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地基和基础抗震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8976020 上传时间:2020-01-0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场地地基和基础抗震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场地地基和基础抗震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场地地基和基础抗震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场地地基和基础抗震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场地地基和基础抗震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场地地基和基础抗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场地地基和基础抗震(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场地、地基和基础抗震 l2.1概述 场地:工程群体的所在地,其在平面上大体相当于厂区 、居民区、自然村或不小于1.0km2的区域范围。 场地土的作用:地震波的传播介质 结构物地基 建筑物震害程度:场地的地形、地貌、土层性质、水文 条件密切相关 2.1概述 l l 建筑物震害原因建筑物震害原因 a:场地的震动作用。 b:b:场地、地基的破坏作用 l场地的震动作用是指由于强烈地面运动引起地面设施 振动而产生的破坏作用 如:结构承载力不足等 处理方法:合理的进行抗震设计和采取减震措施。 l场地、地基的破坏作用一般是指造成建筑破坏的直接 原因是由于场地和地基稳定性(地基失效)引起的。 如:砂土液化

2、、软土震陷等 量少 有区域性 难以修复 处理方法:场地选择和地基处理 2.2工程地质条件对震害的影响 l2.2.1局部地形的影响 l震害表明:局部孤突地形对震害有较大影响 对地震强度有放大作用 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地震中,位于渭河 河谷的姚庄烈度为7度,相距仅2km的牛家山 庄,坐落在高出河谷100m左右的黄土山嘴上 ,烈度为9度。 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中,高差58m的两个 测点,地面加速度相差1.84倍。 2.2.1局部地形的影响 l高突地形地震反应的总体趋势: 1.高突地形距离基准面的高度愈大,高处的反应愈大; 2.离陡坎和边坡顶部边缘的距离大,反应相对减小; 3.在同样地形条件下

3、,土质结构的反应比岩质结构大; 4.高突地形顶面愈开阔,远离边缘的中心部位的反应明 显减小; 5.边坡愈陡,其顶部的放大效应相应加大。 对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的陡 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应估计不利地段 对设计地震动参数产生的放大作用(增大系数)。 2.2.1局部地形的影响 l局部突出地形顶部的地震影响系数的放大系数 -局部突出地形顶部的地震影响系数的放大系数 -局部突出地形地震动参数的增大幅度,见表2.1 -附加调整系数 0.3 0.6 1.0 2.2.2局部地质构造的影响 l局部地质构造:断裂( 发震断裂和非发震断裂 ) l发震断裂:具有潜在地 震活动的断裂 浅源地

4、震多与断裂活动 有关 地震时,发震断层可能 出现很大的错动,建筑 物严重破坏 2.2.2局部地质构造的影响 发震断裂的活动特点: (1)地震震级愈高,出露于地表的断裂错动与断裂长度愈 大 (2)覆盖层厚度愈大,出露于地表的断裂错动与断裂长度 愈小 (3)地质年代愈久远,断裂的活动性愈小 抗震规范规定:对符合下列规定之一的情况,可忽 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 1)抗震设防烈度小于8度; 2)非全新世活动断裂; 2.2.2局部地质构造的影响 3)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时,前第四纪基岩隐伏断 裂的土层覆盖厚度分别大于60m和90m。 若不符合上述情况,应避开主断裂带。其避让距离不 宜小于下

5、表对发震断裂最小避让距离的规定。 _ 300m 500m 专门研究 9 _ 200m 300m 专门研究 8 丁 丙 乙 甲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烈度 发震断裂的最小避让距离发震断裂的最小避让距离(m)(m) 2.2.2局部地质构造的影响 l工程上最常遇到的是非发震断裂 l非发震断裂:与地震活动没有成因联系的断层 地震作用下一般不会产生新的错动,对建筑物破坏无明 显影响 不宜将建筑物横跨在断层上,以免可能发生的错动或 不均匀沉降带来的危害 2.2.3地下水位的影响 l地下水位对建筑物的震害有明显影响 1)水位越浅,震害越严重 地下水位深度在5m以内时,震害影响最明显 2)地基土的类型不同,地下水

6、位的影响程度亦不同 软弱土层影响最大:粉砂、细砂、淤泥质土等 粘性土次之 坚硬土影响最小:碎石、角砾、卵砾石等 2.3场地 l2.3.1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 l场地条件对建筑物震害影响的主要因素: 1)场地土的刚度 2)场地覆盖层的厚度 l 震害表明: 1)在同一地震和同一震中距离时,软弱地基地面的自 震周期长,振幅大,震动持续时间长,震害也重。 2)软弱地基上,柔性建筑易遭到破坏,刚性建筑表现 较好;坚硬地基上,柔性建筑表现较好,刚性建筑表 现不一。 总体:在软弱地基上建筑物的震害比刚性地基上的要 严重 3)建筑物的震害随覆盖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加重 2.3场地 l场地的地震效应 l场地土对从基

7、岩上传来的地震波有放大作用 l地震动的卓越周期:从震源传来的地震波是由许 多频率不同的分量组成,其中在振幅谱中幅值最 大的频率分量对应的周期。 l地震动的卓越周期取决于场地的固有周期 土层的过滤特性和放大作用 场地固有周期的简化计算公式为:T4H/ H为场地覆盖层厚度;为土的剪切波速 2.3场地 l2.3.2场地土类型 l土的类型取决于土的刚度,按土的等效剪切波速 划分 l土的等效剪切波速: 2.3场地 l根据土的等效剪切波速,土的类型分为4类: 2.3场地 l2.3.3场地覆盖层厚度:从地表到地下基岩面的距离 l抗震规范,场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 1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

8、s的土层顶面 的距离确定; 2. 当地面5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相邻上层土剪切 波速2.5倍的土层,且其下卧土层的剪切波速不小于 400m/s时, 可按地面至该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3. 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土层; 4. 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土层 中扣除。 2.3场地 l2.3.4场地类别划分 l规范根据土层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按下表 划分为4类。 表:各类建筑场地的覆盖层厚度 80 315 3050 0 等效剪切波速 (m/s) 场 地 类 型 2.3场地 l2.3.5场地选择 l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对建筑物震害有显著 影响

9、 l规范根据场地上建筑物的震害程度,地段划分 地段类别 地质、地形、地貌 有利地段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 不利地段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 岩质的陡坡,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 、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如故河道、疏松的断破裂带、 暗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地基)等 危险地段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 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部位 2.3场地 l场地选择原则: 1)尽量选择对结构抗震有利的地段 2)尽可能避开对结构抗震不利的地段 3)除非特殊需要,不得在抗震危险地段上建造工程结构 2.4地基基础抗震验算

10、 l2.4.1地基不验算的范围 l震害表明: 1)只有少数房屋是由地基失效而导致上部结构破坏。 2)导致上部结构破坏的地基大多是可液化地基、易产生 震陷的软土地基和严重不均匀地基。 3)大量的一般性地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极少发现因 地基承载力不够而导致上部结构破坏的震害现象。 抗震规范对量大面广的一般地基和基础不作抗震验 算,对液化地基,软土地基和严重不均匀地基规定了 相应的抗震措施,以避免或减轻震害。 2.4.1地基不验算范围 l抗震规范规定,下列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 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1、砌体房屋 2、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的下 列建筑: 1)一般的单层厂房; 2

11、)单层空旷房屋; 3)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 及 基础荷载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 3、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 2.4.2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调整 l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 2.4.2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调整 1.0 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的砂,填土 1.1稍密的细、粉砂, 的粘性土和粉土,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和粉土 1.3中密、稍密的碎石土,中密和稍密的砾、粗、中砂,密实和中密的细、粉砂, 的粘性土和粉土 1.5 岩石,稍密的碎石土,密实的砾、粗、中砂, 的粘性土和粉土 岩土名称和性状 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2.4.2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调整 l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原因 1)除十分软

12、弱土之外,多数土在有限次的动载下,动承 载力比静承载力稍高。 2)考虑地震作用的偶然性、短暂性及工程经济等因素, 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可靠性应比静力作用下的可靠性 有所降低,即地基抗震承载力安全系数可比静载时降 低; 2.4.3天然地基抗震验算 l采用“拟静力法” 即假定地震作用如同静力荷载恒定作用在 地基基础上。 规范规定:基础底面平均压力和边缘最大压力应 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 2.4.3天然地基抗震验算 l注意事项: 1)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基底不宜出现拉应力 2)其他建筑,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面积 不应超过基底面积的15%。 2.5地基液化 l2.5.1砂土液化机理及影响液化的因

13、素 l砂土液化机理 2.5地基液化 l液化的宏观标志是在地表出现喷水冒砂 l液化产生的震害 1)地面开裂、下沉使建筑物产生过度下沉或整体倾斜。 2)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建筑物上部结构破坏,使梁、板 等水平构件及节点破坏,使墙体开裂和建筑物体形变 化处开裂。 3)淹没农田,淤塞渠道,淘空路基;沿河岸出现裂缝、 滑移等 震害调查表明:在各种由于地基失效引起的震害中, 80是因土体液化造成的 2.5地基液化 l影响场地土液化的因素 l土层的地质年代:地质年代越古老,土层的固结度、 密实度和结构性越 好,越不易液化; 第四纪晚更新世(Q3)以及以前的饱和土层未见发生 液化 l土的组成:级配良好的砂土不易

14、液化 细砂、粉砂渗透性低,较粗砂易液化 粉土的粘粒含量越高,越不易液化 l土层的相对密度:土的密实程度越大,越不易液化 2.5地基液化 l土层的埋深:土的埋深越大, 有效覆盖层压力越大, 越不易液化 土层液化深度很少超过20m l地下水位的深度:地下水位越深,越不易液化 砂土:一般地下水位小于4m时易液化 粉土:7,8,9度时,地下水位小于1.5m,2.5m和6m易液化 l地震烈度和地震持续时间:地震烈度越高,持续时间越 长,饱和砂土越易液化。 一般液化主要发生在烈度为7度及以上地区 2.5.2液化的判别 l液化判别和处理的一般原则: 1)对存在饱和砂土和粉土的地基,除6度外,应进行液 化判别。对6度区一般情况下可不进行判别和处理, 但对液化敏感的乙类建筑应按7度的要求进行判别和 处理。 2)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 地基的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2.5.2液化的判别 l液化判别的方法:“两步判别法” 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l1、初步判别 根据影响液化的因素 (2)粉土的粘粒(粒径小于0.005mm 的颗粒)含量百分率 ,7度、8度和9度分别不小于10、13、和16时,可判 为不液化土。 2.5.2液化的判别 (3)采用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