有指望了。”这话不无道理。1.下列对“中国人的天堂”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传统中国人理解的天堂在现代化背景下发生了改变。B中国人的天堂自20世纪以来已经完全抛弃了传统。C现代化不可能是中国人的天堂,因为它不能“安心”。D中国人的天堂不是由契约、规范、控制、守则、标准构成的。2.下列对“现代化令中国上帝显出面目”这句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化使中国的传统精神一去不复返。B现代化使中国的传统精神与时代脱节。C现代化使中国文明有机会

5、统治世界。D现代化使世界开始思考东方智慧的价值。3.下列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A现代化更加注重实用,因此它所设计出来的世界没有自然之物。B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意义上的天堂必将消失得无影无踪。C对大自然的真正理解和敬畏,能够帮助我们在现代社会找到天堂。D西方人已经越来越远离自然和传统,所以他们只能把心安放在教堂。二、文言文阅读(12分。选择题6分,翻译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陈情表李密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

6、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

7、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舅夺母志夺:改变B诏书切峻 切:急切C不矜名节 矜:夸耀D听臣微志 听:听取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臣以险衅A臣以供养无主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C无以至今日D谨拜表以闻

8、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第一段将自己的经历写得情深有致,感人肺腑,为下文“愿乞终养”做好了必要的铺垫。B在第一段侧重叙述祖孙之情的基础上,文章第二段推进到君臣之义上,从而突出尽忠与尽孝的矛盾。C文章第三、四段用环环相扣、入情入理的分析,表明自己忠孝不能两全的态度,迫使晋武帝同意。D全文简洁流畅,语言生动形象,叙事婉转亲切,情透纸背,“形影相吊”等成语至今仍被广泛应用。7.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3分)译文:_(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3分)译文:_三、诗文默写和古代诗

9、歌鉴赏(12分)8.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每空1分,共5分)(1)三岁为妇,_。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氓)(2)_,_。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3)云无心以出岫,_。景翳翳以将入,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9.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注】倚:仗恃,倚靠。狂:猖狂。解把:解得,懂得。这是一首咏物诗,“解把飞花蒙日月”中的“飞花”,在诗中指_。(1分)全诗通过写柳条借东风狂乱飞舞的特点,讽刺了_。(2分)10.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来抒发情感?(4分)四、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7分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麦香叶青才这是人间四月天,这是草莓吐出酸酸甜甜气息的流翠时节。我回乡看望一位老人,一位老了还能闻见麦香的庄稼人。他是我的尊长,也是最关心我的人之一;他是那块麦地的主人,同时也是一棵熬过冬天的麦子。我径直走到他的麦地里,就像熟悉那棵苦丁茶那样,一眼就看见了他。我好久没有置身麦地了,好久没有闻见过这么浓郁的麦香。这味儿像槐花里掺进了蜜,像玫瑰里拌入了糖,还有点淡酒的余味。是的,麦粒成熟之后,渗入点水,发胀,抽芽,便是熬糖做酒的原料了。然而现在麦子正青,才抽穗扬花,这只能是麦花香。在麦花香里,我细细打量着这位教我割麦的人。他满头银丝,胡须也渐白了。身子骨似乎依然坚实

11、,只是笑起来,没有了管风的牙,没有了细细的皱纹。他的纹路粗了,深了,长了,像地边的沟道,纵横牵连,总想寻个出处奔去。人一老,这沟道就流淌着岁月的回声,你没法将它阻住,也没法把它拽回。我想到我不要多久也会是这个样子,岁月的回声满耳,光阴的脚步匆匆,我会停留在哪一截道上呢,抑或在哪一块地边呢?他已经不是我印象中的荣伯了。你看他劳作的姿势虽然保留了过去一直有的那种利索和老到,但是明显力度不够,虚实交杂中虚的成分多了。剪除枯老的茶株,砍掉高高的茶桩,这样的活儿要是搁在前几年,荣伯是一抹不挡手的。他眼疾手快,手到心到,剪出的新茶棵像刚刚修剪的平头,齐崭崭,平覆覆,精神抖擞地立在麦地边上,衬托出四月特有的

12、生机和活力。眼下,他似乎不愿在我面前显老,他动作的幅度很大却藏不住虚张的声势,吃力而现出连贯的破绽。那些他亲手种出的麦子,倒是一片青葱,仿佛荣伯的青春都让麦子给偷盗去了,这种活力与肤色的转移,直让我觉得一个人原来也不过是一棵麦子,一棵曾经锋芒毕露的麦子,走过了嗞嗞拔节的日子,走过了飞絮扬花的岁月,随后就走进了他枯萎与衰残的暮年。在乡下时,我也收割过麦子,并且手指被麦秸秆割破,眼睛被麦芒刺中,我却在那种潜在的伤害中闻到了麦香。那股成熟的带着馒头和挂面香味的气息,它一点点渗透到我的鼻孔里、肺腑里乃至梦幻里,而我青涩的汗味和冒冒失失的语言气息,反倒自个儿一点都不觉察。只有身边的大人,比如荣伯,才准确

13、地把住了我突突的腕脉,并且通过镰刀和锄头将我那些蒲公英一般的欲念摁下去,让我接近麦茬和犁头草,接近土地上最切实的部分。现在想来,麦花香里那些醉人的芬芳和诱人的味道都不过是四月天落下的槐荚与桑葚,它们其实结不了什么果实,虽然不乏甘甜,却只能徒增味觉的依赖和幻觉的空乏。真正的麦香总是与镰刀在一起,与即将到来的梅雨在一起。不久,荣伯新剪的茶棵又将长出青幽幽的茶叶来,把大片萎黄的麦子衬托得分外衰老。然而,整个村子在这时才激动起来,就像荣伯在黎明俯身于麦地一样,天空晴朗而高远,大地芬芳而宽阔。当青春的梦幻醒来,我发现,一个距离大地最近的人就是一把镰刀或扁担,一声动情的呼喝就是一阵麦浪或槐风。时节正值端午

14、,太阳正在背脊之上,村庄正在麦香之中,而我正在麦粒之外。那时,成熟的麦子香气四溢,倘若旁边有梅子,它会落入梅香;旁边有李子,它会融进李馥。熟麦的香味曾经把我的乡居整个地淹没了。荣伯揉开一穗麦朵,在掌心,他细细地吹掉麦芒和麦壳,让一堆鼓胀的新麦裸露在五月的太阳下。他拈起其中一粒,放入嘴里,然后嚼起来,这时候,我看见天空蓝得有些承受不住,而荣伯眯缝的眼睛却成了两穴幸福的陷阱。一个能被麦香陶醉的人,他的幸福简单得很,也悠远得很,他的祝愿有时就是他的遗憾,他的挽留同时也是他在送行。他不知道有很多东西都是留不住的,像滑溜的时光、逃跑的庄稼以及跟欲望一起私奔的人,像他手把手教了16年割麦技术的那个瘦小的身影,到底还是在五月的麦芒直视下溜之大吉一转眼30年,时光快得就如一地麦子从四月走进五月,从花香进入谷香。老了的荣伯面对我的到来,只能欢喜地连声说:你回来了,回来了!你看今年的麦子他哪里知道,我原本就没打算看望这一地青青麦子,我不过是在麦地里寻找他罢了,就像那年我回去寻找当年我爬过的一棵青桐树,结果却找到了一条我从来没有放在心上的幽幽小路。是麦香帮了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