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电大《政治学原理》考试资料_整合排版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8911133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电大《政治学原理》考试资料_整合排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电大《政治学原理》考试资料_整合排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电大《政治学原理》考试资料_整合排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电大《政治学原理》考试资料_整合排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电大《政治学原理》考试资料_整合排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电大《政治学原理》考试资料_整合排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电大《政治学原理》考试资料_整合排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学原理资料一、填空1、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 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2、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3、作为政治理论,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永远是目的,国家权威始终是手段。4、政治社团提供信息的功能在我国共青团、妇联、工会的作用中发挥得最为突出。5、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基础上,进一步引出人民主权学说。6、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1、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 2、19世纪,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以及

2、公民选举权的扩大,民主得到了真正开发的机会,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从理论向制度的转化。 3、与古代社会的选举活动相比,近代选举制度在形式上采用普选制。 4、政府的权威性是国家的强制性和合法性的有机结合和集中体现。 5、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6、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1 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2、政党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3、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

3、正义观念。4议行合一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5、在我国,制度化的政治接触渠道是信访 。6、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经济秩序 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7、宪法和 宪政制度 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8、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韩非。1、代议制民主理论是现代民主的主流理论,也是现代通行的民主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 2、第三条道路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混合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政治口号。3、政治合法性危机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4、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参与问题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实现民主的重要

4、标志。5、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自由权和公民权。6、政府的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在形式上或者实质上把自己的主张、制度、规则和政策等上升为对普遍的公共利益的诉求。7、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8、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福利化 三个阶段。1、作为一种制度,民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公民的意志 作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政治决策以公民的意见为最终依据。2、根据分权制衡思想,可以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功能划分,在分别执行国家各种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之间,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3、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

5、,以暴力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4、经验事实表明,权力_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5、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6、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问题。7、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工会、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8、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2、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3、公共利益具

6、有公共性和最高权威性,公共权力部门(个人或机构)得到公众授权,代表公众行使公共权力,追求和实现公共利益。4、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是确保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最基本的途径;5、政府职能具有两重性,即从政府职能的属性角度划分为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6、宽容而理性地妥协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精神。7、善治组织的产生不是来自于授权,而是来自于协商8、“第三条道路”指的是一种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选择的思想。1、1949年人民民主政权在中国大陆建立以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一直成为中国政治研究和政治实践的主导内容。2、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

7、治。3、一般说来,专制制度下的人民只能通过政治斗争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4、一般说来,通过声音、手势或姿势方法投票的都是公开投票。5、参加社团活动在资本主义国家当中主要是加入压力集团。6、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7、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政治管理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8、精英民主理论被视为民主研究的现代学派。1、韩非指出,政治就是用权 ,“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2、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3、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4、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5、从理论的角度来分

8、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可定位为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提供制度和规则,二是弥补市场的不足,进行纠正性的干预。6、目前,各国形成了不同的政党制度,其中主要包括一党制、两党制、一党居优制 和多党制。7、在现代法治社会,新闻舆论监督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监督的最重要的的形式,也是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8、现代民主宪政包含人民的统治和对人民的保护两方面的内容。1、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2、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就是一个“公正”国,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3、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

9、,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4、目前,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模式被制度化为联邦制和单一制。5、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6、善治提倡有效率的治理,它对效率的强调则不局限于管理效率,同时还关注制度本身的效率。7、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8、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1、政治学的心理研究兼顾人的政治心理的潜意识和有意识两个方面。2、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为以后理性主义、绝对主义和专制主义倾向的政治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在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儒家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

10、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4、从中国的历史演变来看,国家与社会的高度一体化以及国家权力至高无上是中国政治结构的主要特点。5、罗伯特达尔认为,没有自治组织的存在,就不可能实现国家层面上的民主。6、政党的产生是现代议会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7、政治秩序是用来描述政治生活的有序性、稳定性以及连续性的概念。8、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1、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2、政治权力主体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各种社会阶级集团、群众团体的组织机构,以及承担公共职务的个体。3、按照我国法律,只有三种人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权利:一

11、是未满18岁不具备公民资格的人,二是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三是丧失清醒意识无法行使该权利的人。4、马克斯韦伯根据政治权威的建立和运行依据,把国家划分为传统型权威国家、个人魅力型权威国家和法理型权威国家。5、在权威主义和极权主义国家,政府官僚集团和军人集团往往是政府的重要支持力量。6、现代意义的政治参与思想是源自于近代民主理论中有关人民权利的思想。7、宪法和宪政制度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8、1617世纪,反对政治专制和绝对国家的斗争使民主的观念得以复活。1、政治学在研究政治的本质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也对于政治的价值形态、行为形态、组织形态、文化形态、规则和制度形

12、态及其这些形态的发展等分别展开研究。2、市民社会是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其发育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组织化、制度化的基本标志。3、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4、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统治。5政治冷漠是消极的政治态度在政治行为上的表现,即不参加政治生活,公民对于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冷淡而不关心。6、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反对权威、崇尚自由的意识形态。7、全球化的内容以经济领域为主,涵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8、第一波民主化起源于美国革命 和法国革命。1、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伦理与政治不分,正是儒家思想的特色。3、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首要内容。4、国家的三

13、要素说,认为具有人民、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5、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议行合一原则。6、政治认知过程包括政治知觉、政治印象和政治认知判断三个阶段。7、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8具有现代化和民主意识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1、政治行为研究属于微观政治研究。2、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3、政治正义观的主题是政治秩序的基本框架。4、选区的划分一般与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有关。5、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法律下的自

14、由。6、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和福利化三个阶段。7、选举权和罢免权是民主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8、英国革命确立了议会政治的民主模式。1、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2、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3、政治学所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就是个人、社会、国家三者的关系问题。4政党和社会团体是公民进入政治体系(市场),形成政治输入的中介。5、中国古代的大同世界、柏拉图的理想国、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等等都是人们所设想的各种不同形式的良好社会。6、宪政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

15、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7、政治学对民主价值的研究和论述大体存在理想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途径。8、非政府政治体系是由市民社会、政党、社团和个体公民所组成的社会政治体系。1、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2、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3、政治革命:是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4、民主化:是指社会政治体系摆脱传统特性,以民主核心价值为基础,建立和推行现代民主宪政的过程。二、选择题1、在现代社会中,(B)制度已成为调整国家权力活动的基本途径。 A、弹劾 B、选举 C、监督 D、罢免2、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CD )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对应的一个群体。 A、文化 B、经济 C、政治 D、道德3、基于个人才能和工作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